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神殿
万神殿(希腊语:Πάνθεον,意大利语:Pantheon),又译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中文名:万神殿
外文名:Pantheon
时间:公元前27-25年
创建人:阿格里帕(Agrippa)
用途: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
最佳游玩季节:4-9月最佳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开放时间:9:00-19:30
门票价格:免费
1、简介
公元前27年兴建、公元120年重建的万神殿(pantheon),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万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
在罗马市中心,有一个*竖立着高大的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这一喷水池所在地就是罗马万神殿的前庭。
万神殿上面的字样为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的字样,乃拉丁语,其中文含义为:“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tertivm表示三的意思,拉丁语本应为tertium,但是因为中世纪以前没有“u”,只有“v”。至中世纪v变u。
万神殿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它是一个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上面覆盖着半圆形的屋顶。拉斐尔等许多著名艺术家就葬在这里,葬在这里的还有意大利君主专制时期的统治者。对面是罗通达广场,广场*建有美丽的喷泉。万神殿是众神所在的神殿,几个世纪来,这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2、历史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SantaMariaadMartyres),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为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3、艺术特色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基础、墙和穹顶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非常牢固。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使得内部空间非常完整紧凑。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万神殿的基础部分底部宽7.3米,墙和穹顶底部厚达6米,穹顶顶部厚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建筑师巧妙地在穹顶内表面作了28个凹格,分成5排,同时,在墙上有门的的前提下还开了7个凹室作为祭龛,这些祭龛里原来放的可能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墓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画家拉斐尔的墓。穹顶顶部的矢高和直径一样,也是43.3米,这样,万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个整圆,而它的内部墙面两层分割也接近于黄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为通过几何形式达到构图和谐的古代实例。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
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格里帕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万神殿的正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柱廊,宽约34米,深达15.5米,有16根高12.5米的科林斯柱式的柱子,前排8根,中、后排各排立4根,这些柱子都是用花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径为1.43米,柱头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顶和柱廊原来都是用镀金铜瓦覆盖的,公元663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下令揭下运往拜占廷。735年以后,罗马人用铅瓦覆盖。17世纪上半叶,柱廊的铜质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4、旅游提示
门票:免费
到达方式:乘64路公车到Largod.TorreArgentina站下。或由纳沃纳广场向东步行即到。
开放时间:8:3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