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定襄县

科普小知识2022-04-13 15:58:59
...

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忻州市所辖。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全县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将军山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五台县毗邻,东南以文山、系舟山与盂县、阳曲县接壤,西与忻府区相邻。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约21.4万人。定襄地处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历来盛产粮食,是忻州市粮食主产区,定襄县历史悠久,拥有属龙山文化的西社、横山、白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县城西、南残垣断壁,为西汉阳曲古城遗迹。

中文名称:定襄县

外文名称:DingxiangCounty

别名:中国锻造之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忻州市

下辖地区:3个镇、6个乡

*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350

邮政区码:035400

地理位置:忻州市南部

面积:865平方公里

人口:217468人(2010年)

方言:晋语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北社东洪福寺,*故居,阎锡山故居

机场:忻州五台机场

火车站:定襄火车站

车牌代码:晋H

行政代号:140921

1、基本概况

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市东南部,东经112.9°、北纬38.4°。总面积864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2008年)。辖3个镇、6个乡:晋昌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王乡、蒋村乡、神山乡、季庄乡、受录乡。县*驻晋昌镇。

地处五台山西南麓,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平川,形如簸箕。最高峰为柳林尖山,海拔2101米。西部和中部为忻定盆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2%。主要河流有滹沱河及其支流牧马河、云中河、同河等。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9.2度,七月均温23.5度,年降雨量413毫米,无霜期150天。

矿藏有铁、铝矾土、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纹石。忻(州)河(边)铁路支线以及忻(州)阜(平)、定(襄)尧(头)、定(襄)白(村)等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王庙、洪福寺、阎锡山旧居、西河头地道战旧址、西社新石器遗址、白村新石器遗址。

2、历史沿革


定襄县

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定襄郡下有定襄县,在今呼和浩特东南。据《史记正义》,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把和林格尔一带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

今定襄地,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西汉置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县治于今太原北阳曲镇,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定襄县治自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美岱二十家古城徙今定襄县城关东南待阳村),属新兴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

西晋于今县境西北部析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元康年间改为晋昌郡)。北魏始光三年(426年)在今县境西北侨置蒲子县(原地在今陵县)。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晋昌县废入定襄县。永安二年(529年),改晋昌郡为永安郡,郡治自今忻州市境迁今定襄县城,定襄、蒲子两县俱属之。

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于定襄境内东南,属雁门郡。后废定襄、蒲子两县。北周废永安郡。隋开皇十年(590年),移平寇县于崞县(今原平市境);并入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静乐,即今静乐县)。

唐武德四年,析秀容县地复置定襄县(治今县城),属忻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县郡(治秀容)。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定襄县废入秀容县,元佑元年(1086)复置定襄县,仍属忻州。明、清改属太原府。

1914年5月,定襄属雁门道(大同)。1927年栽道,县直属省。1938年1月属晋察冀边区*晋东北行政公署。1941年1月属北岳区第一专区。1944年9月改属冀晋区第二专区。1944年10月,定襄与忻(东)县合并为忻定县,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隶属关系不变。1947年11月属北岳区第二专区。1948年8月属晋中区第一专区。

1949年8月属山西省忻县专区。1959年1月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驻原忻县县城),属晋北专区(驻大同)。1961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后改忻县地区)。1983年7月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

1997年,面积865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3镇12乡:城关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庄乡、季庄乡、神山乡、蒋村乡、南王乡、李家庄乡、董家堰乡、史家岗乡、白村乡、受禄乡、官庄乡。县*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定襄县总人口211104人,其中:城关镇40675人,河边镇20447人,宏道镇28138人,杨芳乡16650人,官庄乡11027人,南王乡16171人,董家堰乡326人,史家岗乡3838人,南庄乡5234人,李家庄乡1968人,蒋村乡12270人,神山乡15729人,季庄乡18632人,受录乡15547人,白村乡4452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辖3个镇、6个乡:晋昌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王乡、蒋村乡、神山乡、季庄乡、受录乡。县*驻晋昌镇。

3、行政区划


定襄县

定襄县辖3个镇、6个乡:晋昌镇、河边镇、宏道镇、杨芳乡、南王乡、蒋村乡、神山乡、季庄乡、受录乡。

晋昌镇(10个行政村):待阳村、董村村、南西力村、北西力村、王进村、西河头村、城内村、南关村、西关村、北关村。

宏道镇(18个行政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北街村、阁街村、南门外村、平东社村、北社东村、北社西村、留念村、大营村、西社村、贾庄村、马城村、咀子村、辛安村、无畏庄村、南社村。

河边镇(27个行政村):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一村、青二村、芳兰村、南作村、陈家营村、牛台村、山底村、南庄村、阎家庄村、戎家庄村、赵家庄村、河南坪村、岭子底村、尧泉村、白玉沟村、李家庄村、马家尧村、继成村、井沟村、集贤村、蔚家梁村、建房村、瓦扎坪村。

蒋村乡(21个行政村):蒋村村、砂村村、草泉村、后高蒋村、前高蒋村、上东留村、下东留村、麻河沟村、大沙沟村、东力村、史家岗村、军家贝村、簸箕仉村、宽沟村、王家庄村、十八顷村、土岭口村、土岭村、兴家村、大坡村、张家庄村。

季庄乡(12个行政村):季庄村、虎山村、前营村、后营村、西庄头村、南林木村、北林木村、凉楼台村、邱村村、阎徐庄村、横山村、龙湾村。

受录乡(21个行政村):受录村、高村村、黄咀村、东作村、大南庄村、小南庄村、北庄村、回凤村、复兴村、贾家庄村、于家庄村、北受录村、向阳村、下汤头村、白村村、上汤头村、上零山村、下零山村、寺家庄村、玉会村、三家村。

杨芳乡(8个行政村):杨芳村、兰台村、西邢村、西营村、庄力村、长安村、张召村、智村。

神山乡(8个行政村):神山村、赵家营村、管家营村、卫村村、崔家庄村、小王村、师家湾村、镇安寨村。

南王乡(30行政村个):南王村、炭尧沟村、东霍村、湖村村、留晖村、龙门村、东王村、赵村、大南邢村、小南邢村、藏孤台村、西笏口村、黄场峪村、茶房口村、眉音口村、官庄村、张村村、镡村村、择里村、中霍村、西霍村、寇村村、董家堰村、岔口村、巨宝庄村、沙岭子村、李家坪村、尧头村、玉池凹村、百泉郊村。

4、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定襄县

定襄县位于东经112.9°,北纬38.4°,在山西省中部偏北,忻县地区东南部。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定襄郡下有定襄县,在今呼和浩特东南。

该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平川,形如簸箕。最高峰为柳林尖山,海拔2101米。西部和中部为忻定盆地。境内主要河流滹沱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全县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将军山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五台县毗邻,东南以文山、系舟山与盂县、阳曲县接壤,西与忻府区相邻。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约21.4万人。

气候

定襄气候属大陆性气候。春季暖和,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暂,天高气爽;冬季寒冷,风多雪少。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常发生的灾害有干旱,冰雹和霜冻。

5、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定襄县

地处忻定盆地,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较差,本县基础地质工作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开展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磁测、区域化探、区域重力、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从建国后开始,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铜、白云岩、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板岩、大理岩、陶瓷粘土、砖瓦粘土、河砂、地热水、矿泉水12种。已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8种(白云岩、水泥灰岩、铁、铜、大理岩、陶瓷粘土、地热水、矿泉水),其中水泥灰岩、白云岩、地热水、矿泉水是本县的优势矿产资源。

农业资源

定襄县地处忻定盆地东侧,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为河谷平川,平川占总面积的47.7%,丘陵占21%,山地占31.3%。

水资源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和代替的物质资源,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组成包括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形式参与全球水循环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全县水资源总量0.758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0.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736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2705亿立方米。定襄水资源较为贫乏,同时又是一个十年九旱的旱灾频繁发生的县,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水资源的特征是:水资源贫乏,人均、亩均水平低;年际变化丰枯悬殊,并有连续干旱的特点;时间分布不均,空间丰枯同频,地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与需要量很不一致,并存在开发难度大,现难以利用的问题。所以对现有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和科学的利用,才能有利于经济不断发展。

6、社会事业

交通运输


定襄县

2012年,定襄县的忻(州)河(边)铁路和忻(州)阜高速公路、忻(州)(五)台旅游公路、三(家村)瑶(池)线横贯全境,乡乡村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三干九支六循环为框架的交通网络。定襄县忻州至河边的支线铁路、忻州至阜平的干线公路横穿全境。

2012年9月23日,定襄北大街道路建设工程顺利竣工通车。

医疗卫生

至2009年,定襄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定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定襄县卫生监督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定襄县人民医院、定襄县中医院、定襄县口腔医院、忻州市红十字仁康骨伤专科医院、明月医院、太钢大关山矿医院、晋昌镇卫生院、杨芳乡卫生院、南王乡卫生院、蒋村乡卫生院、神山乡卫生院、河边镇卫生院、宏道镇卫生院、季庄乡卫生院、受录乡卫生院、官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史家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李家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南庄社区卫生服务站、白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董家堰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各类社会办医、个体行医医疗机构。

2009年,定襄县九个乡镇卫生院全部新建、改建,购置B超、心电图、X光机等新型医疗设备,配备救护车,分配76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

体育文化

体育中心现有人员17人,其中体委2人,体校15人,体校在95年修建老年活动中心时,将所有的教室拆除,按照当时的规划要新建体校,但时至今日也无落实,使得体校在近年来无法招生,现体育设施有灯光蓝球场2个,老年活动中心1处。

文化中心共有*职工7名,大专以上文化的5人,中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1人,文化中心下属乡镇文化站6个,分别是晋昌、河边、季庄、受录、蒋村、宏道文化站,只有晋昌和宏道有两名国家正式*,其余全部为第月59元的临时工。

文化馆现有正式职工15名,其正副馆长各1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6人。

图书馆有正式职工7名,有馆长1名,大专学历的2人。

电影公司现有职工32人,系自收自支单位。

县剧团现有演职员55人,正式人员10人,系财政差额补贴单位。

教育事业

全县现有县直学校14所,分别是:定襄中学、宏道中学、定襄二中、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河边职中、教师进修校、横山职中、职工幼儿园、南王技校、古城中学、诚信中学、定襄三中,其中有3所学校为民办学校,古城中学、诚信中学为高中,定襄三中为初中。横山职中、南王技校因招生困难,现已有校无生。中心校有10所,分别是晋昌中心校、杨芳中心校、官庄中心校、南王中心校、蒋村中心校、神山中心校、河边中心校、宏道中心校、季庄中心校、受录中心校。在2011年,定襄县第二小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位于晋昌大街金鼎大酒店南,文化路东,定襄县一波中学位于晋昌大街西段,2012年9月开始招生,都是定襄县教育方面的后起之秀

7、交通

定襄县交通十分便利。忻(州)河(边)铁路和忻(州)阜高速公路、忻(州)(五)台旅游公路、三(家村)瑶(池)线横贯全境,尤其是公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乡村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三干九支六循环为框架的交通网络。

2012年9月23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定襄北大街道路建设工程顺利竣工通车,*定襄县委、定襄县人民*在北大街与三环路丁字路口举行了隆重的竣工通车仪式。

该县交通便利,忻州至河边的支线铁路、忻州至阜平的干线公路横穿全境。

8、经济概况

工业


定襄县

定襄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锻压业,全县有锻压企业632户,从业人员近两万人,有锻锤、空气锤等各种锻造设备800余台,车、钻、刨等加工设备1700余台(部),形成法兰盘、齿轮、轴承、合金钢模块四大系列产品,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5万吨,年创造产值20.6亿元,占到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5%;法兰产品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7.6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法兰产品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度被国家正式授予“中国锻造之乡”的荣誉称号。

农业

定襄农业基础坚实。定襄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农业部小杂粮生产基地,境内地平水浅,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413毫米,农产品种类各异、质优味美。现有耕地49万亩,其中5万亩为无公害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12种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2.5亿斤左右,2008年达到3.2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亩均收入达到806元,被省委、省*评为“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增加农民收入先进集体”。

定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定襄自古就有“一斗芝麻铁匠”的美称。定襄突出民营经济主导地位,围绕“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大发展战略,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新型工业化建设亮点频现,特色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农业产业化建设扎实推进,已经形成了锻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冶金铸造业、建筑建材业等多元化产业格局。特别是以法兰为主的锻造业发展迅猛,产业水平逐步提升,市场半径不断扩大,1999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锻造之乡”,成为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和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定襄民营企业达2000户,总资产达到20亿元,2008年上交税金1.9亿元,占全县税收的76%,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2.6%。全县锻造企业达766户,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2008年锻造业产量46万吨,出口15.5万吨,创汇2.94亿美元。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35户,其中山田园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糯玉米1亿穗,产品主要出口韩国。冶金铸造企业6户,其中源盛铸锻有限公司生产的下水井盖主要出口欧盟,用于世界各大飞机场。另有游乐业1400户,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业人员近5000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民营企业。

财政

定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6.2%;财政总收入完成3.033亿元,同比增长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亿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3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364元,同比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6元,同比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县存款余款36亿元,贷款余额20亿元。

9、当地特产

定襄蒸肉

传统名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原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后流入民间,遂成筵席佳肴。

黄烧饼

形扁圆,色深黄。内包酥料,皮面由面粉加食油、米粉、肥面和就。食其酥而不脆,甜而不腻。

蒋村手工造纸工艺

蒋村麻纸约始于明代。特点是:薄、韧、耐、是传统的经济实用民间用纸,用它糊窗户,隔风不隔音,防寒又明亮,雨打不易烂,风吹不易破。用它记帐写字,不走墨,耐搓揉,可长久保存;用它打顶棚,筋骨坚韧,拉扯不断。原料是:麻蝇(废绳子),纸巾(废纸),从原料到成品经历工序为:拣(剁)麻分纸、洗麻(纸)、馏麻(纸)、脱灰、碾浆、操纸、晒纸等。

10、旅游资源

概述

定襄县文化遗产较为丰富。西社、横山、白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均属龙山文化。今县城之西、南残垣断壁,为西汉阳曲古城遗迹。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岩山摩崖造像,分别为北魏和东魏石刻。回风砖塔,为宋代遗物。

县城北关王庙大殿和北社东洪福寺,均系金代建筑,河边村阎锡山旧居“昔日阎府深宅第,今朝民俗集萃园”已改造成定襄县河边民俗馆,已成为定襄县主要的旅游景点。

境内有两处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一是定襄县抗日*旧址,位于赵家庄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定襄县抗日*驻地,在此以南庄山区为根据地,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1981年被县人民*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西河头地道,挖于1947年,内有5公里长的主干道及51条纵横交错的支道,人民革命战争年代,武工队和民兵曾多次在此击退阎锡山军队的进攻。解放后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1981年被县人民*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旅游景点

定襄县定襄县北社东洪福寺


洪福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北的宏道镇北社东村中,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北宋政和末年(公元1118年)或宣和初年(公元1119年)所建。

*故居

*故居简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家乡人们亲切尊称为薄老)的故居座落在定襄县蒋村。薄老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占地283平方米,属北方四合院落。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是曾任国民*行政院长、统治山西近四十年的阎锡山的府宅。它始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是一座宏大的建筑群,共建有大大小小30余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个院落、700余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既有黄土高原典型的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有晚清宫殿式建筑,其不仅是阎锡山升降沉浮的轨迹,也是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现为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

定襄县定襄县七岩山

七岩山佛教有东魏神龟二年(519年)遗迹。自此以后佛教遗存历代多有,佛寺不断扩大,香火绵延至今。七岩山佛教文化对定襄人影响很大,自古及今不乏布施者。七岩山佛教文化具有了国际文化意义。

关王庙


关王庙

俗称“无梁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关,定襄二中西侧。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原为昭惠灵显王庙建筑群的西庑殿,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羽像改制为武庙。2006年6月1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大同市矿区

下一篇: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