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东部,因瀍河在区境内穿过而得名,素有洛阳“东大门”之称,辖区总面积34.8平方公里,有7个街道办事处,1个回族乡,29个社区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2005年国务院授予该区“民族团结进步规范单位”称号。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
中文名称: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河南省洛阳市
下辖地区:辖1个回族乡、7个街道办事处,26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位于洛阳市区东部
邮政区码:471000
电话区号:0379
面积:41.7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洛阳民俗博物馆
现任领导:区长赵振峰
1、区情简介
瀍河回族区
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区东部,东与洛龙区接壤,西与老城毗邻,北依邙山,南濒洛河,素有洛阳“东大门”之称。1957年11月15日建区,因古老的瀍河横贯其中且回族群众相对聚居而得名,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全区辖1个回族乡、7个街道办事处,共有26个社区(含12个村改居社区)和3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41.7平方公里,总人口18.2万,其中回族人口2.8万,占总人口的14%。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办事处3个,500人以上、比例占80%以上的回族聚居村5个。区内四教并存,有*13坊、基督教堂2处、天主教堂1座、佛教寺院1座,信教徒群众3万余人。
2、历史沿革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八孔窑街。
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前158年)清孔子入周问礼碑于老聃。
周平王宜臼元年(前770年),平王迁都于洛邑,史称东周。辖区为京畿之地。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建三川郡,郡治荥阳,后迁洛阳。辖区属河南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在推翻王莽“新”朝之后,东汉定都洛阳。辖区为京畿之地。
魏黄初元年(220年),曹魏文帝(曹丕)建都洛阳。辖区为京畿之地。
北魏太和十七年(48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辖区为京畿之地。
隋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下令把原洛阳城的居民和全国各地富商大贾迁徒到洛阳城居住,辖区为都城内的居民区。
北宋以洛阳为西京,辖区为洛阳县。
民国时期,辖区属洛阳县一区、二区管辖。
*成立后,辖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反复更迭,初为三区,后为二区,以后又同一区合并为老城区。
1957年7月,成立瀍河回族区筹备组;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洛阳市瀍河回族区。
1958年9月,爽明街道更名为东关街道;瀍河回族乡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12月,瀍河回族区更名为瀍河人民公社。郊区白马寺人民公社划归瀍河人民公社管辖。瀍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北窑街道。
1959年2月,撤销东关、新安街、北窑三个街道,建立瀍东、瀍西两个管理区;8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建立农业管理区、蔬菜管理区;9月,撤销瀍河人民公社,恢复瀍河回族区建制。
1962年7月,建立东关、车站、北窑、五股路4个街道,白马寺人民公社划归郊区。
1963年12月,车站办事处更名为瀍西街道办事处。
1970年12月,成立塔湾街道办事处。
1997年9月,成立杨文街道办事处。
1984年,瀍河回族区下辖东关、北窑、瀍西、五股路、塔湾、杨文6个街道。
2000年6月,洛阳市区划调整,由洛龙区管辖的瀍河回族乡划归瀍河回族区管辖。
3、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瀍河回族区辖1个回族乡(瀍河回族乡)、7个街道(东关街道、北窑街道、瀍西街道、五股路街道、塔湾街道、杨文街道、华林街道),共26个社区(含12个村改居社区)、3个行政村。
4、历史文化
瀍河回族区历史文化悠久,这里曾是周、汉、魏晋、隋唐等朝代的京畿重地,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资源。道家至尊老子于此建有宅院,文圣孔子曾至此入周问礼,含嘉仓、回洛仓、夹马营、九龙台、铜驼暮雨、勒马听风等名胜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及利用价值。洛阳民俗博物馆(潞泽会馆)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中原地区最大的民俗专题性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庙会为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5、交通条件
瀍河回族区交通条件便利。陇海、焦枝两条铁路大动脉于此形成十字交叉,洛阳北站是焦枝铁路上最大的编组站。二广高速、310国道在此纵横交汇,市区主干道中州路、九都路横贯全境,城市东出入口(二广高速瀍河站)已成为进出市区的重要通道。城区距洛阳航空港仅有10公里左右,与郑州航空港有高速直接相连,构成了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6、社会事业
瀍河回族区
瀍河回族区卫生教育事业发达。全区共有各类医院10所(二级以上医院4所,三级医院2所),其中洛阳正骨医院是全国最大的中医骨科治疗中心,名扬中外,洛阳正骨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洛阳水席并称“洛阳四绝”,是全国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区共有各类中等以上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22所,中小学33所,其中回民小学4所、回民中学1所。
7、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瀍河回族区总人口1798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970人,占总人口的81.1%;农业人口33920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区居住有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白族、苗族、壮族、彝族、瑶族、侗族、黎族、畲族、土族、朝鲜族、布依族、土家族、锡伯族、纳西族、傈僳族、*、俄罗斯族等22个民族。
8、特色产业
瀍河回族区产业特色明显。辖区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67家,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驻区南车洛阳机车公司、中铁十五工程局、洛阳城轨车辆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先进,产业基础雄厚。省唯一一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基地建设一期建成投产试车,已交付郑州地铁1号线使用,填补了我省轨道交通装备整机制造领域空白。全区拥有商业单位293家,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53家、住宿餐饮业1家。区内汽车贸易、建材家居、重型机械、农副产品等大型专业市场初具规模,洛阳名车苑已建成67个4S店,汽车销售占全市市场份额70%以上,是豫西地区最大的名优轿车集散地。通河农副产品物流园建设二期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入驻商户500余家,日均成交额达1000万元以上,被省商务厅确定为“河南省农副产品配送示范基地”。商贸物流业已经成为区重要的支柱产业。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占全区经济总量达83%。全区民营企业达到454家,海格尔、天浩泰进入全市民营企业50强,紫金银辉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238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全市最大的商住社区——恒大绿洲社区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780亩,已累计开工11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已成为洛阳东部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
9、经济情况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8亿元,同比增长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8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2元,同比增长11.2%。
10、荣誉称号
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先后荣获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市“双拥模范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区”称号,被市委、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维护稳定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商务工作先进单位、食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11、机构设置
区委下辖5个党组,23个基层党(工)委、总支部,185个党支部;党员5685名,其中女党员2056名、少数民族党员780名。全区在职*、职工1897名(含教师755名),其中:县级以上*43名,其中回族*6名;科级*304名,其中回族*37名。现任*瀍河回族区第八届委员会书记张文选(回族),瀍河回族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旺华,瀍河回族区人民*区长徐新,政协瀍河回族区八届委员会主席张聚民。
上一篇:寻甸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
下一篇:回族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