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中国**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自治区东北部,昌吉州最东部,天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89°51′-92°19′,北纬43°34′-45°15′。东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接壤,西与奇台县毗邻,南倚天山与鄯善县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达150千米。全县总面积17700平方千米,总人口86344人(2003年)。有汉、哈萨克、*、乌孜别克、回等13个民族。
中文名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外文名称:MuleiKazakhAutonomousCounty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驻地:木垒镇
电话区号:0994
邮政区码:831900
地理位置: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
面积:22171平方公里
方言:哈萨克语
气候条件:干旱大陆性气候
车牌代码:新B
区划代码:652328
1、县情简介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最东边的一个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奇台县以东,巴里坤县以西,南倚天山与鄯善县隔山相望,北与蒙古人民*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89°51′-92°19′,北纬43°34′-45°15′。国境线长达150公里;南北长168公里,东西宽128公里,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辖2镇、8乡,44个村民委员会。县城距乌鲁木齐市280公里。全县总面积22171平方公里(合3325.65万亩),总人口89518人(2012年)。有汉、哈萨克*、乌孜别克、回等13个民族。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木垒在西汉时为蒲类国地。盛唐时期隶于北庭都护府下的蒲类县,唐末属高昌。宋代归西辽。元代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清代木垒定名“穆垒”,后又改为木垒,隶于镇西府。民国6年(1917年)设木垒河县佐。民国19年(1930年)升格为县。1954年成立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属迪化专区管辖。1958年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开阔。山地占11%,丘陵占24%,平原戈壁占50%,沙漠占15%。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303省道穿越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光缆通信已投入使用,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联网。该县的文化遗迹有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和唐代独山守捉城、古代传递军情的烽隧、博斯塘岩画群等,风景名胜有原始胡杨林、硅化木群、鸣沙山等。
2、历史沿革
“木垒”,清代又写作“穆垒”,系匈奴语“蒲类”的转音;汉代巴里坤湖称“蒲类海”,在其东;唐代庭州蒲类县在其西。一说系蒙古语“马”、“大草原”或“弯曲的河流”之意。
西汉时为蒲类后国地,唐属庭州蒲类县,据《西域地名》考证即北庭都护府之独山守捉。
宋属高昌回鹘。成吉思汗统兵西征,在此建独山城。
元属别失八里东境。
明为瓦剌游牧地。
清雍正十年(1732年)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在木垒筑城,与巴里坤城“互为犄角”。乾隆年间设北路营塘,称“木垒塘”。置木垒河巡检,属奇台县。
1912年重筑木垒城,1917年设木垒河县佐,隶属奇台县。
1930年从奇台县析置木垒河县,属迪化行政区。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1950年3月1日建立木垒河县人民*,隶属迪化专员公署。
1954年7月14日成立木垒哈萨克自治区,次年2月14日改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属乌鲁木齐专区。
1958年5月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
1969年自治县人民委员会改称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后恢复人民*建置。
1997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辖2镇9乡:木垒镇、西吉尔镇、英格堡乡、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东城乡、照壁山乡、新户乡、雀仁乡、白杨河乡、大石头乡、博斯坦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78172人,其中:木垒镇17246人、西吉尔镇6730人、东城镇12103人、英格堡乡6191人、照壁山乡8054人、新户乡7019人、雀仁乡4877人、白杨河乡2518人、大石头乡7037人、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2645人、博斯塘乡3752人。
2003年,全县总面积17700平方千米,总人口86344人。辖3镇8乡:木垒镇、东城镇、西吉尔镇、英格堡乡、照壁山乡、新户乡、雀仁乡、白杨河乡、大石头乡、博斯塘乡、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县*驻木垒镇。
3、行政区划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木垒镇、西吉尔镇、东城镇、英格堡乡、照壁山乡、新户乡、雀仁乡、白杨河乡、大石头乡、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博斯坦乡。境内有:良种场、克热克库都克牧场。
木垒镇:辖8个社区: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第六社区、第七社区、第八社区。
西吉尔镇:辖4个村委会:西吉尔村、水磨沟村、屯庄村、果树园子村。
行政区划图
东城镇:辖7个村委会:沈家沟村、东城口村、四道沟村、孙家沟村、鸡心梁村、东城村、黑山头村。
英格堡乡:辖7个村委会:英格堡村、街街子村、马场窝子村、庙尔沟村、菜籽沟村、王家庄子村、月亮地村。
照壁山乡:辖11个村委会:平顶山村、双湾村、河坝沿村、城关村、头道沟村、南闸村、北闸村、照壁山村、阿拉苏村、周家塘村、霍斯阔拉村。
新户乡:辖5个村委会:新户村、头畦村、三畦村、霍斯章村、新沟村。
雀仁乡:辖6个村委会:雀仁村、五棵树村、正格勒得村、河东村、托尔阿尕什村、乌克勒别依特村。
白杨河乡:辖7个村委会:东村、西村、羊头泉子村、下泉村、一碗泉村、铁热斯阿尔克村、西泉村。
大石头乡:辖5个村委会:大石头村、朱散得村、阿克达拉村、拜格卓勒村、克孜勒加尔塔斯村。
博斯塘乡:辖5个村委会:博斯塘村、三个泉子村、阿克卓勒村、克日安托别村、依尔喀巴克村。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辖3个村委会:大南沟村、阿巴喀巴克村、东沟村。
4、人口民族
2007年,木垒县域年末总户数27839户,总人口87229人,其中,女42278人,占总人口48.4%,少数民族人口29612人,占总人口的33.9%。农村人口64703人。其中,县属人口17045人,少数民族4011人。哈萨克族22425人,占总人口的25.7%人,乌孜别克族1040人。占总人口的0.012%。2007年,木垒县境内居住着哈萨克、汉、*、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满、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朝鲜、东乡、藏等14个民族。
5、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木垒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接壤,西与奇台县毗邻,南倚天山雪峰与鄯善县隔山相望,北与蒙古人民*交界。国界线长15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径89°56'——92°19',北伟43°14'——45°17'。南北最大长度为19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38千米,通过县城的宽度为128千米,总面积22171平方千米。木垒县人民*驻地木垒镇。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270千米。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最东边的一个县。
地形地貌
木垒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向西北倾斜,天山东段余脉自西向东纵贯于县境的东南部。有山地、丘陵、平原、南部山地、群峰挺拨。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空地牧草茂盛,是传统的夏牧场。前山丘陵地带,缓坡减丘连绵,其间山涧溪流、河水自南向北而下,浇灌万顷良田,是传统的河灌农耕区。中部地区为荒漠戈壁;平原与北部的沙漠地带连接,是传统的牧业区。
6、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2007年,木垒年均气温为6.7℃,年度内日最高气温为34.2℃,出现在8月份,日最低气温为—24.6℃,年总降水量为383.4mm,全年雨日为83天,雪日为38天,一日最大降水量为45.8mm。年总蒸发量为1963mm,1、开春期——3月17日开春,较2006年早5天,同于年景预测。终霜期——4月23日终霜,较2006年早17天,同于年景预测。无霜期——全年无霜期为157天,较2006年多20天,较年景预测明显偏多。初霜期——9月25日初霜,与2006年同期,较年景预测晚两旬。初雪及稳定积雪——10月5日初雪,11月23日稳定积雪形成,24日5cm稳定积雪形成。冻土:——11月11日今冬冻土稳定形成。
水资源
木垒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六条河流,英格堡,水磨河,东城河,木垒河,博斯坦河。均属山溪性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北坡。另有16条泉水沟。集水面积2.346平方千米,地面水年径流量1.342万M3,地下水动储量为4515M3。全县拥有9座拦蓄水库,其中:中型水库1座,即龙王庙水库;小(I)型水库6座,即:英格堡水库、西吉尔水库、东城水库、博斯坦水库、白杨河水库、大石头水库;小(II)型水库2座,即:七个城子水库、乌宗布拉克水库,总设计蓄水库容3383万M3。
全县共有各类渠道2102千米,已防渗1414千米。其中:干渠总长195千米,支渠总长353千米,斗渠总长509千米,农渠总长1045千米。全县现有蓄水塘坝23座,坎儿井19道,配套井423眼。
土地资源
木垒县土地总面积1330086.3公顷。全县各类土地中,农业用地1246054.36公顷,其中耕地52229.2公顷,园地345.4公顷,林地36792.1公顷,牧草地1156212.6公顷,水面262.6公顷,建设用地8764.9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795.4公顷,交通用地1678.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291.3公顷,未利用土地75266.7公顷。
矿产资源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主要有煤、铜、金、石灰石、菱铁矿、湖盐、沸石、辉绿岩、方解石、云母、石棉矿、石墨、黄铁矿、辉铜矿、滑石、石英矿、沙页岩、磁铁矿、赤铁矿、铅锌矿、钾盐等三十多种。
森林资源
林地总面积为117761.3公顷(不包括山区林场2843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632.71公顷(用材林27.97公顷,防护林1242.44公顷,特用林49.35公顷,经济林303.95公顷),疏林地303.95公顷,灌木林地36334.9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8830.14公顷,宜林地70856.4公顷,苗圃地32公顷,四旁植树441.8公顷。全县人工林总面积1576.59(不包括未成林)公顷,全县活立木总蓄积74897.3立方米。
野生动植物资源
主要分布各类脊椎动物26目,55科,178种;鸟类16目,36科,127种;兽类6目,12科,3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9种。其中鸟类一级有金雕、玉带海雕、波斑鸨等三种,二级15种,主要为隼形目和号鸟形目的种类;兽类一级有雪豹、北山羊等2种,二级有石貂、猞猁、盘羊、鹅喉羚等4种。
7、社会事业
基础建设
2013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投入5.6亿元,实施25个城市类项目,城市道路改扩建、第二饮水水源、排水改扩建二期、天然气入户等一批“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行,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3平方公里。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2013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启动实施了照壁山绿化、咬牙沟玫瑰花栽植等生态绿化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75万亩;投资591.71万元实施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3个;成功申报并实施州级生态村3个、区级生态村2个;完成湿地保护等12个环保项目的评估申报;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31.8吨、氨氮10吨、二氧化硫1000吨。
社会保障
2013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发放就业补贴资金1587.1万元,实现就业再就业345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新农保参保率达100%。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761万元。
文化教育
2013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11354户,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双语”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率先在全州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县一中校舍完成改造。
医疗卫生
2013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35%,人均筹资35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乡镇卫生院等建设全面完成。
8、美食特产
木垒鹰嘴豆
鹰嘴豆又名桃尔豆、鸡头豆、羊头豆属野豌豆族,是豆科植物中的稀有品种,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医用已约有2000年的历史。许多古文献中都记载有鹰嘴豆。资料显示,鹰嘴豆在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含量和消化率等指标上,远远高于其他各种豆类,被誉为“黄金豆”“珍珠果仁”。作为一种营养食品,鹰嘴豆已经成为健康食品家族的生力军。鹰嘴豆属于低糖食物,对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人群很有益处。
羊肉焖饼子
羊肉焖饼子
用羊肉焖饼子招待客人,是旧时哈密汉族高档次的招待。具体方法是:先把适量的连骨肉剁成小块,红烧好,也称“烽羊肉”,在炖肉的同时,就擀制饼子,饼子同锅一样大小,每张饼子擀得像纸一样薄,一张一张抹上清油,摞起来,待肉块烧熟时,把饼子摊放在肉上,锅上加盖封严,然后用中火煮蒸。饼子软而不粘、油而不腻,薄而不碎。再浇上原汁原味的烽肉汤,别有一番风味。
9、旅游景点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文化遗迹有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和唐代独山守捉城、古代传递军情的烽隧、博斯塘岩画群等,风景名胜有原始胡杨林、硅化木群、鸣沙山等。
鸣沙山
鸣沙山位于木垒县城东北130公里处,起于戈壁砾石地面,相对高度可达100米,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鸣沙山的沙鸣是一大特色,只要沙粒顺沙大面积滑动,便会发出隆隆的轰鸣声,这种声音响度大,传播远,颇具节奏,恰如战斗机群低空作业,由远至近,由近至远,声音雄亮,经久不息。神奇的是人滑下后留的痕迹马上就会复原。据专家考证,木垒的鸣沙山是我国目前探知的最响的鸣沙山。
原始胡杨林
原始胡杨林
距离木垒县城东北150公里处,在—个被汉族人称为“梧桐窝子”,哈萨克族人称为“玉托朗格”(意为毡房似的胡杨林)的地方。
胡杨林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八十年代初发现后经科学家初步考察,认定这是上古时期就有的原始胡杨群落的遗址,距今已有6500万年。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因而有“沙漠英雄树”的美称。
喀依纳尔泉(翻滚泉)
在木垒县东北120公里处的沙海中有一片翠绿的芦苇,苇丛中有一泓碧水,牧人叫她“救命泉”,诗人称她“月亮泉”,哈语名字叫“喀依纳尔”,意思是沸腾翻滚的泉水,该泉水冒出地面时,似水沸之状,故有此名。翻滚的积水呈圆形,犹如一轮满月,面积约10平方米。泉水清澈见底,水从泉底向外喷涌而出,泉底纯净的青沙不断被冲成变幻无穷的花样。时而荷花朵朵、时而风起云涌、时而微波荡漾,四个泉眼喷水弄沙,在阳光的折射下,色彩缤纷,犹如变幻无穷的万花筒。
四道沟厚始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
位于木垒县东城镇四道沟村,距离县城10公里,东西为河沟地带,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根据考古专家对四道沟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遗址分为早、晚两期,距今2400——3000年。1977年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工作队和县文化馆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清理出两个探沟,6个探方,6座墓葬出土,100余件文物。这些历史文物中有石球、石锄、石纺轮、磨谷器、石杵、铜刀、笄,饰件有骨针、骨饰、有陶纺轮、陶盆等。在众多的土石器中,有一状似生殖器的石祖尤为珍贵。由于当时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人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人口增长缓慢,他们认为,生育是件神圣的事,男性生殖器背后有一个神灵,于是他们用石头打磨出男性生殖器形状的石祖,作为崇拜物而加以供奉,以祈求人丁兴旺。
四道沟遗址是目前*唯一经过科学挖掘的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竖有保护界碑,木垒县博物馆保存有遗址出土文物。
霍加铁木尔麻扎(霍加墓)
霍加铁水尔麻扎位于东天山北麓,平均海拔1828米,距县城35公里。距木垒县博斯坦乡萨克色尔村东约7.5公里.坐落在西北夹角的山头上。东面是一条南北向的深沟,沟内植物繁茂,溪水潺潺。两座墓葬相距20余米,墓I在地表用片石砌筑成一个高约30厘米的“T”字形台基,麻扎坐落在基石上,分前后室。前室为一个过厅,后室棺木靠后墙纵向放置于地面,上面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白布。后室用红砖瓦砌筑,顶为穹顶。墓2用片石砌成,门为木框架,顶部亦有穹顶,其它布局同墓I相同。传说墓1墓为铁木尔汗,墓2为其妹艾贤木汗。清中叶回族人在此盖有守墓的房子,以后,*也在此修建了守墓房。
岩画
在木垒县境内的群山中发现的岩画较多。在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东城镇鸡心梁牧业村山中,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鹿场山中,白杨河乡山中和该乡芦塘沟村山中,博斯坦牧场的霍加木沟,大石头乡乌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画,分布很广。博斯坦岩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岩画中有大量动物图案,狩猎,放牧场面,还有祭祀、舞蹈、人物肖像。生动地反应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
龙王庙水库
龙王庙水库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公里处,属拦河水库,拦河大坝的上坝为砂壳粘土心墙坝,坝高42来,长1100米,顶宽5米,总库容1400万立方米。
该水库位于木垒河出山口,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养鱼及旅游的中型调节水库。1958年始建,1998年经四次续建和改建而达到现在的规模。水库四周绿化面积达125亩,水库现有餐厅、娱乐厅以及水上活动的小型快艇等设施,开展度假休闲和钓鱼等旅游活动。
石人子沟
石人子沟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8公里的南部天山。石人子沟蒙语为夏干布特,在木垒河的上游。河段呈东西向,长13公里,河谷宽350米。河段南岸有众多支流汇入其中,右岸坡度相对较缓,约15—20度,森林、草原茂密,春季柳絮飞舞,当地人称夏干布特,“夏干”蒙语意为白色,“布特”即一丛之意。而石人子沟之名则因沟口有一块高约2米,状如人形的石头而得名。据考证它是鹿石,是古代游牧民族划分草场的标记,上面刻有部落印记。
景区地处于天山北坡的山寒地温带针叶林——灰褐色森林带,年均温o—3℃,最热月均温9—15℃,年降水量500—1600毫米。景区内常见野生动物以森林鸟类、马鹿、袍子、野猪为主,偶见棕熊、雪豹行活动踪迹。木垒县林场已在该景区投资兴建了石人子森林公园度假村。
马圈湾草原
马圈湾草原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8公里处。草原地处木垒河支流南沟河上游北岸山间一低洼地中,东西长约65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0.3平方米。草原四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颇似牲畜囤,因此而得名马圈湾。该草原属山地寒温带草甸草原,草层高45—60厘米,盖度约60—90%。主要植物种类有早熟禾、苔草、狐茅、车前草、野火球、蒲公英、糙苏、老鹳草及唐松草等。地洼地的西边有几眼小泉出露,可供用水。
木垒县民族博物馆
木垒县民族博物馆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位于县城新建西路,创建于1987年,主展厅以时间为引线,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0余件。所属文物特色显著,其中以早期社会、民风民俗、表现草原游牧文化的文物最具有代表性。早期社会的文物有石祖、石锄、圆孔器、骨针、骨梳、骨锥等;民风民俗文物有哈萨克木桶、马鞍、花帽、三弦、冬不拉等;表现草原游牧文化的有青铜、草原石人、突厥石印等。展厅内还展有自先秦至明清的其它各类文物。
破城子遗址
破城子遗址位于木垒县城以南2公里的木垒河水库东北边,属公元七世纪盛唐时期蒲类后国在木垒修建的一座小城镇,占地面积约224800平方米,1987年3月木垒县人民*将该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2月9日由自治区人民*办公厅公布为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