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的前身是大连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本科医学院校。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等6个学科门类,包含41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7个,*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培训基地3个,省部级培训基地9个,省级人才基地3个,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中文名:遵义医学院
英文名:ZunYiMedicaluniversity
简称:遵医
创办时间:1947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医学类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贵州省遵义市
现任校长:喻田
主管部门:贵州省教育厅
校训:明德笃学求是致用
校歌:《托起生命的航船》
学校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201号
1、历史沿革
行政大
1965年8月,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卫生部决定大连医学院全部南迁。
1965年底,经*批准,决定南迁贵州省遵义市,经过近3年的筹建,1969年4—6月,学院教职工和部分在校生、第一附属医院职工及全部仪器设备,南迁到遵义市新校址,大连医学院改名为遵义医学院。
自1966年开始的“*”10年内乱,1969年的南迁和1981年起原大连医学院教职工94%逐步北调大连,使遵义医学院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受到了重大损失。
近10年来,学院在艰若的办学条件下,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既不缩小原办学规模,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稳步发展的道路,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又出现新的局面。
为适应贵州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遵义医学院在1978年之前,只有1个系1个专业的基础上,到1990年已发展有3个系,2个本科生专业,4个专科生专业,8个硕士生专业;还设有各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进修班、培训班和专业证书班。为满足贵州省对医学人才的多层次需要,学院逐步建立较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序列,1889—1990学年度,在校学生16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484人(专科生210人),研究生20人,还有进修生、专业证书班学生等共100余人。
1982年以来,由于一批教师逐步北调支援大连医学院复办,学院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计划。本着“借助老教师的力量,加速教师队伍的在职培养和提高”的指导思想,尤其对中年教师工作上压担子,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加以提高,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培养方法,使一批中年教师成为各学科带头人。
2、院系设置
樱花大
3、专业设置
科研大楼
4、办学规模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南迁遵义后,是改革开放后首批恢复硕士点的高校。目前,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法学、管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500余人。
5、学科建设
基础医学楼
6、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400余人(包括3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有高级职称师资1127人(二级教授6人,三级教授39人),博士248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548人,省核心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特殊津贴专家4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管专家2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6人,引进国内外高校“候鸟型”人才32人,全国人大代表1人。
7、附属医院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32所。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甲”医院,现开放床位3100多张,日门诊量近10000人次,业务量居贵州省内单体医院之首;附属口腔医院是贵州省首家“三甲口腔专科医院”;第五附属医院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是珠海市西区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医院。
8、开放办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组建“遵义医学院院士工作站”。与欧美、东盟、*多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逐步开展留学生教育。近年来,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扩大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9、所获成绩
多年来,我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贵州省本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学校;荣获2012年全国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西南、西北片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荣获201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荣获贵州省2013年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工作全省(本科组)第一名、贵州省高校2013年度加快发展绩效考核一等奖、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十大优美校园等荣誉称号;体育工作多次受到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多次获得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多个班级被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10、培养人才
建校68年来,共培养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6万余人,联合培养博士生19人。我校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成为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候选院校之一。在毕业生中,涌现了世界肿瘤领域著名科学家崔征教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刘杰,哈佛大学研究员王宁海,耶鲁大学研究员胡荣,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谢恒、任朝霞,被誉为“中国反兴奋剂之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杨天乐教授,放射诊断学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龚启勇教授等大批杰出校友。而更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扎根基层,曾获得“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和“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称号的王世洪医生,就是我校毕业生扎根基层的代表。
11、校史展览馆
遵义医学院校史馆始建于1997年5月,是贵州省第一家建设校史馆的高校,馆内面积200平方米,至今已有10年整。
为了更好地宣传我校近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今年我们投资了40万元重建校史馆。新馆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设备先进、设施齐全。主要展出四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历史沿革,即遵医风雨60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是人才培养,主要介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第三部分是科研医疗成就,展示我校近年来的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及附属医院的医疗与服务;第四部分珠海校区:简单介绍珠海校区和第五附属医院的情况。
我们的校史馆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的主要基地,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都把参观校史馆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校史馆每年要接待几十甚至上百次的来宾参观,也成为对外宣传遵医形象的重要窗口。
12、期刊资源
《遵义医学院学报》是经贵州省科技厅及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遵义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
创刊于1960年(原刊名《大连医学院学报》),现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双月刊。版本采用国际标210mm×297mm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52-5016/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2715。主要栏目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调查报告、综述、学术动态、消息等栏目。
《遵义医学院学报》创刊至今,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的有关科技、出版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秉诚“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全面及时报道最新学术成果,热心培养学术人才,坚持以质量特色求生存,以社会效益求发展,在传播新理论、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技术、普及新知识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刊出的论文被引用率和学报的影响因子也逐年上升。
创刊以来,经过不断努力,《遵义医学院学报》办刊质量不断提高,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清华大学的《中国期刊网》和《学术期刊光盘版》;解放军总医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光盘》;中科院重庆情报所的《中国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北京华夏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华首席医学网》;华艺数位艺术有限公司的《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以及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收藏和收录。其中,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织委员会颁发的“《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遵义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现有专职成员3人,其中正高(编审)1人、副高(副编审)1人、初级(助理编辑兼任编务)1人。另有兼职编辑6人,其中正高职称英文编辑3人、正高职称统计学编辑3人。
13、图书馆
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70余万册,电子图书58万余册;藏书结构以生物、医学类图书为主,同时兼顾学校新办学科和专业。现有馆藏期刊6646种,其中外文期刊1735种;现刊1338种,其中外文现刊130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图书馆构建了以16台服务器、52TB存储阵列以及586个信息点为支撑,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300余台的自动化平台,并引进各类数据库29个,自建特色数据库8个。我馆是“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成员馆,同时还与CALIS全国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传递与馆际交流关系。现在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能够满足我校广大读者基本需求的馆藏资源体系,为学校教学、科研、医疗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图书馆始终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应用,图书馆不断开发网络资源,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读者服务工作已逐步从书刊借阅为主的传统文献服务,转变为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以知识信息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现代信息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实行图书期刊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全开架式服务;开通服务热线电话18089624459,及时解答读者疑问并主动延长开馆时间;图书馆各阅览室、自修区设有信息点,可供师生自带笔记本电脑上网;开展网上预约、续借图书及图书荐购服务;为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创办了《遵义医学院图书馆信息简报》,并于2008年3月由传统的纸质版改为网络版;开展了包括新生入馆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的读者培训,内容涵盖馆藏数据库、网上资源的利用以及检索技巧;为让读者更好的选择自己所需要培训的内容,图书馆于2008年10月将“遵义医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预约讲座”的具体事项挂在图书馆网站上,方便读者提前预约。除以上的服务外,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图书馆还提供了信息咨询、图书馆书目检索、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医学教学视频、教学参考书提交和教学课件提交与检索等多种服务。并且为了让广大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快捷、更全面的查找获取资料,图书馆于2008年引进了读秀学术搜索平台,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上了一个台阶。
2007年11月,我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在此次评估中专家认为遵义医学院图书馆基础、硬件设施完善,有一支充实的馆员队伍、管理手段先进、服务理念新、资源利用效果好,而且在拓宽文化功能方面做得不错,如建立了‘长征精神遵医之魂'文化长廊等,图书馆达到指标中优秀等级。2008年9月图书馆接受了贵州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评估,评估专家对图书馆近几年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经专家组评定获得良好称号。从2008年开始我馆着手准备申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工作,经过二年多的准备,2010年在经过对申报材料的函审、实地考察、综合鉴定评审等层层筛选后,2011年1月,教育部正式决定在遵义医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设立第五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
14、现任领导
石京山
石京山,男,中*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遵义医学院党委书记,全面负责学校党委工作,负责党建工作。分管学校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统战部、直属机关党总支。
喻田
喻田,女,汉族,辽宁鞍山人,中*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遵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分管学校行政办公室、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档案馆。
田宗远
田宗远,男,汉族,贵州仁怀人,中*员,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遵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珠海校区党委工作,指导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党委工作。
毕路佳
毕路佳,男,汉族,山东距野人,中*员,研究生,高级政工师。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全面负责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工作。
邓飞
邓飞,男,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员,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遵义医学院副校长,负责体育、成人教育工作。分管体育学院、校文体活动委员会、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实验动物中心。
黄华玲
黄华玲,女,汉族,四川隆昌人,中*员,研究生,高级政工师。遵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组织、人才、学生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组织部、学生工作处(部)、招生就业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校团委、离退休工作处、校关工委。
李春鸣
李春鸣,女,汉族,湖北襄樊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遵义医学院副校长,负责教学、学报工作。分管医学与科技学院、教务处、教师工作部(处)、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中心、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学报编辑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梁贵友
梁贵友,男,布依族,贵州兴仁人,中*员,博士,教授。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全面负责第一附属医院行政工作。分管第一临床学院。
郭卫平
郭卫平,男,汉族,安徽阜阳人,中*员,大学学历。遵义医学院纪委书记,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分管学校纪委、监察室、审计处。
刘建国
刘建国,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员,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遵义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科研、人文社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管科研处、工会、武装部、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学院、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医学研究中心、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
王子正
王子正,男,汉族,贵州遵义人,中*员,硕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新蒲校区建设、财务、后勤、校产工作,联系医新社区居委会。分管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国有资产管理处、发展规划项目办公室。
余昌胤
余昌胤,男,汉族,贵州遵义人,中*员,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负责人事、保卫、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工作。分管人事处、保卫处、研究生院、设备处、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学院)、全科医学系、校友会。
蔡善君
蔡善君,男,汉族,贵州遵义人,中*员,博士,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遵义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第二层次人员。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全面负责珠海校区的行政工作。指导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行政工作。
15、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作为一所大学的象征,是校友追忆大学时光的源头,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更是其历史和传统的积淀。遵义医学院历经沧桑,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65年的不平凡岁月,形成了遵义医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遵医人诚恳朴实、坚毅自强的品格。学校在65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遵义医学院校徽图形设计为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准确传达出校徽平安、和谐、发展的设计主题。同时凸现出以医学为主的新兴综合型高校的勃勃生机。和平鸽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具有国际通用性,图形的设计强化了受众对校徽寓意的识别,同时拓宽了校徽的传播空间。
校徽图案说明:该图由遵义和遵医的拼音首字母“ZY”并融入“义”组合变形设计而成,宛如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蕴含着医学事业的真谛,充满着博爱与光明,孕育着健康和幸福。鸽翅向外延伸,形成展开的书本,体现了学院主题,鸽尾进行了夸张设计,线条形如直刺苍穹的字箭头,充满向上的动力和速度,象征遵义医学院飞速的发展步伐和“争做一流”的广阔前景。“义”字的一点与“Y”又组成一个雀跃的人,突出了学院“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更展示了遵医人勇于探索、不断攀登新的知识颠峰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以及昂扬向上、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从鸽头至鸽尾有机地连成一条飞速的旋弧箭角,既是“C”又更像“U”,C是College,而U是University,暗示学院努力向更高层次积极推进,实现更高的办学目标。
校训
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学者和学人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60年来,遵义医学院历经沧桑,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60年的不平凡岁月,但学校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遵医人身上传承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正是这种优良的传统和精神,将遵义医学院深深植根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沃土中,形成了遵义医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遵医人诚恳朴实、坚毅自强的品格,使学校在60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
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对学子而言,德为成人之本。治校之明德,既要法治,更要德治。教师之明德,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员工之明德,在于敬业爱岗、服务育人。学生之明德,在于懂得成才必先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博雅的人、睿智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充满创造精神的人。寓意是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
“笃学”的含义就是“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学是为学的第一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展传统《中庸》思想,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把做学问与立志结合起来,对“博学”做出新的阐发。孙中山则从革命的需要出发,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作为有机统一体给予新释,把古代“笃行”发展为社会实践。这是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博学笃行”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的人。博取知识、潜心实践、既是养成完满人格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对于劝勉学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笃学”是“求是”的路径。因为在求学向善的过程中仅仅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又能尽吾之力以行之。从“博学”到“笃行”,涵盖了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知、行、情、意、德等因素,既体现了继承往圣的历史传统,又可彰显开启来贤的实际功效,文理兼顾,这既是目前学校的发展现状,也是今天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求是”语出(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为:“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意思是指科学地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办事。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求是”是治校和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所谓求是,不仅仅局限于埋头读书或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精神还表现为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我校以此作为校训就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揭示规律并把握规律,追求真理,进行思想和理论创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
“求是”还有求索的含义:表达了学校不论经历多少艰难,仍要坚持不懈地探求真理。求索的精神,是大学的精神。用求是的精神培养勇于求索的人,是大学的责任。求是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它包含了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学以致用,匡世济民。致用的精神内涵是:
1、务当世之务。提倡“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开物成务,康济时艰”。
2、勇于任事的精神。就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
3、倡导致力于创新的精神。主张独立思考,不蹈袭古人,贵在创新。
4、注重调查研究,主张实事求是,深入实际,亲历亲为。
校训“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整体含义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德育放在首位,实事求是、教书育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倡导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力培养为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在学习、技能等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实是求是、学以致用,力争在事业与品行方面达到最高境界。
校歌
遵义医学院(代)校歌《托起生命的航船》,创作于2007年,寓意遵义医学院仿佛一艘航船,1947年从渤海之滨大连起航,到1969年支援“三线”建设搬迁至历史名城遵义,2001年又在珠海开辟新校区的曲折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曲山海交响的动人乐章。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遵医人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为祖国的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歌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