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京工程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1-08-12 14:08:08
...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学校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各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近2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亿多元(含共建企业投入2.53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多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中文名:南京工程学院

英文名:Nan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

简称:南工程(NJIT)

创办时间:1915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所属地区:中国南京

现任校长:孙玉坤

主管部门:江苏省人民*硕士点2个

校训:学以致用

校歌:《南京工程学院校歌》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1、学院简介


学校风光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原隶属于国家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学院。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于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传承近百年的办学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如今的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依托机械、电力、核工业等行业办学的优良传统,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着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历史沿革


学校风光

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

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直属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2003年,南京工程学院江宁大学城主校区开工建设。

2005年11月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举行老校区置换协议签字仪式,从此南京工程学院石头城下时期结束。

2006年8月10日,江苏省省委党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学院东校区。

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成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10月,南京工程学院正式获批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开展工程硕士招生录取工作。

3、教学资源


学校风光

学校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各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其中位于江宁大学城的以湖光鹭影为典型特征的生态型、现代化主校区,占地2550亩,校园四季风景如画,各项办学条件突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近2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亿多元(含共建企业投入2.53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多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有实验中心33个、各类实验室15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6个、实习(实训)室76个、校外实习基地96个。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4、师资队伍

截至目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5万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近200人。全校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43.5%。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333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0人,省级学术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37人。

5、学科建设


学校风光

目前,学校有本科专业55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占比达42%。拥有3个*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是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4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目前,学校已建成*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精品教材5部,省部级精品教材13部,主编出版特色系列教材318部,其中*规划教材85部,入选数量在江苏省高校(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排名第三,在全国同类高校排名第一;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

6、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部体育部

工业中心创新学院电力仿真与控制工程中心继续教育学院

康尼学院

7、校资产业


学校风光

学校还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与孵化机制,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实现了学校科技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学校与企业申报共建了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南京工程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同类高校中首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先后有3项新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3项产品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康尼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门系统高新技术企业。校办产业销售总额年均产值近12亿元,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中名列前茅。2014年8月,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江苏省在上证交易所上市的首家校资企业,校资产业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不断增强。

8、人才培养

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先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遍布华夏,在机械、电力以及核工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他们奋斗的身影和前进的足迹,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学校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录取分数线基本达到本科重点录取分数线,在多个省录取线超过当地的一本录取控制线;据第三方权威机构麦可思跟踪统计,我校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就业竞争力突出,学校连年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9、学校改革

学校将切实遵照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坚持以工程教育为主体,以本科教育为根本,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突出师资队伍、平台载体和*机制三大重点,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应用型本科质量名校,确保我校在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10、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吴建华

院长:孙玉坤

党委副书记:孙玉坤、陈德静、刘志远

副院长:陈德静、曹雪虹、杨征宇、朱晓春、张仰飞、郑锋

纪委书记:刘志远

11、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

校训校风

校训校风:学以致用

校训校风诠释:

校训校风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内在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和全体师生员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为提升办学理念、塑造崭新的校园文化、培养更加严谨的治学和求学的精神、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在向各方专家学者咨询的基础上,经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最后由院务会讨论研究,确定“学以致用”为我院的校训校风。

【学以致用的字面涵义】

致:使达到。“学以致用”意即学习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将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论语》第一句话为“学而时习之”,又说:“传不习乎”,这里的“习”字,含有践履的意思。孔子有句名言:“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亦强调了“行”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体现了言行统一,学以致用。西汉杨雄的《法言·学行》中说:“学:行之,上也。”将能付之实行的学习奉为上等;王夫之的“躬行为启化之源”、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都是研究学问要重视亲身实践;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晚清的黄炎培则是近代提倡踏实钻研、学以致用学风的著名学者。

今天,这种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做法,正是也应当成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南京工程学院的追求。

“学以致用”立足于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21世纪是以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型、智能型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是学习的社会,21世纪的教育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培养适应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新使命。

确立“学以致用”校训校风,正体现了南京工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特色。

“学以致用”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熟练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

“学以致用”要求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把专业技术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并且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方法论和社会能力的熏陶给予足够重视,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和社会需求。

“学以致用”更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学用结合、用以促学,培养出真正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科研、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以致用”寄望于广大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学校师生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学以致用”使得“学理、应用并行注重”的办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学以致用”应该也必然成为学院每位教职员工治学工作、教书育人的根本出发点,成为每位莘莘学子的求学初衷。

确立“学以致用”校训校风,要弘扬南工园丁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不断激励勇攀科学高峰的治学精神,鼓励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和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

确立“学以致用”校训校风,要砥砺南工学子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认知只有付之实践,才具有彻底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只有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才能获得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才能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确立“学以致用”校训校风,还要传承一种穷韫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知行观体现于为学与为人的基本要求。“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努力做到为学与为人的统一,这是我们今天践行“学以致用”校训校风最根本的目标。

12、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知行统一、创业创新

校园精神解读

校园精神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炼和整合,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知行统一、创业创新”集中体现了南京工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学用结合、学创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校训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南京工程学院人在“学以致用”校训的导引下,传承穷韫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知行统一、创业创新”,这是知行观体现于为学与为人的基本要求,“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语)”,“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这一永恒的哲学法则正是南京工程学院校园精神所高度涵概的精神主张,只有做到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学理与应用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开拓新领域、创立大事业。

“知行统一、创业创新”集中体现了南京工程学院广大教职员工“知行统一、身体力行,肯干、实干、真干、苦干”的工作作风和“求真求实、务实进取,创业、创造、创新、创优”的精神风貌。

南京工程学院秉承“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优良办学传统,从“中等专业学校”到“国家示范性高等专科学校”再到“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协作组长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时而动、乘势而上,靠的就是“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从中我们既能够看到学校的历史足迹,又能够看到她的现实追求;既能够看到她优良的传统,又能够看到她创新的硕果,感受到她与时俱进的精神脉搏。

南京工程学院培养了大批社会各界的精英、贤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领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发扬了“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优秀品格,以各自的精神和业绩贡献国家,反哺母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沈国荣,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民营企业家——北京仁创集团董事长秦升益博士,“自主创新”领域的优秀代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青年英才王海滨等都是学校培养的杰出校友,他们成长成才、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不凡人生经历正是南京工程学院“知行统一、创业创新”校园精神的生动写照。

校歌

方山脚下鲜花绽放,

天印湖畔白鹭翱翔。

南京工程学院校歌

南京工程学院校歌

知识殿堂书卷飘香,

莘莘学子青春飞扬。

知行统一,创业创新,

团结奋进,蓬勃向上。

南工啊南工,腾飞的南工,

托起星辰培育时代栋梁。

春满校园惠风和畅,

人才摇篮桃李芬芳。

薪火相传穿越沧桑,

科学发展播种希望。

学以致用,奋发自强;

校企结合,谱写华章。

南工啊南工,自豪的南工,

奔向未来铸就新的辉煌!

上一篇:Madredeus

下一篇:遵义医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