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函数(Aggregatesupplyfunction)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出(或总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为总供给曲线。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1、名词解释
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
总供给函数(Aggregatesupplyfunction)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出(或总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为总供给曲线。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2、一般形式
假设:
(1)该国所有企业和家庭都生产同样的产品,且具有同一的生产函数。
(2)家庭和企业的生产函数是一种短期生产函数。
(3)家庭和企业的供给决策基于当期的价格和工资。
(4)家庭或企业的供给函数直接被视为总供给函数。
数学推导:
设典型企业生产函数为:Q=Q(K,L,τ)且
=>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Q=Q(L)
典型企业对劳动需求的决策原则:
(实际工资)
证明:
=>
=>
=>
即完全竞争下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结论1:企业劳动需求函数为:LD=LD(W/P,K,τ)
结论2:总供给函数(即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为:
Q5=Q5
结论3:短期总供给函数:Q5=Q5(W/P)
且
3、几何表达
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按照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古典总供给曲线
按照西方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价格水平也会上升。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就会提高,价格水平也会下降。这些变化最后会使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水平。也就是说,在长期,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图1中的垂直线即为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供给曲线之所以是垂直线形状,一般有两个理由:
第一,古典学派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或立即自行调节,使得实际工资(W/P)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从而,产量或国民收入也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根据这一理由,古典总供给曲线并不意味着时期的长短。换言之,只要存在缈和P迅速或立即调整的假设,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个短期总供给曲线。
第二,古典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物的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即使不使用W和P能够迅速或立即调整的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从而,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以此而论,古典总供给曲线又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究竟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代表的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状态?在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文献中,由于上述两个理由均被使用,所以它究竟代表短期还是长期取决于上述两个理由的使用。在使用第一个理由时,它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种极端情况,即W和P能够立即自行调节。在使用第二个理由时,它被认为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了避免混淆,本书采用了大多数西方文献的办法,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而除了在例外的情况下,一般把它当作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极端状态。如图1中的垂直线即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可以用图2表示。
在图2中,总需求曲线AD0与古典总供给曲线yf垂直线相交于E0点;此时的价格水平为P0,就业量是充分就业
处于E0的状态下,国家即使通过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AD0向右移动到AD1的位置,其与yf垂直线的新交点为E1。在E1点,价格水平为P1,可是产量仍然是yf。也就是说,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货币工资具有“刚性”的假设,即假设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这个假设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整个西方世界都处于严重的大萧条时期,经济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和生产能力。货币工资的刚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全不能调整;二是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W和P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
在这种状态下,当产量(从而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和货币工资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被认为是一条水平线,如图3所示。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如图4所示,总需要曲线AP1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E1,此时价格为P0,产品量为y1,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右移,由AD1移至AD0,与总供给曲线相交于E0,此时价格仍为P0,但产量增加至yf,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产量。
(三)常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都是极端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为了方便教学,我们通常用线形形式进行表达,而实际上常规总供给曲线却是非线形的,如图5所示。
该图的CC线即为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图中,左下方的C点代表较为严重的萧条状态;由于这种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所以当产量或国民收入(y)增加时,P会稍有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会很快,从而CC的斜率相对平缓。由左方的C点沿着CC向右方行进,产量和国民收入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好转,P的上升越来越快,从而CC的斜率日益陡峭,一直到代表充分就业的E点。这时,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所以仍然存在着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因此,在E点之后,如果产量还要增加,那么,P的上升还要加快,从而CC的斜率也越来越大。总之,在位于E点左方的CE线段,离开E点的距离越远,曲线的斜率越低,而在处于E点右方的EC线段,离开E点的距离越大,曲线的斜率越高。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形状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代表西方经济的常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