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小暑的养生饮食及起居准则

科普小知识2022-05-07 04:16:28
...

小暑节气是生命旺盛的季节,满眼的绿树浓阴,荷花亭亭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凉。暑天易伤气,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的养生饮食及起居准则,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小暑的养生饮食及起居准则

小暑养生饮食

紧跟季节,首选当令果蔬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所以,我们一般都主张吃当令的果蔬,更加符合人体不同时段对营养的需求,包括食物所特有的性味对人体阴阳气血的滋养。

小暑吃黄鳝 壮阳事半功倍

黄鳝体壮而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故我国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绿豆芽

绿豆芽菜肴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

莲藕

常吃莲藕可以凉血、滋阴、清热,解决流鼻血这种麻烦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总之,饮食也应该顺应四季的变化,在季节更替的时候,食物的品种也要相应地更换,多选择天然的食物,当地、当令的食物。

小暑时节养生技巧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小暑节气的起居准则

小暑节气养生起居:作息要定时

小暑后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减缓生活节奏,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情绪。

专家表示,小暑后起居作息要有规律,一般晚上10点-11点就寝,早上5点半-6点半起床,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是小暑后的盛夏尤其重要。

小暑节气养生起居:衣着勿赤膊

盛夏时节,高温酷暑,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盛夏时节最好不要光着上身。

小暑节气养生起居:夏天室外露宿容易诱发头痛、腹痛、关节不适

小暑节气养生起居:露宿不可取

盛夏时节,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专家解释说,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

小暑节气养生起居:心静好养阳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这就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缘由,所以夏季养生更要重点突出“心静”二字。

小暑节气多吃清淡解暑食物清火气

小暑饮食调养应注意防暑降温,饮食上要增加营养,多食清淡解暑的食物,如面条、薏米、粳米、绿豆、绿豆芽、苦瓜、冬瓜、番茄、黄瓜、丝瓜、蚕豆、芹菜、猪肉、猪心、鸭肉、鸽子、鸡、鳝鱼、鲫鱼、梅、莲子、西瓜、桃、杏、木瓜、龙眼、椰子牛奶、金银花、菊花、绿茶等。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适宜小暑节气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小暑节气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专家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