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天价彩礼

科普小知识2021-12-14 13:17:32
...

天价彩礼指的是近年来受奢侈攀比之风的影响,农村结婚彩礼习俗日渐变味。不管家庭是否承受得起,都要大操大办。彩礼更是水涨船高,金银首饰只是起步,新房、新车“缺一不可”。天价彩礼现象多发生在欠发达农村地区。从全国来看,天价彩礼已经很普遍了,比如甘肃平凉,彩礼钱从5到20万不等;山东、湖南要10万元左右;河南淅川,部分农村订婚起步价30万。“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贫困线”。许多家庭一人结婚、全家负债,农村的一场婚礼让更多的家庭“望而兴叹”。“天价彩礼”已成为农村男女婚姻的拦路虎。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

1、习俗来源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一般为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

2、表现方式

古代: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

现代: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失去了本意。2016年,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三斤三两”。这样的天价彩礼现象,令人瞠目结舌。在不少地区的家庭,举债结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常事。

2017年2月8日,汤阴县任固镇岳北村就出现了一例典型。前些天,臧希文的女儿出嫁,未向男方索要彩礼钱、车、房等,还为女儿陪送2万元嫁妆,且婚礼上程序从简。臧希文零彩礼嫁女儿的做法在当地成为美谈,镇领导为臧希文颁发了“移风易俗文明户”奖牌。

3、不良后果

2017年1月11日凌晨1点半左右,河南省汤阴县一新郎因为天价彩礼,在婚夜锤杀新娘。

陈老汉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汉,他所在的村庄地处豫北平原,距汤阴县城约15公里,距付道镇约6公里。靠几亩薄地和农闲打点零工,他先后打发三个女儿出嫁,唯独27岁的儿子成了“老大难”,还好春节前婚事办妥了。

县城购置了一套婚房,11万元彩礼,为给儿子娶亲,陈老汉不仅耗尽了家财,还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可谁会想到,就在一对新人的洞房花烛之夜,双方因为已支付的11万元彩礼发生争执,一场激烈的争吵后,新郎竟然用锤子砸向新娘的头部致其丧命,给家庭及社会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4、相关法律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中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还有就是是通过媒人要对方索要,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

5、法律纠纷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还相当盛行,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还规定了离婚彩礼返还的条件,其中第(三)项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是返还彩礼的一个条件。那么如何理解”生活困难“呢?《解释(一)》第二十七条对”生活困难“的含义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据此,”生活困难“应当是指绝对困难,而不是相对困难。《解释(二)》第十条中的”生活困难“的理解也应当与上述解释一致。即所谓绝对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因为给付彩礼后,造成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财产受到损失,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了。

6、衍生治理

中国农村的婚嫁彩礼一路攀升,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从最初的几万元飙涨至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农民把嫁女作为改变贫困生活的手段,使一大批年轻人因彩礼问题而”婚不起“。

内地农村逐年攀升的”天价彩礼“已让农民不堪重负,部分农村家庭因高昂礼金变得一贫如洗。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种现象不仅屡现于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偏远山区,并且在河北、河南等地亦不鲜见。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市官方决定采取深度扶贫,传播现代文明新观念;打击”职业媒婆“”买卖婚姻“;深化移风易俗,提高农民道德素养;引导农民做良好风俗的践行者等4大举措来遏制”天价彩礼“。

事实上,对于农村地区日益盛行的”天价彩礼“之风,类似这样的无奈之举在甘肃陇东山区的崇信、正宁县官方已有明文规定。有专家指出,只有通过规范,才能有效遏制天价彩礼,移风易俗,改变农村落后的婚礼观,才能正直扭转农村脱贫的根源。

甘肃省政协委员马卫华在2015年甘肃”两会“上呼吁党员*”做出榜样“。她建议,村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收彩礼或者象征性收取少量财物。同时,纪委监察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党员*收取婚嫁彩礼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定加以规范。

2017年1月26日,汤阴县委办公室、县*办公室联合印发《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意见》。此举目的就是要坚决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引导广大群众逐步形成共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该文件指出: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新风,婚事彩礼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迎亲车辆不超过8辆,喜宴最高不超过15桌120人,用酒每瓶不超过30元。

李广复介绍,通过村民自主商议,每个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成立红白理事会,把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等选入红白理事会,发挥他们熟悉民情的优势,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全县298个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

7、专家建议

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彩礼是礼但不能过度。

”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曹保明表示,”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

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当代农村社会中,彩礼曾经很普遍。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曹保明介绍,在古代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曹保明认为,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本意,”彩礼作为礼节和民俗,应当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

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高额彩礼会让已经富裕的农民致贫,那些因为彩礼产生的纠纷还扰乱了农村的秩序,另外高额彩礼的攀比会让社会风气变坏。

8、相关评论

2016年春节,在安徽省砀山县,反映农村地区婚嫁定亲时的“天价彩礼”现象的小品《彩礼》走红。砀山县地处四省交界,经济发展水平仍旧不高,是*贫困县,近年来因为“天价彩礼”现象,加重了农民负担。今年砀山县两会期间,一名退休村*给县委书记发了一条短信,痛陈“天价彩礼”让农民不堪负重。小品《彩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当地官方组织编排的,旨在宣传倡导民众摒弃陈规陋习。

对于天价彩礼,有人说,高门嫁女,这是人之常情;有人说,娶亲纳征,这是传统习俗。但事实上,天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破坏远超想象。彩礼成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农民的思想观念和城里人已经没有多少差别。看似是一种进步,却把社会上某些浮躁的、拜金的价值观带回到农村。攀比之风盛行,结婚彩礼逐步蜕变成了一种契约式的婚姻筹码。事实上,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架,少数动辄挑着几百万上千万现金娶亲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福?

如今农村婚事已经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昂贵的彩礼,一方面是凸显的“妻荒”。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而女孩子成为农村流失最多的群体,也是最不愿再返回农村的群体。日渐稀缺的女孩资源,导致农村性别失调,进而助推农村彩礼“水涨船高”。

要想根除农村“天价彩礼”的陋习,移风易俗首当其冲,农民要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营造良好的嫁娶氛围。已经逐渐融入大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要带头向天价彩礼说“不”,还婚姻和家庭应有的圣洁和宁静。农村人口的生活幸福程度不仅关系广大农村本身的繁荣与繁衍,更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将更多的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发挥广大农村的资源优势,科学利用旅游、种养殖等优势资源,让农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真正提升,要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开展科学技能和知识培训,让“文化”改变落后农村的面貌同样是治本之策。(长城网-长城时评)

央视调查农村天价彩礼:本质上是买卖婚姻。越穷彩礼越高负担越重,很多时候我们都说结婚难,很多时候也会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越是贫困的地方,女性嫁入到那个贫困地区的意愿就越低,因此彩礼只有高的彩礼才能把这个女性娶回家,成为自己家的儿媳妇,所以说家庭越是贫困的人家,他的彩礼就会越高。(新华网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赖作莲坦言:“在农村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由于‘彩礼’严重超出居民所能承受和支付的经济范围,已成为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不少村民脱贫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不少农民因彩礼返贫。”

“天价彩礼”和社会基础、民众的生活状态相关,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现实反映。广东省人民*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劲佟表示,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行为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方式,在某个阶段某个区域范围内有一定客观性,反映了现实问题。(新华网评)

上一篇:孙晓梅

下一篇:种巧菜作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