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永嘉县瓯渠民俗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2-15 13:42:39
...

永嘉县瓯渠民俗博物馆位于素有“武术之乡”称誉的西溪瓯渠村,瓯渠民俗博物馆于2001年由当地民众自发捐赠组建,收藏大量当地民俗用品,名噪一时。该馆是浙江省第一个民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一千多件,多为村民捐献,其中不少是*、省级重要文物。

中文名称:永嘉县瓯渠民俗博物馆

类别:民间博物馆

成立时间:2001年

占地面积:1950多平方米

主要藏品:当地民俗用品

地址:西溪瓯渠村

1、简介


瓯渠民俗博物馆

永嘉县瓯渠民俗博物馆位于素有“武术之乡”称誉的西溪瓯渠村,瓯渠民俗博物馆于2001年由当地民众自发捐赠组建,收藏大量当地民俗用品,名噪一时。瓯渠民俗博物馆是浙江省第一个民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一千多件,多为村民捐献,其中不少是*、省级重要文物。

2、建馆历程

永嘉瓯渠民俗博物馆的发起人是几位当地退休*,他们发现瓯渠古村正在遭受不断侵蚀,长此以往,瓯渠的老古董会被悉数销蚀,于是进行抢救式搜集。瓯渠村吴氏自古以来就讲究耕读传承,习武护院,文名昭著武名远扬,如原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就是该村人,而更有武术名流在浙南武术界名声传扬。耕读物件和练武器具在该村分布甚广,如一柄前清时期的百廿斤刀就有收藏价值。这柄刀凝固着一个个传奇故事,现每逢该村大活动,仍有吴氏武师舞这柄刀助兴。这几位老*搜集倡议书一出,村民纷纷响应,十余天时间便收罗老古董多件,陈列煌煌几大室。该民俗博物馆以收藏为主以展览为辅。村民老吴说,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后,瓯渠的后代到这个博物馆参观一番,便知自己的祖辈是怎样在这里创业学会本领的,又是怎样走出这个山旮旯的。

3、建筑特点


瓯渠民俗博物馆

瓯渠民俗博物馆分为“六楼一墓”,即钱币楼、古物楼、石头楼、武术楼、烈士楼、耕读楼以及烈士墓,占地1950多平方米,有住房31间,厅堂5处,是一个省级博物馆。现主要分布在瓯渠村和前山村。据资料介绍,吴氏宗族四合院是瓯渠民俗博物馆最重要的一处人文景观,它是原温州市人民*副秘书长吴正平的祖屋。这座四合院的选址、设计、工艺都十分独特精巧,前门视野开阔,朝迎旭日东升;后门花圃成荫,清泉细水长流。屋内墙外,四通八达,红白喜事厅、歌舞厅、练武厅、会客厅、读书楼,厕所、灰铺、柴间,功能齐备,一应俱全。整体建筑凸显出了清代农居四合院的鲜明特点,古色古香,情趣盎然。四合院左右大厅已经分别被改造成了珍宝陈列室与日用家具器皿陈列室,里面摆放着瓯渠村乡民自已收藏的先祖留传下来的器具、陶瓷、农具等。

4、展馆藏品


瓯渠民俗博物馆

瓯渠民俗博物馆拥有“六楼一墓”,即“钱币楼”、“古物楼”、“石头楼”、“耕读楼”、“武术楼”、“烈士楼”和“烈士墓”。内有历史人文、古硬币、世界硬纸币、古今字画、工艺美术、古婚嫁用品、灯的变迁史、织布全程、耕读传家、民俗集珍、古屋风貌、名人故居、武术、伤骨科、烈士等民俗文化。钱币楼内藏有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中华民国38年,各朝各地的古钱币共计280种580枚,还有111个国家的硬币和120个国家的纸币,游客看了好像在读一本世界钱币史册,古物楼集古风民俗精品500多件,古头楼大者如水磨,小者如石锁,其上均多花纹,足见前辈艰苦创业之卓绝精神,耕读楼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农居四合院建筑,充分展现封建社会的耕读遗风,武术楼内刀枪棍棒,十八般武艺应有尽有,武举人所奖得的青龙偃月刀完好无损,武技表演套路齐全,武艺清湛,堪称温州“武当山”。烈士楼内保存有烈士牺牲时,*的高级将领蒋介石、宋子文、张治中、孙科等30多位为其亲笔题词。

5、相关

据传,瓯渠村始祖吴金明其祖父原是北宋武节大夫吴唐臣,他因不满南宋朝廷腐败,于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由仙居迁徙,落户瓯渠,过着耕读传家、习武强身的隐逸生活。并不忘把尚武爱国精神作为家训教育子弟,使吴氏习武渐成风气。那时的瓯渠地僻路险,谷深林密,出于生活、生产安全考虑,吴金明就教当地村民南拳,因故,瓯渠武术源远流长,发展成为中国的南拳发祥地之一。

瓯渠功夫名噪一时,涌现出不少武术世家,清末吴承球胞弟吴承轩(1873)中武举人,承球之子善卿(1897)也中武举人。他的奖品两把青龙偃月刀重120斤(现尚存一把)。该地名人辈出,曾出状元1名,进士3名,武举人2名,贡生及秀才6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