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铨
马铨(1596~1678)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经师。为胡登洲三传弟子。字明龙,*尊为马四巴巴。回族。湖北江夏(今武昌)人。
1、人物简介
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经师。为胡登洲三传弟子。字明龙,*尊为马四巴巴。回族。湖北江夏(今武昌)人。
出身经学世家,幼时从父学习阿拉伯文与汉文。及长,投宁夏同心著名经师冯伯庵学习*经学3年之久。后因思乡返归,途经陕西咸宁(长安县内》杏园头时,复又师从冯少泉经师,学习经训、教义、教法、语言修辞,历时7年后“穿衣挂幛”。
马铨墓
返里后,广采经堂教育各家之长,继续博览经籍,深研教理,遂成为“渊源实学,道脉真传,东土之不多得”的*经学大师。与常志美、李定寰、马君实被称之为*“东土学者之四镇”。
曾在柳州、武昌等地*担任掌教。在任武昌辕门口*掌教期间,提出“率性而修”的宗教功修主张。认为“率性及克去己私,复还天理,而成宁定之性是也。凡人率此,则道可达也”。“率性而修,即修齐治平之道”。以*义结合儒家“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等传统思想,赢得了当时汉族学者的尊敬。
马铨是湖北经堂教育的开创者,各地从其受业“游其门者,履长满”。其弟子中,以广东皇甫经成就最为突出。即使是创办经堂教育的中心陕西,也因“楚有先生,秦之诸公不得独美于前也”。著有《醒己省悟》,该书“识认己之学,不堕旁门。认魂之旨,直透本初。即魂即性之说,又能从魂识性,因性摄心,并可因性以达天。不已将造化之根源,造世之真主,悉括于一己体认之中”。他德高望重,品学兼优,乐善好施,“性善施予,不惜罄橐囊以周赈。计薄霄之义气,教中人咸诚服之”。
1678年去世后,葬于武昌城东马家庄。
2、马铨墓
概况
马铨墓在武汉市洪山区伏虎山东马庄村,现洪山区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内。
马铨墓
该墓地处高坡,水泥结构,呈拱圆包状,墓顶为圆形帽状,极具*特色,是洪山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马铨墓实为马铨夫妇的同穴异棺墓。两棺棒皆长2米,宽0.7米,高0.7米,相距约1米,为砖石水泥砌筑。墓室有门可供进出,室壁上还嵌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由四川川北总兵马子云所撰写的两块汉文碑和一块回文碑。墓葬保存较好。
马铨在*中有甚大的影响,据《马斯巴巴基华表碑记》载,马铨,字明龙,楚人(今湖北江夏),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97年1月29日),卒于清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1679年1月30日),享年82岁。马锤排行老四,故人们尊称为马四爸爸(又称马四宝宝,*中之尊称)。他是中国*大掌教胡太师的三传弟子,*经堂教学的奠教人之一。先后兴建过武昌辍门口*、金龙巷*。他热心教门,主持举办寺院,倡导屯田办学,洪山乡关山村马庄就是他办的屯回学点。
马铨"博通经典;研究精义",创湖北经堂教育之先,因而"游其门者履长满,秦之诸公当不得独美于前矣"。可见他在经学方面造诣之深,因此也甚得回民的尊敬和爱戴。
马铨归真后,葬于今洪山乡马家庄,"各省同教旅鄂者,均往莹亭朝拜,迄今数百年,犹络绎不绝"。随后有许多远道而来的回民们在此落籍,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上、下马庄两个回民聚居的自然村落。
相传,马铨在这里建有*,一为传经,二为礼拜,是回民们的活动中心。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强行拆毁了*,回民们的宗教活动受到了影响。解放后,党和*重视和尊重回民的宗教信仰,1953年,由**中南局统战部和中南民委拨专款,在原*的旧址上,修建了一个圆顶、内圆外方的回民亭,亭内翼蔽着马铨夫妇的墓葬。如今的马铨墓即由此而来。
马铨墓于1989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