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潜江木雕

科普小知识2021-10-08 14:06:41
...

潜江木雕崇尚“三分选材,七分雕”“三分雕刻,七分染”。制作经过木材干燥、设计绘图、打粗坯、修光打磨、染色等工序,依制作工序而使用扣槌、斧子以及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刀、凿等。潜江木雕的传统技法分为圆雕、浮雕、镂空雕以及镶嵌雕。工匠们为表达简洁、明快的效果,还创造了飘雕、耕槽雕等技法。

1、历史渊源

潜江地处古楚都。灿烂的古楚原始文化是潜江木雕滋生、发展的源头。《说文》云:“楚,从木。”西周以来,称善于利用林木资源者为“楚”名,“楚”已代表了地域、民族、文化以至国家的特征。《左传·宣公十二年》云:“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里清楚地说明,早期楚人在森林茂密的景况下,以荆竹柴车,破衣敝衫,使用桃木制成的弓和棘条做成的箭,艰难地生活着。同时,楚地富绕的森林资源,为其发挥这一居域里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经济文化提供了良好场所和天然的用武之地。

1984年,在潜江龙湾遗址发现楚章华台,为楚灵王(公元前540年——529年)所筑,“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成为各诸侯国十分羡慕的宏丽建筑。可见,楚国的木构建筑及建筑木雕在当时已是精美称绝。

1987年,在潜江龙湾遗址小黄家台32号墓出土的木器中,有食用器具豆、妆梳、兵器、剑盒、弓等,其造型精巧,光泽艳丽,堪称是“楚地匠师们木雕工艺的杰作”。

潜江木雕究竟起源于何时,今天我们已无法定论。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潜江木雕是在人类掌握工具制造后,并且是在发明其他器具的过程中相伴产生的。“楚木繁生”的古楚文化是其深厚的文化根基。

2、木雕传承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古代潜江木雕作品,大多属明清时期的遗存。新中国建立后,潜江木雕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大体经历了1949年——1965年的“17年的旺盛期”,1966年——1976年的“10年的消退期”,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20年恢复发展期”和进入21世纪后的“濒危期”。

1949年——1965年的“17年旺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潜江木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在建筑木雕方面,突出时代感,形成了去繁从简,重在点缀的创作倾向。在木雕家具方面,其创作倾向又趋向于繁复、花哨、朴拙。制作、使用木雕家具成为市井时尚。职业木雕艺人遍及城乡,显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1966年——1976年的“10年消退期”。这一时期,历朝历代的潜江木雕作品被列入“四旧”而惨遭破坏。从事职业木雕的工匠艺人转行,潜江木雕艺术失去传承链环。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20年“恢复发展期”。这一时期,潜江木雕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地方风俗的影响,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木雕艺人和木雕作品。

濒危期。潜江木雕的濒危期大致始于20世纪末。进入21世纪后,其濒危状态日趋明显。

近年来,潜江市委市*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潜江木雕艺术的生存状态。抢救、发掘、发展潜江木雕的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潜江木雕是植根于湖北潜江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以本土木材及树藤、树根为基本材料进行雕琢加工的民间工艺形式,属传统木雕艺术门类。其文化根基可溯自战国时代楚国潜江境内章华台宫宛群木构建筑,现存的古代潜江木雕器具多属明清时期散落于民间的作品构件遗存。

3、木雕分类

潜江木雕分大木雕刻和小木雕刻两类。大木雕刻包括:梁、枋、斗拱、檩等建筑装饰木雕;小木雕刻则指家具装饰木雕、木雕神像、装饰摆件等。积玉口资福寺、熊口吊脚戏楼是古时潜江木构建筑装饰的经典之作。“滴水雕花床”是潜江传统家具装饰木雕的代表作。

4、雕刻技法

潜江木雕崇尚“三分选材,七分雕”“三分雕刻,七分染”。制作经过木材干燥、设计绘图、打粗坯、修光打磨、染色等工序,依制作工序而使用扣槌、斧子以及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刀、凿等。潜江木雕的传统技法分为圆雕、浮雕、镂空雕以及镶嵌雕。工匠们为表达简洁、明快的效果,还创造了飘雕、耕槽雕等技法。

5、木雕题材

潜江木雕装饰题材广泛,主要以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神话传说、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等为表达对象。图案丰富多彩,以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几何纹样为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潜江装饰木雕极富色彩的部分。

6、价值品鉴

潜江木雕艺术浓郁的原生态与乡土味,决定了其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然而,随着传统的建筑木雕被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所取代,木雕艺人断层、后继乏人,“潜江木雕”已濒临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