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秀
罗一秀(1889年10月20日—1910年春)是*的第一任妻子,1910年春因痢疾病逝,年仅21岁。
1、生平经历
*的原配罗氏,生于1889年10月20日,那时农户家的女儿大多没有正式的名字,她的乳名叫秀妹子,因为她在姐妹中居长,所以父母后来就叫她"一秀"或"大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8岁的罗一秀嫁到毛家。《韶山毛氏族谱》中记载,罗氏(即罗一秀)为*原配。
2、人物关系
罗一秀
据韶山的老人们传说,*常去岳父家帮工,1911年春去长沙求学时,正是插秧的季节,*还到岳父家插了一行直移子(韶山土话,即在大田中插下直直的四行秧苗)才出发。1925年他带著杨开慧和孩子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那段时间里,还曾经去炉门前岳父家拜望过。1927年元月上旬他回韶山考察的那一次,又曾去岳父家住过一晚。
1950年*回韶山时,曾受父亲的嘱托,去炉门前看望过堂舅父罗石泉。*1959年回韶山时,曾请他的连襟,娶了一秀最小的妹妹五秀。
由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据说*并不承认这桩婚事。但*在罗氏逝世后,曾多次去罗家拜望,体现了他还是对罗家有感情的。
3、*写给罗一秀的诗
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父母曾逼迫年仅14岁的*和湘乡县女子罗一秀结婚。*的第一位妻子罗秀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1889年10月20日),结婚的时候18岁。但是不幸的是,结婚仅3年,罗秀于清宣统二年正月初二(1910年2月11日)患痢疾病逝,享年21岁,葬于韶山南岸土地冲。虽然没有同居,但是罗秀去世后不久,年轻的*曾经作《虞美人·枕上》一首,以舒发自己郁闷的心情。
求学时的*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五年之后,《人民日报》又正式将此词发表。这是经过**文献研究室编辑校订过的稿子,全文如下:
《虞美人·枕上》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4、其他
在*父母合葬墓旁边,有一个已平的坟丘,那里埋葬的就是*的第一位妻子罗氏。罗氏因是长女,亦可称为罗一姑。罗氏出嫁时年方十八,身材丰满,容貌秀丽,生性温顺善良。
罗氏祖母毛氏,是*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即*的姑祖母。毛顺生对这位表侄女甚为喜爱,因此特意向罗家提出结亲的要求。旧时,亲上加亲,视为美举。
罗氏明媒正娶到毛家,帮婆婆料理家务,自是一个好帮手。与弟媳王淑兰(毛泽民原配)相处得很好,也很体贴丈夫,为丈夫送茶送饭,洗衣浆裳。公婆对她非常满意。
为顾及父母亲友的面子,*默默接受了这桩婚姻。安下心来,一边劳动,一边读书。1910年的大年初二,罗氏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那年17岁。
罗氏在毛家度过了人生旅程上的短暂的最后三年,静静地躺在了苍松翠竹的山岗上。
*虽不承认这门婚事,但对罗氏却是记着的。解放后,罗氏胞兄罗石泉写信给*,要求来京,*欣然同意。当时许多亲属想去北京,*都没有答应,但对罗石泉却破例,这或许反映了他的某种歉疚之情。
上一篇:沙洲坝*旧居
下一篇: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