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城市建筑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2-15 13:42:39
...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位于温州市瑞安马屿镇,于2009年9月开始建设,共投资580万元,2011年建成,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是集展览、展示、实践于一体的国内首个由非遗传承人创办的蓝夹缬博物馆。温州蓝夹缬已有上千年历史,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中文名称: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类别:博物馆

建成时间:2011年

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建筑面积:900平方米

特点:展示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

地址:温州市瑞安马屿镇

1、简介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位于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的瑞安蓝夹缬博物馆,是我国首个由农民合作社创办的“国字号”非遗博物馆,也是国内首个由非遗传承人创办的蓝夹缬博物馆。除展示蓝夹缬技艺外,采成蓝夹缬博物馆还是推广靛青衍生品的生产基地。

2、建馆历程

温州蓝夹缬于2010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蓝夹缬中的“蓝”即代表靛蓝,是提取自靛青的一种传统植物染料。靛青染料的种植、炼制及夹缬制作,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受西方化学染料影响,温州市靛青种植及炼染曾遭受冲击,马屿当地农户几十年来只将靛青根作为板蓝根药材出售,并没有挖掘出靛青叶的炼染价值。而祖辈开过靛青染坊的王河生,掌握了一手靛青染料炼制技艺,由此成立了马屿靛青农民合作社,从事靛青种植、炼制及蓝靛青印花布工艺制作。

为了保护和传承温州蓝夹缬这一“国字号”非遗,靛青合作社自筹180万元,在马屿镇净水村创建了温州蓝夹缬博物馆。

3、展馆藏品


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位于瑞安马屿净水村,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分两层,一楼以生产制作演示为主,二楼为展厅,300多平方米的展厅分为四个区,分别通过图文介绍、文物展示和有关蓝夹缬工艺使用的工具、原料等实物,展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草麻披到棉布制衣,再到后来有了印花,以及印花内容的演变。

馆内设有炼制染坊、展示厅和管理房。在展示厅展出的实物有生态染料、古代熨斗、各种图案的染布、织布机、雕板等,这些展品的年代远到汉代,近至民国、现当代。该馆收藏了1000多件实物展品,搜集时间达8年之久。

博物馆的一楼还有一块圣旨石碑,据说是宋朝军队为对抗北方女真族来侵,由皇帝颁布禁止蓝夹缬印花布卖给外人的一道圣旨。因为宋朝军队的服装就是用蓝夹缬印花的,如果卖给敌人就可能让敌人假扮朝廷军队来刺探情报。

4、发展意义


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位于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的瑞安蓝夹缬博物馆,是我国首个由农民合作社创办的“国字号”非遗博物馆,目前合作社共有150多户社员,靛青种植面积达830亩,已形成靛青种植、药材加工和染品制作等产业,年产值达321万元。同时,合作社正在开发以靛青为原料的系列产品,目前已批量生产靛青染布、夹缬被单、靛青茶、靛蓝膏、青黛、板蓝根等十几个相关产品。其中靛青染织内裤,因其杀菌抗病毒的功效,已在北京友谊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正处于试产阶段。而夹缬装饰画,也已登陆北京的古玩市场,并深受外国游客喜爱。

温州市共有2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创办博物馆的,这还是首例。通过博物馆展示靛青及蓝夹缬,可以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将传统的农俗文化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5、蓝夹缬历史


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蓝夹缬技艺是中国浙江的汉族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汉族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蓝夹缬技艺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其中乐清蓝夹缬技艺和温州蓝夹缬技艺入选*“非遗”。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汉族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这些实物的残片,至今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温州蓝夹缬已有上千年历史,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6、自驾路线

市区—瑞安高速飞云出口—往马屿方向—马屿镇到净水村约10分钟车程—56省道路边有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