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郏县

科普小知识2021-10-15 14:34:52
...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隶属于平顶山市管辖,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周设邑,秦置县。郏县距郑州国际机场80公里,距平顶山市区20公里,郑尧高速,郑南西线,洛界公路穿境而过。总人口58.96万(2011年)。境内有国家AAA级景区三苏园,中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之一郏县文庙,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源地知青园,中原地区唯一红石古寨临沣寨等旅游景点。历代名人有西汉谋圣张良、东汉名将铫期等。

中文名:郏县

外文名:Jia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平顶山

下辖地区:1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

面积:737平方公里

人口:57万

车牌代码:豫D

*驻地:龙山街道

地理位置:河南省中部偏西

著名景点:朴遗址、文庙大成殿、文奎楼

电话区号:0375

邮编区码:467100

1、行政区划


郏县区位

县辖长桥、冢头、安良、堂街、薛店、茨芭、李口、黄道8个镇和渣园、广阔天地、白庙、王集、姚庄5个乡和龙山、东城2个街道办事处。全县共376个行政村(街)。其中,龙山办事处14个行政村(街),东城办事处6个行政村,冢头镇35个行政村,安良镇41个行政村,堂街镇36个行政村,薛店镇38个行政村,长桥镇34个行政村,李口镇23个行政村,王集乡30个行政村,姚庄乡6个行政村,白庙乡23个行政村,广阔天地乡(以下简称广天乡)11个行政村,渣园乡25个行政村,茨芭镇41个行政村,黄道镇13个行政村。

2、人口民族

全县有汉、回、满、壮、苗、彝、布依、藏、独龙、侗、白、土、蒙古、朝鲜、哈尼、土家、达斡尔、佤等20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19个,少数民族人口12043人,其中回族人口1088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11%,主要分布在姚庄回族乡、龙山办事处、冢头镇、长桥镇、薛店镇、等5个乡镇(办事处)。宗教方面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信教群众2万8千余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55处,遍布全县15个乡镇办事处。

3、历史沿革


郏县城区全貌

周康王时(公元前1004年—前967年)称“夹”,春秋时名夹邑,属楚,战国归韩;秦始置县,隶属颖川郡;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为龙山县,属顺阳郡;隋开皇初(公元581年)改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辅城县,大业初(公元605年)改为郏城县;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复置郏县隶汝州;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改隶汝州直隶州;清代沿明制。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民国16年(1927年)改隶豫西行政区;民国21年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5月日军占领郏县;民国34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六支队收复禹郏交界地区,置禹郏县,同年10月撤销;解放初,先后属豫陕鄂边区第五专区、豫西区第五专区;1949年3月属许昌专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郏县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成立后的1930年,郏县就成立了党组织。1940年,*同志从延安派王树声大将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郏县是河南军区六分区、六地委、六行署和抗日禹郏**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在郏县创造了军机动歼战的著名战例——郏县战役。

4、地理环境

位置


郏县

郏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北部,属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度地带。东接襄城县,西邻汝州市,南依卫东区及宝丰县,北连禹州市。地理坐标:东经113°0′40″~113°24′50″,北纬33°48′0″~34°10′50″。东西长37.6公里,南北宽31.3公里,总面积737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县域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中部低。东南部为外方山余脉,低山绵亘;西北部为萁山山地,峰峦起伏;中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沃野坦荡。全县最高点为西北边陲郏、汝、禹交界处的三管山,海拔790.8米,最低点为长桥镇坡赵村西,海拔86米,流经县境的大小河流15条。全境有大小山峰26座,山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3%;丘陵面积259平方公里,占35.1%;平原面积271平方公里,占36.8%;洼地面积72平方公里,占9.8%;全县耕地面积46万公顷。

气候

郏县县境地处北温带南部。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热量比较充足,自然降水偏少。年日照时数为1930.5小时,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8.9℃,年降水量590.99毫米。无霜期214天。

河流

县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境内有北汝河、干河、鲁医河、二十里铺河、青龙河、双庙河、叶犟河、胡河、肖河、蓝河、吕梁河、三险河、杨柳河、芝河、石河15条河流。北汝河为干流,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境内段长48公里,境内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300~500立方米/秒。

5、自然资源

动植物资源

郏县位于华中动、植物区系与华北动、植物区系的过度带,动、植物种类较多,植物总计248科,1014属,2306种。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3.22%。用材树主要有杨、柳、椿、榆、槐、泡桐等;经济林主要有核桃、柿、桃、梨、苹果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烟叶、红薯、大豆、高粱、谷子、绿豆、花生、芝麻、瓜果、蔬菜等。境内野生动物资源陆栖脊椎动物184种,饲养动物主要有郏县红牛、猪、山羊、绵羊、寒羊、鸡、鸭、鹅;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等。

矿产资源


郏县马武寨白云岩项目成果喜人

经勘测境内有开采价值的19种,总储量40亿吨以上。其中优势矿产10种,已初步查明煤炭资源储量共18.4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1/10;石灰岩储量2.5亿吨,铝矾土储量2580万吨,焦宝石储量850万吨,陶土储量5800万吨,大理石储量200万立方米,粘土、白云岩、铁矿石、石英沙岩、紫砂陶土等储量也很丰富。

水资源

经计算郏县地表水资源总量12719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在没有工程措施的情况下,会从境内流出而无利用价值,成为弃水。建国以来郏县在境内河道上共建成了22座中小型水库和145处塘坝闸等,除去1999年被平顶山鸿翔热电公司征用的土门水库,这些工程措施目前可利用水量为1451万立方米。老虎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郏县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将达到2450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经计算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2227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要考虑地下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一般要求地下水开采量不能超过资源量的80%,据此,地下水可利用总量为9781万立方米。

郏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448亿立方米(已扣除地表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9.5187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水利用总量为2.4031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231亿立方米,利用广阔渠郏县境内过境水可利用水量为1.18亿立方米。

6、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河南郏县多措并举推进上部叶片烘烤工作

全县耕地面积66.58万亩,土壤以褐土为主,有机质多为0.8—1.5%,PH值在7.4—8.4之间,质地良好,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近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2万亩以上。经济作物以烤烟和蔬菜为主,常年种植闻名全国的“山儿西烟”8万亩以上,花生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位于郏县城关镇西街的平顶山市新特优苗木繁育(郏县)基地是全国特色种苗基地、河南省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及河南省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全国最大的红栌繁育基地,经济林面积已达10万亩。郏县养殖业基础较好,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的“郏县红牛”存栏达到15万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郏县红牛节。年内流转土地2万余亩,累计流转12万亩。营造林2.96万亩,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家。

工业经济

按照“县抓重点、乡抓特色、部门抓服务”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兴县和招商引资”总战略,继续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继续致力发展五种经济模式,围绕矿产资源、铁锅、陶瓷、电力建材、食品医药和纺织等主导产业,以重点项目、特色产业为中心,拉长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构筑块状经济,初步形成了安良镇陶瓷产业基地、广天乡铁锅产业基地、黄道乡建材电力和煤化工基地、城关镇商贸和制药基地、长桥镇针织基地、冢头镇理想萝卜、三粉加工和奶制品加工基地等工业发展格局。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了117.6亿元,同比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增长52.3%。克服了煤矿全面停工停产整顿等不利因素影响,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8亿元,增长20.5%;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6021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0元,增长1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亿元,增长14.9%;各项贷款余额31.6亿元,增长4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5亿元,增长15.7%。

7、基础设施


郏县

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把2013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城市承载力。一是完成城区15条道路的升级改造工作,水泥路面全部升级为柏油路面。二是对新、老城区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开工建设供暖工程。四是继续做好天然气管道铺设和天然气进小区入户工作。五是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六是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雨污管道配套建设工作。七是打通经一路,开通南二环东段,规划北三环,拉大城市框架。八是完成产业集聚区道路修建配套任务。

8、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郏县新城学校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75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中23所(含民办初中1所),小学248所,在校学生84000余人。幼儿园218所,在园幼儿22600余人,在编公办教师4202人。郏县先后荣获省级职业教育强县、省教育宣传十佳县、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省基础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等多项殊荣。

先后投入资金5340万元,启动了24所寄宿制中心小学和5所标准化初中建设改造工程,建成学生餐厅25栋、学生公寓楼20栋、运动场5个,建设改造面积26000平方米。为128所中小学配备了体音美器材、图书和电子白板等,办学条件达到了省定二类标准。在60个教学点实施了“教学资源全覆盖工程”,配备网络电视和视频设备。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资金投入,计划建设13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2012年12月,全省学前教育现场会在平顶山召开,郏县被省*确定为主要观摩现场之一,接受全省八个地市和县区领导的参观考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13年5月,新华社等全国13家新闻媒体组团,对郏县学前教育进行集中采访和报道。县*设立了优秀初中毕业生和高考奖励基金,对优秀初中毕业生和高中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高考,郏县一本上线114人,二本上线396人,三本上线884人,分别比去年增长28%、26%、32%,实现了重大突破,教育事业步入到良性发展轨道。

医疗卫生

郏县卫生局设办公室、人事股、规划财务审计股、疾病预防控制股(地病办)、医政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股、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股、卫生行政审批股等8个内设机构,承担着全县人民群众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郏县卫生系统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0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卫生学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乡镇卫生院14家、民营医院3家、村卫生室376所,现有*职工3108人,开设床位2429余张;拥有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中心供养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胃肠机、彩超、DR等大型医疗设备,基本医疗设备配置齐全,能够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先后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先进单位”、“全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卫生系统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全县目标绩效管理优胜单位”等荣誉,被县*记集体三等功。

9、文物古迹


郏县文庙

郏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遗址。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郏县文庙、三苏祠和墓),*历史文化名村1处(堂街镇临沣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新石器时代遗迹太朴遗迹、明清建筑临沣寨、清代建筑山陕会馆及狮王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三苏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的墓地,元至正年间,增加苏洵衣冠冢,始称“三苏坟”。郏县文庙始建于公元954年,规模宏大,雕刻精美,是全国县级文庙中保存最好的。广阔天地乡镌刻着*“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手迹,“知青点”保存完好,目前,广天乡“知青寻根”旅游线路已被省旅游局确定为面向全国推介的重点项目之一。堂街镇临沣寨是中原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俗红石古寨。

10、历史名人

历史上人才辈出,代有名人。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南越为乱,韩千秋请缨平叛,死于王事,武帝嘉为“军锋之冠”。其子成安侯韩延年,随李陵出征,抗击凶奴侵扰,战死疆场。东汉臧宫、铫期,从光武征战数载,为国家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均封为侯爵。唐代孙处约,高宗时官居中书舍人知制诰。马炫累官刑部侍郎、兵部尚书。马燧平灭安史之乱,功勋卓著,初封幽国公,后晋北平郡王。明朝李希颜授官左春坊赞善大夫。王尚,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有诗文《苍谷集》12卷行世。清代中州名士仝轨,其《真志堂诗集》、《真志堂文集》传至今日。辛亥革命开始,*革命志士王治军,投身北伐,南征北战,英勇献身。老红军汪名震,长征途中,担任党*无线电联络工作,五次翻雪山、过草地,身患重病,坚持行军,直至胜利抵达陕北。新中国建立后,祁建华创造《速成识字法》,在建国初期为全国扫除文盲立下功绩,1952年任命为政务院全国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陈世祯,在建国初期,研制出“软麻油”,为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1、郏县特色

“山儿西”烟叶

“山儿西”烟以其叶片肥厚、色泽金黄、油分适中、气味香醇驰名中外,是中国浓香型烤烟的代表,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原**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曾专门莅临郏县视察烟叶生产工作。

郏县红牛


河南郏县:红牛选美

“郏县红牛”为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体格硕大,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肌肉发达。后躯发育较好,侧观呈长方形,头方正,顿宽,嘴齐,眼大有神,耳大且灵敏,鼻孔大,鼻镜肉红色,角短质细,角型不一。被毛细短,富有光泽,分紫红、红、浅红三种毛色。具有役肉兼用,以肉质细嫩、皮革柔韧而深得中外畜牧专家的好评,常年存栏25万头。

郏县大尾寒羊

是生长于河南省的古老而稀有的优良家畜品种,其主产区就在平顶山市。它的早熟、生长发育快、肉质好、耐粗饲、繁殖率高、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早已为国内外专家所注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它的存量已经不多,19689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濒临灭绝家畜品种。郏县是河南省大尾寒羊的主要养殖区和品种保护地,全县共存栏8.7万只。

郏县侧柏

郏县有全国最大的侧柏良种基地,建设规模292公顷,其中,母树林70公顷,种子园生产区140公顷,现拥有优质良种274个品系,有全国各地72个侧柏种源,还引进有美国铅笔柏、印度芷柏、地中海柏、墨西哥柏等世界柏树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侧柏基因库。可年产良种4000公斤,采集种条600万条,培育优质苗木200万株以上。

郏县饸饹

始于汉唐,盛于明清,初以荞麦面作原料,配以熟羊肉片、葱花及佐料齐全的羊肉汤,吃起来香而不腻,味道鲜美。今以小麦面作主料,以其制作工艺精细,用料考究、风味独特而闻名中原。

上一篇:叶县

下一篇:平顶山市石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