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会站
岩会站原名移穰站,站址在山西省平定县巨城镇,邮政编码045202,建于1906年,距离石家庄站92公里,离太原站139公里,隶属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管辖,现为四等站。
中文名:岩会站
外文名:YanHuiRailwayStation
原名:移穰站
站址: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
邮政编码:045202
045202:四等站
1、历史沿革
岩会站建于1906年。
2、地理位置
岩会站站址在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离石家庄站92公里,离太原站139公里。
3、业务范围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4、列车时刻表
岩会站列车时刻表(数据库版本:2018.03.20) |
车次 |
列车等级 |
始发站-终到站 |
到时 |
开时 |
沿途停靠 |
6031 |
普客 |
石家庄北-太原 |
09:29 |
09:31 |
岩会09:29阳泉10:03寿阳11:18芦家庄11:56榆次12:41太原13:13 |
6034 |
普客 |
太原-石家庄北 |
10:00 |
10:02 |
岩会10:00娘子关10:34南峪10:46井南11:00井陉11:24石家庄北12:30 |
6033 |
普客 |
石家庄北-太原 |
17:19 |
17:21 |
岩会17:19阳泉17:53寿阳19:04芦家庄19:47榆次20:34太原21:12 |
6032 |
普客 |
太原-石家庄北 |
18:18 |
18:20 |
岩会18:18娘子关18:52南峪19:04井南19:18井陉19:42石家庄北20:51 |
5、相关报道
石太线上岩会站安全生产一万天
据山西新闻网2011年2月1日报道,春节临近从石太线传出喜讯,截至1月24日18点阳泉站所辖的岩会站,经过全站*职工一万个日日夜夜的共同努力,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一万天,创建站史上最高纪录。
岩会站
这个站位于石太线中部的高坡弯道地段,是一个只有26名*职工的四等站,行车高峰时每7分钟就要通过一趟列车。从1983年9月5日以来,经历了11任站长,但该站在抓安全上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始终坚持把安全教育工作理念放在首位。27年来,接发列车864万列,调车作业119668钩,货物发送480万吨,接送旅客129万人次;多年被北京铁路局授予优秀红旗站、阳泉站授予先进中间站荣誉称号。
石太线上的慢火车
硬板的座椅、摇晃的车身、燃煤的锅炉……在高铁提速、动车飞奔,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绿皮火车正渐行渐远。然而,在前身为百年正太铁路的石太线上,至今仍有两趟“古董级”的绿皮车以最低1元钱票价,以特有的速度与节奏,承载着满满的温情与记忆,往来于晋冀两地。
古董级的龟速慢火车
每天清晨,6031次列车缓缓驶出石家庄北站,慢悠悠地穿过太行山,开往太原。110年历史的石太线经历时代巨变,今天的人们出行早已习惯了动车与高铁的极致速度,而6031/6032次与6033/6034次列车,这两趟龟速的“古董车”依然以平均时速只有50公里的慢速度开行着,而且沿线大小22站点,站站停靠,以至于225公里的路程,单程就要6个多小时。在追求速度的中国,这是真正能让人们慢下来的火车,或许踏上这记忆中的火车,倚靠在那心中的站台,心绪才能宁静,身边的风景才能驻留。
距发车还有半个多小时,6031次列车已经静静地在石家庄北站等候旅客了。十分钟后,检票闸口打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涌进站台。我也随着人流,登上了这独具特色的慢火车,我买的是从石家庄北到娘子关的票,票价只有4.5元。然而上车后,老火车给我的印象却出乎意料,车厢虽然很旧,但是并不破,且干净整洁。燃煤烧水的锅炉,靠背板直的座椅,能够开启的车窗,漆痕斑驳的行李架以及车厢顶部的小电扇,无不体现着浓浓的历史感。
7时08分,随着有节奏的隆隆声,列车准时开动了。6031的列车长王伟是个有三十多年工龄的“老铁路”,忙碌间隙,他看着窗外掠过的山与树满是感慨:别看现在这趟车行驶速度慢、票价低,却是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见证。石太线的前身正太铁路由法国人设计,1907年建成通车,从晚清、民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今天,这条横穿太行腹地、沟通晋冀大地的交通动脉,已经走过了110年岁月。
低票价的铁路公交车
“这趟绿皮车是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客运火车,可以说是沿线几代人的出行记忆。”年近五十的列车员武宝亮和这趟车的感情更深,他是接父亲的班来到铁路系统工作的,可以说两代人的青春都奉献在了绿皮车上。前辈们给他讲过许多这趟线的故事,当年的火车头是小型机车,加上正太路沿线弯道多、坡度大,行驶速度更慢。1933年之前,由石家庄到太原可朝发夕至,运行时间为9小时39分。即便是这样,这条铁路的旅客发送量仍十分可观。在民国初年,花一两块钱坐一趟火车出行,也算是件奢侈的事情。日占时期,正太铁路的票价全程每张票4.90元,到现在石家庄到太原普快列车全程也不过15.5元。
随着火车一次次地提速,车票价格也随着上涨。虽然提速给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但对有些人来说,时间从来不是问题,钱才是,这也是绿皮火车备受沿途老乡青睐的原因。家住岩峰的何金龙、魏伟伟夫妇在井陉打工,每天都要乘坐绿皮车往返于家和工厂间,因为是周末,他们的儿子7岁的何家乐也随行,在这慢悠悠的车上,小家伙儿津津有味地读着课外书,夫妇俩一边看着孩子一边闲聊着。“除了时间合适,更重要的就是票价便宜,岩峰到井南,票价只要两块钱,比坐长途公交车还便宜。”列车员武宝亮说,低廉的票价使得乘坐这趟列车至今仍然是沿线乡亲、学生和通勤职工的出行首选。他算了一笔账,这趟列车从石家庄北站到太原全程票价只有15.5元,到阳泉票价仅为6.5元,核算下来每公里只要几分钱。而空调快速列车从石家庄到太原则需要37.5元,高铁票价为68元。
“可以说,我们这趟车是当之无愧的‘白菜价火车’,票价是目前石家庄火车站最便宜的。”武宝亮说,这趟车每站间的平均票价不超过2元,其中岩会站到阳泉站、南张村站到南峪站、南张村站到井南站,票价仅为1元。“这么多年了,这趟列车的票价从未变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运行成本早就远高于收入。但是,它却给沿线村民和职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是实实在在的惠民火车。再加上平均十来公里就有一站,间距最短的站点之间,列车只运行七八分钟,人们都把这趟车叫‘铁路公交车’。”虽然与动车和高铁相比,老旧的绿皮火车速度慢、车厢环境差,但并没有影响人们乘坐其出行的热情。武宝亮说,今年“十一”假期,这趟列车日均发送旅客3000人左右,仅10月1日当天,6031次列车在加挂了4节车厢后,超员量仍达到59%。“其实每到节假日和周末,车厢里基本上都会站满人。”
乡亲们的出行致富车
岩会站
列车一路向西,钻隧道,跨桥梁,过山岗,按惯有的节奏缓缓地穿行在太行山间,车窗时而闪进太阳的光,闪过树木山峦,又时不时掠过田野,掠过村庄。因为是老式的“火车座”,人们还是按着“座”面对面坐着,或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嗑起瓜子、聊家长里短,或聚在一起打扑克……显得那般“亲密无间”,热乎地再现着当年火车上五湖四海一家亲的情景。
在列车上,有一群旅客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沿途挑着担子上车的卖货郎。有趣的是,这些旅客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老太太,来自铁路沿线的山区乡村,他们的担子里装满山货和土特产。他们每天都乘坐这趟火车,把自家的农产品带出大山到城里去出售。
家住南张村的王大爷今年快70岁了,言谈中乡音浓厚,他的担子里,除了有井陉特产缸炉烧饼外,还有煎饼、土鸡蛋以及柿饼。“这烧饼和煎饼都是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鸡蛋是自家的母鸡产的,柿饼也是自己家里晒干的……”王大爷说,他坐火车去城里卖土特产已经有好多年了,每天都是早上坐这趟车出来,卖完货傍晚再乘火车回家。“一天下来差不多能挣近百元,每个月靠卖土特产能有不少收入。”听说我对绿皮车有兴趣,王大爷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坐这车很实惠,太方便我们这些农民了!它可是俺们山里人的‘致富车’。”言谈间,我深深地感受到王大爷对这趟绿皮慢火车的喜爱,也深深地感受到绿皮车所承载的乡亲们那份出行依赖与致富的希望。
大山里的美景旅游车
火车在大山里行驶着,获鹿、头泉、上安、岩峰、井陉、南张村……车窗外,太行风貌尽收眼底,一会儿是古朴小镇慢慢远去,一会儿是山泉河水汩汩流淌,一会儿是公路汽车穿梭奔忙,一会儿是伟岸山峰扑面而来。一路前行,一路风景,看也看不够,真是趟一站一景的“美景列车”!列车长王伟逗趣说,“坐着古董车看风景,也未必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老旧的绿皮车,在速度为先的今天显得有些落伍,但在怀旧的人眼里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因铁路沿线有石太铁路的遗址,有秦皇古道井陉的遗址,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遗址,所以即便这列车冬冷夏热,也挡不住众多“怀旧控”的火车观光客对它的喜爱。感受到绿皮车“温度”的还有沿线的群众,老车小站带活了山区旅游资源,让县、乡、村之间流通起来,假期里游客一多,老区群众的生意就来了。他们不仅挑着担子卖些土特产,补贴家用,还将自家院落改建,搞起了大山里的旅游开发。绿皮车不仅带来外面游玩的客人,也载着贫困群众从这里走出去。
这两趟古董列车还能走多久?一个多世纪以来,它早已用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嵌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时代在发展,但情怀不会变,真希望这趟历史的列车,一直开行下去,穿越时间的隧道,开往记忆的深处,开往心灵的深处。
【高铁网】2017-11-23
石家庄火车站最后两对绿皮慢火车:几代人的出行记忆
据河北新闻网2017年5月5日报道,绿皮火车,中国铁路客运的经典记忆。在没有空调车,没有动车、高铁的时代,一节节拥挤的绿皮车厢曾载满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2017年4月16日,全国铁路迎来又一次调图。随着此次调图,部分列车运行等级调整,石家庄北站原天津—涉县、石家庄北—阳泉、阳泉—临西共3对绿皮车“集体退役”。目前,石家庄火车站仅剩最后的两对绿皮火车:6031/6032次与6033/6034次列车,运行于石家庄和太原之间。
尽管我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这两对绿皮火车,如今仍然是沿途乡亲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以特有的温情与节奏,承载着乡亲们的希望。
方便坐着绿皮火车去赶庙会
5月3日清晨6时30分,距发车还有半个多小时,石家庄北至太原的6031次列车已经静静进站等候旅客了。十分钟后,检票闸口打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涌进站台,登上这列绿皮火车。
走进绿皮火车的车厢,燃煤烧水的锅炉,靠背板直的座椅,能够开启的车窗,漆痕斑驳的行李架以及车厢顶部的小电扇,无不体现着浓浓的历史感。安顿好的旅客们或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嗑起瓜子、聊家长里短,或聚在一起打扑克……
7时零8分,列车缓缓驶出石家庄北站。列车长高倩说,这趟车全列共7节车厢、定员800人,虽然目前正值客流淡季,但当天仅始发站上车旅客就有500多人。
20多分钟后,列车停靠在头泉站,这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站。此时,站台上早已站着不少候车的旅客。旅客王大妈一上车,就和几个旅客聊起了当天的行程:“今儿井陉南峪镇‘过大庙’,我们特意坐火车去赶庙会。”王大妈说,坐火车到南峪村也就一个多小时,在庙会上玩儿一天,下午再坐这趟列车的返程车回来,啥事也不耽误,关键是票价便宜,才3元钱。
接下来,在井陉南、井陉站,不断有乡亲登上列车,他们都像王大妈一样,是专门坐火车到南裕村“过大庙”的。
体验逶迤太行深处的“超级慢车”
岩会站
“这趟绿皮车是最早运行在石太线上的客运火车,可以说是沿线几代人的出行记忆。”负责6031/2次列车的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副主任段洁刚说,这趟火车行车区间单程225公里,贯穿于河北和山西两省之间,沿途共设上安、井陉、南峪、娘子关、岩会、阳泉、榆次等23个站点,逢站必停。同时,由于石太铁路穿越山区,对速度有限制,这趟火车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225公里的路程要运行6个多小时,绝对超级慢,“平均十来公里就有一站,间距最短的站点之间,列车只运行七八分钟,我们都把这趟车叫‘铁路公交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次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客车车辆更新、升级。今年4月16日的铁路调图后,往返于石家庄和太原间的绿皮火车仅剩下最后两对。虽然与动车和高铁相比,老旧的绿皮火车速度慢、车厢环境差,但并没有影响人们乘坐其出行的热情。列车长高倩说,这趟列车日均发送旅客3000人左右,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仅5月1日当天,6031次列车单程运送旅客就达3581人次,在加挂了4节车厢后,超员量仍达到59%。“其实每到节假日和周末,车厢里基本上都会站满人。”
对石家庄的市民来说,石太铁路沿线的娘子关景区是吸引很多人乘坐这趟车的原因,特别是周末,这趟列车都会迎来不小的旅游客流。
“娘子关站到娘子关景区也就五六百米,而且我们从石家庄坐这趟车来,每人才4元钱。”旅客李女士说,当天她就是特意带着几个亲戚坐火车到娘子关玩的。这趟车虽然慢,但票价便宜,而且还能享受火车上的悠闲,从石家庄一个多小时就到娘子关了。
惠民坐火车上班,只需一元钱
随着火车一次次地提速,车票价格也随着提升。虽然提速给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但对有些人来说,时间从来不是问题,钱才是。这也是绿皮火车备受沿途老乡青睐的原因。
家住岩峰的刘霞在井南一家工厂上班,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乘坐绿皮车往返于家和工厂之间。“除了时间合适,更重要的就是票价便宜,岩峰到井南,票价只要两块钱,比坐长途公交车还便宜。”
列车长高倩说,低廉的票价使得乘坐这趟列车至今仍然是沿线乡亲、学生和通勤职工的出行首选。值班员顾梅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趟列车从石家庄北站到太原全程票价只有15.5元,到阳泉票价仅为6.5元,核算下来每公里只要几分钱。而空调快速列车从石家庄到太原则需要37.5元,高铁票价为68元。
“可以说,我们这趟车是当之无愧的‘白菜价火车’,票价是目前石家庄火车站最便宜的。”顾梅说,这趟车每站间的平均票价不超过2元,其中岩会站到阳泉站、南张村站到南峪站、南张村站到井南站,票价仅为1元。因此,很多沿线村民都是靠乘坐这趟列车上班、进城办事、走亲访友。
“这么多年了,这趟列车的票价从未变过,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其运行成本早就远高于收入。但是,它却给沿线村民和职工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是实实在在的惠民火车。”北京铁路局行车公寓管理段乘务管理室主任陈京香说。
特写古老而特殊的独暖工
由于绿皮车密封条件差且没有空调,也没有自动加水的电热炉,烧水、取暖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方式:煤火。因此,绿皮车上至今还有一个古老而特殊的工种——独暖工,通俗地说,就是负责给车厢烧煤供暖的锅炉工。
苗立平今年54岁,是6031/6032次列车上的独暖工。为了确保旅客一上车就能喝上热水,他每天早晨6时就要提前上车烧锅炉,把水烧开,然后用保温桶将热水装好,再用小车推着送到各车厢的茶炉前,或拎着桶往茶炉里给旅客加水。列车运行期间,他要不停地在车厢巡视,一旦发现哪个茶炉水少了,就要及时补上。一桶水大约35公斤,在夏天,旅客饮水量大,最多的时候一个单程跑下来,老苗甚至要运20桶水,身上不知会被汗水打湿多少回。
每到冬天,老苗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给车厢供暖。因为绿皮车没有空调,冬天车厢连接处都会冻冰。“我们必须把锅炉烧热了,才能保证车厢里的气温。”老苗说,烧独暖不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煤添多添少都不行,要时刻查看锅炉仪表和阀门,保证锅炉不缺水;上水环节需要用手压短杆两三百次,才能将水从水箱压到炉体内并灌满,“干这活儿,经常是灰头土脸,时间长了,连指甲缝都会一直黑乎乎的。”
希望挑担来乘车,进城卖特产
在列车上,有一群旅客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沿途挑着担子上车的卖货郎。他们来自铁路沿线的山区乡村,把自家的农产品挑上车,带出大山到城里去出售。
家住井南附近的许老汉今年66岁。5月3日这天,他挑着担子从南峪站登上这趟绿皮车,言谈中乡音浓厚。
许老汉说,他每天都会挑着家里的土特产,乘火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阳泉,把担子里的土特产卖给城里人,再在傍晚时分乘火车回家。这一天,他的担子里,除了有井陉特产缸炉烧饼外,还有煎饼、土鸡蛋以及柿饼和新鲜的槐花。“这烧饼和煎饼都是我老伴儿亲手做的,鸡蛋是自家的母鸡下的,柿饼也是自己家里晒干的……”
许老汉说,他坐火车去城里卖土特产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天他外出卖货,老伴儿就在家准备第二天的烧饼、煎饼等特产。“一天下来差不多能挣四五十元,每个月靠卖土特产能有一千四五百元的收入。”
听说记者是专门采访绿皮车的,许老汉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说,“它(指绿皮车)可是俺们山里人的‘致富车’。有了它,我们山里人才能每天都到城里去卖货。”
言谈间,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许老汉对这趟绿皮慢火车的依恋,也深深地感受到绿皮车所承载的乡亲们那份出行依赖与致富的希望……
印象
绿红蓝白的火车记忆
墨绿色的绿皮车是我国铁路绿色涂装配黄条色带的客运列车的俗称,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20世纪90年代之后,进入红皮车时代,列车外观涂装主色调为橘红色和白色相间,是空调客车。
2000年左右,蓝皮车登场,普遍用于特快和直快车次。
2007年开始,D字头动车和G字头高铁列车开始陆续登上舞台。
2014年年底,中国多地铁路局所辖的红色、蓝色、橙色客车车体又重新刷上绿色。以至于绿皮车又有老绿皮车与新绿皮车之分,后者均为空调列车且速度较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