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中文名:经济模型
外文名:EconomicModel
定义:经济分析方法
包括:变量、假设、假说和预测等
1、简介
宏观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观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此,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2、定义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内容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和预测等。
用途
经济模型主要用来研究经济现象间互相依存的数量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反映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及其运动过程,帮助人们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变量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存量与流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所测定的量。如人口总数流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动的值。如人口出生数
3、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外部因素(如战争、自然条件等)决定,影响内生变量的变量。0假设0假设是经济模型用来说明事实的限定条件。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术语就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0假说0假说是经济变量之间如何发生关系的判断。
预测
预测是根据理论假说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断,它是在理论限定的范围内运用逻辑规则演绎出来的结果。
3、建立过程
建立经济模型的一般过程:1、对经济现实进行归纳,形成抽象的概念;2、概括和总结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基本规律;3、进一步地把概念符号化;4、建立模型,对模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4、应用
宏观经济模型
1、经济实证分析;
2、经济政策分析;
3、发展情景分析;
4、规划嵌入分析。
5、分类
可分为:
(1)数理模型:在数理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
特点: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经济学的内容。使用数学公式表述经济学概念,使用数学定理确立分析的假定前提,利用数学方程表述一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得到分析的结论。
(2)计量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
特点:把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结合在一起,来确定经济关系中的实际数值。主要内容:建立模型、估算参数、检验模型、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
6、数学模型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1、边际分析模型边际成本:设成本函数为:C=C(q)(q是产量)则边际成本:表示产量为q时生产1个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边际收益:设需求函数为P=P(q)(q是产量,P是价格)则收益函数为:R=R(q)=q﹒p(q)边际收益为:表示销售量为q时销售1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边际利润:设利润函数L=L(q)=R(q)-C(q)则边际利润ML=L’(q)=边际利润ML=L’(q)表示销售量为q时销售点1个单位产品的所增加的利润。
2、弹性分析模型需求价格弹性:设需求函数q=q(p),q是需求量,P是价格。则需求价格弹性: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减少百分之一;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上升百分之一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是收入的(单增)函数,q=q(R),q是需求量,R是收入,则需求收入弹性当收入增加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增加百分之;当收入减少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减少百分之
3、最大利润模型设总利润L=L(q)=R(q)-C(q)L(q)取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L(q)取得最大利润的充分条件:
4、最优批量模型(其中:T总成本,Q为每批产量,S为产品的调整准备成本,A为全年产量)得
5、线性回归方程模型设变量x与y存在线性关系,y=ax+b,对n项实验得n对数据(x1、y1),(x2、y2),………(xn、yn)。可求出则y=ax+b
6、线性规划数学模型121式称为目标函数,2式称为约束条件x1、x2………,xn称为决策变量,满足2式的一组变量值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使1式达到最大(小)值的可行解称为最大解。
7、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投入产出表(略)产出分配平衡方程:(i=1,2,…...,n)投入构成平衡方程:(j=1,2,…...,n)是直接消耗系数设则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完全消耗系数:有:
8、风险型决策数学模型1期望值准则如果用A表示各行动方案的集合,N表示各自然状态的集合,P是各状态出现的概率向量,M是益损值的矩阵,即这时,则决策实质就是求向量E(A)的最大元或最小元对应的行动方案。2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方法:形式上采用了下观的树状图,实质还是对各方案的期望值比较。可通过案例说明方法的运用,此处不便写出固定模型。
9、工序质量控制数学模型由于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概念以及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模型、具体的实际运用涉及内容较多,这里不详细给出。
7、模型史
18世纪魁奈的“经济表”是经济模型最早的形式;19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古洛首次将需求理论写成函数形式;到70年代,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又用联立方程来表述市场中的商品需求、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经济模型的盛行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计量经济学的诞生,特别是凯恩斯《通论》的发表使得经济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到了现代,经济模型已成为西方各国进行经济预测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预测、制定和分析不同的经济发展方案,并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定企业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实现管理现代化等,都可以借助经济模型来解决。
8、世界经济模型
经济信心模型
用定量方法构造的描述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发展状况的模型。
建立世界经济模型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世界经济资料编制,如美国D.梅多斯建立的增长极限模型。这种模型较粗糙,用于研究长期趋势。另一种是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型用相关变量联结而成,如克莱因的世界经济模型。这种模型比较细致、准确,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进行短期预测,并为将来在世界各国间制定一种通用的标准模型创造了条件。
发展概况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产生了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例如,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冲击使许多人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直接依赖于国际经济波动的状况,必须把本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与世界经济模型连接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越是经济开放的国家越是如此。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模型的变量、参数和方程多达数千个,需要采用计算机存储和更新资料、求解和修正参数,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评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世界经济模型提供了有效手段。80年代,不仅一些国际组织,而且有的*、大学和私人企业都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建立和应用世界经济模型。
主要模型
世界模型Ⅱ和世界模型Ⅲ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W.福雷斯特和梅多斯分别于1971和1972年提出世界模型Ⅱ和世界模型Ⅲ。研究这两个模型的目的是探索下一个世纪危机的发展趋向。他们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结论是地球资源有限和人口日益增长的矛盾将在21世纪中叶导致全球性危机。他们提出全球平衡理论作为解决方案,要求停止人口增长,限制工业发展,把地球资源消耗降低到1/8。
生存战略模型和有机增长理论
1974年由M.梅萨罗维茨和E.佩斯特领导的一个小组提出生存战略模型和有机增长理论。
巴里洛希模型
1974年由阿根廷的A.O.埃雷拉领导的小组提出巴里洛希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探索达到满意生活条件的若干途径。它把世界分成四个区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发达国家。他们认为,通过集中的资金再分配就有可能控制各个地区的发展,危机的发生并不在于非再生资源耗尽、环境污染和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而在于“错误的价值规律”和财富与权力分配不公平。他们还对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并大致估计了达到满意生活条件的可能年限。
发展新景界模型
1973年日本东京大学贺屋教授指导下的一个小组提出发展新景界模型。这个模型把世界分成9个区域,目的是探求能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的途径,解决发展可控性问题。
重建新秩序模型
1976年J.廷伯赫领导完成了重建新秩序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提出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国际合作的新形式,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列昂捷夫小组的模型
1973~1975年列昂捷夫领导下的一个小组对联合国制订今后30年(1970~1980,1980~1990,1990~2000)的国际发展战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世界经济的数学模型。他把世界分成15个区域:8个发达区域和7个发展中区域。这些区域又分成43个小区,通过进出口贸易互相联系起来。
研究人类发展目标的模型
1977年在美国经济学家E.拉斯洛主持下完成了研究人类发展目标的模型。
建模方法
经济发展模型
世界经济模型一般具有层次结构。在描述较高层次的全球发展过程时,可把世界分为若干国家和地区,彼此通过世界市场、国际协定、国际计划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等的各种影响而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文化、政治、经济、资源、人口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的因素,可借助能反映全球特定问题的种种假定加以描述。全球发展过程下一层次的描述属于区域内部或国家一级的描述。这一层次的因素是人口、工业生产、食物生产、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国家计划和管理*等。
全球发展过程涉及复杂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态过程,很难用一个统一的精确的模型描述,因此在建模中需要将定量方法与运用人的经验的方法即定性方法相结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全球发展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看作人机系统,将人的经验通过人机交互引入仿真,而且使人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