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

科普小知识2022-04-04 14:24:07
...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西南城县境内,规划面积4313.34公顷,主要包括南城县境内的洪门水库、黎滩河以及周边一定的区域。

1、景点简介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洪门湖库塘湿地、黎滩河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丹霞地貌景观下的湿地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湿地景观独特,观赏性极强。

洪门湖(洪门水库)属江西省大型水库,位于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其水域面积70余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16亿立方米,大小岛屿千余个,有赣东“千岛湖”之称。

库内曾是西汉南城县治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数万亩丹霞地貌,各具特色。附近既有1933年红军战场遗址,又有明代益藩王墓区,更有神秘莫测的圣地洪门,是集度假、休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批准试点

据中国园林网消息,2013年3月,经国家林业部门批准,南城洪门湖湿地公园正式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这对加快该地区湿地系统恢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创造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保护措施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

规划面积7984.79公顷的洪门湖湿地保护工程是鄱阳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肾工程”的“重头戏”。为了唱好“戏”,南城县在湖区实施生态移民,人为水让路,共搬迁了湖区10个自然村的1200余人口。同时,采取拆除养殖拦网、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给野生水鸟筑巢等多项措施保护洪门湖生态,使洪门湖的自然生态更加平衡,如今树木葱郁、水鸟飞翔、风景秀美的洪门湖跻身*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目前,仅在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长的植物就有91种、45科,栖息的湿地动物达212种、70科。

4、考古探测

因为改造溢洪道,位于南城县的洪门水库把水位降至近20年来最低,沉入水中近60年的古镇部分遗迹露出水面,引起国家文物局的关注。2017年1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考古队来到南城,对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进行水下考古探测。

部分古迹重见天日

2016年11月初,洪门水库因溢洪道闸门改造,需要开闸放水,水位下降了10余米,为20余年来最低水位。没想到,随着水位下降,被水淹了近60年,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部分遗迹露出水面,其镇内的部分佛像、圣旨牌坊等古迹重见天日。江西省文博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圣旨牌坊的出水位置距离佛头较远,部分石雕已由县博物馆保存,下面还有“节孝”碑文。

2016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故宫博物院等专家一行来到洪门水库,就实施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讨论,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目标和任务。抚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证实,文物管理部门的确在洪门水库发现了摩崖造像,国家文物局上周已派出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到现场,准备进行水下探摸。至于摩崖是哪个朝代,以及其价值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其实早在2007年,南城县就在城郊凤凰山发现两处尘封多年的摩崖石刻。据文博专家初步考证,它们是典型的明代摩崖石刻。

发掘水下摩崖造像

据悉,2017年1月6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考古队一行30人抵达南城县,开始对南城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古迹进行水下探摸。他们携带先进的设备,将在水下进行为期10天考古勘探作业等,旨在探查其水下的文物、古迹等。

保护库区文化古迹

“摄影爱好者急剧增多,一些不具备载客条件的渔船、农用船等船舶频繁出入库区。”据介绍,为了保护水下文化古迹安全,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保护洪门水库水下古迹遗址,该县划定了两块文化古迹保护区,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任何人员不得入内,违者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5、库区历史

洪门水库又名醉仙湖,始建于1958年,湖区大小岛屿1086个。修建水库时,位于库区的硝石镇及63个自然村被水淹没。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硝石原名峭石,从公元前202年开始,南城县在此设置县衙,长达483年。硝石镇为该县当时最大的集镇、码头之一,是赣东通往闽西的交通要冲,为南城、黎川、资溪三县乃至闽西邻县贸易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