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也称媒介帝国主义,是指在某个社会步人现代世界系统的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系统相适应的过程。它表现为跨国集中和垄断,以及由此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导致的文化后果。
1、概念简介
美国媒介批评家、著名传播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Schiller)在1969年出版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MAssCommunicationsandAmericanEmpire)中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
赫伯特·席勒
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利的手段。在政治上,文化帝国主义在于将人们从其文化之根和团结传统中离间出来,并代之以新闻媒介制造出来的,随着一场场宣传攻势变幻的“需求”。
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有:
1、以强大的经济和资本实力作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扩张。
2、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也就是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全球性的文化分配。
3、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
2、学者批判
当美国的传媒对全球媒介系统的支配地位在70年达到巅峰的时候,一些国际传播学者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也达到了高潮,一大批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著问世。
这些批评者认为,国际传媒就像19世纪的欧洲殖民帝国一样经常是不请自来地向其他国家出口西方价值观念。而这这些国际传媒的总部都设在美国和欧洲前殖民宗主国家。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播方面不平衡的一种关系。其主要问题是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新闻报道、电影、电视节目、有线电视频道和音乐产品等文化产品的流动极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网播出的肥皂剧《达拉斯》(Dallas)一度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在全球热播。许多论者担心,如此之多的媒介产品从美国流入到其他国家会使得美国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步被取而代之,从而消蚀或改变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框架
3、理论著作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
在《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一书中,席勒提醒人们注意美国出口的电影、音乐和其他媒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的潜在影响。他认为,美国的传媒公司醉心于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由于美国的传媒产品制作得是如此完美、如此吸引人,以至于其他国家的人们很难抗拒它们。结果是,西方控制的国际大众传媒就会取代民族文化,这种形势就像是抢劫,就像是早期殖民者拼命掠夺殖民地国家自然资源,以使殖民国家发财致富一样。
4、相关概念
文化统治论
文化统治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被从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及其他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新闻与娱乐所淹没的过程。文化统治论认为其他国家的人民都是弱小的,仅仅被动地吸收与接受文化讯息。
文化分析论
文化分析论主要认为,受众并不是被动的,其他文化中的受众很可能会将他们自己的意义与解释加于媒体内容之上,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文化以及个人经历来重新解释他们所收到的信息。但是,多变的世界政局、以市场为驱动力的经济形势、*逐渐放松各项管制等趋势,促进了受众对西方模式的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可能用西方的视角解释所接收到的信息,因而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仍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