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狠抓基金老鼠仓 5家公司责令整改
何为老鼠仓?
老鼠仓(RatTrading)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1月30日,证监会加大对基金老鼠仓监管,华夏、海富通等在内的11家基金公司批量受罚,责令限期整改(三至六个月不等),整改期间暂停发新品。同时证监会对相关责任高管人员依法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中邮等6家基金管理公司被责令改正。
首次批量处罚基金公司
近年来,老鼠仓案件频出。此前证监会往往只处罚基金经理,很少对基金公司做出处罚,仅在2013年的时候暂停博时新业务6个月,如此批量处罚基金公司尚属首次。
“证监会此次对基金公司处罚力度很大。”昨日,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去年以来,证监会不断把处罚内幕交易、老鼠仓等作为工作重点。杨德龙告诉记者,实际上基金公司也特别痛恨老鼠仓。因为,一方面如果公司被证监会查出老鼠仓事件,对公司的品牌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公信力下降;另一方面,基金公司被证监会处罚会影响业务开展和营业收入,比如华夏等5家公司被暂停发行新基金产品3至6个月,对公司业务影响很大。
数据显示,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已立案调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件41起,主要处罚涉案基金经理。
老鼠仓检查将成新常态
随着基金公司的发展壮大,证监会对老鼠仓的检查不断加码。据证监会统计,2014年资产管理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1%。
昨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称,证监会2014年12月组织开展了针对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有关派出机构对15家涉案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通过此次专项检查与自查工作,暴露出行业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及责任人员,在防范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的内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公司在未公开信息管理、投研人员权限管理、信息系统与通讯设备管理以及基金经理选聘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内控缺失与管理失责,为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空间。
“今后,这类检查和措施将会成为新常态。”张晓军表示,为证监会加大了日常检查力度,希望基金公司加强自律,提高风险管理和内控水平,莫触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