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海萍

科普小知识2021-09-07 16:45:48
...

陈海萍,男,1958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收藏了6万多红包封,从明清时代开始,各年代都有。由于收藏颇丰,他也被称为广州第一红包封收藏家。由于多次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收藏展示,媒体将他称为“红包封王”“利是封王”。

中文名:陈海萍

性别:男

国籍:中国

籍贯:广东省广州市

出生年月:1958年

职业: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美术家教

主要成就:广州第一红包封收藏家

1、人物简介

陈海萍,男,1958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收藏了6万多红包封,从明清时代开始,各年代都有。由于收藏颇丰,他也被称为广州第一红包封收藏家。

由于多次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收藏展示,媒体将他称为“红包封王”“利是封王”。

2、红包分类

在他家中,各式各样的红包封被他逐一分类,有装满米的,装满水的,会变魔术的,3D的,这些被划为“特色封”,明星、电影海报等又被划为“名人明星广告封”。

3、人物生活

广州一德路,是小商品批发的一条街,而红包之类的小礼品也是在此转运、批发。陈海萍就住在一德路旁的小巷子里。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旁边就是著名的一德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那个时候更是他心中的“红包路”。

在他的客厅的墙上,大部分挂着的是各式各样的“红包封”以及几张陈海萍与其他人的合影照。

1958年出生的陈海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可能真的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你看,我从小住的地方都在‘红包路’,我自己”又是‘红包封’的收藏者。”陈海萍说,自己从小就比较喜欢绘画,特别喜欢那些色彩鲜艳的小物件。一有时间就会自己到一德路的各种门店去看。

197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陈海萍在一个电子仪器厂工作。“在工作之余就去上业余大学。”陈海萍说,从高中毕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几年里,他先后在业余大学里学习了“五金”和“钳工”,甚至还专门在广美学习了油画。这总算完成了他自己心里的一个愿望。

4、收藏经历

收藏利是封30年


陈海萍收藏的红包

“我将自己与红包封的经历,分为‘收集’和‘收藏’两个阶段,主要的分界点,就是有没有花钱。”陈海萍笑着说,当他开始为红包封主动花钱的时候,就是他“收藏”的开始。

从那时起,他开始将“收集”转为“收藏”了。当时,他是什么红包封都收,在一德路的老板们都知道,有一个收集红包封的“怪人”。“一个红包封也就5分,但是我会给5角,让他下次还给我留着。”

花300元买一个“红包封”

陈海萍指着一个印有几位明星的“红包封”说,正是这个“红包封”让他开始了“收藏”之路。他回忆说,当时也是在过年期间,他的一个香港的亲戚,给了他一个“红包”,红包封面上就是当时最火爆的“明星”——周润发、张国荣等。在红包的封面上还写着四个字——“纵横四海”,也是当时最流行的电影。红包封面实际上就是电影的海报。

“我当时一看到这个红包封,就眼前一亮。”陈海萍说,当时他在一德路上看到的,都是“福”“寿”“禄”等传统的红包封,像这种明星海报印成的红包封还是第一次见到,很新鲜。

随后,他就萌生了购买红包封搞“收藏”的念头,让在香港的亲戚为他带各种各样的红包封。这让对方也感到了惊讶异常,一个小小的红包也要从香港带?对方还不忘“泼冷水”,让陈海萍至今记忆犹新,“你的钱很多吗?要包这么多红包?”

对方的问话也让陈海萍颇为尴尬,他只好回答说,是自己为了研究美术才让对方带的。“亲戚还是从香港带来了许多红包封,也是花钱托人买的,十元、二十元、三十元、五十元不等。”

当时,收藏的一个最贵的“红包封”是300元。“本来是200元的,我多给了他100元喝茶,让他以后继续帮忙。”陈海萍说。

5、美名远扬

“利是封大王”的美名传开了,经常会有来自香港、北京的朋友,给他送来年代久远的“红包封”。他则称自己是“渔翁撒网,什么都收”,只要是没有见过的,就会花钱收购。

他告诉记者,红包封的价格并不高,最高也不过是100元左右,只有少有的几个红包封是200元甚至300元。当时他收购的300元的红包封就是一个“1930年”的红包封。此后,也花了200元收购了一个“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

6、人物轶事

收购“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

“如何判断红包封的真假或年代?花这些钱收购到底值不值?”对此,陈海萍则“嘿嘿”一笑说,“其实人们更关注的是红包封里面的东西,谁还会要红包封呀,都是随手就扔掉了。”

那枚“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他当时也曾询问过这个红包封的来历,对方则告诉他,是广东开平的一个大户人家,在清理垃圾的时候,有个清洁工捡回来的。“为什么清朝的东西会留到现在?我觉得很大的一种可能,是当时有人看书的时候,顺手将红包封作为书签,夹在了书里,直到再次整理的时候才发现。”

对于红包封年代的判断,陈海萍说,其实每个时代还是有那个时代的工艺,所以制作出来的红包封也有所不同,具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当时的纸质、图案、印刷技术等。

春节翻垃圾桶找红包封

如今,陈海萍收藏的红包封已经超过了6万个,经常会受邀到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内地城市等展示收集的红包。媒体将其称为“红包封王”“利是封王”。

他告诉记者,作为“红包封王”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自己不努力,“宝座”就会拱手让人了。

所以,他并不介意弯下腰去捡路边被丢弃的红包。

他并不觉得在路边捡红包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毕竟是自己收藏喜欢的东西。他告诉记者,每逢大年初二,他都会到广州各处转,看到有被人随意丢弃的利是封,都会捡起来。到了晚上的时候,为了抢时间第二天不被清洁工将垃圾桶中的红包封烧掉,还会连夜去翻垃圾桶找红包封。

而到了正月十五之后,路边就会有不少被丢弃的桃花、桔树等,上边经常会挂着红包封,陈海萍也会到路边去“收集”。

7、人物愿望

“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收藏红包封已经超过了30年,偶尔,妻子也会“唠叨”几句。

尽管如此,陈海萍还是坚持自己的收藏。

他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品牌策划、美术家教”,尽管生活不算富裕,但还过得去。

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够建成一个博物馆,叫“封王府”或“封王殿”,

陈海萍笑着说,红包封文化是广府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岭南人,希望能够将利是封作为一种文化的补充,与现代人、后代人分享“精神财富”。

8、红包简介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裹。现在泛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喜庆时馈赠礼金。也指奖金、贿赂他人的钱。在中国粤语区红包被称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励事),是将金钱放置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礼品。

9、红包起源

在春节期间由长辈在年三十晚上0点后派给晚辈的红包称作压岁钱(压岁包),是表示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每年春节期间有发红包的习俗,部分地区是已婚者发给未结婚的亲友。发红包的习惯一般只存在于比较亲近的亲戚朋友之间。也有部分地区,新年发红包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邻居家的晚辈、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间都有可能发红包,但这种红包内的金额往往比较小,红包里放上8(发)元、18(要发)元等代表吉祥意义的!

在工业发达地区,春节期间公司都会向所有员工发一封“开工红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很多人已习惯于用全新印制的纸币来做红包,除了比较雅观外也有寓意去旧迎新,因此每年春节前许多银行的现钞提取量就会急剧增大。印钞厂也会有增印新钞的压力。环保专家认为这一习惯不利于低碳环保。

在异国他乡,一些与华人有往来的其它族裔朋友,对中国的红包传统民族文化也是随俗例行,民间如此,社区、公司也奉行如仪。除了春节以外,在其他喜庆场合,例如婚礼、新店开张等亦有送红包的习俗。但是相对于春节送红包来说,贺礼红包的金额往往不菲!

10、红包的传说

红包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意味着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就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可是他们不知不觉也睡着了。半夜里“祟”化作一阵阴风吹进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准备好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

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上一篇:梁清标

下一篇:马未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