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比较成本论比绝对成本论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比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
中文名:比较成本论
外文名:TheoryofComparativeCost
别名:比较利益论、相对优势论
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
包括:生产总量将会增加
基础:绝对成本理论
1、简介
比较成本论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移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是完全的*贸易。因此,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背景
比较成本论
3、理论核心
继承
李嘉图全面继承了斯密的经济思想,并在诸多问题上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国际贸易理论问题上,李嘉图十分赞同斯密关于国际分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并对斯密关于一个国家应以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论点做了修正和完善,指出一个国家不仅能以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入国际分工体系,而且也能以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
发展
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优势时出口该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进口该商品,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4、应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也采用了斯密由个人推及国家的方法,认为国家之间如能按上述个人之间的分工原理进行国际分工,也必将会使各方获得利益。他以英国和葡萄牙为例,论证了他的比较成本原理。
生产优势
1、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在毛呢和葡萄酒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各自具有相对优势。
葡萄牙生产每吨酒需要花费劳动时间80天,生产每吨毛呢需要花费劳动时间90天,而英国则分别需要120天和100天。
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上述情况下,英葡两国之间是不会发生贸易的,因为英国两种产品的劳动成本都绝对高于葡萄牙。但是,李嘉图通过分析认为,两国仍能进行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虽然都比英国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但优势的程度并不相同。
葡萄牙的毛呢成本为英国毛呢成本的90%,酒的成本为英国的67%,其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比英国的要低。但相对而言,酒的成本更低,优势更大,所以应该分工生产酒,以酒交换英国的毛呢更为有利。英国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毛呢的劣势较小一些,所以应分工生产毛呢,以毛呢交换葡萄牙的酒更为有利。这种“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思想,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依据这一思想进行国家间的分工和贸易,对各方都有利。
不足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
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
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四是没有运输费用;
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
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八是贸易是按货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其次,李嘉图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第三,该理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现实中,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多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同时,根据其结论进行推导,两国比较优势差距越大,则贸易的空间越大。那么,当前的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不过,该理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其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在现实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产量增加
2、英葡两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产品总产量增加了。
英葡两国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行国际分工,英国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酒,所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增加了。可见,分工生产后,劳动总量没有增加,产品总量却增加了。葡萄牙把170天的劳动全部用于生产酒,生产出2.125吨酒;英国则把220天的劳动全部用于生产毛呢,生产出2.2吨毛呢。英萄两国的劳动总量没有增加,仅仅由于进行了国际分工,就比以前多生产出0.125吨酒和0.2吨毛呢。
双方互利
3、英葡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在分工的前提下,英葡两国进行产品的国际贸易。如果用1吨毛呢交换1吨葡萄酒,其结果是葡萄牙换得1吨毛呢后还有1.125吨的酒,相对于没有实行国际分工前得到的比较利益是0.125吨的酒;英国换得1吨酒后还有1.2吨的毛呢,相对于没有实行国际分工前得到的比较利益是0.2吨的毛呢。由此可见,按比较成本理论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使各参加国,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都能从中受益。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比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更具有普遍意义。斯密理论只论证了一部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必要性,而李嘉图理论则论证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必要性。所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被称作是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
5、内涵分析
第一,比较成本是对各国产品的成本作相对的比较,这是比较成本思想的精髓。李嘉图标注:“比方说,如果两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实践证明,李嘉图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首先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对外贸易中的适用性进行探索。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发表的打头文章是由袁文祺、戴伦彰、王林生撰写的《国际分工与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一文,该文的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争论。经过讨论、争鸣,大致达成了共识,承认比较成本说论证的国际分工思想有“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种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中国出口产品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主义的阻挠,加之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升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减弱,使得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不少同志认为,我国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国内外怀疑或否定比较成本说的人又多了起来。实际上这是陷入了理论误区,是对比较成本说内涵的“比较”和“相对”的概念理解不深,自觉、不自觉地把我们的原有的优势理解成“绝对优势”的结果。按照比较成本说,只要国家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比较优势就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这种优势体现在不同的产业(方面)而已。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的是人类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
《国家竞争优势》
第二,比较成本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因为比较成本差异的实质,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敏锐地观察到,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的作用形式与在一国国内不同。他说:“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互相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葡萄牙用多少葡萄酒来交换英国的毛呢,不是由各自生产商所用的劳动量决定的,情形不像两种商品都在英国或都在葡萄牙生产那样。”但由于他没有国际价值的概念,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葡萄牙80个人一年的劳动能与英国100个人的劳动相交换,而且二者都能获益。是马克思才正确解释了这一问题。马克思认为,支配国际间交换的基础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价值,“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产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那就会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国别价值高于国际价值,也能从国际交换中获益,因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在与先进国家进行贸易时,“这种国家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所能生产的更便宜。”很清楚,马克思这里明确肯定了比较成本说的合理内核。
西方经济学家用机会成本或者相对价格来阐述比较优势虽然很直观,但是由于离开了劳动价值论,掩盖了比较成本的本质内涵,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离开比较优势概念所蕴含的“比较”和“相对”的思想。因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把人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价格”和交换比例。仍以李嘉图模型为例,按照相对价格,在英国,1单位毛呢的价格是0.83单位的葡萄酒,在葡萄牙,1单位毛呢的价格是1.125单位的葡萄酒,显然毛呢在英国“便宜”,只要0.83单位的葡萄酒就可以换到1单位毛呢,从而“掩盖”了英国的毛呢和葡萄酒的生产成本都比葡萄牙高、葡萄牙两种产品的生产率都比英国高的事实,从而背离了比较成本的本质意义,这也许是国内外学术界对比较成本说不断产生错误解读的原因之一吧。
6、意义
贸易推动
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开展。这一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从实证经济学角度科学地给出了证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或者低的国家,只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这种理论引导着更多的国家加入了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坚持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这是科学的、合理的。
经济扩张
比较成本论更明显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向外实行经济扩张的要求。该理论认为,国际间的分工和贸易能为各国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主张各国实行*贸易政策。这实际上是要求发展中国家撤除保护民族工业和民族利益的屏障,为外国商品的输入提供条件。根据国际价值规律,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中一天的劳动产品可以换回别国几天的劳动产品。经济发达国家生产率水平较高,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也就较多,而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发展中国家所获利益便相对较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成本论是发达国家的理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