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戒
瑶族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为“在”,富宁部分瑶族称为“者三”。2014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度戒》(王青伟著)很好地展示了一部关于瑶族度戒的传奇史诗。
1、简介
度戒,普通的说法是成人礼。在瑶族地区,凡年龄满十三四岁的男孩,都要经过一次受戒仪式,举行过仪式的男孩表示已经成人了。度戒有许多宗教仪式(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道教仪式)。度戒时,师父传给弟子许多戒律,实际上也就是道教的戒律。从经书记载的时间看,早在明朝就有了“度戒”仪式,这是金秀瑶族民间传授道教的主要仪式。
五六百年来,金秀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同胞信奉道教,古有“度戒”的传统习俗,“上刀梯”、“踩竹筒火”、“踩犁头”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除了寓意经过火的洗礼,净化人的灵魂,消灾灭难外,更锤炼了人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传统习俗
“度戒”的时候,有道师,还有引度师和受戒者。选定村里一家做法坛之后,在法堂挂玉皇大帝、赵元帅和张、李天师等神像。供品是猪头、鸡、米等,道具有锣、鼓、镲、铜铃、铜剑等。
受戒仪式前前后后要举行好几天,一般依照受戒者家的经济条件来定。时间短的叫“小办”,时间长的称“大办”。但其中有一条,不论时间长短,度戒中的规矩是不能违背的。度戒中,受戒者必须严禁会客、社交、唱歌等,只能低头修身养性,吃清淡无油的饭和水。
3、分类
度戒中有“度师”和“度道”之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聘请师父,师傅有“师公”和“道公”之分。度师为武戒,师公要负责“五台”受戒仪式。度道为文戒,道公身穿红色法衣,负责念经求神等仪式。受戒祭师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他们是寨中一切主要事务的决策者,也是寨中最有学问的人。在受戒仪式中,他们要对弟子进行族史、族规、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
4、仪式
瑶族各支系的“度戒”具体仪式各有不同。五个瑶族支系中,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坳瑶的“度戒”仪式全在室内独家举行,而山子瑶的“度戒”仪式不但在室内和室外举行,而且是全村甚至几个村子联合举办,受戒者少则二三十人,多则达五六十人,全为男性,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46岁,历时三天三夜,场面很是壮观。
5、跳五台
在一块场地*搭好一座约两米高的木台,叫做“五台”。受戒的弟子们带着草帽,身穿红袍,由师父带领走向五台。在锣鼓声中,绕五台三圈,绕毕盘腿坐好。师傅叫到谁,谁就起来,在师父的指引下,沿木梯爬上高台。蹲在五台上的受戒者,双手十指交错,小心翼翼地向后移动到桌边,然后翻落于藤网之中,由网中的棉被将受戒者包住。师父掀开棉被,见受戒者十指仍然稳扣,坐像端端正正,表示度戒成功。十几位弟子轮番上台,每位都顺利通过。受戒弟子的父母和乡亲们都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喜。
6、上刀梯
表演“上刀梯”的刀梯全部用金属制作,一根固定的钢管直插云端,一把把砍刀则逐个焊接在钢管上,刀刃朝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架通天云梯。大师用一个矿泉水瓶在刀刃上轻轻一插,瓶子立刻被劈成两半,可见刀刃非常锋利。只见大师从容不迫地踩上了刀梯,一步接一步,很快,大师就站在了刀梯的最顶端。
7、过火链
表演“过火链”之前,大师先堆起干木柴,烧成宽1米、长6米的红火炭链。过火链时,大师的身边站立着两位受戒者,师傅带领受戒者唱起过火链歌。
受戒者唱歌问:“师傅,火大呀怎样过?”
师傅则唱歌答:“由本师带过。奉请雪山龙子王,龙子龙孙降雪来,一更晚上下大雪,二更晚上下大霜,三更下着鹅毛雪,四更下着鹅毛霜,五更金鸡来报晓,传来雪上又加霜。正月十五下大雪,七月十五下大霜,左手搬来千年雪,右手搬来万年霜,化得龙来龙褪皮,化得虎来虎褪衣,瑶家子女火链过,山中雀鸟褪毛衣。”
唱完歌,师傅目视前方,不慌不忙,一步一步从通红的火炭上踩过去。因为是表演,两个受戒者没有跟着师傅,但是在实际的“度戒”仪式上,受戒者是要跟着师傅一起走过去的。
此外,在“度戒”仪式中,还有“踩竹筒火”、“踩犁头”、“吞筷条”、“翻云台”、“添炭头”等项目,每项都有着久远的历史,可谓风格独特的民间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