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带
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1、简介
温度带
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23°26ˊ之间来回移动。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这个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是全球最多的,称为热带。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很小,可以观察到极昼和极夜现象,得到的太阳热量极少,气温很低,称为寒带。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得到的光热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也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称为温带。
2、热带
热带,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地处赤道两侧,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占全球总面积39.8%。
热带的英文名称为Tropics。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大,在两回归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而且,这里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高,变化幅度不大,因此,这一地带终年能得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气候炎热,称为热带。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从赤道到南北回归线,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逐渐增大。在回归线上,最长和最短的白昼相差2小时50分。由此可见,在热带范围内,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是极小的。热带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变幅很小,只有相对热季和凉季之分或雨季、干季之分。全年温度大于16摄氏度。
3、寒带
寒带是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的纬线圈内。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气温较低,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无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占地球总面积的10%。
苔原是寒带植物的代表,它分布于北冰洋周围沿岸,在欧亚大陆北部和美洲北部占了很大的面积,形成一个环绕北极大致连续的地带。
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低温,最暖月平均温度只有10℃或略高,最低温度则达-55℃。植物生长期每年只有2~4个月。在生长季节里,根只能在地表大约仅30厘米的深度内自主伸展,30厘米以下,则是坚如磐石的永久性冻土层。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且大约60%分布在夏季。由于蒸发量极低,故气候是湿润的。苔原地区风速很大,冬季的风速可达15~30米/秒。苔原的光照极特殊,夏季白昼很长,有好几个月太阳不落,冬季则是漫漫的极夜,几个月见不到阳光。
在南极,已经辨认出来的地衣大约只有400种左右,苔藓有75种,仅有4种开花植物,还都是生活在南极圈以外的南极半岛上。也就是说,在南极圈以内是看不到任何鲜花的。
4、温带
在地理学上,温带是位于热带和极圈之间的气候带。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到北纬66°34′的北极圈之间。南半球温带区的范围是从南纬23°26′的南回归线到南纬66°34′的南极圈之间。温带冬冷、夏热,气温比热带低,比寒带高;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变化明显。温带占地球总面积的50%。
温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讲说,除了寒带和热带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属于温带,故而亚热带和亚寒带都属于广义温带的范畴。狭义的温带则不包括亚热带和亚寒带。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最显著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从全球分布来看,温带气候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根据地区的降水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几种类型。由于温带气候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复杂多样,从而为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丰富的动植物界。
5、中国分布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温度带 |
主要分布地区 |
积温 (≥10°C) |
生长期 (月) |
作物熟制 |
寒温带 |
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最北部 |
3 |
一年一熟 |
|
中温带 |
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
1600~3400 |
4~7 |
一年一熟 |
暖温带 |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
3400~4500 |
5~8 |
两年三熟为主 |
亚热带 |
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
4500~8000 |
8~12 |
一年两熟为主 |
热带 |
云南的西双版纳、广东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岛的南部 |
>8000 |
全年 |
一年两~三熟 |
青藏高寒区 |
青、藏、川西 |
0~7 |
一年一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