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
乌苏市古代曾为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积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汉就已归入祖国的版图,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设防。乌苏城北地形似巨盆,莲花池、九莲泉碧波荡漾,草青水秀,鸭肥鱼美。自清朝初年开始,就有一个繁华的古驿站座落在这秀水之滨。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侠客见此地景色优美,颇具杭州西湖之神韵,就称这里为边塞之地的新“西湖”。乌苏市地处*北部腹地、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介于东经82°58′-85°16′、北纬43°29′-45°27′,总面积20752.46平方公里,东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为邻,南至天山山脊与和静、尼勒克相望,西连精河,北接托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伊连哈比尔尕山雄踞其南,最高峰5041米,中部为冲积洪积平原,最北部为沙漠,西北最低处海拔226米。
中文名称:乌苏市
外文名称:UsuCity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行政代码:654202
*驻地:新市区街道乌鲁木齐北路
所属地区:*塔城地区
地理位置:*北部腹地、准噶尔盆地西南缘
电话区号:0992
邮政编码:833000
辖区面积:20700km2
辖区人口:约20.67万人
车牌代码:新G
1、区域概况
乌苏市位于**自治区西北部,东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县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全市总面积14393.94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12年)。有哈萨克、汉、*、回、蒙古等民族。辖5个街道、10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新市区街道、南苑街道、西城区街道、虹桥街道、奎河街道、白杨沟镇、哈图布呼镇、皇宫镇、车排子镇、甘河子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古尔图镇、西湖镇、西大沟镇、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九间楼乡、石桥乡、头台乡、吉尔格勒特郭愣蒙古族乡、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市境内有:甘家湖牧场、巴音沟牧场、赛力克提牧场、乌苏*、兵团一二三团、兵团一二四团、兵团一二五团、兵团一二六团、兵团一二七团、兵团一二八团、兵团一三零团。市*驻虹桥街道乌鲁木齐北路,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68千米,火车里程236千米。
乌苏市
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沙漠5个地形带。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三大河系为主干的地表水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四季明显,降雨量少,空气干燥,夏季炎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3℃,年均降水158毫米。矿藏有煤炭、石油等。是国家和*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兰新铁路西段经此并设站,312国道乌伊公路经南侧,217国道纵贯南北。名胜古迹有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查干苏木(白庙)遗址、将军庙、承化寺、四苏木喇嘛庙、龙王庙,自治区一级天鹅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乌苏甘家湖平原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乌拉斯台山地草原风景区、巴音沟旅游风景区、滴水沟温泉工人疗养院、待甫森高山园林风景区、夏尔苏木风景区、乌兰萨德克高山神池风景区和世界最大的白杨沟泥火山自然景观区、九莲泉等。
2、行政区划
2000年,乌苏市辖5个街道、10个镇、7个乡。其中:新市区街道10889人、南苑街道13423人、西城区街道15395人、虹桥街道6197人、奎河街道4478人、白杨沟镇4077人、哈图布呼镇15050人、皇宫镇11569人、车排子镇5830人、甘河子镇9606人、百泉镇7596人、四棵树镇11008人、古尔图镇9882人、西湖镇7751人、西大沟镇8374人、八十四户乡13775人、夹河子乡3938人、九间楼乡6240人、石桥乡5325人、头台乡4213人、吉尔格勒特郭愣蒙古族乡5186人、塔布勒合特蒙古族乡1939人、甘家湖牧场虚拟乡2950人、巴音沟牧场虚拟乡2829人、赛力克提牧场虚拟乡2124人、乌苏*虚拟乡。
3、历史沿革
在西汉、三国时期为车师之西境。
唐显庆二年(657年)后隶属昆陵都护府。
南宋属西辽。
元属别失八里行尚书省。
明属瓦剌。
明末清初为蒙古准噶尔部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官职率兵驻防此地。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筑庆绥城,仍名库尔喀喇乌苏,设领队大臣,并设县丞。
乾隆四十九年筑新城于东北,而城仍旧称。
1
光绪十二年(1886年)置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隶迪化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乌苏县,属镇迪道。
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划属塔城道。后隶属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
1950年8月,乌苏县根据上级指示改千户长、百户长制度为区、乡制,奎屯成为乌苏县第二区第一乡,下辖黄沟、塔什奎屯、喀拉苏、店奎屯、开干其等5个自然村。
1954年3月,乌苏县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奎屯成为第一区第一乡。
1957年初,奎屯乡、八十四户乡、九间楼乡合并为幸福乡。
1958年7月,奎屯从乌苏县版图析出,划归克拉玛依市管辖。
1968年后属塔城地区。
1996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撤销乌苏县,设立乌苏市。
4、人口民族
人口状况
2011年人口状况:据市*局2011年人口年报显示,全市年末总人口为227490人(不含辖区内兵团人口,下同),比上年增加3381人,增长1.51%。人口总户数为73229户,增长1%。
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63727人,减少561人,乡镇人口163763人,增加3942人;汉族人口145176人,少数民族人口82314人;男性人口116328人,女性人口111162人,男女性别比为104.6。
总人口中,户籍人口225552人,非农业人口80076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
民族成份
乌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共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友谊。各族人民关系融洽,和睦相处,相互依存,共同繁荣。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先后有塞人、月氏、匈奴、乌孙、悦般、高车、口厌哒、突厥、回鹘、蒙古等民族在乌苏境内游牧,汉唐以后,汉、回、*、哈萨克等民族的先民相继入境。新中国成立后,汉、回、哈萨克、*、蒙古、东乡、满、达斡尔、锡伯、撒拉、塔塔尔、藏、苗、朝鲜、土家、侗、瑶、乌孜别克、柯尔克孜、俄罗斯、土、布依等24个民族的人口先后定居乌苏,其中汉、哈萨克、回、*、蒙古为世居的五大主体民族。五大主体民族的人口数量到2004年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汉族63.6%,哈萨克10.2%,回族13.1%,*8.6%,蒙古族3.9%。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建一方乐园。
5、地貌特征
乌苏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部,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由北而南随海拔程度的升高,小区域气候由干燥、半干燥向湿润过渡,气候地貌的地带性差异很大,垂直分带明显,地貌类型多样。
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主要由冲积平坦平原构成,其中相当部分为半沙漠;
中部为盆地到山地的过渡带,由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干燥剥蚀低山构成;
南部为北天山山地,由干燥剥蚀中山、侵蚀剥蚀中山和冰缘、冰川作用高山构成。境内天山山地为北天山中段北坡的一部分,包括依连哈比尔尕山西段北坡和婆罗科努山东段北坡。准噶尔盆地由南部的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和北部的冲积平坦平原两大部分构成,平坦平原内有一部分为干燥剥蚀平原,已形成半沙漠。
6、气候特点
乌苏地处北温带干旱地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其特征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变幅大,光照充足;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相对湿度小。夏季有干热风,冬季常有寒流入侵。由于南北地形高差超过4000米,因而境内气候又形成明显垂直分布的不同小气候区。气候从南到北大致分为山地气候、山麓气候、平原气候和荒漠气候4个气候区。全年可能日照时数4444小时,实际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极端最低气温为-37.5℃,极端最高气温为42.2℃,气温年较差为42.8℃。降水主要受大西洋和北冰洋冷湿气流的控制。当冷湿气流从西部或西北部翻越准噶尔西部界山以后,在精河一带和车排子—克拉玛依一线,形成荒漠性较强的少雨区,平原地区春、夏多风,夏季高温干旱,裸地平均年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
7、经济发展
80万亩肥沃的土地,种植着连年丰收的水稻和棉花;200万亩优良的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数十家以能源、酒业和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入关跨国竞风流!----农、工、商各业齐头并进,共同拓展着乌苏经济的碧海蓝天!
乌苏啤酒集团已与国内知名啤酒企业--四川蓝剑啤酒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着中国啤酒工业的航空母舰。清清爽爽的乌苏啤酒,正以它味纯正、口感好的独特魅力,把酒香飘送到疆内外及西亚各国的土地上。
2
四棵树煤炭,温暖千万家!年产100万吨优质原煤的四棵树煤炭集团,长年稳定的为本市及精河、博乐、奎屯、独山子等周边县、市、区提供着工业和生活用煤。
乌苏水电站、热电厂,每年以1.5亿千瓦时的巨大电能,催动机声隆隆,点亮万家灯火!
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产业的乌苏麦盖特棉纺有限公司、乌苏屯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面粉厂、植物油厂、饲料厂等加工企业,正在把丰收的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销往疆内外、国内外,为乌苏创造着更多财富。农产品加工业的突飞猛进,反过来又极大的促进了农业走上特色化、集约化、优质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乌苏市委、市人民*制定的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更为乌苏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疆内外及国外的一大批投资者欣然来到乌苏,先后投资近十亿元,相继兴建城市集*热工程、天然气入户工程、电石厂等大型工业项目,使乌苏的工业逐步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8、自然资源
乌苏,物华天宝。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既有品位较高的金、铜、钾、铅、铁、石油、煤炭、石墨等矿藏资源,更有珍禽、异兽、森林、草原、稀有树种、药材等动、植物资源,还有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三大河系为主干的地表水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大自然馈赠的丰厚礼物,为乌苏各族人民建设三个文明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9、城市荣誉
乌苏,人杰地灵。乌苏各族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许多誉满天山南北的精神财富:“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市”、“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自治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市”等几十个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授予的荣誉,昭示了乌苏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累累硕果。
10、名优特产
柳花茶
乌苏柳花茶是*塔城地区乌苏市古尔图镇的特产。乌苏市柳花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是皇帝专用贡品,它因产量稀少,色泽淡雅,口味醇正,被视为茶中*。
柳花茶是一种河柳树上开的“花”,产地在*乌苏四棵树河谷流域下游的古尔图镇。古尔图,蒙古语意指桥,因该地有一木桥而得名。柳花茶在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为西域珍品,是蒙古王爷向朝廷进献的贡品。
3
白柳花在开花之初,其花可作茶饮料,故称之为柳花茶。柳花茶在古儿图镇辖区内的原始森林可采集,瓣似柳叶,清绿可爱,微苦性凉。泡上一杯柳花茶,香味飘万里,为您留有一缕悠远清香的美好回忆。它因产量稀少,色泽淡雅,口味醇正,被视为茶中*。
柳花茶跟菊花茶有些相似:菊花不是茶叶,但可以解暑;柳花也不是茶叶,但加工之后一样可以当茶喝,而且柳花茶的解暑效果更好。柳花茶劲很大,尤其是采摘下来直接冲泡喝,嗓子里火辣辣的,但是很提神。喝完之后,痰少,肠胃十分舒畅,有清肺化痰、清热解暑、止咳安神等功效。
打瓜子
打瓜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而且还含有钙、磷、铁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A、B2等多种维生素。据《本草纲目》记载,打瓜子炒食能"补中宜人,清肺润肠、和中止渴"生仁药用具有医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的功能。塔城盆地所产的打瓜子片大、板平、皮薄、色润、仁满、味香,品质上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路极好。目前,塔城盆地的打瓜种植面积已达到30万亩。dddd红花-塔城盆地由于独特的地理、气侯和水土光热条件,所生产的红花籽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经自治区农科院经作所多年检测证明,名列世界前茅,籽中亚油酸含量在87%左右,油中亚油酸含量在83%左右。生产红花丝长度适中、色泽鲜艳、香味农郁,为花中上品,即世界上最好的红花在*的塔城盆地,塔城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栽培红花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生产经验,为红花的高产优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额敏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红花之乡"的称号,生产的精炼油被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油葵
塔城盆地油葵的主要种植品种有:新葵4号和G101,均为杂交品种。此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平均单产在300吨左右,含油率高达42-49%,均超过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11、名胜古迹
古建筑
民国中期,乌苏先后建有汉族群众膜拜的庙、观、坛、祠21座,其中武庙6座(乌苏城、西湖、甘河子、葫麻梁、奎屯、古尔图各1座)、老君庙3座(奎屯河上游、四棵树河上游、葫麻梁二队各1座),龙王庙(水磨沟东梁上)、城隍庙、火神庙、方神庙、定湘王庙、财神庙、文庙、文昌宫、先农坛、*坛、昭忠祠、观音阁各1座(以上庙坛均在乌苏城内)。建有蒙古族信仰的藏传佛教寺庙5座:查干苏满庙(今四棵树乡)、夏尔苏满庙(今塔布勒合特蒙古乡)、将军沟喇嘛庙(今赛力克提牧场)和承化寺(今巴音沟牧场驻地)及扎哈沁部在桑吉沙尔建的1座喇嘛庙。建有**3座:回族中方寺、上方寺、*大寺。以上寺庙均系民族风格建筑,汉族庙坛和藏传佛教庙宇均飞角流檐,室内供奉神像、承化寺神画,香火不断,融建筑、书法、绘画、雕塑为一体;*均仿阿拉伯风格建筑,穹顶高旷,院场宽敞,标有新月装饰。
4
草原石人像
境内南山先后发现古代游牧民族雕刻的石头人像7尊:巴音沟牧场草原队3尊、牧业队1尊、战备仓库石头沟内1尊、赛里克提牧场牧业五队1尊、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乡莫托萨拉沟东岸1尊。石头人多立于墓群之间,高约70—80厘米,宽35—50厘米,厚25厘米左右,底座周长1米左右,由坚质花岗岩雕刻而成。石人或平目远视,或双手抱武器,神态各异,虽经风雨剥蚀,面目依然清晰,据传为突厥人的作品。
库尔喀喇乌苏旧城墙
位于北纬44º26′、东经84º40′30″。原县供销社、县人武部院内尚保存有库尔喀喇乌苏旧城墙残基,东西走向,长57米,底宽3.5米,顶宽2.5米,残高4.3米,系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庆绥城旧址上新建的库尔喀喇乌苏城南墙遗迹。
金顺营盘
光绪三年至八年(1877年—1882年),伊犁将军金顺进驻西湖庄,总摄北疆军务。主营盘(亦称中营)扎于今西湖镇*西北500米处,其他营盘分布:东营(今八十四户乡八十四户村)、大北营(今西湖乡大泉村)、大南营(今八十四户乡五道桥村)、小南营(今西湖乡巴扎尔街村)。
王府
旧土尔扈特东路在四棵树河两岸游牧后,冬居四棵树,夏居南山。至第七代郡王帕勒塔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牧居为定居,在今哈图布呼农场一队处建筑砖木结构两层楼王府。至民国30年帕王庶母杨太福晋拆除两层楼改建成三栋平房。1957年第九代亲王玛尼又拆除平房,改建成土木结构两层楼,建筑面积178.6平方米,坐北朝南,屋檐下有雕龙图案。80年代由玛尼继子居住。
12、旅游景点
乌苏,依偎着天山博大而宽广的胸怀,呼吸着准噶尔盆地清新而纯净的空气,从而不断孕育出一处又一处神奇而秀丽的自然风光:从辖区东界乌拉斯台至西界甘家湖,在绵延近200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乌拉斯台山地草原风景区、巴音沟旅游风景区、滴水沟温泉工人疗养院、待甫森高山园林风景区、夏尔苏木风景区、乌兰萨德克高山神池风景区和世界最大的白杨沟泥火山自然景观区等。
5
独特而罕见的白杨沟泥火山群,地处市西南40公里的白杨沟镇天山浅山区,是我国地质学家于2001年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圆形或椭圆形的喷发口多达四十余个,直径最大的1.6米,最小的仅有蚕豆大小,长年累月伴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喷出成千上万吨漂着彩色油花的泥浆。据化验得知,泥浆中富含铜、铟、矾、钹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理疗、美容和科研价值。泥浆沿着几千米的地层通道涌出后,缓慢地流向低凹地带,逐渐形成“红河谷”、“烟云山”、“燃烧石”等形象奇特的地貌,无不给人一种空灵飘渺、物化超然的遐想,使人感悟出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境界!
滴水沟工人疗养院,坐落于市区以南38公里处的天山半腰处,山下牧草青青,山上松涛阵阵,掩映在松林中的各类洗浴和疗养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含有硫磺等微量元素、50℃恒温的泉水,能治疗多种皮肤和关节病,无论春秋和冬夏,都是观光和疗养的好地方!
世界上最大的乌苏甘家湖平原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西北约80公里处,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合750万亩)。有荒漠树种100余种,除大面积的梭梭林区之外,还有胡杨、沙枣、白刺等珍贵树林区,另外还有马鹿、盘羊、野猪、狐狸、杜鹃、天鹅等珍禽异兽。现被列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
古尔图天鹅湖风景区,湖区呈带状,面积不大,但很秀气,湖水碧绿,鱼影常现。两岸及湖中小岛,满目都是一人多高、密密匝匝的芦苇丛。倒映湖中,就好似又多了一倍的绿色。如果你荡起小船儿,泛游湖上,常见有天鹅成双成对地飞来嬉水,有人竟能幻化出置身白洋淀的奇妙感觉……
13、历史名人
巴木巴尔
巴木巴尔(?—1774年),男,蒙古族,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贵族,阿玉奇汗弟纳扎尔玛穆特之曾孙,渥巴锡族弟。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参加渥巴锡在维特梁卡(苏联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召开的会议,参与起义决策。在抢渡乌拉尔河立下战功,是吐尔扈特东归斗争的重要*之一。翌年六月五日因病未能随渥巴锡入觐承德,仍受封为多罗郡王,游牧于库尔喀喇乌苏,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东路右旗的始祖。次年夏入觐承德,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病逝,子车凌德勒克袭爵。
邓缵先
邓缵先(1870—?年),字芑洲,自号毳庐居士,男,汉族,广东省紫金县人。
6
民国3年(1914年)9月,应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试验,取列乙等,分发*,曾任政务厅总务科员兼*覆选区选举调查会会长,两度出任叶城县知事。民国6-7年(1917-1918年),代理乌苏县知事。1927年5月任墨玉县知事,1932年任巴楚县长。邓缵先在乌苏主政两年,先后修建五道桥、东关桥,开挖六十户庄新干渠及两条支渠。邓缵先在文学诗词方面造诣颇深,作品甚丰。著有游记《叶迪纪程》,尚有《毳庐诗草》3卷刊行,内收诗词歌赋611首,多处表达了边疆风土人情眷爱之情及对家乡亲朋故友的思念之切。
罗美玉
罗美玉(1914年11月—1980年1月),男,汉族,河北阜平县人,少年时代曾随父摆过小摊。民国26年(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1月加入中国*,先后任过村长、区干事、财政实业助理、区长、县财政科副科长。新中国成立后,调任国务院内务部总务科长优抚局第一科副科长、人民来信来访科科长等职。1956年1月至1957年11月任*乌苏县委书记,1957年11月至1958年6月任*塔城地委财贸部部长,1958年6月至1961年4月任*塔城地委工交部部长,1961年4月至1962年3月任*乌苏县委书记处第一书记,1962年3月提任塔城行署副专员,1963年3月以行署副专员身份兼任*乌苏县委书记。1971至1973年任塔城地区医院党总支书记,1972年9月至1976年10月兼塔城地区地直机关党委书记,1977年10月离休。
罗美玉生前三进乌苏,对乌苏一往情深,廉洁自守,克己奉公,他一生艰苦朴素,从不特殊。在乌苏任职期间,经常深入农村、牧区,与农民促膝谈心,调查情况,排忧解难,果断处理了50年代末期农村中的“商指标”、“浮夸风”造成的遗留问题。在任县委书记时完成粮、棉、油、畜四大指标,一举甩掉了“农业落后县”的帽子。
7
杨开第
杨开第(1904年—1958年),男,汉族,乌苏镇人,民国3—10年(1914年—1921年)在本地上学,同时,通过自学掌握了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19岁聘为县*通事(翻译)。民国11年(1922年)起,经营小商。民国21年(1932年)起开中药铺。后因中苏贸易不断扩大,便经营毛皮,杨开第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对各民族群众一视同仁,热心于民众公益事业,1934年,先后任乌苏县义务教育委员会会长,汉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反帝会乌苏分会会长、中运会乌苏分会委员等职。曾3次出席省代表会议,并任大会蒙古文翻译,1943年8月加入*,1944年至1945年春任乌苏新南镇镇长。
1938年*民众反帝联合会乌苏分会在城内财神庙设一“献金台”,杨开第以身作则,带头捐出良马10匹、金银首饰、现金若干。新中国成立前夕,自己办一爿书店,1950年女儿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鼓励有加,催促女儿立即报名参军,当时的《*日报》以《一个爱国的父亲鼓励女儿参军的两封信》为题刊出信的全文以示表彰。1951年县*委托杨开第办书店,他立即卖掉自己的房产和5头牛,无偿献给国家办起县图书供销店。1953年正式成立新华书店乌苏支店,继后又多次徒步奔波于独山子、奎屯、沙湾,先后在3地建起书店。1955年8月杨开第任新华书店乌苏支店经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