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景颇族传统体育

科普小知识2021-07-06 13:37:37
...

景颇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景颇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景颇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景颇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概况


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五县境内,在怒江、临沧、普洱及西双版纳等地州也有少数散居。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有132143人。景颇族的语言共有5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和波拉。景颇族的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两种文字均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形成的拼音文字。

2、历史

秦汉时期,包括景颇族在内的祖国西南大片地区,统称之为西南夷地区,范围广及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在汉代文献里,景颇族与近代彝语支各族先民被泛称为“夷”“昆明”或“嶲”。唐代属云南南诏政权的镇西节度管辖,被称作“寻传蛮”。元代曾在景颇地区设茶山、麻里长官司,把景颇族和阿昌族统称为“峨昌”。明清时期的文献把景颇族和阿昌族区分开来,称景颇族为“遮些”“野人”或“山头人”。大约明末清初,景颇族大规模迁入德宏地区。

景颇族有“景颇”“载瓦”“勒期”“浪峨”等20多种自称,由于居住在较高的山上,汉族称他们为“山头”。后按照本民族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3、传统体育

景颇族的文化丰富多彩。由景颇族民间创作的口头文学,内容包罗万象,十分丰富。原始宗教董萨文化是景颇族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对远古时代景颇族先民生产生活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山区民族景颇人,其传统体育与这种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景颇族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打汤跌(火枪射击)、拉拉、扭杠、顶杠、秋千、爬滑竿、目瑙纵歌、刀术和走子棋等。

4、代表性体育项目

打汤跌(火枪射击)

打汤跌,为景颇语,意即火枪射击。是在景颇族新年“恩鲜鲜”中举行的一项射击活动。

打汤跌比赛前,先在除夕正式公布组织火枪射击的挂靶人家。挂靶的是一家也可多家,要设靶供人们射击,靶为用线吊起来的钱包。到了年初一,人们便汇集在一起,待挂靶后,射手们就在距离三五十米处用火药枪射击。比赛过程中只准打线,并只许射击一次。击中后钱包掉下,射击者将包里的大部分钱买酒买肉与众人分享。

与打汤跌相似的还有一种目的为求偶和娱乐的射击形式。届时,未婚男女青年群聚山间,*社交。跳舞对歌后,每人出一份钱用作吊靶,或以熟鸡熟肉作靶桂树上,供男青年射击。射击者击中后以钱购酒食共同野餐。这是一项由姑娘们组织的社交活动。

拉拉

拉拉,为景颇语,在景颇族民间,也称其为“罗浪浪”。是一种由两人之间进行的对抗性体育活动。

拉拉一般在春日溶溶之夜举行。届时,景颇族男女青年到山间一边玩耍,进行“罗浪浪”游戏。比赛时,男女青年混杂分为两队,并在地上划出两条间隔两尺左右的平行界线或以物为界。然后每边出一人,对抗双方一男一女。以单手对拉,看谁能把对方拉过线。如女的被拉过线则换一男子上阵,如男子输了则换一女子再拉,反复进行。

扭杠

扭杠,是流行于景颇族民间的一种力量对抗游戏。

扭杠比赛多以男性为主,其形式分为站立式和蹲式两种。比赛时,较力双方各自用手握住一根长2米、粗如碗口的竹竿两头,以骑马式站好或蹲好后各自齐向相反的方向扭动。如一方的脚移动或手滑动,对方则胜。这类比赛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时间地点不限,多在工余、闲暇和假日举行。

顶杠

顶杠,主要见于景颇族聚居区,是一项较力型的体育娱乐活动。

景颇族的顶杠比赛一般在已划定的赛区举行。赛区的中间划一中线,竞技双方身后各划一端线为界。比赛时,较力双方各将一根2米长、碗口粗的竹竿或木棒一端紧顶于腹部。以弓箭步的姿势式用力,以将对手顶出界为胜。参加者以男子为主,采用三局两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