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急性间质性肺炎

科普小知识2022-03-15 15:19:19
...

科普精粹

  • 什么原因可以导致间质性肺疾病?
  • 间质性肺病
  • 间质性肺疾病能否治愈?

1、概述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为一种罕见的发展迅速的暴发性肺损伤,为肺的急性损伤性病变。起病急剧(数日至数周内),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急,继之出现呼吸衰竭,类似于原因不明的特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平均发病年龄4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AIP病死率极高(>60%),多数在1~2个月内死亡。

2、病因

虽然目前已将本病归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ⅡP)的范畴,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与ARDS几乎一致,而其发病时又无明确病因,所以有人认为它的起发病与病毒急性感染密切相关,只是限于目前的检测技术尚无法测定病毒。病毒与ⅡP的关系一直是该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腺病毒和EB病毒。

3、临床表现

AIP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迅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多需要机械通气维持,平均存活时间很短,大部分在1~2个月内死亡,AIP的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平均为49岁,大多数患者既往体健,发病突然;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有类似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可持续1天至几周,虽经广泛研究并无病毒感染的证据,半数以上的患者突然发热,干咳,继发感染时可有脓痰;有胸闷,乏力,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有发绀,喘鸣,胸部紧迫或束带感;很快出现杵状指(趾),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爆裂音,部分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2周至半年内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和右心功能衰竭,如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可缓解甚至痊愈。

4、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异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少数有嗜酸细胞轻度增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因缺氧而继发增高。血沉多加快,可达60mm/h。血清蛋白电泳示α2或γ球蛋白增高,IgG和IgM常增高,IgA较少增高。血气分析为I型呼吸衰竭,偶见Ⅱ型。

2.光镜检查

早(渗出)期病变(肺损伤后约1周内)时,肺泡间隔因血管扩张、基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而弥漫增厚,其中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亦有浆细胞、单核(或巨噬)、中性和嗜酸粒细胞及少许成纤维细胞。肺泡上皮增生和化生形成柱状,加宽了肺泡间隔。肺泡腔内侧正常或有少许蛋白性物质及细胞渗出。此时的肺泡间隔相对较薄、肺泡结构尚正常,对治疗反应良好。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坏死和脱落。肺泡腔内形成均匀粉染的嗜酸性物质——透明膜。约2周时,进入晚(增殖或机化)期,肺泡间隔出现广泛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细胞,而胶原沉积却较少,这使得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毛细血管被纤维组织替代而数量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壁增厚,有时在中小肺动脉内可见机化的栓子。肺泡因纤维化和闭锁而减少,残存的肺泡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或呈裂隙状或异常扩张。由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坏死,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呈柱状或鞋钉样排列,衬于肺泡表面。这与UIP中有相当数量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参与分布于肺泡表面的情况有所不同。另外,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可出现鳞状化生。数周后,蜂窝肺即可出现。

3.电镜检查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丧失,局部乃至大面积的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剥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水肿和坏死脱落。细胞碎片与纤维蛋白、红细胞及表面活性类物质的混合物沿肺泡表面分布,这尤其见于镜下的透明膜形成区。散在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淋巴和浆细胞存在于肺泡腔中。而间质中水肿的基质及不同数量的胶原和弹性纤维周围分布着大量成纤维细胞、少量炎症细胞及散在的原始实质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间质中大量成纤维细胞及少量胶原的存在并不是造成间质增厚的惟一原因。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基底层的剥脱,使得大部分肺泡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此种塌陷的另一特征是塌陷的肺泡部分中,有许多邻近的上皮细胞基底层相互重叠和对折。这种由两层基底层组成的结构以匍行的方式插入肺泡壁,在间隔内部形成深的裂隙。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沿剥脱的基底层重新上皮化时,细胞并不深入裂隙之间,而是沿裂隙的两个外侧面覆盖。而若肺泡全部塌陷时,相互分离的肺泡间隔此时也会发生对折。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重新生长时,它并不是全部直接生长在脱落的基底层表面,有部分的上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存在有一层残留的炎症初期时的肺泡腔内渗出物。这两种现象的结果是,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重新覆盖脱落的上皮基底层时,细胞所覆盖的是塌陷部分,而不是沿完整的基底层重新呈线样排布和重新扩张肺泡。由于一层部分重叠的肺泡壁结合进了单一增厚的肺泡间隔,再加上部分区域肺泡腔内渗出物的“渗入间隔”,这就与其他因素一起造成了镜下所见的间质纤维化。

4.其他辅助检查

X线胸片显示弥漫、双侧性肺阴影,CT扫描表现为双侧对称斑片状毛玻璃影。这种改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类似。

5、诊断

本病并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诊断指标,所以最重要的是想到该病存在的可能。

同时应在AIP和ARDS之间鉴别,后者往往都有比较明确的诱因,而前者则多难发现。若要明确诊断,就得依赖临床诊断和肺组织活检、尤其是开胸肺活检。绝大部分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为慢性类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肺部受损,其平均存活期为4年。但有些患者也会在慢性病程的任何阶段出现病情的急性加重,而这又往往被误诊为肺部感染。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

6、治疗

本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尚好,而且应该早期、大量和长期地运用。用法:泼尼松持续3个月,病情稳定后方逐渐减量,维持时间当视病情发展而定,但疗程不宜短于1年。如果减量过程中病情复发加重,应当重新加大剂量以控制病情。如果病情凶险,可使用冲击疗法: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病情稳定后再改为口服。此外,还有联合运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而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7、预后

AIP的平均死亡率为78%。Olson等报道平均存活期为33天。虽然尚无能够预示存活率的组织病理指征,但存活者多有严重的肺实质损害,而死亡者则很少有之。现在ARDS的死亡率因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已降至50%以下;而AIP的死亡率却未见下降。这也促使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AIP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