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即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经109°17′-109°54′,北纬27°04′-27°38′,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
中文名称:芷江侗族自治县
外文名称:zhijiangcounty
别名:和平之城
行政区类别:中国湖南省怀化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芷江镇、罗旧镇、楠木坪乡
*驻地:芷江镇
电话区号:0745
邮政区码:419100
地理位置:湖南省西部
面积:2099平方公里
人口:39.1万(2014年)
方言:芷江话、罗旧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受降纪念坊、龙津风雨桥、公坪中国侗文化城、蟒塘溪-明山风景区
机场:芷江机场
火车站:芷江北站、怀化站
车牌代码:湘N
学校:芷江一中、芷江二中、芷江师范
行政代码:431228
1、基本概况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阳县,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称芷江县,1986年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总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39.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4.6万人,占总人口62.9%
芷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遍布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编钟、青铜凤形器等珍品尚属罕见;宋代古城墙、护城河历历在目;明代所建的龙津风雨桥巍然横卧于舞水;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矗立于舞水之滨;文蕴丰厚的文庙和奎文阁等古建筑群分布于县城各处。另外,蜚声海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以及盟军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受降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塔等一大批纪念性建筑在境内熠熠生辉。
芷*清水秀,风光幽雅。境内有“形似神农架、神如九寨沟”的小九寨五郎溪三道坑风景区,还有明山叠单、茅丛河漂流,更有那舞水生态长廊、蟒湖山水人家等等。芷江人民勤劳朴实,自然资源齐全,物产丰富。主产稻谷、薯类、油菜籽,经济作物有柑桔、葡萄等26项400余种。近几年在县委、县*的指导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形成了优质稻、畜牧、柑桔、蔬菜、烤烟五大农业支柱产业,"芷江米"、"芷江鸭"、"芷江冰糖橙"、"高山葡萄"等一批特色品牌俏销全国各地。
2、自然地理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氵舞水水中游。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04′12″~27°38′24″、东经109°17′31″~109°54′49″之间。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东倚皇榜坡,与中方县、鹤城区接壤,南界清水河,与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毗邻,西界贵州苗岭,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相连,北靠西晃山,与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交界。县界极端位置:东起公坪顺溪铺村碾子垴上,西止上坪乡仲黄坪村仑贵山,南起大龙乡石榴溪村沙子吼,北至牛牯坪乡界牌村齐天界。县城东距怀化市治鹤城区39公里,距省会长沙505公里。
县城东西最大距离6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3公里,全县区域总面积2098.90平方公里,折合3148350亩,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占怀化市总面积的7.62%。区域总面积中,山地127344平方公里,丘陵620.97平方公里,岗地93.33平方公里,平原63.14平方公里,水面48.0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60.67%、29.58%、4.45%、3.01%、2.29%。
3、行政区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
1978年,全县设27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为:公坪、牛牯坪、罗旧、艾头坪、岩桥、水宽、垅坪、麻缨塘、竹坪铺、木叶溪、大树坳、新店坪、上坪、大洪山、土桥、新建、梨溪口、洞下场、碧涌、罗岩、板山、大龙、冷水溪、禾梨坳、楠木坪、萝卜田、晓坪。1979年3月和1980年2月,先后将木叶溪人民公社的五郎溪大队、牛皮寨大队,牛牯坪人民公社的金厂坪大队划归五郎溪林场管辖,五郎溪林场列为乡级行政单位直属县管。1981年1月,城关镇人民公社改为镇,名城关镇。同年11月更名为芷江镇,同时,将新建人民公社更名为杨公庙人民公社。1982年4月,经省人民*批准,大洪山人民公社改设为大洪山侗族人民公社。1983年5月,根据*部署,实行政社分设,土桥人民公社作为县的试点,改设为土桥乡。1984年3月,其余26个人民公社全部改设为乡,同时,将五郎溪林场管辖的3个大队改设为3个村,从林场析出,增设五郎溪乡,五郎溪林场不再列为乡级行政单位。同年7月,梨溪口乡改设为梨溪口侗族乡,板山乡改设为板山侗族苗族乡。同年11月新店坪乡改设为新店坪镇,罗旧乡改设为罗旧镇。1985年12月,碧涌乡改设为碧涌镇。1986年9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后,大洪山、梨溪口、板山等三个乡不再冠名侗族乡。1993年8月,省人民*授权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公坪乡,设立公坪土家族乡。2000年5月,经省人民*批准,撤销公坪土家族乡,设立公坪镇。2003年2月,经省人民*批准,垅坪乡与芷江镇合并,设立新的芷江镇。2005年末、全县设5镇23乡,即:芷江镇、公坪镇、罗旧镇、新店坪镇、碧涌镇、牛牯坪、岩桥乡、水宽乡、麻缨瑭乡、竹坪铺乡、木叶溪乡、上坪乡、大洪山乡、土桥乡、杨公庙乡、梨溪口乡、洞下场乡、罗岩乡、板山乡、大龙乡、冷水溪乡、禾梨坳乡、楠木坪乡、萝卜田乡、晓坪乡。
村级区划
1978年,全县27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城关镇人民公社,下辖299个生产大队,2407个生产队,5个街道大队,61个居民小组。是年,大树坳公社的桐木园大队、莫家溪大队划给新店坪公社管辖。1979年3月,木叶溪公社的五郎溪大队、牛皮寨大队划给五郎溪林场管辖。城关镇公社的反修路大队并入和平路大队。1980年2月,牛牯坪人民公社金厂坪大队划归五郎溪林场管辖。1981年1月,城关镇公社改设为镇建制,改东风路大队为东风路居委会,改红旗路大队为红旗路居委会、和平路大队为和平路居委会、红卫路大队为红卫路居委会。同年11月,15个大队和4个街道居委会更改名称:牛牯坪公社桃花溪大队更名为肖家湾大队,垅坪公社红卫大队更名为邓家坪大队,土桥公社跃进大队更名为洞下大队,大洪山公社红卫大队更名为皇后滩大队,杨公庙公社新建大队更名为杨公庙大队,杨公庙公社田坪大队更名为洪溪大队,新店坪公社岩坳大队更名为杉木坳大队,碧涌公社永红大队更名为七甲坪大队,罗岩公社红星大队更名为龙神大队,大龙公社禾梨坳大队更名为井水冲大队,板山公社兴无大队更名为新屋大队,萝卜田公社黄双溪大队更名为沙田坡大队,晓坪公社东方红大队更名为青竹溪大队,禾梨坳公社茶溪大队更名为杨家桥大队,芷江镇三里坪大队更名为三里坪蔬菜大队,芷江镇东风路居委会更名为东街居委会,芷江镇和平路居委会更名为南街居委会,芷江镇红旗路居委会更名为北街居委会,芷江镇红卫路居委会更名为前街居委会。1983年5月,土桥人民公社改设为乡建制后,所属13个生产大队均改设为行政村建制,166个生产队均改设为村民小组建制。1984年3月,全县所辖农村公社全部改设为乡建制的同时,全县所有生产大队、生产队全部改设为村、村民小组建制,全县计设行政村299个,村民小组3126个。同年4月,五郎溪林场管辖的五郎溪村、牛皮寨村、金厂坪村划归新设立的五郎溪乡管辖。1986年,梨溪口乡增设苗塘界村,楠木坪乡增设古坡冲村。1994年3月,经省*同意,萝卜田乡岩坳村成建制划归晓坪乡管辖。1996年8月,经省民政厅同意,垅坪乡跃进村划归芷江镇管辖。2000年前后,芷江镇增设凯旋路居委会、黄甲街居委会,新设公坪居委会。2013年,全县5个镇23个乡下辖301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3117个村民小组、84个居民小组。
4、历史沿革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始设无阳县,属武陵郡。东汉时裁无阳,并入辰阳县。
晋太康年间(280~289),以故无阳县地置舞阳县。晋义熙年间(405~415),迁治于故镡成县,南朝宋因之,齐时(479~502)改舞阳为阳。梁时(502~557)改阳为龙木票刂县。
唐贞观八年(634),以辰州龙木票刂置巫州,龙木票刂改龙标,又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置渭溪县。长安四年(704),分沅州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先天二年(713),析龙标置舞阳县(治所在今芷江县城),仍隶沅州。开玩十三年(725年),沅州复为巫州,舞州易名为业州。天宝元年(742),巫州改为潭阳郡,业州改为龙标郡。乾元元年(758),潭阳郡复改为巫州,龙标郡复改为业州。大历五年(770),巫州更为叙州潭阳郡,领龙标、朗溪、潭阳三县;业州更为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二县。唐末,马殷据湖南,叙州“蛮酋”昌师益附于楚。五代长兴三年(932),楚王马希范以叙州潭阳县置懿州。乾礻右三年(950),马希萼袭位,改懿州为洽州。
宋乾德三年(965),改洽州为懿州,遂为羁縻州。熙宁七年(1074),撤销羁縻州,在懿州新城(今县治)置沅州,又以潭阳郡地置卢阳县。元丰三年(1080),沅州领卢阳、黔阳、麻阳、渠阳四县,属荆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沅州路,领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初改沅州路为沅州府,洪武九年(1376),改府为州,以州治卢阳,县省。
清初置沅州,隶辰州府。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为府,属湖南布政使司,增置芷江县附郭。
民国元年(1912),裁县存府;次年,裁府复县,隶辰沅道。民国11年,废辰沅道,芷江直隶于省。民国24年,属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次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初,芷江县属会同专区。1952年8月16日改属芷江专署,是年12月,芷江专署易名黔阳专区。1968年改称黔阳地区,1981年6月30日更名为怀化地区,芷江县随隶之。社建制改为乡镇建制,全县辖1个镇28个乡。1985年末,全县辖4个镇25个乡。1986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芷江县,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1997年11月29日,怀化地区改设为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随之改属怀化市,至今无变。
5、经济发展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拥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50户,形成了年产膨化炸药1.2万吨、合成氨6万吨、氯酸钠2万吨、人造刚玉100吨、铸件5000吨、水泥100万吨(粉磨水泥站)、PVC板材4万吨、加工芷江鸭200万羽、芷江米20万吨、红薯粉丝1万吨、总发电装机容量达10.52万千瓦的生产规模,培育了“食品加工、建设材料、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板块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几年芷江工业经济增速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工业经济已经占据了全县经济的半壁*,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201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1.2%,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1.7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润15959.1万元,同比增长14.2%,实际入库税收入9449万元,同比增长17.5%。工业占全县经济总量提高。占全县财政总收入58431万元的24%。其中:国税入库7261万元,增长21.6%;地税入库3214.6万元,增长22.8%。工业已成为全县财政增收、经济增长的主支撑。
6、文化教育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历史文化深厚,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其中县城芷江镇历代均为县治所在地,汉初到唐末四度为州治所在地,元初至清中叶两度为府治所在地。1945年8月21日,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在芷江举行,芷江因此震惊中外、声名远播,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为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中,创造了和平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丰厚而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分别成功举办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
芷江民族文化艺术活动素称活跃。如侗戏、梅香戏、傩堂戏、三棒鼓、芦笙舞等,独具特色。1990年,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中心7个,文化站22个;有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4万多册,乡镇及厂矿、学校、机关图书馆、室106个,图书户8个,共藏书近30万册。有县级影、剧院2个,容纳观众2600人。乡镇影、剧院6个,容纳观众6000人。乡镇、厂矿及个体电影放映队35个,共有放映设备61套(台),放映工作人员131人。1956年由县汉剧团名演员王兰芳同溆浦剧团杨宗道合演的传统辰河高腔剧《破窑记》赴北京演出,受到*等*领导的接见。1985年,县文化馆排演的少儿舞蹈《小猫钓鱼》参加省少儿音乐、舞蹈调演获一等奖,并被省电视台录像向全省播放;1987年,县文化馆创作排演的儿童舞蹈《快乐的小芦笙手》获省《洞庭之秋》首届艺术节调演一等奖。1972~1989年,芷江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3000多篇(件),其中在*报刊发表20多篇,在省级报刊发表200多篇。其中,有7件作品获*奖,有34件作品获省级奖。
芷江教育
芷江现有各级公办学校54所,其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继续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独立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小学5所,中心小学18所(含村级小学2所,教学点95个),幼儿园2所。现有各类民办学校14所,其中全日制中学1所,幼儿园12所,职业学校1所。基本形成了以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为补充,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办学格局。
近年来,全县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的总体目标,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教育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教育管理明显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育特色日益鲜明。全县教育工作在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第三届、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单位、怀化市县级人民*职业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优秀单位、怀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芷江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督学责任区示范点建设单位。此外,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发展学前教育和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的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7、民族宗教
芷江民族
芷江侗族自治县于1986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1987年9月24日举行了成立庆典,后经国家民委批准,每年的9月24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全县总人口39.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4.6万人,占总人口62.9%;其中,侗族人口21万,占总人口53.7%;苗族2.9万人、土家族0.7万人,另有回、瑶、壮、蒙古等共计2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以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县。
芷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早在殷商时期,这里就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其中一支骆越人逐渐发展成今天的侗族。苗族由黄河流域南迁,也早于商周时期进入五溪之地,即今天湘黔边境地区。以后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开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宋末元初,湘西北土家族因战乱有一支迁入沅州,即今天芷江公坪一带。明、清时期,沅州成为通往滇黔的门户,逐渐成为湘西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中心。频繁的军事活动和繁华的商业贸易,使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大量迁入。有的在此长期定居,与芷江侗族、苗族等早期聚居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以侗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长期的融合与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汉族人民的先进文化,对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不但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技术,而且把汉族的先进文化思想和交际语言融入到自己民族的生活当中。今天的芷江,各少数民族在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同时拥有当地汉族的文化特征,使用当地汉族的语言,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精神。
侗族居住于芷江的侗族自称“金”,与古代百越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古代百越人的一支骆越人在融合当地其他部族和早期迁入该地区的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与汉族一样具有多元一体的典型特征。
在芷江民间,许多侗族大姓自称早年从江西迁入,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元末明初,湖南贵州一带发生大规模战乱,加上饥饿与瘟疫,人口锐减,田地荒芜。为了开发这一地区,巩固西南地区的统一,明朝廷广泛实施屯田、屯军制度,从人口较多的中南地区大量向边远地区移民,有“江西填湖南,湖广填四川”之说,正是此一时期的反映。一些汉人迁入芷江定居后,一部分被当地土著侗族所融合,成为今天侗族的组成部分。
苗族居住于芷江的苗族自称“牡”、“蒙”、“毛”等,历史上曾因地而异,在“苗”字前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红苗”、“黑苗”等。汉族典籍很早就有记载,商周时期就称为“苗”,后苗民南迁,其中进入今天湘黔边境地区的一支在秦和汉代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芷江的苗族与贵州东部地区的苗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芷江部分苗族大姓自称从贵州迁入。也有部分说从江西迁入,这与侗族大姓中江西迁入说基本一致,也是部分汉人进入苗族地区被苗族融合所至。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的意思。芷江的土家族是在宋末、元初从今天的湘西永顺、保靖等地迁入的。据芷江公坪镇《彭氏族谱》记载,其祖先彭三郎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由保靖迁入沅州,其子彭亨达进入公坪“落担丘”定居。由于土家人生性剽悍、勇敢,官府常征其为兵。因其作战勇敢、为人豪气,由居于沅州东部地区,因此,芷江人称之为“东乡杆子”。
芷江宗教
芷江现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四大教派和民间信仰。有基督教爱国会和天主教爱国会两个县级宗教团体,寺观教堂2个(天后宫和天主堂),是省级重点寺观教堂。
有宗教教职人员49人,已经由省宗教局认定备案的有49人。有宗教场所19处,信教群众达15万余人。其中佛教场所9处,即景星寺(芷江镇下菜园)、矮公坡寺(竹坪铺乡五里牌)、慈悲庵(罗旧镇花山寨)、新殿寺(新店坪镇新田村)、枞林寺(罗卜田乡场上)、西岳钟大帝纪念寺(罗岩乡汪碧山村)、光明寺(罗卜田乡罗卜田村)、茅丛寨寺(大树坳乡大树坳村)、碧云寺(罗旧镇庄上村),有教职人员7人;道教3处,即明山观(明山)、天后宫(县城西)、龙凤观(公坪镇瓦溪铺村),有教职人员36人;天主教1处,即天主堂(县城西街),有教职人员5人;基督教5处,即基督教(县城东街)、基督教潘家田分堂(冷水溪乡潘家田村)、白竹坪聚会点(杨公庙乡马田村)、半溪聚会点(木叶溪乡小渔溪村)、长征村聚会点(上坪乡长征村),有教职人员1人。民间信仰1处:屈子祠(岩桥乡小河口村)。
8、医疗卫生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2家,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红十字会医院、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农医办)。乡镇卫生院28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卫生院23所。村卫生室291所,民营医院1家,个体诊所44所。全县实际拥有病床数1480张,其中县级医院927张、乡镇卫生院523张,民营医院30张。全县卫生系统总人数981人(含卫生局机关),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58人,占总人数的87.5%;正高一人、副高34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4.1%,中级职称224人,占26%,初级职称524人,占61%。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80人,大专480人、中专198人。
9、交通概况
芷江是东中部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湘黔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长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怀化芷江机场已开通长沙、广州、北京、上海、昆明、海口、西安航班,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到2013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97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4公里,国道77.8公里、省道408公里、县道312公里、乡道473公里,村道644公里。全县乡镇100%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行政村通畅率达96%。我县县到乡及与外省、外县(市、区)相邻的“断头路”基本实现了水泥硬化。芷江侗族自治县二级客运站1个(芷江汽车站),三级客运站1个(河西凯旋汽车站),农村客运站1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56个;道路营运客车200辆、3929座,营运货车722辆,1520吨;道路客运省际班线2条(深圳、铜仁)、市际班线2条(长沙、凤凰)、县际班线3条(怀化、新晃、新晃天雷)、县内班线41条。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91.3%。
10、旅游景区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因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佳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因为日本侵略者在这里签下投降书,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闻名。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其中县城芷江镇历代均为县治所在地,汉初到唐末四度为州治所在地,元初至清中叶两度为府治所在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为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县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居住着侗、汉、苗等25个民族,总人口37.94万,侗族人口占58.9%。属少数民族县、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比照西部开发扶持县和武陵山连片扶贫攻坚范围县。芷江区位优越,交通方便快捷。湘黔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沪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正在扩建的芷江机场已开通长沙、广州、北京、上海、昆明航班,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芷江传承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在千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中,孕育了和平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丰厚而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分别成功举办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芷江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有全国唯一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争史绩的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有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有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有中华和谐与和平文化标志性建筑—太和塔,有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楼,有国家AAA级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三道坑原始生态旅游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近年来芷江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计生协百强县”、“*生态示范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全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市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先进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湖南省旅游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旅游景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为国家AAAA级景区。华夏大地唯一纪念抗战胜利标志性建筑,中国凯旋门——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
飞虎队纪念馆
飞虎队纪念馆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主要由抗战时期的中美空军指挥塔、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飞虎队纪念馆组成。
龙津风雨桥
龙津风雨桥为古沅州外八景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2000年12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该桥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天后宫
天后宫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一座妈祖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潇湘百景”之一。
芷江机场旧址
芷江机场旧址为二战期间国内远东第二军用机场。
茅丛河漂流
茅丛河漂流有“浪漫之漂”和“五溪生态第一漂”之称。
杨溪云树国际和平村
杨溪云树国际和平村为一处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立的以杨溪云树为核心资源载体,以“和文化”为主题,以本区域乡土民俗、民族风情为特色,集文化观光、民俗体验和休闲度假于一身的主题民俗村落。
明山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明山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怀化及周边区域集会议、住宿、餐饮、水上娱乐、垂钓、烧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区。
明山
明山位于县城北面10公里处,主峰海拔1008.2米。前临五士坡,后倚西晃山。从脉蜿蜒曲折,峰起峦回,委蛇层迭。登上山顶,全城风光尽收眼底;放眼望去,翠色层叠,有若螺堆黛染,峰峰相对,岭岭相衔,族拥主峰,令人心旷神怡。明清时期,多有文人登峰游览,吟诗填词,称明山为沅州八景之一,称为“明山迭翠”。有莲花阉、遇仙桥、二天门等景点。山顶建有真武殿,每逢农历三月三日,周边各地上山观光朝拜人数达数万人,蔚为壮观。
三道坑
三道坑原始次森林景区位于芷江县五郎溪乡境内,距县城46公里,规划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地势险峻,山峦叠嶂,有三道坑百米高瀑布、飞龙瀑布、虎啸瀑布、横生桥、情人岩、夫妻树、万缕根等几十处景观和许多珍贵树种及众多的野生动物。
11、本地特产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鸭
芷江鸭是芷江县的一大传统基础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的格局。芷江鸭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芷江鸭相对饲养周期较长,室外放养,其肉质较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13年全县芷江鸭存笼127万羽、出笼560万羽。芷江鸭养殖主要分布的乡镇为芷江镇、岩桥、竹坪铺、麻缨塘等,占全县年出笼量的60%。
芷江和翔鸭业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主营芷江鸭加工,年加工能力200万羽,年销售收7000多万元。公司主要产品有芷江炒鸭、芷江口味鸭、分割鸭肉、酱板鸭、老鸭煲、鸭腿、礼盒三件宝等制品60多种。
芷江民丰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是市级农头企业,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运营,主要从事芷江鸭养殖,旗下的宏鑫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和推广“EM生态菌发酵床”实现零排放养殖,年出栏芷江鸭达160万羽,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高山葡萄
近些年来,芷江根据自己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高山葡萄,在大树坳、杨公庙、木叶溪等乡高山葡萄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县栽培面积达8000余亩。其中大树坳乡达到3000亩,年产量125万公斤,已初步走向高山葡萄产业化。
芷江高山葡萄原产于芷江本地高山地区,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培育,品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得到优化。主要品种有高山葡萄1#、高山葡萄2#、高山葡萄3#等3个品种。这些品种果粒结构紧凑、甜度大、产量高,一般亩产2000公斤,经湖南省农学院果树研究所测量分析,含糖量达16-18%,可溶性固形物为11.8%,市场前景极好。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芷江、怀化、新晃、麻阳、长沙、贵州、广西等。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白蜡
芷江白蜡即虫白蜡,国际上称中国蜡,在工业、军事、航空上有极其广泛的用途。芷江历来就有“白蜡之乡”的美称。每年的八月,白蜡林丰产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皑皑白雪,“侗乡八月雪”的美誉由此而来。芷江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均宜白蜡生产,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年产白蜡几百担”的记载。1942年《湖南白蜡调查》载:湖南产蜡之区,首推芷江。
芷江生产的白蜡,色白,表面光滑有光泽,无明显杂质,断面致密呈马牙状,质硬而脆,有浓蜡香味,其熔点、酸值、皂化值、磺值、苯不溶物等多项指标均高于林业部所颁布的米白蜡标准。如今芷江的白蜡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芷江野生甜茶
芷江野生甜茶《多穗柯》芷江甜茶高甜、低热、不含糖成份。富含其它植物不能生成的人体急需补充的活性成份二氢查耳酮根皮苷、三叶苷及3一羟基根皮苷。成份具有三降三抗疏通软化心脑血管的作用,尤其对咽炎患者有辅助功能。
12、芷江人物
文学艺术界
杨志一
杨志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文学室主任、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会员。
1926年7月生,笔名陈聪,梁明,王梁等。侗族,芷江碧涌人。1949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以后,在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工作,历任通讯员组、文学评论组、理论组组长。1975年调文化部,主编《艺术教育》。198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任《文艺研究》编委、编辑部文学室主任。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第一任会长,现为该会顾问和贵州侗学会顾问。长期从事文艺评论和编辑工作。自1947年至今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100余篇。其早期诗作《蛰》曾得到朱自清先生赏识。1949年6月在四野南下工作团创作《七一颂》,经战友汪声裕谱成合唱,于当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成立28周年,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录音播出。其文学评论代表作有《十年来的文学新人》,载于1959年《文艺报》,后收入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十年》;《崭新的工作,很好的开始》载于1959年《文艺报》;《勇者之歌》载于英文版的《中国文学》(1961年10月号),此外还有《沐浴在阳光中的花蕾》、《介绍一些短篇小说新作者》、《评三突出》、《评》等。1988年离休后,仍对侗族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将主要精力放在侗族文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为《当代侗族短篇小说选》写的代序《侗笛悠悠》,曾在1987年第8期《民族文学》刊出。1990年又与邓敏文合写《理性认识的曙光》,作为《侗族文化新论》的代序发表。此外,还撰写有关侗族文学及文化方面的论文多篇。1988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文学编辑荣誉证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分会颁发的成果奖。1992年12月被北京市民委评为第三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进个人,获北京市民委颁发的荣誉证书。2000年9月,因在侗族文学及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被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授予20世纪“鼓楼奖”及“风雨桥奖”。
李珊
李珊,辽宁锦州电视台总编,主任编辑。
1930年10月生,别名黎牧之,侗族,芷江人。1946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由于参加*运动被学校勒令休学。1948年5月投奔东北解放区,最初分配在辽西文工团和辽西中苏友好协会工作,1954年4月辽东和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时留锦州新闻战线工作,先后在报社、电台、电视台任编辑、记者、主任、总编等职,数十年撰写许多杂文和专著,得到舆论界很高评价,同时还担任锦州作协常务理事、锦州广播电视学校校长、中国报道杂志社锦州信息部主任、辽宁省世界语协会副理事长,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七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1990年10月离休。
郑流星
郑流星,怀化市艺术馆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大视野网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东方名人研究院研究员及院士,世界名人认定委员会高级专家及编审。
1938年10月生,苗族,芷江人。主要业绩:为《向秀丽》、《苦菜花》、《白毛女》等80余部大型歌剧、舞剧、戏曲和100余件中小型节目作曲、编配及指挥演出。在省级以上发表、宣读的学术论文有《湘西花灯音乐探源》、《怀化“茶山鼓”试析》、《辰河戏音乐简论》等20余篇,其中有些被选入《中国专家论文集》、《世界学术文库》等14种专集。有的参加国际优秀论文评选获优秀奖,有的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有的获世界级金奖并被认定为世界级壹级精品。还写过一些评价短文曾在《工人音乐报》、《民族文化》、《海峡之声》及省电台上发表、播放过。为国家七五期间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的完成主编了“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艺音乐”等三套集成,并担任其三套集成主要撰写人及省卷”编委。为《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与人合作撰写的《湘西花灯音乐分析》曾在北京全国研讨会上得到大会的肯定和赞扬,并作范文发至全国各省、市。多次荣获地、省与国家艺术科研奖和荣誉证书,并获中国国际名人院颁发的“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业绩被收录《中国世纪专家》、《亚洲艺坛名流》、《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82种辞书。
姚奇
姚奇,芷江教师进修学校讲师,县文学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协会会员。
1943年2月生,邵东县人,1960年移居芷江。1963年参加教育工作。酷爱诗歌、小说、散文创作,在全国30多家省级及*刊物上发表诗歌50多首,小说散文百多篇。60多万字。散文《侗乡三月樱桃红》获《中国校园文学》93征文一等奖。《醇醇侗乡情》获湖北作家协会94年征文三等奖。《五月杨梅情》获《写作》95年征文一等奖。《贺龙巧服小青年》获《湖南宣传》96年长征60年征文二等奖。小说《那团红》1996年获湖南省地市报刊评选二等奖。《含羞草》获96年全国短篇小说征文优秀奖。代表作有《梦断魔花涯》、《山姑泪》、《雾锁五羊寨》。第一部小说集《情山恨海》27万字,珠海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离离原上草》12万字待出版。辞条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录》和《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王辉
王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声乐研究会理事、怀化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乡村音乐》主编,并受聘任山东省济宁市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首席音乐指导。
1944年11月生,芷江镇人。1958年参加工作。1959年赴省文艺会演,后留省财贸文工团并接受艺术院团专业训练。曾师从湖南师大杜光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孔德扬教授学习理论作曲。师从上海艺术馆并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向大勋先生研修声乐,系声乐艺术大师,我国著名声乐家、教育家、指挥家赵梅伯教授的嫡系传人。曾任县文化馆长、文联主席、文化局长、县政协委员和常委。60年代开始创作,在国家和地方权威刊物、电台、电视台及各级会演中发表声乐、舞蹈音乐作品等750余件,100余件作品获全国、省市级奖。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王辉歌选》专著。有音乐、戏曲电视艺术片及专题片数十部,有论文和散文数十篇。作品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肖玫、邓海伦等演唱在省内外有很大影响,代表作《侗锦·芦笙和兰花》唱进*并流传于全国。1985年至1986年组织领导并作曲的少儿舞蹈《小猫钓鱼》、《快乐的小芦笙手》在分别获得省一等奖之后又进京演出,受到**的接见。1997年县庆组排并作曲的《走上街,走下街》,2000年获全国银奖,并赴天津“国际儿童艺术节”演出。所作曲的《月亮乖》获2000年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文化部门工作的几十年中所策划组织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以及1周年和10周年县庆文艺晚会、迎宾、游行活动等均受到*、省、市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因专业和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县先进个人和立功,受到县委、*的嘉奖。1992年被县委、*授予“拔尖人才”称号。2001年6月,又被评为怀化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和获得“突出贡献奖”,受到市委、市*的表彰。湖南电台、电视台和有关*、省市级报刊曾以《扎根侗乡的作曲家》、《侗乡曲王》等为题作过多次专题介绍。其业绩已分别载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多部大型辞书。
舒绍平
舒绍平,县文联主席,中国侗族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告文学笔会中心会员、记者、省作家协会、省考古学会会员。
1945年5月生,苗族,沅陵县人。1963年9月芷江师范毕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4年。1977年8月至1991年8月在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局工作,先后任文学创作兼考古专干、图书馆、文化馆长、文化局副局长。1987年获馆员职称。1994年9月至今任县文联主席。几十年来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30余万字。1972年开始在《湖南日报》发表第一首诗作。198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编外五保户》,出版书籍有:报告文学集《侗乡美容者之歌》、长篇报告文学《有这样一个女孩》、散文集《龙津桥》、长篇历史小说《政坛天才王安石》(上下集65万字)、《心忧天下范仲淹》(上下集50万字)。故事《两张布告》获省军区、省出版社一等奖。报告文学《第三世界头目》获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联合征文三等奖;报告文学《他是侗乡一把火》获中国报告文学笔会中心、《东方之路》征文优秀作品奖。另短篇小说、散文等获省、地(市)奖30多个;论文演讲稿等获省级奖5个。文艺创作成就被《湖南省作家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等多种书刊推介。
龙小平
龙小平,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全国土地宣传先进个人。
1947年9月生,侗族,芷江镇人。1978年考入湖南师院怀化分院政教专业。1981年先后在怀化二中、芷江一中、县委宣传部、教委、二中和县、市国土局工作。1983年创办*后全国中学生最早文学社之一《苗苗》文学社。担任怀化地区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时,出版《婚恋警世钟》、《运用美育加强政治教学》等书。1988年编撰《怎样办理土地案件》发行省内外。1990年自编自导电视专题片《珍惜金饭碗》和王辉共同创作同名主题歌,曾被怀化电视台选为台歌。1991年被县*评为先进工作者。1992年调地区国土局,参加地委工作队赴通道搞社教一年,被地委授予“优秀社教工作队员”。1993年负责全区国土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地县乡村四级宣传网络。近年来全国新闻媒体播发各类文章(消息)2000余篇(条),1995年创作演讲词《石通华》获省纪检系统演讲赛一等奖,《对我国地产市场法律思考》被《中国改革经纬录》等书编录,应邀参加国际科学联合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等单位研讨会。首家采写的《华夏力士第一村》、《双胞胎村巴洲》,湖南电视台、《中国体育报》等媒体相继播发或深入报道,大力士杨修义参加“乡村发现”擂台赛。摄影作品《奶奶的好手艺》获湖南西部开发摄影大奖赛铜奖。从1986年代理诉讼与非诉讼以来,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1995年荣誉“全国土地宣传先进个人”称号。传略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专家学者辞典》等多部辞书。
张剑
张剑,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年会优秀作者,《人民文学》创作部优秀奖获得者。
1956年1月生,芷江木叶溪人。先后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并取得了大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凭。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新华文摘》、《人民文学》、《记者文学》、《羊城晚报》、《党史文汇》、《百花》等省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数十篇,并多次获奖。其中《震惊中外的芷江洽降》一文在中国现代史学会、抗日战争研究等联合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有奖征文”中获一等奖。散文《逆水行舟》获《人民文学》创作部优秀奖,并被该部评为93中国当代文学年会优秀作者,散文诗《露珠》获湖南省作家联谊会《中国新文学履痕》从书出版作品大奖赛二等奖。1995年10月参加湖南省作家协会,并成为终身会员。先后出版了《城市管理概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两本著作。其中《城市管理概论》一书,1993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三等奖。论文《用活用足少数民族政策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1992年12月获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课题奖。
医疗卫生界
肖先银
肖先银,中国航天部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女,1931年8月生,芷江罗旧人。1951年7月湖南省邵阳普爱高级护校毕业。1960年10月湖南省邵阳医学院大专班毕业。1951年10月在解放军四十六军一三六师医院任正排级护士。1956年在湖南省邵阳市立医院任护士长。1961年1月在湖南省邵阳专区人民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81年8月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主治医师。1986年6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88年2月退休。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曾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报刊上发表论文、通讯报导8篇。在中国航天部中心医院医务处主管科研、教育工作时,曾获*卫生部科研成果进步三等奖一次、获航天部科研成果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获航天部二院四等奖两次,其论文在中华内科血液病及核医学杂志上发表6篇。先后办英、日语口语、笔译等9个班,经国家考试去美国留学6人,回国后均为业务骨干,举办文化和业务知识更新学习班15个。综合医院结合临床实际开展科研和教育工作,对医护人员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医院被*卫生部评为三级甲医院。个人先后被评为先进、模范7次,优秀*员2次。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荣立三等功一次。
田治祥
田治祥,湖南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又名田茂平,1933年11月生,侗族,芷江新店坪人。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芷江县大队、会同军分区卫训队、司令部,湖南军区*文化学校卫生所工作,历任战士、学员、护士。1954年11月转业,先后在湖南省服务厅、湖南省财贸职工医院工作。1958年9月在湘潭卫校、湖南省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1962年10月到湖南卫生厅任科员、科级*。在从事医政、防疫工作期间经常带领有关专家下乡查治病人。同时,为麻风病防治努力争取经费和帮助解决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实际困难。并大力宣传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知识,认真贯彻“四个转变”,普遍推广联合化疗,严格执行规则治疗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赞扬。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87年被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直属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全省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卫生部指名为出国防病治病考察团团员之一。
余晨恩
余晨恩,县人民医院主任药师,省药学会第九届理事。
1937年1月生,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分配到湖南省芷江县人民医院任药师,1983年3月晋升为主管药师,1987年7月晋升为副主任药师,1992年7月晋升为主任药师。1997年5月退休。70年代致力于中草药剂改革的研究,先后研制出复方矮地茶片、复方升麻注射液、白蒺黎子注射液、蜈蚣七注射液等制剂。同时引进改制了10种中草药注射液。其中,治疗白癜风病的白蒺黎注射液,至今仍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推广使用。早在搞中草药剂型改革之际,就着手筹建药检室,经过几年的准备,1986年侗乡人民的第一个设备齐全的药检室建立起来了,独自担负本医院自制大输液无菌制剂和普通制剂数十种产品的全检,以及原村料、半成品、注射用水等质量检查,制剂药品的估样、抽样、规范程度和检测准确率均达到100%,在怀化地区第一届会检中获二等奖(全区医院第一名)。1987年被怀化地委评为怀化地区各界人士为四化作贡献先进个人。先后在湖南省药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中国药科大学建校五十周年论文交流会上、全国抗菌开发与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监察专题研讨会上、全国心脑血管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专题研讨会上和《中国药事》等杂志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是湖南省药学会第九届理事,湖南省怀化地区药学会首届副理事长。
陈乐群
陈乐群,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
1937年1月生,衡山县人。1957年7月毕业于衡阳医士学校,分配芷江县人民医院工作。1973年3月任外科主任,1981年8月任副院长,1982年12月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1987年10月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曾先后6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81年12月湖南省卫生厅授予“湖南省卫生系统职工教育先进个人”荣誉;1984年1月被县人民*记三等功一次;1992年4月被县授予“拔尖人才”称号;1993年5月10日《湖南怀化报》,同年《湖南民族工作》第4期分别以《一瓣心香话老陈》和《山窝侗乡也留人》为题,对其事迹作了报导。并以名医录入《湖南医林大观》。
从事外科专业40余年,医德高尚、勤奋苦钻、治学严谨、基础扎实,能顺利阅读和笔译本专业医学英语专刊,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娴熟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原则和对普外、泌尿外科多种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处置,尤其对急腹症的诊治处置更为专长。娴熟甲状腺切除、乳癌根治、胃肠肿瘤根治切除、高选迷切、门脉高压断流脾肾分流、肝叶切除、1-2级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内引流、巨脾切作、膈疝修补、复杂肾、输尿管结石取出、肾部分切除、肾切除、肾癌根治、前列腺切除、膀胱肿瘤切除、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移植、尿道狭窄修补;颅内血肿清除、脊柱结核、髋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所开展的“肝叶切除、肝内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内引流术”、“门脉高压断流与脾肾分流”、“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于1991年、1992年分别获芷江县科技进步三等奖;“食管镜取食道异物”1994年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曾撰写医学学术论文8篇在省地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与交流。系县域内外科学科带头人。
王本荆
王本荆,县人民医院院长,内科副主任医师,获授国防部“征兵体检先进个人”。
1937年6月生,湖北省应山县人。1961年8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62年分配到芷江县人民医院,1978年在湖南中医学院“西学中”一年。1982年12月晋升为内科主治医师,1987年10月晋升为内科副主任医师。1963年起,为内科负责人,1973年3月任内科主任,1980年7月任副院长,1982年7月任院长至1997年2月。1983年怀化行署记三等功一次;1987年被国防部授予征兵体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和奖章;1978年和1983年两次被县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被县授予“拔尖人才”称号并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自1983年起,先后数度任县医学会副会长、会长,现任县老科协副会长。
教育界
张茂皇
张茂皇,四川大学航空系副教授,成都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1912年3月生,芷江县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程院机械系,后回芷江任沅郡乡村师范学校数理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考入*大学航空机械班,毕业后又转入航空机械学校第三期高级班深造直至毕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航空第八修理厂飞机设计课设计员、白铁股长、空军战利品保管所所长。1945年考选留美,在美国芝加哥航空学院专攻飞机仪表,1947年返回后在上海大场飞机工厂任课长,后调成都空军机械学校当教官及三军区技术监察官。1950年任四川大学航空系副教授。其后还担任过四川财经学院、四川化工学院教学工作及成都五金工具厂工程师。
彭山
彭山,吉林省四平师院院长、党委书记,武汉地质学院党委副书记。
原名彭万泽,1915年9月生,芷江县城人。1935年秋入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36年作为第一师范的代表之一,参加抗日民族先锋队领导下的秘密进步青年组织长沙学联,后来被推选炙长沙学联主席,组织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和自学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接受民先队和学联的动员,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到延安后一直在延安抗大、*党校学习、工作了整整7年,期间于1938年3月加入中国*。1938年10月起担任*党校教员。1945年5月至8月,随王震三五九旅南下,参加了孟县攻城之战,担任*干事。1945年9月至1949年2月,先后任东北吉林省永吉县委宣传部长,吉蛟大队(武工队)政委,永南县委宣传*部长,吉林省南下大队宣传科长,期间先后参加武工队的游击活动及永南县的整个土改运动。1949年3月至1951年7月任江西省定南县委书记,1951年7月至1952年10月先后任江西赣州市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兼市长,期间领导并参加了*改革和三反运动。
1952年10月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调任*地质部地质室副主任,1953年7月调任武汉地质学校校长、总支书记,此后即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57年1月调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1972年9月调任吉林省四平师院院长、党委书记,1977年5月调任武汉地质学院党委副书记,直至1983年12月离休。
肖德铣
肖德铣,怀化师专副校长、副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湖南省语言学会理事,怀化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退休教师协会副理事长。
1931年3月生,芷江大树坳人。1955年考入湖南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59年毕业分配在怀化师专(当时名黔阳师专)工作。热爱专业,认真负责,*结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百废待举,为解决教材奇缺的问题,撰写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等教材多种,以及与教学有关的论文多篇,并根据教学笔记著《汉英语法比较》一书,很受各界读者欢迎。1980年,被选为中文系主任。1984年又被任命为怀化师专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职期间为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学管理*,以及培养中青年教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1年,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为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全国组织四十位教授,注译《十三经》和《诸子集成》两部从书,列入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许嘉璐教授负责主编,肖德铣接受研究会任务,承担其中《韩非子》一书的点校和注译,写成《韩非子注译》一书,文词简核,颇有创见。1992年退休之后仍继续从事比较语言学和韩非子思想的研究工作,并出任怀化文理学院副院长。
周兆德
周兆德,湖南农学院副教授。
女,1931年7月生,芷江县人。1954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壤系,1954年7月至1964年3月在西南农业大学土壤系任教,1964年4月后调湖南农学院农学系农化教研室任教。1980年参加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化学》的编写,1985年9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并公布于《湖南日报》,1987年9月获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3月由省土壤学会评为湖南省优秀土肥科技工作者,同时被选为省第六届政协委员,同年10月被选为九三学社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89年先后参加《苎麻生理生化与遗传育种》、《麻类作物的施肥》、《土壤肥料学》等书的编写。先后在《湖南农业科学》、《湖南农学院学报》上发表科研论文15篇。1990年9月被九三学社湖南省委评为优秀社员,1993年获省教委技术进步二等奖。
科技界
邓序庆
邓序庆,武汉市武昌区星火机电设计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1927年生,芷江人。1949年毕业于湖南湘乡高工机械科。芷江解放后,进入会同专区*学校学习,分配到楠木坪区*工作。1953年响应*关于技术*归队的号召,由机械工业部分配到武汉重型机床厂。1956年担任设计组长,参加加工各型号大型齿轮滚齿机,为我国加工大型齿轮机床填补了空白。期间入华中工学院机制专业本科进修毕业。多次被评为个人标兵和先进工作者。1987年退休后,创办武汉市武昌区星火机电设计研究所,为集体所有制设计技术服务机构,先后开发四种规格的加工活动板手专用机床生产线,其中多功位的组合机床属国内首创。1990年、1992年两次被评为“武汉市民办科技先进工作者”。
李文达
李文达,工程兵科学试验场科技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1930年2月生,芷江人。1949年10月入伍,在人民解放军47军任宣传员、团政治处文印员、连队文化教员。1953年8月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程系学习。1959年4月起在特种工程指挥部工程处任技术员、工程师。1966年任军委工程兵司令部作战处参谋,表报科长。1981年5月任工程兵科学试验场科技部部长。入伍以来,先后参加过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参加过我国航天基地、核基地及其他国防工程的建设,第一次核试验工程器材的工厂检验,第二次和第三次核效试验,组织实施工程装备和防护工程的试验。
杨国翊
杨国翊,机械部许昌继电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1936年2月生,芷江县城人。1951年考入机械部电器制造学校电器专业。1955年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至黑龙江省阿城继电器厂工作。1971年随机械部继电器研究所内迁到河南省许昌市。1984年在上海财经学院标准化专业函授毕业,任过技术员、工程师。1988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1965年参加刘家峡水电站、阿尔巴尼亚*电站、变电所等重点工程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和研制工作。1974年从事标准化工作后,担任处长并任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继电器及装置分会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1985年11月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会议。在从事标准化工作期间,组织并参加制定、修订本专业国家和行业标准,从无到有的为建立和健全企业和行业标准化体系做出了一定贡献。1985年和1991年两次被评为机械刘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1980年至1994年期间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四等奖各2项。参加《晶体管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和《电器制造工艺》两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提供给高校学生和专业人员学习参考。1988年主编并编写《输配电设备手册》中《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为城乡电网改造提供选型设备。
肖耀寰
肖耀寰,陕西省测绘局高级工程师。
1936年10月生,芷江大树坳人。1956年考入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系。1961年毕业,分配在国家测绘总局第二大地测量队工作,后调陕西省测绘局任高级工程师,主管生产技术处大地测量的生产、技术和设计。在此期间赴*等地野外作业完成过多种项目,内业工作中审批过多种合理的设计,为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任陕西省测绘学会办公室主任兼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成果有:①《全国一等水准网复测项目技术设计书》,在该项目中任设计组副组长,是主要设计者和执笔人,此技术设计书是国家测绘局、总参谋部测绘局、水利部、国家地震局施测水准时必须遵照执行的重要技术依据;②《海南岛高精度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试验网项目技术设计书》,在该项目中担任主要设计者和执笔人,此技术设计书为展开全国高精度GPS卫星定位网,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重要的技术数据。退休后定居新西兰。
汪定淮
汪定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人民*农业顾问。
1938年生,芷江县城人。1957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62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从事作物栽培研究工作。1979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8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作物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作物营养研究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委员,水稻专业组副组长,北京作物学会理事,“作物学报”、“作物杂志”副主编、“北京农业科学”编委,北京市专家联谊会会员,北京市人民*农业顾问。该同志长期从事作物营养生理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在水稻高产栽培、作物营养诊断和计算机应用于农业方面有独到研究,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两次,北京市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一次。作为主要骨干参加研究完成的“水稻旱种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代表性著作有《水稻》、《北京水稻栽培》、《作物养分平衡与高产栽培——兼论作物栽培科学现代化》。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有“从营养平衡探索高产之路”、“北京地区水稻新种植制度的研究”、“水稻旱种连作障碍及防治方法的研究”,主持农业部重点课题“高产优质大豆养份动态模型及计算机诊断与调节系统”的研究工作。他1982年2月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生命处于重危状态,但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同绝症作斗争,经放疗、化疗后一直勤奋工作在科研第一线,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传授和推广科技成果。1990年、1992年两次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爱国立功标兵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证书,1994年被北京市委、市*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荣誉称号,同时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被编入《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
13、社会发展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辖28个乡镇。土地总面积20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千公顷。2013年全县总人口37.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3.85万人、城镇人口9.4万人。人口出生率12.73‰,自然增长率6.45‰。年内气温最高39.8℃,最低-2.8℃;年降水量1128.8毫米。
综合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87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561万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41515万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63705万元,增长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98元,增长12.1%。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3.2∶43.4∶33.5。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48%和46.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
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0044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152062万元,增长6.5%;林业产值19436万元,下降10.4%;牧业产值101238万元,增长3.3%;渔业产值7208万元,增长8.1%。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3.7万亩,比上年增长2.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2.15万亩,增长1.2%,玉米播种面积13万亩,增长2%。全县油料种植面积17.22万亩,增长1%;蔬菜种植面积14.93万亩,增长4.7%。
全县粮食总产量20.44万吨,比上年下降3.1%,其中,稻谷产量14.39万吨,下降3.5%;玉米产量3.47万吨,增长1.5%;红薯产量1.64万吨,下降12.5%。全县油料产量1.44万吨,增长2.1%;蔬菜产量12.98万吨,增长7.2%;水果产量12.92万吨,增长20.7%。
全县出栏肉猪40.82万头,增长4.1%;牛出栏1.02万头,增长2.9%;羊出栏头数3.04万只,增长4.8%;家禽出售749.77万羽,增长3%。
全年肉类总产量4.02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2.94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1304吨,增长3%;羊肉产量548吨,增长5%;禽肉产量8997吨,增长3.9%。全年禽蛋产量为877吨,增长2.9%。水产品产量5990吨,增长3%。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9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亩。节水灌溉面积5.2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3249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全县规模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2.99万吨,下降14.7%;大米10.78万吨,增长34.8%;纸制品9388吨,下降12.4%;塑料制品10.64万吨,下降2.5%;水泥30.95万吨,增长46.2%;发电量7.26亿千瓦时,下降2.7%。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1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7067万元,增长67.4%。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18.2万元,下降20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3871.4万元,增长47.9%;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2477.5万元,增长65.1%。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9022万元,增长19.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6.13万平方米,增长27.8%;房屋竣工面积8.54万平方米,下降32.3%。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2557万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50万元、113047万元、265360万元,分别增长57.6%、26.3%、51.3%。
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3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18个,比上年增长162.9%;本年投产项目58个,新增固定资产132150万元。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6%。其中,住宅投资20565万元,增长91.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4.85万平方米,增长74.8%。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782万元。全年农村公路建设68.13公里。
全县邮政业务收入1578万元,增长18.8%;电信业务收入12532万元,增长7.3%。全年报纸累计订销量33.2万份,增长3.8%;杂志累计定销量2.5万份,增长8.7%;收寄特快专递1.3万件,下降13.9%;发送函件18.8万件,下降46.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18万户,新增2.55万户,增长14.5%。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22万户,增长15.5%。
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7%。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19亿元,增长50%。
国内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8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9%。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184421万元,增长14.4%;乡村零售额58458万元,增长12.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8632万元,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收入额24247万元,增长9.1%。
全年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131692万元,增长27.9%。
财政、金融、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58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159万元,增长15.3%。其中,税收收入43713万元,增长18.4%。上划收入17272万元,增长16.5%。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5100万元,增长19.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0985万元,比年初增长19.1%。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76721万元,比年初增长21.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0684万元,比年初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279200万元,比年初增长1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7606万元,比年初下降4.4%;中长期贷款余额191594万元,比年初增长23%。
全年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6952万元,比上年增长1.4%。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625万元,增长25%。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4128人,毕业生1802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834人,毕业生1170人;初中学校在校生11289人,毕业生3583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3094人,毕业生4152人。在园幼儿7474人,比上年增长2.6%。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年专利授权14件,列入省级以上各项科技项目3项,县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7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群众艺术表演团体7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2个,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464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
全县卫生机构393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488张。卫生技术人员8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9人;注册护士499人。
全年累计实施142个村级体育活动场所建设。获得全省青少年儿童体操(蹦床)锦标赛金牌第一、团体总分第二;获怀化市第四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一。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已发现矿种20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种。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状况良好。
年末造林绿化4.24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92.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48%。
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3%。其中,原煤、电力按标准量折算,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48.4%、53.2%
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4起,比上年增长158%;死亡3人,下降6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人,增长33.3%;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38.27万人,常住人口34.35万人,城镇化率28.12%。
全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770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3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7元,增长13.5%。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总支出5789元,其中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760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13.1%。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8平方米。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793人。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8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9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9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4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2.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8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9.77万人,参合率为97.8%。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15.08元,比上年增长7.2%。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259.13元,比上年增长5.4%。解决农村3.0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新建沼气池500座、高效生物质炉灶600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600台。
上一篇: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下一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