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是一处具有园林特色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前观巷大乘弄10号,属于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徐渭的故居。《山阴县新志》载:“青藤书屋,前明徐渭故宅”。青藤书屋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青藤书屋和徐渭墓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简介
青藤书屋
现今青藤书屋占地400平方米,以三间平屋为主体建筑,书屋坐北朝南,一排花格长窗依于青石窗槛上,屋子正中高挂着徐渭的画像、《青藤书屋图》对联及陈洪绶手书“青藤书屋”匾,南窗上方悬挂着徐渭手书“一尘不倒”木匾及“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对联,下方长桌椅列文房四宝,东西两壁分别嵌有《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及《天池山人自提五十岁小像》,书屋之后现辟为徐渭文物陈列室;书屋之东有一小园,园内种植徐渭生前所喜芭蕉、石榴、葡萄等植物,书屋之南有一小园洞门,里面有徐渭手植青藤一棵及一方盈池(称天池),园门上刻有徐渭手书“天汉分源”四字。如今,青藤书屋是绍兴仅有一处具有明代文人园林特色的民居。2006年05月25日,青藤书屋和徐渭墓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景色介绍
房子一律是粉墙黛瓦,整齐干净,墙高近一丈却幽静古朴,在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子深处就是青藤书屋了。青藤书屋的乌漆大门内有个小小的园林,竹子在风中摇曳,边上的小草也绽放着点点红花;还有翠绿的芭蕉伸展着宽大的叶片,葡萄架上半黄半绿的叶子,小径两侧如丝的兰草,屋角那棵缠绕的老藤。
青藤书屋在一条深巷尽头,小巷很深,很窄,青瓦青墙,墙内几枝绿树伸出墙头来迎客,一对黑色的台门,门口的写着“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青藤书屋”。走进书屋,一条小圆石铺就的小路伸向前方,路边几枝萧竹吐翠,一株石榴花吐艳,匍萄树缠藤。路的尽头,就是徐谓的书屋了。
书屋右面有一个圆洞门,门外是一口古井,门内是一方小池,池两岸有两株古树,一株腊梅,还有一株青藤。据说因为徐渭爱青藤,所以这里就叫青藤书屋。因为叫青藤书屋就不能没有青藤啊,所以就种上了一棵,这棵青藤却也和徐渭一样命运多变,据说原来的青藤被雷电打成了两半,一半死了一半还在,留下的一半也没有逃过,在*的时候连根被拔了。现今能看到的是后来移上来的。
小池里养着几尾红锦鱼,池上正是两扇窗,窗边放着徐的书桌,徐渭常在这里写诗做画写剧本,累的时候就推开花格窗,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徐渭很自得,池上窗旁就是有一副对联“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其。”,池中间有一块小石柱抵住窗台,石柱上刻着“砥柱中流”。“流”字早又被岁月风化不可见了,这里不难看出徐渭的清高和孤傲了。
青藤书屋占地460平方米,坐西朝东,三开间,分前后两室。书屋前有天池和青藤,东首为一竹园,有自在岩、天汉分源等景。书屋范围不大,但精致、幽雅,是绍兴现存的一处具有文人园林特色的建筑。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病逝,安葬于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的徐氏家属墓地。徐渭墓坐西南朝东北,附近还有其父母、兄嫂墓。
3、历史沿革
青藤书屋
一九六七年,青藤书屋被毁,只留卞破屋残壁,凋零古树。一九八O年,绍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青藤书屋,清理天池,复原石栏,补植青藤,挖出水并,重修楹联,修建书屋,整治小园,完全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的原则,恢复了青藤书屋本来的面貌。
青藤书屋历经四百多年历史,几经变迁,虽一度荒芜,但方池,石栏,题刻,青藤,楹联,徐渭亲笔所题“一尘不到”匾,陈洪绶书写的“青藤书屋”匾,都保存了下来。书屋三间,单披平房,阴阳台瓦,青砖铺地,虽经后人改建,部分构件还是原物,后面是内室,与书屋仅一墙之隔,实际上同——梁架。屋时为小园,古树蔽日,修竹婆娑,假山数块,卵石小径,还有桂、梅、石榴、芭蕉,虽非奇花异石,倒也清幽不俗,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
4、徐渭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诗曰:“吾年十岁栽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写图写藤寿吾寿,他年吾古不朽藤。
徐文长一生坎坷,非一般落魄文人可比,其才,亦非一般人所能评说。
“齐白石说“青藤(即徐渭)、雪个(即朱耷)、大涤子(即原济)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郑板桥的“青藤门下走狗”的刻印,那可不是玩笑之词。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青云谱随想》中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可能会如此折服本也不无孤傲的郑板桥和齐白石,除了以笔墨做媒介的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强力诱惑。为了朝拜一种真正值得朝拜的艺术生命,郑、齐两位连折辱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了”。
可徐谓不为世所容,为人所识,近于疯狂,几次自杀,说他是东方的百年凡高的确有几分相类。他一个人生活在自已的精神世界中,以自已的作品与世界沟通和展示,生活是不幸的,精神是*的。或许每一个优秀的生命,一个旷世之才都是寂寞的,在世人眼中的结局亦是悲惨的吧。
徐渭自谓“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书画评价最高。在绘画方面,他反对拟古,注意写意,大胆创新。所作泼墨花卉,淋漓潇洒,别具一格。虽自称“不求形似求生韵”,但实际上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成为青藤画派的始祖。史叔考,陈洪缓,郑板桥,赵为叔,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受他的影响。郑板桥刻一印云:“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齐白石自称:“青藤,雪简是吾师”。他的书法,苍劲中娄媚欲山,结体茂密,富有魄力和气势,卓然自成一家。《南词叙录》和《四声猿》,是他对戏曲作出的贡献。在文学方面,他的作品传到晚清,对于开辟趋向反映现实的道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徐渭以教书,当幕友和卖诗文书画为生,也曾参加过抗倭战争和反严嵩的斗争。但性情耿介,落落艰合,不为时人所重。他受迫成狂,坐牢七年,九次自杀,贫病残年,十分悲惨.在《葡萄》画轴中自题云:“半生落魄巳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的遗著也曾遭清*的压制,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列为禁销的书目。但是,徐渭的艺术成果并没有被淹没。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袁宏道辞去吴县令,到绍兴去拜访同年陶望龄的时候,偶然读到徐渭的遗作,便惊呼奇绝。由于袁宏道的推崇,陶望龄,商浚和陈汝元等尽力搜集徐渭的遗稿,出版了《徐文长三集》。接着,又有杭州钟人杰刻印《徐文长全集》,张岱刻印《徐文长佚稿》。他的其他作品亦相继问世。随着名气的不断扩大,故居——一青藤书屋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