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冼星海

科普小知识2022-07-02 14:19:36
...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今广州南沙区(广州南沙区2005年4月28日前属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病逝于莫斯科。冼星海事迹被载入大型党史人物记录片《永远的丰碑(党史人物)》。

姓名:冼星海

性别:男

别名:黄训、孔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澳门

出生日期:1905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1945年10月30日

毕业院校:巴黎音乐学院

党派:中*员

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1、人物生平


冼星海全家在延安时的合影,冼星海(左),钱韵玲(右),女儿冼妮娜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幼年时随母亲侨居马来亚谋生。1918年回国后,先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南大学,酷爱音乐。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高级作曲班学习,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第一个中国考生。留法期间,他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太平天国》《日出》《复活》《大雷雨》等谱曲。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同年10月到达武汉,不久参加了*、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对动员民众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期间,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

1938年底,冼星海到达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3月,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这部作品分为《黄河颂》《保卫黄河》等9个乐章,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全曲气势磅礴,将时代精神、民族气魄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成为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公演。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晚会上,*等*领导观看了由冼星海指挥演出的《黄河大合唱》后,连声称赞。*从重庆回到延安看过演出后,于7月8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这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史诗,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延安期间,他还创作了《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以及《三八妇女节歌》《打倒汪精卫》等大量歌曲。此外,他发表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等问题。1939年6月,冼星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1940年5月,他受党*派遣去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临行前,*于百忙中在家中请他吃饭,为他饯行。到苏联后不久,卫国战争爆发。他因战乱和交通阻隔而难以归国。其间,他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歌颂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表达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由于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肺病加重,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2、艺术人生

新加坡·星海初长成


冼星海在法国巴黎(1930-1935)

1905年,冼星海出生于番禺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广州疍家)。在他出生前,父亲冼星泰已经去世,襁褓中的小星海,只得随母亲到澳门,投靠以捕鱼为生的外祖父。幼年时,珠江上纤细委婉的船娘曲、粗犷低沉的民谣、亲切优美的渔歌,令冼星海异常着迷。溽暑退去时,他在江畔走着,静静地听,累了,便躺在堤坝上,撑起腮帮子,情不白禁地“咿呀呀”学着哼唱。在外祖父的帮助下,小小年纪的冼星海很快便学会用竹箫吹奏广东水乡民歌。

1911年,外祖父去世后,冼星海随母亲漂流到新加坡。母亲黄苏英吃了没文化的亏,于是为人帮佣,省吃俭用也要让儿子去读书、接受正规教育。冼星海在私塾学习了四年,又到英国人的学校补习了一年英文。由于成绩优良,12岁那年,冼星海被招入岭南大学新加坡分校——培正中学读高小。在那里,求知若渴的冼星海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祖国辽阔壮丽的山河令他神往,幼时记忆深处的桨声灯影、渔歌号子愈发鲜活,他暗中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冼星海爱好文学、书法、美术、体育和音乐,曾任校刊《星社》的美术编辑,发表过《中国书法略谈》等文章。在业余时间,冼星海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他学过单簧管、小提琴和乐队指挥,吹、拉、弹、击样样精通,是学校乐队的积极分子和活动骨干,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及演出,被称为“南国箫手”和“青年小提琴家”。

1918年秋天,冼星海和母亲回到朝思暮想的广州,进入岭南大学附中读书。为了对音乐作进一步的探索,冼星海又考上北京音专、上海音乐学校,专门学习音乐。

巴黎·塞纳河畔的追风青年

1929年,冼星海因参加反对学校当局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冼星海毫不气馁,他坚信“闲云野鹤无常往,江天何处不可飞”,毅然决定到法国巴黎留学。

1930年,冼星海到达巴黎。因为人生地不熟,他只得在一家法国人开设的北京饭馆当跑堂。后来,通过马思聪的介绍,冼星海得以随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并曾先后追随巴黎著名作曲家德印第学习作曲,跟巴黎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加隆学习“对位”和“赋格”。学习之余,当别的三五相约在塞纳河畔散步、切磋技艺时,冼星海却必须在北京饭馆从事十分繁重的体力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在这样窘迫的环境里,冼星海还是写出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受到当时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保罗·杜卡斯的欣赏。

随后,在保罗·杜卡斯的支持下,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班,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成为保罗·杜卡斯的学生。按照学院惯例,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荣誉奖,当主考教授问冼星海需要什么作奖品时,生活清贫的冼星海羞涩地回答:“饭票。”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们被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高昂学习兴趣的小伙子所感染,他们决定破例为冼星海免费供应膳食。1931年,冼星海,开始了梦幻般的音乐学院生活,系统学习了作曲、指挥等各方面的知识。

上海·以音乐救亡的志士

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却是有国界的。在保罗·杜卡斯无奈却始终赞赏的眼光里,冼星海在1935年夏天,毅然决然踏上了归程。

在上海,经田汉和张曙的介绍,冼星海参加了“歌曲作者协会”,并结识了进步音乐家任光、吕骥、贺绿汀等人。此后,冼星海开始探索、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反映工农大众心声的新歌曲,他先为电影《时势英雄》写了插曲《工人运动会歌》、为救亡歌曲《战歌》谱曲。不久,冼星海先后在百代唱片公司和新华电影公司任职,谱写了著名电影《夜半歌声》主题曲、插曲《热血》、《黄河之恋》,并为电影《壮志凌云》谱写插曲《拉犁歌》。后来,冼星海加入了中国*领导的文化组织——中苏文化协会,和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赴战曲》等爱国歌曲,用音乐鼓舞中国人民英勇战斗。

“八一二”事变之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随队到江苏、河南等地演出、宣传抗日。1937年10月,冼星海在武汉发动了十余万人参加的长江上火炬歌咏大游行,场面蔚为壮观。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危难、大众的疾苦,激发了冼星海强烈的创作欲望,他边创作,边宣传,边游行,边谱歌。《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起重匠》等脍炙人口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就是在那时完成的。

延安·像火一样燃烧


冼星海和"鲁艺"合唱团女声部

1938年秋天,延安鲁迅艺术学校邀请冼星海任教,同年11月,冼星海和妻子钱韵玲排除*当局的重重阻挠和干涉,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奔赴延安。第二年春天,*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全面*,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边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冼星海和鲁艺的师生们一起上山开荒,刨地打土。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中,冼星海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大型歌舞话剧——《生产大合唱》,讴歌边区人民自力更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随后,冼星海和光未然合作,创作了划时代的音乐巨著——《黄河大合唱》。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排山倒海的雄壮气势、热情奔放的旋律,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热情地歌颂了不屈不挠的争取*解放的英雄儿女。1939年5月11日晚,在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晚会上,*对《黄河大合唱》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7月,*自重庆回延安,听了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演出后,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很快,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被推上国际舞台,成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檄文和喧天鼙鼓。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后因苏德战争爆发等原因,冼星海*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冼星海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3、主要作品


影视作品中的冼星海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两部交响曲;四部交响组曲;五百多首歌曲及几十首其它形式和体裁的器乐曲。其中1938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作品在杭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1940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4、精典巨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诞生之后的《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5、名人名言

1、音乐,是人生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古清泉;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

2、我也早想写一部以黄河为题材的大型音乐呢,你能不能把这首诗改写成歌词,让我来谱曲。

3、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4、中国现在是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向着堕落处下沉;而另一个就是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上进,延安就是新中国的发扬地!

5、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6、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7、这是一部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6、婚姻家庭


冼星海与夫人合影

冼星海于1937年10月3日到达抗战中心武汉,停留了363天。那时33岁的他把主要心思花在谱写抗日歌曲上,时局的动荡和生活的漂泊使得他一直孤身一人。

在冼星海组织的歌咏队里,有一个叫做钱韵玲的小姑娘,是文化名流钱亦石先生(著名社会学家,中*员)的女儿。钱韵玲当时在武汉第六小学任音乐教员,才19岁,是歌咏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她认识并崇敬冼星海,冼星海也认识她,但两人一直没有交往过。直到钱亦石先生1938年1月29日逝世,在2月27日的追悼会上,冼星海才知道钱韵玲是他敬仰的前辈钱亦石先生的女儿。

这之后,两人有了逐渐多的单独交往,感情发展很快。1938年7月20日他俩在文化人聚会较多的普海春(后为江汉路物资局招待所)举行了婚礼,来参加的有田汉等不少后来的文化巨匠。

冼星海育有一女。

7、人物评价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与聂耳的电影音乐一起,构筑了中国电影音乐的骨架,他以澎湃的激昂,鲜明的民族特色,写出了震惊中外乐坛的音乐。是人民敬爱的音乐家,是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

2009年9月10日,在*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冼星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8、永远的丰碑

冼星海事迹被载入大型党史人物记录片《永远的丰碑(党史人物)》。

《永远的丰碑(党史人物)》介绍的是中国*80多年历史上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先烈和劳动模范,录制了200多位英雄先烈、杰出人物的优秀事迹,由中宣部新闻局、*党史研究室宣教办、总政治部宣传部宣教局、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电视台联合录制。

上一篇:谭嗣同

下一篇:易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