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
文县是陇南市辖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经104°16′16″-105°27′29″、北纬32°35′43″-33°20′36″之间。东北与武都区相连,西、北与舟曲县、四川省九寨沟县为邻,东、南与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接壤。东西长约217千米,南北宽约156千米,总面积4994.0953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12年)。辖3个镇、1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碧口镇、尚德镇、铁楼藏族乡、丹堡乡、刘家坪乡、玉垒乡、范坝乡、中庙乡、口头坝乡、尖山乡、临江乡、黎坪乡、舍书乡、天池乡、桥头乡、堡子坝乡、石坊乡、石鸡坝乡、中寨乡。县*驻城关镇。地处南秦岭山地,西北高,东南低。为长江上游嘉陵江西源的白龙江、白水江水系。属亚热带半干早性气候区。212国道纵贯县境南北。名胜古迹有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洋汤天池,文昌楼等明、清古建筑,碧口水库,玉虚山园林,白马藏族村以及阴平古道等。县城距兰州市直距360千米,甘川公路596千米;距陇南市直距55.5千米,公路线146千米;距宝成铁路昭化站公路线186千米,距四川九寨沟公路线122千米。
中文名称:文县
外文名称:Wenxian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级
行政代码:621222
*驻地:城关镇
所属地区:甘肃省陇南市
地理位置:甘肃南部
电话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400
辖区面积:4994km2
辖区人口:约24万人
人口密度:48人/km2
车牌代码:甘K
1、县情概况
文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麓,东接四川广元市,西连陇南市武都区,南达九寨风景区,北邻陕西与宁强县隔江相望。地处东经104°16′16″-105°27′29″,北纬32°35′43″-33°20′36″。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宽156公里,幅员面积500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8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林果及作物以花椒、核桃、茶叶、纹党为主。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午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年均降雨450至800毫米,海拔550米至4187米。文县辖4镇(城关镇、碧口镇、尚德镇、中寨镇)16乡(铁楼藏族乡、丹堡乡、刘家坪乡、玉垒乡、范坝乡、中庙乡、口头坝乡、尖山乡、临江乡、梨坪乡、舍书乡、桥头乡、堡子坝乡、石坊乡、石鸡坝乡、天池乡)。有汉、藏、羌、蒙、撒拉、东乡等11个民族,是全国白马氐人主要居住区之一。总人口25万人。
文县
文县山谷迭宕、江河纵横、森林繁茂、物产丰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行政区划
文县辖3个镇、20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碧口镇、尚德镇、铁楼藏族乡、丹堡乡、刘家坪乡、玉垒乡、范坝乡、中庙乡、口头坝乡、尖山乡、临江乡、梨坪乡、舍书乡、桥头乡、堡子坝乡、石坊乡、石鸡坝乡、中寨乡、马营乡、上丹乡、肖家乡、店坝乡、屯寨乡。
文县历史悠久,秦以前俱属氐羌,汉置阴平道,三国时魏阴平郡,南北朝时建阴平国,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设县,古时称“阴平”。
3、历史沿革
文县,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公社已有人类活动。县境内堡子坝乡朱家台,石鸡坝乡哈南寨坪均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址。《尚书.禹贡》记入梁州之域,周时为雍州地。战国至西汉初为氐族所居,《史记.西南夷传》“白马最大,皆氐类”。
秦朝统治*达到这一地方,六年(公元前206年)置广汉郡平道;东汉为蜀国都尉治;三国时初属魏,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蜀汉置阴平郡;东晋南北朝间、氐族部落割据为“阴平国”;西魏后北周明帝二年(588)改郡置为文州;随废郡,置建昌,曲水,正西三县属文州;唐复置文州;宋、元沿置文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设置文县,清、民国间文县隶甘肃省阶州(武都专区)辖。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县*投降,和平解放了文县,文县回到了人民手里。在*文县委、文县人民*领导下进入了新的时期。
流光溢彩
文县之“文”是沿用文州之文而来,始封称于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故文州、县得名已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从大局讲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促进了南北朝历史的大转折,停止了战乱、结束了大混乱、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统一了中国。从小局讲,南北时期氐人创建的“阴平国”(今文县一带)割据*,百多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息,到宇文毓时期也逐渐平定。当时统治者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奖励氐族的“归顺”决意偃武修文,以“文明教化”来统治这块地方,故封“文”置州,始称“文州”。到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叫文县,沿用至今。
4、地理交通
文县,位于甘肃南部,与川、陕交界,东南与四川青川、平武县接壤,西邻四川九寨沟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武都县,总面积4994平方公里,辖两区,20乡级(镇),305个行政村,有汉、藏、回、满、朝鲜等民族,总人口25万。文县历史悠久,秦以前俱属氐羌,汉置阴平道,三国时魏阴平郡,南北朝时建阴平国,北周明帝封“文”置州,明洪武四年降州设县,古时称“阴平”。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拨4187米,最低海拨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境内中国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汤天池,景色秀美,风光迷人;碧口水库,高峡平湖,水天一色,大熊猫驯养场、黄龙寺隔山相映,一线相通,形成了具有最佳选择性的旅游热线。
国道212线从文县东西贯通,两条省道和十多条县乡道路与国道连接,南达成都、重庆,西连九寨沟、黄龙寺,北通武都、兰州,形成了县内外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数字程控电话网城乡贯通,数字移动通讯设施完备,有线电视网向农村扩展,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5、气候概况
文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麓,东接四川广元市,西连陇南武都县,南达九寨风景区,北邻陕西与宁强县隔江相望.地处东径104016'16''-105027'29'',北纬度32035'43''-33020'36''。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宽156公里,幅员面积5000平方公里,辖2区25个乡(镇),有汉、藏、羌、蒙、撒拉、东乡等11个民族,总人口25万人。县委、县*所在地文县城关。
全县自东向西由亚热带丘陵区向高山峻岭、深山峡谷区展布,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形。山峰海拔高程1000米-4187米之间,河谷海拔高程550-1650米。全县属长江流域、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水系,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5-150C,年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 文县山谷迭宕、江河纵横、森林繁茂、物产丰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
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拨4187米,最低海拨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
秋日胜景
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境内中国四大天池之一的洋汤天池,景色秀美,风光迷人;碧口水库,高峡平湖,水天一色,大熊猫驯养场、黄龙寺隔山相映,一线相通,形成了具有最佳选择性的旅游热线。
国道212线从文县东西贯通,两条省道和十多条县乡道路与国道连接,南达成都、重庆,西连九寨沟、黄龙寺,北通武都、兰州,形成了县内外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数字程控电话网城乡贯通,数字移动通讯设施完备,有线电视网向农村扩展,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6、自然地理
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海拔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
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
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
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7、社会事业
近年来,文县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各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
文县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科学发展,努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该县今年计划实施社会事业项目19项,已完成项,正在加紧建设项。科普示范、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实施科技项目2个,完成投资18万元。新开工建设教学楼17幢,9009.37平方米,完成投资496.54万元;二期危改工程完成投资330万元;苗圃行动完成投资49.4万元,教育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文县一中高中部迁建正在按期进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高考本科及独立院校上线人数达到338人,比去年增加135人;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争取项目资金330万元,新修和维修乡镇卫生院2所,县医院医技楼和传染病区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县妇幼站综合办公大楼已开工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巩固和提高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成果工作稳步推进,救助计生困难家庭38户、4.8万元,7乡9村169户享受到“少生快富”工程资助资金21万元,316户“农村两户”家庭享受到了初升高、高升大专加10分的优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51%和90.3%,“2131”农村放影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放映910场。文化艺术事业绽放奇葩,小米的诗歌获全国大获,刘启舒的《文县漫记》十卷、《白马人》,李世人的《漫步阴平道》陆续出版发行;书画交流、书画展览、文艺采风活动经常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三次采茶节,助推了茶叶产业大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举办了首届农-动会、环城长跑赛等大型赛事;由县文化局、文工团创作的喜剧小品和音乐舞蹈多次获全省大奖;白马民族文化已走出市外,走向全省,成为文县的“文化品牌”;白马人服饰、白马人原生态民歌、铁楼民歌、玉垒花灯戏、中寨琵琶、洋汤号子等民俗文化“瑰宝”得到挖掘和保护。在此基础上,由叶珍全、张财林、谭昌吉、张玉林等挖掘、收集、整理的《文县民歌》、《山歌五百首》、《文秘礼俗》、《歇后语集锦》已编辑出版,并广为流传。
夜幕下的阴平廊桥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参加养老保险达到3041人,失业保险达到5200人,医疗保险达到6736人,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拨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40万元,下岗及再就业补助资金66万元,按时足额发放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31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新增就业1408人。
汶川地震受灾情况:汶川大地震让离重灾区四川青川县不足20公里的甘肃文县损失惨重:全县基础设施被毁,93.4%的房屋成为危房,经济损失达118亿元。“5.12”地震时,文县地震破坏烈度达9度,之后多次发生余震。全县因地震死亡111人,受伤1454人,其中120人重伤。房屋倒塌及严重损毁59093户46729间,占当地居民户数的77.32%,其余房屋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8、特色产业
文县依托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强力推进经济林果、蔬菜、中药材三大产业开发,建设核桃、花椒、茶叶、蔬菜、中药材、水产养殖六大基地,全县农民人均特色产业收入达到千元以上,使农业这个“稳天下”的产业逐步转变为“富天下”产业。
规模化发展,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今年1月至8月,文县新增农业特色产业面积24.9万亩,农业特色产业总面积累计达88.4万亩。今年以来,种植核桃10.5万亩,共发展花椒2.6万亩,中药材5.1万亩,栽植油橄榄1.6万亩,蔬菜5.1万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万亩,新建网箱276个。建成石坊乡旧关、临江乡蒋家湾等3处优质核桃采穗园,丹堡乡马家前山、蒲池,尚德镇屈家等13个5000亩以上核桃基地。建成中寨乡桑元红辣椒等1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结合实施整流域治理,建成高楼山千亩油橄榄基地,建成李子坝石溪、店坝红林等大鲵驯养场7个,投放大鲵苗1276尾。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
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建成尖山乡蜜桔千亩基地,建成尚德碰柑、中寨红提葡萄、尖山草垭3个千亩示范基地。建成哈西沟纹党GAP标准化种植、高楼山越夏蔬菜标准化栽培、李子坝茶叶标准化栽培、汉坪嘴水产标准化网箱养殖等15个示范点。在种植区域建立农产品监测网点14处,共抽检蔬果、畜牧和水产品40个种类238次,农产品监测检验率达到97%,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
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
多渠道筹措资金35万元,加大对御泽春、翠茸茶叶加工厂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加快生产。加大了对中寨代元纹党加工厂、李子坝玉兰茶叶加工厂、李子坝米仓山茶叶加工厂等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建成中寨代元纹党酒生产线一条,为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增值、企业增效打下了基础。
市场化运作,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
今年新建专业协会5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9个,发展会员人数3200多人。与成都鑫茂源蔬菜配送中心、兰州高原夏菜集团公司、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凯狮集团公司、润兆水产养殖公司加强合作,发展订单农业2.8万亩。建成完善了城关东坝、尚德蔬菜市场,中寨、堡子坝、城关马家街纹党市场等5个专业市场,活跃了农产品市场。
山寨廊桥
坚持品牌化打造,推进农产品升级达标
推进农产品“一注册三认证”。代元纹党有限公司、御泽春茶叶有限公司和润兆水产养殖公司3个省级和市级加工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已完成。代元纹党有限公司、御泽春茶叶有限公司2户企业质量管理认证,名牌产品纹党御液酒认证,阴平牌紫云观音茶、御泽观音茶的绿色认证正在加紧办理。开展红提葡萄、红桔、蜜桔、生姜等8个无公害蔬果产品申报认证和1个蔬菜产品商标注册。开展了1.7万亩无公害蔬果产地、碧口镇李子坝4000亩有机茶产地认定及3.5万亩无公害水产产地认定和水产品认证。“中国纹党之乡”命名申报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在等待批复。科技化支农,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
推广旱作农业8.2万亩,预计亩均增产粮食20%-30%。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完成采集土样2200个,配方施肥19.7万亩。推广全膜玉米8.2万亩,推广果菜立体高效栽培、果树无公害栽培等7项新科技和果菜间作、农业标准化、病虫害防治、畜禽规模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开展了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会125期(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3.27万人(次)。
9、民俗风情
白马“池哥昼”:民俗文化宝库里的奇葩
在文县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支民俗风情独特的群体,当地俗称为“白马人”。如果你走进了文县铁楼乡白马山寨,你就走进了歌舞的海洋。白马人能歌善舞,池哥昼、面具舞、火圈舞、沙嘎帽民间工艺及“白鸡翎”美丽传说等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其中,“池哥昼”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舞姿原始古朴、粗犷豪迈,服饰色彩艳丽、标新立异,在各类节会上受到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每年春节,对白马人来说是一次盛会,亦是一次精神的归宿,欢乐遍布着整个村庄,锣鼓声、鞭炮声响彻山谷。它那原始古朴的舞姿、独具特色的服饰、粗犷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表现形式就像民俗文化宝库里绽放的朵朵奇葩,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近年来,文县高度重视,深度挖掘、积极打造,“池哥昼”等民俗文化传承队伍日趋壮大,“池哥昼”傩舞面具制作、白马服饰制作、咂干酒制作、沙嘎帽制作等民俗艺术、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保护。其中,傩舞面具制作、白马服饰制作、咂干酒制作也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白马人口头传唱的168首民间歌曲,被译成汉字记录歌词,并录制成电子档案予以保存;翻译收集了白马语言文字8000余字,记录白马民间传说10段,拍摄白马服饰工艺8种、白马舞蹈12支,制作成了电子文档。同时,紧抓机遇兴建民俗文化传习所6座;后续申报传习所7座、民俗文化风情寨两座、民俗演绎中心一处、文化旅游示范园两处。
白马风情
中寨琵琶弹唱:大山深处的袅袅和弦
一只农家盛菜用的普通的碟子,两根筷子,击打节奏,简单朴素之中有着变化,声音清脆而悦耳;一把自制的有些粗糙的琵琶,三根琴弦,弹拨旋律,轻快悠扬之中有着诉说,再加上原始朴素的女声合唱,不加雕饰,淳朴真挚而热情洋溢。这就是文县山乡广为流传的琵琶弹唱。
文县琵琶弹唱是民间艺术小调。它粗犷豪放,酣畅淋漓。据考证有4500多年的历史,始源商朝,盛行于唐宋时期。汉代刘熙《释名•释名器》中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充分说明琵琶是胡乐器。在逢年过节、劳动生活、婚姻娶嫁时,饮酒弹唱,通宵达旦。一般根据历史故事、劳动生活,由民间艺人填词演唱,语言简练、抑扬顿挫,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中寨乡兴隆琵琶弹唱队曾代表文县琵琶弹唱亮相于省内外电视台。他们的唱词既有远古流传下来的,如《送情郎》《开财门》《孟姜女哭长城》《十二花》等;也有现在新编的,如《十颂*》《文县是个好地方》等。还有的歌唱党的富民政策、计划生育、农村新貌、新人新事等。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十二花》等数十首曲目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甘肃卷》。
“文县民间文化活动非常丰富,民俗文化多彩多姿,特色鲜明,大佛村琵琶弹唱队是由村民自发组建的又一支民间文化队伍。”县文化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全县共有这样的民间文化队伍十多支,他们既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很好地挖掘传承了优秀的民俗文化。”
玉垒花灯戏:原滋原味的地方戏曲
玉垒花灯戏,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后挂满花灯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现在陇南文县玉垒一带,又称为“玉垒花灯”。
文县和四川接壤,这里的先民有许多是从四川迁居过来的,最早的花灯戏就是从四川带来的一种小秧歌剧,剧情比较简单,人物不多,唱腔也较单一。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完善,在表演程式上借鉴了秦腔,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完善,在表演程式上借鉴了秦腔、川剧的特点,音乐唱腔上吸取了陇南民歌、小曲音乐等特点,使花灯戏从最初的秧歌剧中脱胎而出,生、旦净、丑角色齐全,成为一种较大型的民间戏曲。
花灯戏的唱腔高亢、委婉、明朗,既有陇南民歌的特点,又有很重的川味。它的唱法也比较独特,不象秦腔那样的板腔。因而有人说花灯戏的唱腔“讲究统一性,力求变化性。”花灯戏剧目取材广泛,较多源于民间日常生活和爱情题材,也有不少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题材。剧情曲折生动、风格质朴、简洁风趣,具有较强的大众性。除了演出传统剧目外,先后移植演出了新编秦腔现代戏《三世仇》等,创作演出的现代小戏有《春满人间》、《茶山春早》等。现在,文县玉垒花灯戏演出时间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演出场地灵活,由戏台演出到农家院落,由固定场地到逐户演出,将欢乐和祝福送到百姓家中,真正体现出原滋原味、根治民间的艺术本质。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土生土长在甘肃南部的“玉垒花灯戏”,剧目内容不断丰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唱腔舞姿不断完善,其艺术生命力也在日益壮大。如今,它已成为甘肃又一种独立的地方戏种。
10、特色小吃
洋芋搅团为全省乃至全国独有。将洋芋煮熟,剥皮,放入专用木槽内,用专用木槌砸捣至粘团状,色泽光亮微黄。分热食、冷食两种食用法。热食,放入酸菜浆水中略煮,连同酸菜浆水盛碗后调以盐、油泼辣子即食;冷食,盛碗后调入调和呛煮的醋、油泼蒜、辣子即食。风味独特,口感滑润、清香。过去为农家家常小吃,现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已成为大众喜食的特色小吃之—,尤以武都的最佳。
豆花子属黄豆制品,前期制作与豆腐相仿,比豆腐脑硬,比豆腐松软,盛碗后,调以胡椒、姜粉、虾皮等制作的汤汁热食。口感辛辣清香。武都、文县、康县等区县皆有,以武都的最佳。
粽子以糯米为原料,棕叶包裹,上笼蒸熟,剥掉粽叶后盛碟(碗),调以蜂蜜(或白糖)后冷食。武都、文县等饮食市场皆有。
汤圆以糯米粉为原料,滚裹橘皮、白糖(红糖)馅,清水沸煮热食。武都汤圆个小如雀卵,清香淡甜,独具风味。
百花面为武都洛塘、文县碧口、康县南部一带民间家常小吃,改革开放后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面有白面、杂面,手工擀制;配以豆花子、酸菜(或加入洋芋块、丝),清香可口、经济实惠。
油面茶油面茶市内各区县均有,且做法不一,尤以康县北部最具特色、将炒熟的白面加水煮沸,调以薄荷、霍香等香料,加上康县特产大叶绿茶,盛碗后再调以炒熟的核桃面、鸡蛋丁、豆腐丁、洋芋丁等。或名“三层楼”,或名“五层楼”,成县则泡煮麻花(馓子)。香味浓,口感好,久食养人。现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
面皮(酿皮) 市内各区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入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入芥末的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民俗
凉粉原料不一,有荞粉、豆粉、藕粉之分,但做法相同,食用法亦相同。将粉散入沸水中,边散边搅,直至凝成糊团状,盛盆晾冷。食用时或用专用刮子刮成条状,或切成块,调入调和醋、油泼蒜、油泼辣子等,冷食。也可与面皮(酿皮)混拌着食用。市内各区县均有,风味各有千秋。
洋芋饼洋芋擦丝,放入平锅内,烙成饼状,加入少许盐水,色泽金黄,口感香脆。
漏鱼子原料有包谷面、荞面、豆粉等,做成搅团后,用专用漏勺挤压过滤成小鱼状,调以醋、盐、油泼辣子,冷食、热食均可。
羊肉泡馍市内各区县均有,尤以武都、宕昌回族饭馆经营的最佳,分为肉与杂碎(内脏)两种,食用时用原汤,汤清,肥而不腻,佐以胡椒粉、姜粉(末)、花椒面、香菜(元荽),泡入碎饼,香味浓郁,温补壮阳。
砂锅分荤素两种,荤食主要原料有排骨、肉丸子、豆腐、粉条、平菇、青菜等;素食以豆腐、粉条为主,佐以花椒、姜末、虾皮、味精等,武火急煮,香味浓郁,怯寒发汗。
传统小火锅俗称“暖锅子”,有铜制、铁制、铝合金制等多种器皿,中间烧木炭(现改为电磁炉),周围圆锅内装入肉类、豆制品、蔬菜等,佐以调料,文火缓煨,围桌而食,香味浓郁,祛寒发表,多在秋、冬、春食用。
莜麦粥以高寒山区莜麦为原料,原麦粒文火熬煮,口感滑润微甜,营养价值高,久食补人。宕昌特有。
烤羊肉串市内各区县均有,以武都、宕昌、成县为佳,与市外烤羊肉串不同处在于麻辣味较重,香味浓烈。近年来盛行于各区县夜市,广受欢迎。
豆腐脑豆浆用卤水点制,盛碗装笼,食用时调以香油、榨菜丁、醋、盐等,滑润可口,回味清香,为老幼妇孺喜食。市内各区县均有。
牛肉面片武都牛肉面片讲究汤清面白,配以牛肉臊子,调入油泼辣子、醋,香味浓郁,与西北盛行的牛肉拉条面风味迥然不同。
长面手工擀制,切成菲叶长条,盛碗后配以臊子、木耳、黄花、鸡蛋皮等烧制的汤,调入油泼辣子、醋等,清香可口,过去为民间大众家常饭,现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市内各区县均有。
杠子面面团放入专用漏槽,杠子挤压而成。熟后放冷,或以调料凉拌,或盛入鸡汤、臊子热食,风味独特,以西和县最佳。
咂杆酒用青稞、高梁、大麦、小麦、糜子等多种粮食酿造。煮好的酒醅发酵后不淋出酒,而是将“酒醅子”装缸密封数月,饮用时挖出酒醅子装入陶罐,置火塘煨煮,饮者持“咂杆”(竹管或铜管)插入罐中吸取,解乏驱寒,提神健胃,为农村土法保健饮品。主产于武都、宕昌、文县等地。
11、旅游资源
文县位于甘肃最南端,与川、陕交界处,是甘肃的南大门,也是“大熊猫的故乡”。属长江上游嘉陵江西源的白龙江、白水江水系,属亚热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县总人口24.45万人,212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有“两江八河”、发电蕴藏量247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其中阳山金矿是亚洲最大的金矿。特产茶叶、纹党等在全国享有盛名。境内的洋汤天池、白马藏族民俗风情村、阴平古道、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等一批旅游景区(点)闻名遐迩,与九寨沟连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
一、旅游交通路线
文县交通良好,景区道路畅通,局部公路正在改造提高。
1.通往省外:文县至成都500公里,至宝鸡550公里,至四川广元220公里,至四川南坪75公里,至九寨沟110公里。
2.通往省内:文县至兰州600公里,至武都150公里。
3.县内:文县至碧口85公里,至玉垒雄关节0公里,文县至丹堡河凤凰山20公里,至让水河百里生态景区75公里,至对树生态游区5公里,文县至白马民俗村35公里,至高楼山峻岭40公里,至对树生态游区5公里,至天池.生态公园65公里。
4.南线景区沿线20多个景点,为县乡公路。中线近30个景点,均为国道,西线70%的里程为国道,其余均为县道。
二、重点自然景区
1、南线旅游风景区
东起四川广元至碧口--小九寨生态旅游区、红庙、南山寺、抗日八角楼--大坝风光--库区山水--让水河--店坝对村沟生态游区--摩天岭三国古战场--凋楼河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地--清凉寺--大岭当梁云涛--凤凰山雄姿--白水江大桥。全线沿途共12个以上主要景点。
火圈舞
2、中线旅游风景区
碧口白龙江大桥--楼沟滴水观音--玉垒雄关--姜维城(水库已淹没)--关头坝大桥--青龙湖--骆驼山、碟子大的天、明代古本栈道--城关文昌宫--文昌楼--玉虚山园林--五里关--睛霓瀑布--南山基督教堂--西园春色、早鱼场--白马河风情--白马藏羌村寨--邱宾坝大熊猫驯养声、羚牛等珍贵野生动物。全线主要景点18个以上。
3、西线旅游风景区
文县城出发--高楼山峻岭--九曲十八弯--洋汤天池、生态公园、五指洞、跑马坪、尖山卓笔--白龙江三国古栈道等20多个景点。
12、旅游景点
天池国家森林公园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文县天池有九道大湾和一百零八个小湾,方圆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积80公顷,周围俱是连绵的重山峻岭,风光无比的秀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汽候温和。天池之水,清可见底,水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山映水中,池映翠碧,湖光山色,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在池中留下了重重倒影,山光水色,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如诗如画,恰似一幅绝妙的山水风景图。遇雨雾弥漫,天、山、树、水缥缈朦胧,宛如空灵境界;待到雨雾尽散,天空放晴,但见万道霞光映照湖上,微波轻荡,流光溢彩,甚是眩目。这里冬无寒,夏无醋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人们说天池有五奇,这话一点也不假。一奇曰,水深97米,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入水甚少,出水极大,涨不见溢,枯不见涸。二奇曰,湖面终年碧水清澈,四季不见树叶漂游,纵然稍有杂草枯叶落于水面,旋即就被水鸟衔走。三奇曰,有风无狂浪,无风偶起波,终年银光闪闪,海天茫茫,宛如一面晶莹的大宝镜,镶嵌在天地之间,野鸭戏水,鱼儿穿梭。四奇曰,湖底有暗流,湖心有水涌。五奇曰,冬季零下10度时仍不结冰,如遇云雨天气,如梦如幻的天池,被薄雾细雨笼罩着,云帐低垂,细雨霏霏,灰蒙蒙、雾沉沉,似轻纱飘逸,如万珠滴翠。
天池四周山峦峻秀,滴绿溢翠。丁香花、杜鹃花、琵琶花漫山遍野,竞相吐艳。特别是山峰,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骏马腾空,有的如大象饮水,有的似雄狮扬鬃……可以根据人的想象搜取许多具有诗情画意的名称,什么月溜山、马鞍峰、骑马梁、狮子峰、0崖、象嘴石、仙女石……
仙女石是天池捉鱼沟口的一块巨大秀石,石呈瘦长形,亭亭玉立,形如一位俊秀的女郎,含情脉脉地面对池水。这里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西山的小女儿水珠,因过不惯西山寂寞的生活,到处游历名山大川。有一年端午节,她来到文县深山峡谷上空,发现这一带旱情相当严重,遂就地划了一个葫芦形池子,将宝瓶中的水倾人,不料将水倒多了,眼看就要泛滥成灾,急忙请来9位天将,108名天兵,划了9湾108区,她还亲自在池水横溢的大坝腰间,用手戳了5个洞口,治理了池水,便形成了现在的天池和五指洞。水珠看见治理好的天池,美如天境,便决定不再回西山,留在天池修山种树,天长日久,便化成了仙女石。而远在西山的西山0,久等不见水珠归来,便外出找寻,找到天池才发现女儿已变成了巨石,一急之下,也变成了一座峰崖。现在天池四周的山峦中有一形似老妪的山崖,名曰“0崖”,相传系西山0所变。崖下有两股永不涸竭的泉水,说是西山0思念女儿的伤心泪。就连崖顶形如秀发的香丝草,也就成是水珠梳发时落下的乌发。还有照壁山上如帘的清流,说是水珠梳妆时的镜子;捉鱼沟是水珠捉鱼的地方;水烧山是水珠照明的火把等等。
然而,对于天池的形成,当地还有另外一段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二郎神侵犯此地,本土的洋汤神奋起还击。双方酣战三天三夜,二郎神还是不能取胜,遂挥剑劈岭,聚水为池,亡图截断下游水源,困死洋汤神的百姓。洋场神伸手将池坝戳开5个水口,形成了现在的五指洞。又在大池旁另掘一池饮马,即为现在的饮马池。并令百鸟每天衔走池中的落叶败枝,以保湖面洁净,这就是今天的天池。人们为了纪念洋汤神的功绩,给他铸了铜像,还在天池旁修建了庙堂。
传说尽管很多,但都是人们的丰富想象和艺术构思。实际上,天池是洋汤河古道的遗址。远在千百年前,由于地震和地壳断裂,阻塞了洋汤河道,水越积越多,便形成了现在的高山天池。
天池不但有绚丽的景观和优美的传说,而且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池畔多姿的群山中,密布着油松、马尾松、白桦、紫桦、云杉、冷杉等珍贵木材和党参、当归、虫草、贝母、丹皮等贵重药材及木耳、核桃、菠菜、苹果、草莓等山珍。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羚羊、毛冠鹿、盘羊、金钱豹、香樟、青鹿、野猪、老熊等异兽出没林间;锦鸡、马鸡、画眉等珍禽飞逐争鸣。走进山林,犹如走进天然植物园和动物园,可尽情尽兴,一览无余。
山寨
烟波浩渺的天池湖泊,犹如深山密林中的一颗蓝宝石,永远闪烁在奇峰耸立中。重重叠叠的山,重重叠叠的树,倒影在明净的水面上,天池的雄姿更显得清丽、幽静、浩瀚、壮美。这里更是陕甘川大九寨旅游圈中一处难得的天然胜景,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味它的神韵。
文昌楼
文县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最为耀眼的是文昌楼,又称“魁星楼”,成为千秋阴平标志性象征,小城春秋的见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楼位于文县城东南角,雄踞10多米高的古城墙系明代初年所建,其造型雄伟、工艺精巧,蔚为壮观,为古建筑之精华,被誉为“白水江上第一楼”。文昌楼,坐北朝南,面临浩瀚大江,昂首万里云天,为木石结构的塔式楼阁,共三层,一二层为四角,有阁有廊;第三层为六角,有穹窿式阁厅。门雕窗花,精细玲珑,绚丽夺目,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楼的四壁镶嵌有古史题材的绘画,楼顶用彩陶琉璃瓦覆盖,楼角上悬着风铃,风吹穗摆,铃声悠扬,悦耳动听。文昌楼上有许多文联、匾额。王紫瞻先生撰写、书法家侯正荣先生书就的一副楹联,对文昌楼风貌进行了细致描摹,联语云:“古城嵯峨,两城风物收眼底;雄姿挺秀,一江烟柳舞胸前。”1987年,由国家拨款,文昌楼修葺一新,并在一旁新建凉亭,建有一处长数十米、宽3米的长廊,供游人休憩聊天,谈古论今。
雄踞古城的文昌楼,无论从县城哪个方位均可眺望其雄姿,无不洋溢着古香古色的迷人魅力。与华灯齐放、绿树成荫的滨江大道交相辉映,古朴典雅与现代时尚在这里形成了和谐的统一,似一幅精美的画图。无论当地文人墨客,还是南来北往的过客,都把登临文昌楼视为一大快事。游人登楼放眼,俯瞰全城,微风拂面,斜阳辉映,古城风貌尽收眼底:白水江如裙似带蜿蜒东去,堤岸垂柳吐绿漾翠,两城相连群楼耸立,抚今追昔,令人心驰神往,激起无限遐思。若是约友会朋,在楼阁中举杯把盏“煮酒论英雄”,放歌一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多少古今事,都付笑谈中……”更是别有一番境界和情趣。
白马藏羌村寨
白马人的生活习俗与藏羌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马民俗的形成与白马人居集地地域特征以及周边民族对白马民俗的影响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境内的博峪村的实地调查,试图从地域、人文、宗教和习俗几个方面,对白马民俗的形成作出一个理论上的界定。
尖山自然保护区
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文县境内,东经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纬32度57分-33度02分之间,面积100.41平方公里。海拔820-3113米,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湿润气候交汇地带。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红豆杉等;动物中兽类37种,鸟类49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3种,鱼类3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鬣羚、黑熊、林麝、豺、大灵猫、金猫、蓝马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鹰、以及大鲵等。该区生存的大熊猫是个独立的小群体,现有7-8只。
13、历史名人
萧藉(明举人),城关西元村人,明代官至知州(五品),著述颇丰,有政声,敕封文林郎,殁后葬于鹄衣坝,其墓有研究价值。
王继礼(?——1539),铁楼名人,明正德十六年进士,官湖广按察使(从三品),威镇海境,边隅肃靖,勤政于民。
米重(1862-1923),文县城关人,光绪21年进士,官至海城(奉天)、通化、石泉三县知事(七品),为政宽简,不苟苛察,受人敬戴。程晋三,清末进士,诗文行世,著有《余集》。
程海寰(1908——1949),*地下党工作者,诗人,诗作《甲后吟草》、《涤月轩集》。
杨怀仁(1917-1949),中*员,烈士。
秦锡田,文县人,清同治副贡生,
张秋爆(1907——1958),留德学生,欧亚航空公司兰州办事处主任。
白马少女
韩定山(1893——1965),自幼家贫,聪颖好学,1930年任文县教育局长,1933年任碧口小学校长,1942年创办文县初级中学,著述颇丰。有《阴平国考》等,其文有昌黎遗风,其诗纯朴自然。此外还有张海观等。
齐培礼,曾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关心家乡建设,著述颇多。西北师大副教授张海生,著有
鄢雨民先生,文县人,书法在陇原书法界独树一帜,曾在*展出。
王应国,文县梨坪人,曾任甘肃省交通厅厅长,为家乡公路建设、冷堡子渡口、九原电站建设做出了贡献。
张艮生,延安大学教授,尚德镇人,从教数十年,西北文学研究所教授王尚寿著述近百万字,著有《简明文学知识辞典》,《甘肃文学四十年》副主编。
刘润寰(1923——1960),舍书板石人,曾用名刘润彩,1949年参加革命,曾任*甘肃省委党校教员,勤奋教学,深受学员敬佩。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病逝劳教农场,1979年沉冤昭雪。舍书人氏刘郁采,1950年参加工作,曾任甘肃日报社部主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副总编、省委党史办主任,正厅级,著文颇多,有长篇通讯《看,阳山人怎样征山战水》。
刘守业,石坊人,曾任陇南行署专员,省扶贫办副主任,扶持修建石坊灌渠,积极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