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
林白水,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人之一。本名林獬,字万里,又名少泉,以“白水、退室学者、白话道人”等笔名活跃于民初的中国新闻界和政治界。
1、人物生平
光绪年间
幼承家学,又拜名士高啸桐为师。
1898年,应林启之邀,赴杭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东城讲舍、蚕学馆4所新式学堂,任求是书院总教习。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宣传禁烟,倡导破除迷信。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返福州,与表兄弟黄翼云、黄展云等创办全省第一所新学——福州蒙学堂,在校秘密组织“励志社”。后到上海与蔡元培、章炳麟等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社”和“爱国学社”,出版《学生世界》杂志。翌年,赴日本留学,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拒俄排满活动,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夏返沪,与蔡元培等创办《俄事警闻》。十二月,以“白话道人”为笔名自办《中国白话报》,公开鼓吹以*帝制。
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任《警钟日报》主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入东京早稻田大学主修法政,兼修新闻,有人说他是“中国留学外国学新闻学的第一人”。他先后与宋教仁、孙中山结识,开始宣扬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孙中山曾书“博爱”二字相赠。后入光复会。辛亥(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万里回国,任福建都督府政务院法制局局长和共和党福建支部长。民国2年(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院*,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兼直隶省督军署秘书长。次年,袁世凯解散国会,万里回到福建。
民国时期
民国4年(1915年),再度入京,附和袁世凯称帝,被袁委为参政院参政。
民国6年(1917年),帝制取消,林重操旧业,与友人合办《公言报》,任主笔,敢于讲真话、揭露真相,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民国8年(1919年)初,在上海创办《平和*》。
林白水与《社会日报》
1923年10月,因刊登揭露曹锟贿选总统丑闻的文章,报馆又遭封闭,林白水再次入狱。出狱后,是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撤出北京时,《社会日报》著文称赞国民军。
1926年奉鲁军进入北京后,以"讨赤"为名镇压爱国运动,4月21日在《社会日报》登载《合肥政治闭幕》时评。他曾在报上自白“我这些说话,是着眼在国家利益,社会安危,与军阀个人,哪些党派,可是毫无关系”。
1926年8月5日登载《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潘复与张宗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闻。当晚遭军阀张宗昌逮捕,翌晨被杀害于天桥。北伐成功后,由林森等资助扶柩回乡安葬。有《林白水先生遗集》传世。
追认为烈士
1986年,民政部追认为烈士;其女(旅美华人、美国国防大学教授)林慰君捐资在故乡建立纪念堂、纪念碑。
2、新闻思想
林白水在1921年创办《新社会报》时,就宣称要“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他的新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新闻界标榜的专业主义思想十分契合,但在军阀混战,拉拢靠山的特殊历史时期中,一个缺乏法制和*的制度环境下,想要实现专业主义的新闻理想,可谓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重视公共服务
林蔚君在著作《我的父亲林白水》中提到:“林白水办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攻击军阀,贪官、污吏与奸商,使他们的罪恶目的不能得逞。一个是代毒人民,建议*做对于人民有利的事,并代小民鸣不平。”
从林白水的言论中,足以看出他对民本思想的重视,他关注平民的生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疾苦。他认为官吏和报人一样,中心任务在于为百姓服务,而不应该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1901年,林白水在《杭州白话报》的创刊启事中写道:“因为我是一个平民,所以我说白话,是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而不是一般士大夫阶级的咬文嚼字或八股文的文章。”
他极力倡导报刊白话,力图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告诉老百姓。尤其是在官僚阶层、知识分子垄断教育和文化资源的背景下,打破八股文言或者半文半白的传播话语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林白水的目的就是要推行“报纸大众化”。报刊想要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职责,首先传播的信息要被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包括文化水平不高的底层百姓)所读懂;同时报刊应该成为民意表达的平台,1925年12月6~27日,林白水在《社会日报》每日一栏中,接连发表了77篇读者来信,足见其“为民立言”的诚心和决心。在林白水参与编辑和自主创办的多份报纸上,他大力普及科学教育、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实现报刊启迪明智的价值。
倡导言论*
林白水通过自办报纸大力鼓吹天赋*,平等*等西方新观念,强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必须尊重和保护,同时也表达了对民国言论高度管控和限制的愤懑。他曾明确提出了“言论*权”,这为我国报刊真正实现言论*做了理论层面上的准备。
1916年8月1日,林白水目睹了政坛尔虞我诈的种种丑态,遂辞去众议院*的身份,重新开始办报。1916年9月,他在北京创办了《公言报》,开始了他最后十年的新闻生涯。1921年3月,林白水又与胡政之在上海合作创办了《新社会报》。这份报纸,不仅打破了专制主义者长期推行愚民政策的传统,而且还对军阀黑幕,官僚腐败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斥责。例如《青山漫漫七闽路》(1918.08刊于《公言报》)、《斩内阁的纪纲原来这样》(1921.12刊于《新社会报》)这两篇时评就表达出了林白水对陈*、许世英等贪官污吏的痛恨与憎恶。
他用手中的如橼大笔无情地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污腐败,体恤百姓疾苦。他把报道的视角从宣传上流社会转移到关注普罗大众,积极鼓吹革命,全然不顾外部压力的阻挠和控制。他*而负责的工作态度,足以担当起“无冕之王”口号。
坚持客观独立
林白水曾说过:“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说真话,不说假话。”这句话是林白水在长期的实践中所践行的职业规范和准则。何为说人话?就是说人民群众听懂的话,说人民群众不知的话,说人民群众想说的话。不受外界的其它因素的影响。
林白水曾在报上自白:“我的这些说话,是着眼在国家利益、社会安危,与军阀个人,哪些党派,可是毫无关系。”他坚持客观独立的新闻品格,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至于说真话。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主要是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拿出敢于同黑暗*作斗争,甚至是牺牲自我的勇气。林白水的时评往往立场鲜明,一针见血,毫不避讳当局对某些言论的*和禁忌。林白水很少为金钱利益,权势暴力妥协,而是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上去统筹。林蔚君如此评价她的父亲:“凡对人民有益的人物,不管是军政人员、资本家,他都赞扬。
毫不避讳的言论,自然会遭致军阀的报复。在软硬皆施未曾奏效的情况下,张宗昌和潘复给林白水安了个“通敌有据”的罪名,没有履行任何法定程序,就将其杀害。林白水高风亮节的新闻品格其实就是对今天新闻教育中“独立性、客观性”的历史诠释。
遵循专业精神
从1903年起,林白水三度自费赴日,进入早稻田大学,主修法政,兼学新闻。方汉奇称他是中国最早在国外学习新闻学专门知识的人。在日本求学的这段时间里,林白水对西方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和法律体系有了全面系统的掌握,同时,也接受了国外专业化新闻学科的教育。林白水不仅注重实际工作中的社会责任和专业自律,而且努力将新闻内容的社会影响和效果达到最大化。《官僚之运气》中对“肾囊”潘复的唾骂;《哭与笑》中对军阀政客的嘲讽;《吴大头之进项》中对吴景濂的斥责等等。这些文章不仅将帝国主义走狗的劣迹公之于众,还进一步促进了国人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抗斗争。1935年,陈与龄在《林白水先生传略》一文中这样评价林白水:“既长于文言,复精白话,朗畅曲达,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其见诸报端者,每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及于政局,针针见血,物无遁形”。
同时,林白水积极发挥报刊的舆论引导作用,统一国内民众的思想意志,并积极争取舆论的支持。1921年10月27日,林白水在《新社会报》上发表时评《国民的大示威运动》,鼓励学生开展示威运动,争取英美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援,从侵略者受众夺回青岛主权。文章中他深恶痛绝地揭露了日本侵占青岛的种种罪行,建议国民举行大规模的*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他也较早使用了号外、编者按、连续报道等多种新闻体裁,手段丰富,灵活多变,更加全面客观地向读者呈现事实的原貌。
人物评价
著名报人
林白水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著名报人之一。他是甲午战争中作战牺牲的扬威军舰的指挥员林少谷的侄子,早年在林琴南主办的《杭州白话报》当编辑,从此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虽然他也曾在福州创办“蒙学堂”,做过其他活动,但是,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新闻工作,也算是中国旧*主义革命报刊的一个代表人物。查阅中国报刊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在辛亥革命以前,具有资产阶级旧*主义革命思想的报刊,曾经一度风起云涌。其中有一个《中国白话报》,创刊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即公元一九○三年,在上海出版,销行国内外,主持人便是林白水。当时它的名字虽然叫做《中国白话报》,实际上是一份杂志,而不是一张报纸,这好比当时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也是杂志而非报纸一样。但是,他办的不只是这个杂志,还的确有其他几种报纸。如在光绪三十年,即一九零四年,他继续在上海和蔡元培等人合办了一个《警钟日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后来因为刊登了德国在山东等地侵犯中国主权的消息和评论,受到德国总领事的无理干涉,要求清朝*加以禁止。此外,他还曾参加过《苏报》的编辑工作。
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具有旧*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热情也是很高的,他们不但到处写文章抨击当时的反动统治,而且进行了其他的实际行动。例如,当时清朝的广西巡抚王之春,竟然主张把中国主权出卖给外国人,当他路经上海的时候,自称为“革命军马前卒”的邹容和万福华谋刺之于“一枝春酒馆”。据说,林白水也参加了那一次刺杀王之春的行动。他看到行刺不中,急速跑进四马路的梅福里,将情况报告给黄克强等人,立即转移,才免于被捕。虽然,这种脱离群众的暗杀行为,并不值得称道,然而,在当时看来,这毕竟也是由于他们的革命热情所促使的。
辛亥革命以后,林白水在北京创办了《新社会日报》。他发表文章说:“中国今日之政体,*固善,而封建余威曾未少杀,欲谋芟除,计须十五年之努力。”有人说,从他写文章的时候起,到一九二五——二七年的大革命,恰恰是十五年左右,这一点也算是林白水的“预见”吧。然而,他的文章据说往往是“信手拈来”,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及一政局”,“语多感愤而杂以诙谐”,所以特别惹起了一部分当权者的不满。
《新社会日报》一度曾被勒令停刊,后来复刊的时候,他宣布:“自今伊始,除去新社会日报之新字,如斩首级,示所以自刑也,”这便是《新社会日报》改为《社会日报》的经过。那末,他后来为什么被杀了呢?原来当鲁系军阀头子张宗昌统治北京的期间,潘复为“国务总理”。此人是清朝的举人出身,诡计多端,为鲁系军阀的策士,特别为张宗昌所器重,当时被称为张宗昌的“智囊”。林白水在许多场合对潘复大加讽刺,有一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评论中,他把这个“智囊”叫做“肾囊”。潘复阅报大怒,派了宪兵司令王琦亲至《社会日报》社,勒令林白水更正请罪,林白水严词拒绝,于是就被捕了。潘复下令立即将林白水押至天桥南大道枪杀。那时正是夏天,有人见他身穿白夏布大褂,白发蓬蓬,陈尸道旁。这不过是张宗昌、潘复之流的军阀、官僚反动统治的无数罪证之一罢了。
现在看来,林白水的一生,无论如何,最后盖棺论定,毕竟还是为反抗封建军阀、官僚而遭杀害的。我们应该建议在编写中国近代报刊史的时候,适当予以应有的评价。
3、人物轶事
讽刺慈禧祝辰
清廷筹办“万寿庆典”,为慈禧太后祝七十寿辰,林白水愤而写下一副对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联既出,字字辛辣,令人拍案,传诵一时。
敬重孙中山
林白水一生不攀附任何*集团,也决不顺从某个铁腕人物的意志,唯独对孙中山有着极高的敬意。
1924年2月,孙中山抱病来京,林白水连续发表《吾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时局与孙中山》、《欢迎孙中山》等文章。
1924年秋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当了一年零二十多天总统的曹锟被赶*去。林白水发表时评《哭与笑》,将那些窃居要位、贪得无厌的军阀们试图极力捂盖的事实真相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11月10日,他又发表时评《请大家回忆今年双十节》中,以吴佩孚、曹锟这些军阀滥行杀伐、终归惨败的事实为证,推导出“武力靠不住,骄横乱暴贪黩之可危”的结论,同时发出警告:“继曹吴而起的军事当局”应当“就拿曹吴这一幕电影写真,来当教科书念罢了”。
在这篇文章里,他也举孙中山先生为例:“孙中山所以敢于只身北来……就是他抱个三民的主义,能得一部分的信仰罢了……要是没有主义,单靠兵多地盘广,那末曹吴的兵,曹吴的地盘,何曾不多不广,为什么不及三礼拜,会弄得这样一塌糊涂?”这是一篇见识不凡的文章,义正词严,令人折服。
上一篇:邵飘萍
下一篇:被遗忘的南京民国建筑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