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
许由(生卒年不详),字道开,号武仲,出生于阳城槐里,是上古时代一位高尚清节之士,许姓始祖。许由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史书记载:“尧知其贤德,欲禅让于许由。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许由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因此,后人称他为“三代宗师”。
中文名:许由
别名:字道开,号武仲
出生地:阳城槐里
主要成就:许姓的始祖
品行: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
1、人物介绍
尧知其贤德,欲禅让于许由。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许由和伯夷应为同一人,他曾经做过尧舜的四岳、秩宗、理官,西周初年建立许国的文叔即为其直系后裔。故为许氏开姓始祖。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2、人物生平
许由
由此可见,许姓得姓好像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3、历史记载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4、许由故里
许由
尧帝86岁时(前2287),深感衰老,儿子丹朱不肖,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听说许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贤,欲禅让帝位。许由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
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他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边掏水洗耳,遂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汉代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太史公司马迁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晋书》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5、人物故事
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部族崇敬。部落联盟领袖唐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许由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担心唐尧的几个儿子不服,引起内乱误了国家大事,让百姓受苦,便连夜私奔箕山隐居。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
一日他沿山放牧,来到箕山西北部的山脚下,见这里山清水秀,草丰树茂,土质肥沃,有一农夫正在耕地,便高兴地说:“此乃牛壮田肥之也。”农夫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称这里为牛田村,后来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上牛田、下牛田、中牛田三个自然村。许由洞对面有座陡峭的山头,山上花草茂盛,树木葱笼。站立山头西望箕山逶迤起伏,绵延数百里。近望群峰巍峨峻峭,苍翠欲滴,煞是迷人。许由早晚常到这里观赏山光岚气,赞扬锦绣河山。因为他经常在这里逛来逛去,人们便称这里为逛山头。历经不断演化,便成了今天的光山头。后来,唐尧听说许由隐居岐山,又派人来请他做九州长官。来人传达唐尧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劝他立即上任。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决定不去就任,便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条河就是现在清澈明丽、水质甘洌的洗耳河。
6、县官许由
许由
许由只觉得阴风惨惨,仿佛有无数鬼怪扑来咬他,昏了过去。他的妻子为了保全丈夫的性命,不得不拿出夫妇俩的应得之财和不义之财,先是买了一条街的油,然后又买了一个城的油,最后把船上的油桶也抬来了,一桶桶浇进长明灯里,此时,长明灯才稍微亮了一点儿,但灯窝还没有满,纸条仍是贴着似的,不肯收去。许由睁开眼,直勾勾地望着纸条,神志不清。许由妻子忽然想起还有梳妆油,跌跌撞撞地抱着梳妆盒里的油来了,一滴不剩地添上去。这一招灵验了,长明灯一下子辉煌起来,纸条飘飘地飞向灯苗来,化作袅袅青烟。许由像害了大病一样,神志渐渐清醒。许由经过这场灾难之后,再也不敢捞取昧良心地钱,后来成了一名远近闻名地清官。御任时,许由指着大堂座位下那块闪闪发光、放射异彩地石板,语重心长地将这段经历告知新县令,并亲笔题写了一块“奉公守节”地匾相赠。后任县令深有所悟,奏请皇上,将匾额上的四字取头纳尾,更名“奉节”,皇上很快批准,从此就改名为奉节县了,一直至今。
7、许姓介绍
研究会先后组织举行过六次高规格、大范围的许由与许氏文化研讨活动,主要取得了三项学术成果:一是弄清了上古高士——许由其人、其事、其精神及其对许氏家族家风的重大影响,得出了“许氏祖乃许由,根在箕山”的科学结论;二是弄清了炎帝、许由、文叔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确立了许由的开姓始祖地位;三是基本理清了许氏家族从今登封箕山到今许昌鄢陵、漯河、叶县及国内和世界各地四千多年来的迁徙发展脉络和当今海内外许氏的分布状况。随着许由与许氏文化内涵的不断增加和提高,以及坚持不懈的广泛宣传与弘扬,许由也因此被河南史学界一致推定为“郑州十大历史名人”,位居黄帝之后。许姓的另一种说法是出自姜姓,以国为氏,西周姜姓诸侯国许国始祖为文叔,即许文叔。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所以当认定许由是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是许姓的开国始祖。
8、许由墓地
许由相传为尧时高士,尧要把君位让给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颖水边洗耳,表示名禄之言污耳。清康熙《黎城县志》载“许由墓在县北70里晒布崖下。”清光绪《黎城县续志》载:“箕山在县北80里彭庄,益避禹子于北,有许由墓,在晒布崖下。颍水在县70里,有小溪曰颍,相传为许由洗耳处。”以上系传说,且许由墓所在地,古迹记载也各异。《太平寰宇记》“箕山在辽州辽县东45里,上有许由,山有石室,方四丈,壁中文字篆书,人莫能识”。后魏《风土记》“太原郡箕山有许由。”但所指的是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北19公里之山。今彭庄附近山地,已找不到许由墓址,虽有洗耳河村,亦难作为确证,据旧志录出。以待考证。
9、文化意义
许姓始祖许由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被誉为隐士鼻祖。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不慕荣利,厌恶官场、回归自然,鄙弃功名、甘于淡泊,悠游山水、忘情诗书,躬身劳作、体验艰辛,等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
上一篇:中华民族敬天祈福大典
下一篇:太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