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满族自治县
清原于1925年(民国14年)设治。1928年设治完竣,正式建县。设治当时由新宾县划入1个区20个村,铁岭县划入6个村,开原县划入2个区30个主村,海龙县划入两个半乡,柳河县划入半个区10个村。全县共设8个区96个村。现属辽宁省抚顺市管辖,县人民*驻清原镇。
中文名:清原满族自治县
外文名:qingyuenmanzuzizhixian
所属地区:中国抚顺
下辖地区:清原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5个乡清原镇、红透山镇、草市镇、英额门镇、南口前镇、南山城镇、湾甸子镇、大孤家镇、夏家堡镇、土口子乡、北三家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枸乃甸乡。
建立时间:清朝
面积:34
人口:3921(2004)
地理位置:抚顺市北端
著名景点:红河电站景区、夏湖风景区、莫日红风景区、浑河源森林公园、松山仙洞风景区地方特产五味子
电话区码:0413
邮编区码:1133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驻地:清原镇
方言:东北官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火车站:抚顺站、清原站
车牌代码:辽D
1、清原概况
清原满族自治县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总户数102542户,总人口336169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318277人增加17892人,比五普增长5.6%。全县共有29个民族。其中满族191460人,汉族94390人,朝鲜族3254人,回族616人,蒙古族419人,锡伯族122人,壮族29人,白族20人,畲族8人,黎族5人,*4人,侗族4人,景颇族4人,达翰而族4人,哈尼族3族,苗族3人,彝族3人,高山族3人。
1925年设治后至东北沦陷时期的境域:东至黑石头南罄岭,距县城55公里,东南至大北岔,距县城50公里,均与柳河县接壤。南面以新开岭与新宾县交界,最近处在吴家沟,距县城12.5公里,最远处距县城60公里,与铁岭县毗邻。北至湾龙泡,距县城50公里,与开原县搭界。全县总面积为3129平方公里。
1945年“九·三”胜利后,建立*政权时,将新宾县湾甸子区划归清原。全县总面积增至3753平方公里。1946年10月,*进占清原县,又将湾甸子区划回新宾县,全县总面积复为3129平方公里。1947年6月,清原第二次解放后,湾甸子区又划给清原,全县总面积仍为3753平方公里。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后,复将湾甸子区划回新宾县。1951年7月,将本县七区的南杂木、国道旁、朝阳村划给新宾县,全县总面积为3084平方公里。1956年3月,新宾县的湾甸子区,西丰县的石阳、河北、猴石3个村划给清原。同年8月,抚顺市的上哈达、阿及堡乡的9个村划给清原。全县总面积增至4065平方公里。1957年9月,上哈达、阿及堡乡划回抚顺市,全县总面积为3921平方公里。至今无变化。
2、历史沿革
清原满族自治县远在清代曾为各县边境之地,匪贼常出没于此,所以当时的统治者,在建县设治时,为正其本,清其源,故命名为清源,后因与山西省的清源县重名,便于一九二八年改“源”为“原”。命名清原,含有“大地清平”之意。
清原满族自治县辖10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清原镇、大孤家镇、斗虎屯镇、红透山镇、英额门镇、南山城镇、南口前镇、草市镇、夏家堡镇、湾甸子镇、土口子乡、大苏河乡、甘井子乡、北三家乡、红土庙乡、苍石乡、杨树崴乡、南八家朝鲜族乡、枸乃甸乡、敖家堡乡、猴石乡。
2000年辽政83号批复:撤销南八家朝鲜族乡、清原镇,合并设立清原镇;撤销甘井子乡、南山城镇,合并设立南山城镇。
2000年,清原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784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清原镇86489红透山镇31656草市镇15367南山城镇27393南口前镇23428夏家堡镇27936英额门镇16645湾甸子镇15635大孤家镇18983敖家堡乡9765北三家乡14796土口子乡14154大苏河乡8595枸乃甸乡7000
3、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总面积为3932.96平方公里(折5899440亩)。其中山地和丘陵325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2.7%;平地54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8%;水面13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据1964年普查记载:全县有耕地面积59296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07%;牧业用地427268亩,占总面积的7.26%;林业用地3914384亩,占总面积的66.5%;果园用地6254亩,占总面积的0.11%;蚕场用地56127亩,占总面积的0.95%;其他用地889035亩,占总面积的15.11%,其中集镇村屯占地62486亩,占其他用地的70.3%。
1973年普查,耕地面积550832亩,比1964年减少42133亩。牧业用地294600亩,比1964年减少132668亩。林业用地3867016亩,比1964年略有减少。集镇村屯占地由1964年的62486亩上升到74636亩,增加12150亩。其他用地比1964年增加169626亩。
到1985年,全县总面积中耕地、林地、牧地的构成又有一些变化。耕地面积由1973年的550832亩下降到426376亩,减少124456亩。林业用地由1973年的3867016亩下降到3475176亩,减少391840亩。牧地由1973年的294600亩增加到100万亩。其他用地由于严加控制,增加不多。
森林资源
据1956年普查记载:全县有林地面积为260万亩,其中天然林18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1.2%。人工林7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7%。其他林67.9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6.1%。全县森林总蓄积量为500万立方米。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1.9立方米。森林覆被率35%,到1985年,全县有林地面积增加到316万亩,其中天然林15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9%,人工林113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35.8%。其他林48万亩,占15.2%。森林总蓄积量达1382万立方米,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4.3立方米,比1956年增加2.4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59.7%,比1956年增加24.7%。
在1382万立方米总蓄积量中,按权属分:农村集体所有为767万立方米,县属国有467万立方米,铁路和矿山所有85万立方米,企事业所有9万立方米,国合1万立方米,矿合53万立方米。
全县林木种类繁多,乔灌木树13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落叶松、红松、油松、赤松、樟子松、黄松、云杉、冷杉、华山松、鱼鳞松、沙松、刺槐、杨树、桦树、柞树、水曲柳、榆树、槐树、柳树、黄木皮椤、胡桃、色树、椴树、赤杨、刺秋、桑、暴马、唐槭、罗汉松等。
水资源
全县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0.49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总量为5700万立方米。在地表水总量中,浑河流域年径流量为6.74亿立方米。清河流域年径流量为1.26亿立方米。柴河流域年径流量为1.38亿立方米。柳河流域年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全县共修建17座水库,96座塘坝,总蓄水量为4600多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蓄水1440万立方米;小型(一)水库5座,蓄水2189万立方米;小型(二)水库10座,蓄水186万立方米。在10.49亿立方米的地表水中,可利用量约8亿立方米,已利用6亿立方米。
矿藏资源
本县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有金、铜、铁、硫化铁、蛭石、硅石、英石、钾长石、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萤石、云母、铅、石膏、粘土、煤炭、草炭土等20余种。初步发掘的矿点有109个。其中金矿点33个,储金量约20吨;铁矿点5个,储量约4700万吨;石灰石矿点3个,储量约8200万吨;大理石矿点2个,储量约1195万吨;硫化铁矿点3个,储量约1025万吨。
境内西部地区的红透山、苍石、南口前、北三家等乡镇,主要以铜、铁、金、石灰石、蛭石等矿产为主。北部地区的枸乃甸、夏家堡、土口子等乡镇,主要以硫化铁、铁、金、铅、硅石等矿产为主。中部地区的清原镇、斗虎屯、南八家、英额门等乡镇,以铜、铁、煤、石灰石、粘土矿产为主。东部地区的草市、南山城、甘井子等乡镇,以硅石、粘土矿产为主。
土副特产资源
本县山多林密土副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多、产量高。
一、野生中药材通过普查发现本县境内野生中草药有501种,动物药57种,矿物药2种,共560种。其中中药有:人参、细辛、贝母、桔梗、龙胆草、柴蔻、防风、赤芍、柴胡、徐长青、委陵菜、地榆、茜草、苍术、玉竹、升麻、草乌、白头翁、威灵仙、白薇、紫草、穿山龙、小蘖、北山豆根、天南星、百合、五味子、马斗苓、车前子、苍耳子、水红子、茵陈、地丁、益母草、木贼、透骨草、卷柏、白鲜皮、刺五加、木通、蛇床子、园参、党参、寄生、地龙骨、薤白、荆芥、牛夕、鹤虱、蝮蛇、田鸡等。仅普查的75个品种,资源量在1000万公斤以上。
二、树条柴草紫穗槐全县约有2.9万余亩,集中产区在湾甸子、大苏河、草市、南山城等地,资源量约在130余万公斤以上。杏条遍及全县,约有56000多亩,资源量在500万公斤以上。白柳条是清原的特产,凡河流两岸、低洼地均生长白柳条,资源量在70万公斤以上。还有蒿子、苫房草、油草、乌拉草、羊胡草、蒲草、苇子等柴草。
三、山菜全县可供食用的山菜品种繁多。从春到秋,不同季节均有不同的山菜。春季化冻后即有季季菜、蒲公英、枪头菜。盛夏时有蕨菜、山芹菜、刺龙芽、苦龙芽、小根菜、曲麻菜、猴腿、广东菜、山白菜、四叶菜、辣椒秧、灰菜、苋菜、墩菜、明叶菜、车轱辘菜、豆瓣菜、猫耳朵、刺拐棒、羊奶子、蚂蚁菜、黄花菜等。秋季有山胡萝卜等。山菜资源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农民除采集自食外,每年售给外贸部门和市场交易30万公斤左右,仅占资源量的6%,尚有大量山菜烂在山上。
四、野果橡子,在本县天然林里柞树较多的湾甸子、大苏河等地区,盛产橡子。它是造酒、化工原料,也可做猪饲料。资源量约500万公斤。
山梨和山葡萄,在自然林和杂木丛生的地方,均盛产山梨和山葡萄。资源量约100万公斤。
山里红,在山果中株数最多,产量最高,而且遍及全县。过去除食用一部分外,绝大部分烂在山上。近些年由于兴造果酒、山楂糕,用山里红苗嫁接山楂等,因而山里红得到保护和利用。全县资源量约100万公斤。
五、珍菌类野生蘑菇品种多,产量高。每年6至9月份是蘑菇盛产期。大宗的落叶松下的灰蘑,黑松下的红蘑,杂木林里的榛子蘑。还有榆蘑、黄蘑、趟子蘑、扫帚蘑、猴头蘑、青蘑、柳树蛾、木耳等。资源量约50万公斤。
野生动物资源
60年代初期由于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大批人员进山狩猎捕杀,造成野生动物逐年减少,但仍有大量野生动物遍布全县。
兽类狼、狐、獾、貉、貂、野猪、獐、狍、兔、野猫、黄鼠狼、蜜狗、鼠、松鼠、刺猬、串地龙、银鼠等。
飞禽类野鸡、喜鹊、乌鸦、猫头鹰、野鸭子、麻雀、燕、啄木鸟、山雀、水鹳、蝙蝠、豆雀、斑鸠、布谷鸟、黄燕、老雕等。
水生动物类鲫鱼、鲇鱼、草鱼、鲤鱼、鲢鱼、黑鱼、泥鳅、狗鱼、老头鱼、马口鱼、红刺子、白鱼、船钉、柳鱼、黄冈子、红麟、七星子、草虾、喇姑、乌龟、田鸡、赖蛤蟆等。
昆虫类苍蝇、蚊子、蚂蚱、蟋蟀、蜻蜓、黄蜂、蝴蝶、螳螂、蟑螂、蚯蚓、蝼蛄、蜘蛛、钱串子、瞎虻、跳蚤、臭虫、金龟子、瓢虫、椿象、蚜虫、粘虫、稻飞虱、潜叶蝇、负泥虫、蛭螬、蚂蚁、草爬子、夹板虫、毛毛虫、萤火虫等。
爬虫类黄花松、黑乌松、蝮蛇、花野鸡脖子、马蛇子等。
4、地理环境
清原满族自治县
气候特点
清原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
1、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短而回暖快,风大干旱;夏季长而炎热多雨;秋季短而干燥凉爽;冬季长而严寒多风雨雪。
2、气温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5.3℃。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6℃。7月最热,平均气温22.9℃。极端最低气温为-37.6℃。极端最高气温为37.2℃。
3、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2852.8度,无霜期130天左右。东部南部高寒地区为110至120天。早霜一般在9月中旬出现,终霜在5月中旬。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419小时。
4、春夏两季多西南风,秋冬两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3至4级,最大风力7至8级,风速每秒26.3米。
5、夏季多雨。1957年至1985年29年平均年降雨量为806.5毫米。多集中在6、7、8月份,平均降雨量为499.3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1.9%。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利于作物生长和生物繁育。日最大雨量为116.8毫米。年蒸发量为1275毫米。
6、土壤结冻期长。开始结冻在10月中下旬,封冻在11月中旬,化冻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通在4月下旬。最深冻土层为169厘米。
灾害天气: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4.5次,可造成局部庄稼倒伏,个别林木风析。冰雹年平均2.1次,大的冰雹可伤人畜,毁坏农作物。暴雨年平均1.3次,易造成局部地区洪涝灾害。
春夏秋冬四季特点:
春季(3-5月),气温回升较快,风大干旱。入春以后,太阳高度角增高,日射增强,蒙古高压迅速北辙,气温迅速回升,春雨渐增。1957年至1985年的29平均春季降雨量为129.1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5.7%。南风天数增加。
夏季(6-8月),天气炎热,高温多雨。极端最高气温37.2℃。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移。暖湿的东南季风向北运行,雨量骤增。1957年至1985年的29平均夏季降雨量为499.3毫米,占年降雨量的61.9%。7月份气温最高,8月份次之。
秋季(9-10月),蒙古高压形成,干凉的西北风吹来,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迅速下降。9月下旬可见初霜。1957年至1985年的29平均春季降雨量为147.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8.3%。
冬季(11-2月),从蒙古高压吹来干寒的冬季风,天气寒冷多雪,持续时间长。极端最低气温-37.6℃.1957年至1985年的29平均春季降雨量为30.2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7%,最大积雪深度为37厘米,平均积雪日数为105天。河水结冰和土壤封冻期约4个月。
土壤
土壤的分类
县于1981年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普查。其结果是:全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水稻土)11个亚类(暗棕壤、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白浆土、草甸白浆土、草甸土、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淹育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35个土属(酸性岩类暗棕壤、基性岩类暗棕壤、酸性岩类棕壤性土、耕型酸性岩类棕壤性土、基性岩类棕壤性土、石灰岩类棕壤性土、砂页岩类棕壤性土、酸性岩类棕壤、耕型酸性岩类棕壤、耕型砂页岩类棕壤、坡积棕壤、黄土状棕壤、耕型黄土状棕壤、坡洪积潮棕壤、耕型坡洪积潮棕壤、耕型黄土状潮棕壤、坡积白浆土、耕型坡积白浆土、黄土状白浆土、耕型黄土状白浆土、黄土状草甸白浆土、耕型黄土状草甸白浆土、耕型砂质草甸土、耕型壤质草甸土、草甸土型菜园土、耕型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土、耕型泥炭土、埋藏泥炭土、耕型埋藏泥炭土、草甸土田、棕壤田、腐泥沼泽土、草甸沼泽田、泥炭沼泽田)76个土种,反映了全县的土壤全貌。对土壤的性能、肥力、价值、开发利用,
地质地貌
清原县境内出露的岩层,主要为太古代的变质杂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其次为浑河断陷带分布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层。少数高山见有震旦亚界长城系地层。由老至新各地层层序如下:
一、太古界清原群是由太古代绿岩带和花岗岩类构成,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组成“清原花岗D——绿岩区”。境内绿岩带围绕清原花岗岩和线金厂花岗岩穹窿外缘作弧形展布,并被晚期花岗岩体所侵入分割。
绿岩带地层,自下而上分布有石棚子组、红透山组、南天门组。石棚子组与红透山组为整合接触,南天门组不整合于红透山组之上。
石棚子组,下段是以斜长角闪岩、辉石角闪岩为主,含少量浅粒岩及黑云变粒岩夹层。并有超基性侵入岩体成群成带地侵入本段。在苍石北的大坎子、南口前北的冈山等地组成两个超基性岩带。在龙王庙等处还见有斜长角内岩岩床和岩墙。上段是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浅粒岩为主,其次是斜长角闪岩和角闪岩。
红透山组,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的薄层互层带,并有许多含富铅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和磁铁石英岩夹层。著名的红透山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即产于本组。
南天门组,下希是以付变质为主的黑云变粒岩、二云石英片麻岩及角闪变粒岩,磁铁石英岩;上段是大理岩和石英岩。
绿岩带地层与结晶基底间被花岗岩充填。麻粒岩以中酸性为主,并和紫苏花岗岩的界线不清,呈过渡状态。这套高变质地层合称小莱河组,岩层总厚10119米。
二、震旦亚界长城乡境内只出露高于庄组,见于斗虎屯地区。岩性是条带状石灰岩含燧石条带石灰岩、石英砂岩。其下部是淡粉色细粒石英岩、红褐色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期间夹薄层状赤铁矿石英砂岩。总厚90米。
三、中生界侏罗系境内出露二组,仅见于南杂木至苍石上大堡地区。由下而上有:
梨树沟组,以砂岩、页岩、火山碎屑岩为主,上大堡煤矿即产于本组。在灰黑色页岩、粉砂岩中含狼鳍鱼化石。总厚523米。
聂尔库组,以灰绿、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为主,含煤线。在黄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中,含有瓣鳃类化石。总厚1104米。
四、中生界白垩系境内出露在浑河地堑,苍石以南上大堡一带的大峪组,以砾岩为主,夹紫色砂砾岩,并夹有安山岩、玄武岩。总厚1122米。
五、新生界第三系境内见于清原镇北东部的粘土矿附近,面积仅一平方公里,受断层破坏呈长条状展布。在英额门、草市盆地也有少量出露。岩性是紫色、褐色、灰绿色页岩,夹含砾粗砂岩,黄绿色含砾硬砂岩,夹煤线,黄绿色页岩等。总厚768米。
六、新生界第四系本地层分布于浑河和柴河流域及许多山间沟谷地带。自下而上程序是:
下更新统,冰水堆积物,层厚1.3米,是棕黄色砂砾层。分布在浑河上游420米的高阶地上,高出河床160米,呈不连续状。
中更新统,冰水堆积物,是灰、褐、黄色粗砂含砾石,灰白色粘土,出露于清原东粘泥岭一带。总厚0.7米。
上更新统,坡洪积层,厚2.6米,零散分布于山前山麓地带,构成坡洪积氓。是黄褐色砂砾层,有铁质侵染,含灰黑色草炭和淤泥。
全新统,冲洪积、冲积层,层厚0.5-20米。沿浑河、柴河较大的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上分布。上部是黄裙色亚砂土,夹云母片、细砂,呈水平层理;下部是黄褐色中粗砂及矿砾石。
地质构造
在太古代,清原属极广大的华夏震旦古陆即古老花岗岩地核,久经外力侵蚀。20亿年前的“吕梁运动”时期,华夏震旦古陆发生断裂,古老清原地块与后来分散的地块(如河北、山东、辽宁、内蒙等地)仍连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大地构造单元即“华北地台”。
县古老地块在地质史演变中曾受三次巨大地质活动影响(即17-20亿年、25-26亿年、29亿年),发生了大规模的花岗岩化混合化作用和变质、变形作用,以挤压为特征的线状褶皱普遍发育。尤其多次断裂构造中发育了岩石圈泞断裂带,即浑河断裂。它呈NEE方向横贯本县,属全国性的郯庐断裂的向北延续,是由数条以挤压、仰冲和剪切为主要特征的断裂所组成,宽3-5公里,形成巨大的“地堑”。
浑河断裂,在早元古代开始活动,中生代活动剧烈,第三纪至第四纪初更加频繁、强烈。早第三纪新层北盘向南逆冲,垂直断距达1000米,水平断距北盘西移达400米。因断层形成早,规模巨大,又受多次反复激烈地活动,所以长城系、侏罗第、白垩系和早第三系地层均呈透镜状、长条状地块,嵌于古老的变质杂岩之中。并产生了一系列次级断裂构造。如NE向的西大林断裂、苍石——树基沟断裂、北三家——斗虎沟断裂。又如NS向的王小堡断裂,NW向的枸乃甸断裂,EW向的夏家堡断裂,并交织形成复杂断裂网络。
浑河断裂带本身,构成中、新生代新陷盆地及后来的冲、洪积堆积层;以北侧浑河大断壁为界,形成浑北的EW向的铁岭——清原隆起,几经侵蚀上升成断志山地;浑南构成抚顺——新宾隆起。隆起高且断裂激烈复杂,受正向侵蚀既久且强,所以断块山多且基底古老岩石露头较广。
地貌特征·地貌单元
清原地区位于长白山脉之西南边缘,以中朝板块上升为基础,经多次构造运动,浑河深断裂带,呈NEE方向横贯全县。经二三级构造单元作用,北部属铁岭——清原隆起,成为吉林哈达岭之余脉,久经风化和清河柴河的冲刷切割,形成当代的白云顶子906米,老虎顶子778米,莫日红山1013米等山峰;南部属抚顺——新宾隆起,上升较高,成为龙岗山脉的延伸,经浑河南源许多支流的较强切割,形成现在的大顶子东山997米、龙岗1100.1米、西大顶1019米等山岭,成为与新宾县的界山、分水岭。总之,清原地貌属侵蚀的壮年期低山丘陵。地势是东南高峻、西北低缓。主要地貌单元是1000米以下的低山和500米左右的高丘陵。其次是间有的山间盆地和众多的河谷平原。山地上有较陡的山坡和峻峭山峰、山脊。还有少量380米古河床砾石层和800米夷平面。河谷中有三级河阶地和河漫滩。
上述地貌单元,构成了本县总地貌特征:以起伏崎岖的低山为骨架,以众多的山间沟谷为网络,形成山地、丘陵、河谷平原、河床沟谷交织辉映的山险水急的地貌景观。
典型地貌及其基本特征
一、岩石地貌清原境内出露的岩石,多为低缓而圆滑的山丘形态。有些虽然山势较高,但因受外力侵蚀较强,山岗、山坡仍同样表现出圆滑的外貌。而在片麻岩类地区,则发育成山坡陡峭的“雕刻”地貌。如在南口前、苍石以南地区的南口前花岗岩、十花顶子花岗岩。组成花岗岩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的抗风化剥蚀能力强弱悬殊,受清原年温差大、冷热反复交替的分解风化和夏秀七八月多雨的冲刷侵蚀,花岗岩受到流水沿裂隙向下的强烈切割,往往发育成奇特的石柱如猴石,或陡峻的崖壁如高砬子,或峻峭的峰岭如帽山。十花顶子东麓的花岗岩,由于切割、分解、滚落的大小岩块堆积在峰岭下,形成了“山前堆积”地貌。受冬季冰水和夏季洪水的水流冲击,使众多岩块沿山坡下滑滚动,多年反复,形成了本区独有的“石流”地貌。
在草市、南山城第四纪橄榄玄武岩地区,由于玄武岩产状平缓,成分均一致密,抗蚀能力强,受温、湿气候的风化和流水切割,发育成平坦表面的方山地形。其地貌发育大多呈低缓的山丘状。
二、构造地貌中生代以来,浑河断裂带发生过三次大的构造运动,决定了地貌发育的基本轮廓。在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发生的第二次构造运动,直接产生了规模巨大的清原北山逆断层和南山逆断层。北山逆断层长70公里,走向北70°东,倾向北西,倾角60°-70°。南山逆断层长35公里,走向北60°-70°东,倾向多为南东,局部北西,倾角40°-80°。并沿走向呈波状弯曲,故与北山逆断层之间的间距为3-5公里。
更新世开始的第三次构造运动,至今仍在缓慢进行中。表现在浑河河谷的不断下切,在河河谷的冲积平原及各支流沟口附近,并在浑河支流各沟口附近或山前山麓构成不连续的坡积扇、洪各扇。
二级堆积阶地,距现河床高20-40米,是中更新统沉积物。在苍石至南口前一带,有断续出露。
三级堆积阶地,即高台地,距现河床高100米,海拔420-470米,相当于早更新统冰水沉积物。清原镇至长山子以北的六家岗,清原镇以南的长岭子一带出露明显。本区以东可见古河床遗迹,并向北东方向伸展成浑河与吉林辉发河之间的侵蚀高原。
三、河流地貌主要是在湿润地区,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因清原地处浑河断裂带和南、北古老的隆起地块,又加气候温湿、森林茂盛,山高水旺,形成了清、柴、浑、柳四河的源头。同时,受四大河流的侵蚀作用特别明显。
清原山区的山坡类型大多为锓蚀山坡和剥蚀山坡,局部地区有堆积山坡、构造山坡。个别地段可见堆积锥和坡积裙。特殊条件可见到石堆、石流、土流、滑坡、崩坍等微地貌。
县七八月伏雨季节多暴雨,流水的线状侵蚀更为强烈,山坡上可见众多的雨裂和冲沟地貌。其特征是:呈直线状、分支少、切割深。在枯水期,冲沟的下段沟床底有大量砂砾堆积物。在草市、粘泥岭地区的粘土、页岩中,冲沟多呈“U”形,在浑河两岸的红色建造中,冲沟大多呈“V”形,变质杂岩中侵蚀的冲沟,底部多为石块而形态变化大。
清河上游和柳河上游因其流域面积较小和相对高差小,河床倾斜也小。各溪流雨裂、冲沟带来的泥砂沉积在较平的河床里漫散开,溃积成坦荡的河谷平原,向心状侵蚀和堆积形成山间盆地。
浑河和柴河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水量大、河床倾斜大、水流急、含砂石多。所以河谷被切割深而侧蚀也明显,都发育有河曲、河漫滩。柴河多单道河漫滩,并伴生砂坝和鬃岗微地貌。浑河不仅多复道河漫滩和下切成三级河阶地,并且洪水期的侧蚀和堆积都很明显,形成了独特的浑河河谷景观。
5、经济概况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3亿元,增长3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1亿元,增长3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亿元,增长3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5亿元,增长20.4%。
农业
农业以栽种水稻、玉米、大豆、烟草为主。白柳条、黄杏条为省内重点产区。境内高山林茂,树种繁多。水量丰富,是辽宁省水源重点涵养地区。山野菜资源量大,蕨世、剌嫩芽、猴腿等有大量出口。山果类资源山楂、山梨、山葡萄为酿酒的上好原料。野生中草药材有几百种,五味子为辽宁特产,国内外享有盛誉。野生菌类蘑菇、木耳视为珍品土特产。
清原县是辽宁中药材生产大县,全国远规定的633种大宗药材,清原就有104种,其中人参、辽细辛、辽五味、北龙胆等都属中药材佳品。
工业
2010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增长4.9倍。其中,规模企业达到224家,增长3.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7亿元,增长14.2倍。工业经济比重由29%增长到47%。
工业有冶金、建材、化工、机械、造纸、纺织、食品、酿造、制药等部门。地下矿产有金、铜、铁、梳化铁、硅石、理石、至石、石灰石、煤炭、云母等20余种,拥有矿点100余个,其中红透山铜矿规模最大,为省内闻名企业。
6、风景名胜
清原山川秀美,风光绮丽,是溯古追源,探幽访胜的绝佳旅游圣地,森林公园、红河旅游度假区、夏湖风景区古朴浓郁,自然质朴,在这里可以游历山野风光,可以沐浴山涧清泉,可以登峰远眺,也可以泛舟清上,热情淳朴的满乡人民诚邀九洲宾朋,来关爱清原,浮舟商海,共创辉煌。
红河电站景区
距清原镇西地16公里处的红河电站,风景优美,融山、水、洞、崖、岛峡于一体,集奇、险、壮、绝、趣于一身,每年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观旅游。
夏湖风景区
夏湖风景区位于清原镇斗虎屯村北国营第七二五库,距县城10公里,距沈吉铁路和202线公路15公里。总面积700公顷,其中山林面积400公顷。整个景区由山峦、河流、谷地构成。山峰最高海拔513.6米,最低海拔246米,山势身姿秀美、千变万化。河流呈S形贯穿全境,流长8000米,河谷平均宽80米,最宽处150米,最窄处30米。主要自然景观有“圣人读书”、“苍松迎客”、“鹅池”、“钓鱼台”、“龙须瀑布”、“栈道虹桥”。
莫日红风景区
莫日红,最高处海拔1020米,为抚顺境内最高峰。在1977年航拍,80年出版的1:5万等高线地图上,该山叫“摩离红”。莫日红的北坡,也是铁岭的母亲河——柴河的源头之一。
莫日红北的夏家堡镇边上柴河北岸有一座“狐仙洞”。
在莫日红山顶,海拔850米的地方,有一处军事基地,该基地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兴建的针对前苏联的战备设施,始建于50年代,经历20多年的建设,在70年代投入使用,由于国际形式的变化和中苏关系的变化,于80年代废弃,现在还残留一些营房和防空洞,其他的能有利用价值的东西,都被当地的村民”废物利用“了。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还让人多少能感受到当年的规模和气势。
浑河源森林公园
浑河源森林公园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总面积8240公顷,是辽宁“母亲河”浑河的源头所在。主要旅游景点有:后楼、望塔、浑河源头、二顶子、滑雪场、狩猎场、小沙河科研示范林、沙盘室和动物标本室等。
松山仙洞风景区
松山仙洞原名为“山岩井”,座落在卧龙岗的飞来峰山腰,系长白山余脉,是辽宁省继本溪水洞后发现的又一处天然洞,其奇特的地理地貌构成了别致的旅游资源。总面积500余亩。
松山仙洞风景区位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乡下寨子村境内,在国道202线边缘,距县城11公里。山中因一自上而下的“天然井”而得名“山岩井”。明神宗万历11年25岁的努尔哈赤被尼堪外兰兵将围困在“山岩井”,由仙人指点迷津而脱险,努尔哈赤将“山岩井”封为仙洞,流传至今。据考古专家确认,此洞历史悠久,早在夏、商、周时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洞内千姿百态,险景环生。有通天直洞,有入地怪洞;洞内有大面积钟乳石幔、石斧、陶片、人工木制品、兽骨等遗存。石壁结构酷似天娃降生,石漫溪水,冰山石瀑,神牛望月,母子象,神龟拜观音等等。山上植被茂密,多生猕猴桃、五味籽、山葡萄、山野菜、蘑菇等。小桃红、金达菜、百合花与松涛辉映,美不胜收,分外宜人。悬崖上有数十棵600多年以上的古松,还发现有植物化石的迹象。山下有丰富的矿泉水龙泉,与千米外的虎山佛洞相通,自古以来流淌不息。这里被称为东北的黄山;桂林的芦笛岩,可谓是探险旅游的奇特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红河峡谷漂流
红河峡谷漂流
7、清原特产
细辛
细辛:别名细参,烟袋锅花,万病草。细辛是辽宁省名贵的地道药材,分布面广,产量多,质量好,素以“辽细辛”著称,不仅驰名全国,而且畅销国外。抚顺市境内清原、新宾、抚顺县均有分布的灌木丛内,山沟底部稍湿润的地方以及林缘地带。
红南果梨
红南果梨系南果梨芽变,由抚顺市特产研究所1989年发现于辽宁清原县构乃甸乡南果梨园。红南果梨果形近圆形,平均单果重111.4克,最大果重180克。果实阳面鲜红色,果面平滑富有光泽。果点较大而密,近圆形。梗洼较浅近于乎坦,有沟纹;萼洼较深,萼片脱落或宿存。果梗短而细,果心较小,果肉乳白色。采收后果肉较硬,甜脆。经10~15天后熟,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细,柔软多汁。
龙胆
龙胆是清原特产之一。为多年生草本,全株绿色稍带紫色。高30~60厘米,根茎短,簇生多数黄白色具横纹的细长根,茎直立,单一粗糙。叶对生,基部叶甚小,中部及上部的叶卵形或卵状批针形,长2.5~8cm,宽0.4~3.5cm,叶缘及叶被主脉粗糙,基部抱茎,主脉3~5条,花常2~5朵簇生于茎顶及上部叶腋;花冠深蓝色至蓝色,钟形,5裂。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功效。
清原马鹿
清原马鹿是在引进天山马鹿的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风土驯化,经五个世代人工系统选育而成,其特点是:①体形高大,体质结实。成年公鹿体重约320公斤,成年母鹿体重约240公厅,属大型鹿种。②鹿茸产量高。培育出的0号和36号种公鹿产茸分别为52和45市厅。被称为世界之最。③成品茸优质率高、品质好。优质率93%,粗蛋白63.7%,氨基酸31.6%④遗传性能稳定,繁殖成活率高,使用年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