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雁门关

科普小知识2021-08-16 14:57:48
...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中文名称:雁门关

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山阴和忻州代县边界处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夏日开放时间:8:00----19:30;冬日开放时间:8:00----18:00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景区介绍


雁门关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被损。

雁门关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

2、建设沿革


雁门关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1937年9月,中国*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

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地理环境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所在地代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干燥,冬夏温差大,冬季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4、建筑布局


雁门关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5、文物遗存


雁门关

试刀石

在雁门关旅游化路北上7公里,路过试刀石村南有一块上面留有一道巨大的刀痕的石头。

马公杀虎处

马公是明代镇守雁门关的马姓官员。古代雁门关道两侧时有老虎出没,屡屡伤及百姓。当时马公的弟弟念及民生,自荐除虎害,却被虎所害。马公兄承弟志,终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恢复往日祥和。为纪念马公除害之功,当地百姓捐资立碑,曰“马公杀虎处”,且归葬其弟于碑侧。

前腰铺驿站

前腰铺驿站,位于当年雁关门关南古道中腰处,历史上馆驿、客饯、商铺林立,故名。与雁门关和新广武中间之“后腰铺”相对应。

后腰铺驿站

后腰铺是过关后的第一个村庄,也是商旅马队休整之所。过去这里客商云集,店铺林立。

雁靖坊

雁靖坊,始建于明代,原为木质结构。抗日战争时期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在原址上复健为汉白玉石坊,石柱,石斗拱,八柱重檐,造型雄伟壮观,雕刻工艺精巧。

雁门关分道碑

雁门关分道碑,立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是中国现存不多的“古代交通规则碑”。

乾隆盛世之际,雁门关道南段原有的一条路已无法满足往来车辆的通行需求。于是代州知州只好另开车道,立碑示众。碑文曰“雁门关北路紧告山崖,往来车辆不能并行,屡起争端,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势,于东路另开车道,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北来车辆由西西路径由,不得故违”,从而合理地分开了上行下行,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这碑文正是当时“关道”繁忙程度的真实写照。

6、历史价值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

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O0米以上,构成南北之巨防。

而它又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

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旅游信息


雁门关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节假日不休息。夏日开放时间:8:00-19:30;冬日开放时间:8:00-18:00。

地方小吃

地方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代县火烧,莜面栲栳栳,代县熬鱼,高粱面鱼鱼,代县腌菜,代县油糕,代县麻片,代县碗托。

食宿指南

景区南北两个入口处建有前腰铺、后腰铺两个大型驿站式综合服务区,集旅游咨询、停车、住宿、会议、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可容纳2000人就餐,500人住宿,拥有标准车位500个。

在雁门关村和阜戈寨两个民俗村,还有农家客栈,可容纳500人就餐,50人住宿。

游览时间

长线游客,从南北两个入口进入景区,沿中轴线到出口约需2.5小时;

如单纯游览雁门关景区,约需半天到1天时间,尤其景区建有*登山健身步道,登山喜好者停留时间更长;

如停留2天可扩展到新广武、旧广武、长城、代州古城、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杨家将祠堂、白人岩等同属雁门文化旅游圈内的代县景区。

上一篇:右玉

下一篇:锡崖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