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玉溪卷烟厂

科普小知识 2022-06-01 16:07:41
...

玉溪卷烟厂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大道,成立于1956年,代表品牌为“红塔山”。

公司名称:玉溪卷烟厂

成立时间:1956年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大道

现名:红塔集团

1、概述

玉溪卷烟厂是红塔集团的前身,创建于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短短20年间,它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

企业发展初期采用公司+农户”的机制,建立“第一车间”优质烟基地,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企业很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80年代的时候玉溪卷烟厂就率先引进了国外的生产设备,进行技术人员培训,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品。1998年以来,红塔集团还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企业技术中心。

2、发展历程

1956-1978年,初创和曲折发展

1956年初,国家农产品采购部为了充分利用云南玉溪地区的优质烟叶,决定投资294.7万元在玉溪县红塔山下建立玉溪烟叶复烤厂。1957年11月1日,玉溪烟叶复烤厂建成投产,结束了“云烟之乡”烤烟外调的历史。年复烤设计能力为3万吨,居云南省第一位,当年首次出口烟叶90.5万公斤。

1958年10月,经向云南省*批准投资120万元,在玉溪复烤厂基础上扩建卷烟厂。同时,轻工部将上海第三机床厂(原公私合营华美烟厂)的部分卷烟设备调给玉溪复烤厂。当年生产卷烟407箱,实现税利54.55万元。1959年4月,上海36名技术人员及43台主要设备、21台新增配套设备来到玉溪,5月4日正式试车生产卷烟,随即将厂名改为“玉溪卷烟厂”。同年国庆前夕,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创制出了“红塔山”牌卷烟。1960年玉溪卷烟厂复烤烟叶3489吨,生产卷烟12.23万箱,约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实现税利3328万元,一举跨入全国卷烟大厂行列。

为了加快扩建速度,跟随国家建设的发展,1958年11月至12月,短短50余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改扩建工程,三个车间秩序井然:一车间负责把烟叶切成烟丝,二车间开动卷烟机生产出卷烟,三车间负责包装卷烟,复烤厂成为了复烤车间,再加上负责机器维修的机修车间,共同组成了玉溪卷烟厂。

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卷烟原料紧缺,卷烟产量下降,人员压缩。1963年至1965年,玉溪卷烟厂的产量每年保持在9.5万箱左右,处于恢复性的基本稳定状态。1966年到1968年,由于“*”的冲击,卷烟质量急剧下降,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徘徊起伏。1966年,新增生产设备30台,实现了小包20支装、双层纸包装以及烟叶抽梗的机械化,因而连续两年产量达到10.29和10.25万箱,但到1968年,产量猛降到5.3万箱,税利只有1684万元,仅及上年的一半。

1969年至1973年,通过“军管”,生产逐年回升。1973年3月,经省计委批准,进行第二期10万箱技改扩建工程。至1978年末此项工程完成。全厂占地面积8.75万平方米,生产卷烟27.5万箱,实现税利9793.37万元。玉溪卷烟厂已基本建成为一个综合性烟草加工中型企业。

1979年至今,持续发展和腾飞

这一时期分为四个阶段,1979年至1983年为崛起阶段。1979年以后,云南省委、省*选择了烟草作为云南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为玉溪卷烟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期间,靠国家拨款,企业的规模通过4次技改,生产力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与1978年相比,卷烟产量由27.49万箱增长到46.45万箱,5年间平均递增11.06%,实现利税上升到2.3亿元,翻了一番多。

从1984年到1988年为起飞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进行了第一轮的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共投资547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亿元),先后引进了89台(套)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卷烟设备,使卷烟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流水作业。通过这次技术改造,为企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5年间卷烟年产量由53.7万箱增加到107.75万箱,翻了一番,成为我国第一个年产突破百万箱的大型卷烟企业。与此同时,卷烟的档次、品质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988年“红塔山”牌卷烟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奖、“阿诗玛”、“红梅”获行优称号。1988年7月在国家宣布开放价格的13种名烟中,“红塔山”、“阿诗玛”、“玉溪”、“恭贺新禧”名列其中。同年,被定为全国大一型企业,实现工商税利11.68亿元,与1984年的2.99亿元相比,将近翻两番,实现了产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1989年至1995年为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技术改造不停步,管理工作上台阶。1991年荣升为国家一级企业,“红塔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从1991年至1994年,3年投资2亿多元,引进具有90年代初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卷烟设备。这一工程的完成结束了玉溪卷烟厂生产无嘴烟的历史。1995年9月,玉溪卷烟厂改制为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以该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了云南红塔集团。标志着企业又登上了一个历史的新台阶。1995年产量为188.75万箱,实现税利158.5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66.89%和5.85倍。年平均分别递增为8.9%和37.80%。

1996年至今为平稳发展阶段。1996年,随着新厂区的基本建成,卷烟生产一举冲破200万箱,达222万箱,实现工商税利193.37亿元。1997年,面对全国卷烟市场供过于求,价位下滑而导致全行业限产压库的严峻形势,以及内部深入查处原董事长褚时健案件的实际情况,企业遵照省委指示精神,以“稳定”为中心,一手抓减量增效,一手抓反腐倡廉,不但获得了国家工商局认定“红塔山”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而且全年共计生产卷烟218.3万箱,实现税利193.5亿元,达到了通过调整结构,减量增效的目的。1998年,企业继续平稳发展,生产卷烟221万箱,实现工商税利204.56亿元;人均创税利385万元,提前两年实现了2000年税利突破200亿元的目标;卷烟出口14.56万箱,比上年增长38%,创汇1.65亿元。建厂42年来,累计实现税利1200亿元,近三年实现591亿元,相当于前39年的总和。1998年,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发布的报告,“红塔山”品牌价值为386亿元,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