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镇
神湾镇位于伟人孙中山先生故里广东省中山市南部,与珠海斗门隔江相望,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地镶嵌在珠江三角洲西江出海口东岸。神湾镇民风淳朴,文化浓郁,现有常住人口3.2万余人,总面积60.9平方公里,境内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气候温和,宛如世外桃源。
中文名:神湾镇
行政代码:442000117
身份证前6位:442000
长途区号:0760
邮政编码:528400
隶属政区:中山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粤T
辖区面积:60.9km2
人口数量:约3.2万人
人口密度:671人/km2
1、地方简介
神湾镇
神湾镇位于中山市南部,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江相望。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外沙、宥南、神溪、海港、竹排5个村民委员会和神湾居民委员会。105国道、365省道、古神公路、西部沿海高速贯穿镇境,距市区20公里,至珠海拱北30公里,辖内有神湾港。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美乡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
2、行政区划
神湾镇区划
442000117001121神湾社区居民委员会
442000117201121神溪村民委员会
442000117202122宥南村民委员会
442000117203220海港村民委员会
442000117204122外沙村民委员会
442000117205220竹排村民委员会
3、历史沿革
南宋时,神湾镇属香山县丰乐乡,明代属谷字都,清代属谷都。
民国时期,先属第五区,后属崇正乡。
1949年11月属中山县第五区,1957年改称神湾乡。
1958年改为红星公社,后归并三乡大公社。
1963年属深湾公社。
1981年从深湾公社分出,设9个生产大队。
1983年11月改为神湾区公社,原辖的9个生产大队改为9个乡。
1986年12月改为神湾镇,原辖的9个乡改为村。
1988年,中山升为地级市,神湾镇成为中山市辖镇。
2001年起神湾镇调整合并村落,合并后辖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4、地理位置
神湾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山市南部,东邻三乡镇,南接坦洲镇,北靠板芙镇、五桂山镇,西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江相望。全镇版图面积60.9平方公里,镇中心大致位于北纬22°18′,东经113°21′。神湾镇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境内丘陵、平地错落相间,全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
5、气候水文
神湾镇全境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北缘,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常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常受西北季风影响,因此干湿季分明;全年易见的气象灾害有雷电、霜冻、暴雨和台风。
6、农业发展
神湾镇
深化农村改革,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优化和发展蔬菜业、林果业、淡水养殖业。全年投入水利资金1000万元,整治大排西堤段,加固平山湖水库。实施“碧水工程”,投资83万元进行围内整治及清淤疏河9.16公里。投资192万元,重建外沙新农村电排站、竹排二围泵站,增强防洪抗灾能力。
水稻播种面积1.1万亩,总产量8210吨。2006年,镇农办引种*“牛奶”、“珍珠”、“金钻”等3个菠萝新品种共1000棵,全镇菠萝种植面积2572亩,总产量2057吨;养殖面积7977亩,平均亩产681公斤。禾虫产量50吨。全镇97%的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年报销金额由原来的4000元提升至8000元。全镇70个村民小组中的49个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完成率70%。配套完善5个农业示范基地的设施,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全年补助农民购买农机23万元。机械化喷灌面积1900亩。建立禾虫培育基地,举办5期水产养殖学习班,培训农民720人次。2006年,农业总产值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
7、城镇建设
投资300多万元,按照省一级敬老院标准重建福利服务中心,占地3987.7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改造6座危桥。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道路两旁的绿化。完成省道麻阳线神湾段扩建双向六车道工程,全长5公里。完成古神公路神湾段第8、9标段全长9.1公里的拆迁工作。全年绿化新路旁23.6公里,新建休闲小公园3个,新设置垃圾箱230个。全年新增施工项目48宗,建筑面积15.74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约9500万元;竣工验收房屋工程34宗,建筑面积11.04万平方米,其中优良面积2.68万平方米。评价项目安全9宗,面积4.67万平方米。全年招投标项目6宗,工程总造价1062.2万元,公开招标率100%。全面整治高低压线路,实现所有企业统一电价为每千瓦时0.84元。全年供电量2.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08%。
8、社会福利
民政服务
2015年上半年,我镇向239名低保对象发放近49万低保救助金,发放低保救助、助困、助残、助老等各类救助资金近80万元。我镇共有五保户39人,其中在镇敬老院集*养的有15人,分散供养的有24人,我镇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农村五保实行*统筹的供养政策,确保五保供养标准达到本镇人均生活水平,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目前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人均年供养标准为15000元/年,城镇三无人员1人,到目前为止,共发放4015元。开展低保、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工作,主要以砖瓦危房为主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计划将重建7间,重建面积415㎡。同时对于仍存在住房难问题的3间优抚对象危房也将进行重建工作,重建面积185㎡。
9、附近景点
岐江公园
岐江公园
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的中心地带,原来是一个造船厂,一个工业化遗址。它是在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该造船厂作为中山*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终于90年代后期。它包含着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改造,一个特定条件下的景观设计,在我国近年的公园设计中,它的场地基础、构思渊源、型制、手法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起点上展开的,一些来访者称之为"另类"的公园设计。他们保留了原来船厂的大量工业元素,包括旧厂房、机器设备和废弃的水塔,以及江岸浓密的榕树,湖边茂盛的水芋、菖蒲、堤坝上错落的竹林、蕉丛,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以工业为主题的大型公园。该公园的设计曾经获得过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2004年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后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缘势开发了冰雪世界、荷李活鬼城、中山第一条观光缆车、空中飞人、遨游太空、室外卡丁车、登山、高尔夫球练习场、彩弹野战以及军事博览中心(坐坦克、乘装甲车或发射大炮),近期还推出了精英电影特技城、缤纷海洋馆、以及广东省第一台电动攀岩机等三个大型项目,现在山庄的游乐项目已达到60多个,绝对能令您陶醉在快乐之中。溪霞谷野外活动基地,玩尽骑马、射箭、等刺激好玩的野外活动。
中山观龙楼
位于爱亨村东南面的牛头山顶。民国24年(1935年)孙科任中山纪念中学校董会主席时,与广东省农业厅商定建立孙中山故居农业所而兴建的农业所办公室。1984年翠亨宾馆兴建时,将牛头山及这座楼房接管,辟为游览点。这幢楼红墙绿瓦,门前两条石柱绕着两条龙,栩翎如生。
海上庄园中山海上庄园位于横门镇西二围,从市区乘车约二十五分钟便可到达。该区共占地三万六千亩,区外海面无垠,海岛星罗棋布,陆内河纲纵横,鱼塘处,有千顷蕉园、万顷莲塘,甘蔗成林,一望无际。游客可在区内观潮看海,垂钓打鱼,亦可乘艇穿梭于荷塘之间,又或于亭内休息,于围堤烧烤,尽享大自然之灵气。种植区内集各种蔬菜,八方名优、稀、奇的农作物及副产品,无污染区种植有甜粟、珍珠茄、荷碗豆、马铃薯及荔枝、龙眼、黄皮、枇杷、蕃石榴等佳果;庄园的莲塘、鱼塘中养殖了大量的天然培育的花鱼、奶鱼、凤尾鱼及淡水鱼,游客绝不会空手而归。海上庄园规模宏大,自然资源独特,在都市经济发达的今天,这种纯自然的桃源之地更是少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必成为都市人休闲渡假之热点。
孙文西路步行街
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为孙文路。从隋唐时期到1925年间逐渐拓展,形成今天格局。马路两旁是经历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建筑物体,至今仍然保留着古建筑艺术色彩。从民国时期开始接受西方建筑造型,又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造型,至今还幸存着精湛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建筑物体,弯曲自然的商业街,舒适怡人的外部空间尺度,南洋风格的骑楼,整个街区外部空间与功能有机结合,这一切记载着石岐城区的形成和各个发展阶段,更凝聚着中山市60多万海外侨胞的乡情,既颇具历史文化欣赏价值,又有纪念和爱国教育意义。
由于房屋年久风化,墙体立面严重剥落,杉木楼板受腐蚀,柱头出现裂缝等建筑质量问题,既使南洋骑楼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又与现在的城市建筑形式及现状风貌不协调。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建筑群同重塑孙文西路悠久繁华的容貌,中山市*结合旧城改造,于1997年8月20日开始分两期对孙文西路进行施工改造,至1998年9月19日全面竣工,历时一年多时间,将孙文西路更名为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
孙文西路步行街
修缮后的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再现迷人的风韵和焕发着蓬勃生机。街道上花团锦簇,昔日灰色的建筑物披上了粉红色、米黄色……的盛装,街道两旁增加了长椅供游人休憩。昔日档次不高的商铺也焕然一新,带给人们一个亮丽的视点,新旧文化在这里完善地对接,传统和现代有机地揉合一体,这相容不悖的融汇令百年老街飘逸着一片迷人的文化气息,成为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为外来游人提供一个风格独特的旅游景象,也为本地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好去处,给人们一派繁华兴旺之景。
10、地方特产
神湾菠萝
菠萝又叫凤梨,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巴西,16世纪中期由葡萄牙的传教士带到澳门,然后引进到广东各地,后在广西、福建、*等省栽种,经过长期的选育,陆续生产了许多品种。菠萝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盛产于中山市神湾镇的菠萝,名之为“神湾菠萝”。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的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菠萝,一般每个重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的是肉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齿颊留香,经久不散。通常神湾菠萝的吃法有四种:一是去皮鲜吃,可免其他地方所产菠萝要蘸盐水的麻烦,吃起来满口芳香;二是榨汁鲜饮,消暑解渴,香味浓郁;三是烹制成菠萝鸡,成为一道筵席名菜;四是制成罐头,成为旅游佳品。中山著名的神湾菠萝,原有两个品种,一种果大,食后感觉麻口,称为旧种,现已无存;另一种是新品种,又称“金山种”即现闻名的神湾菠萝,果黄色,果眼浅,果心可食。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神湾镇的人们就开始种植菠萝,在1937至1939年期间,神湾菠萝的种植最盛,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少的2000-3000株,多的8000-10000株。
神湾菠萝不仅国内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美誉,它载着中山人民的深情厚意,远涉重洋,闻名于世。这就是中山的名特产——神湾菠萝。
豆捞
沙溪“豆捞”煮熟的汤圆放在豆粉上,爆香的豆粉粘满了整个汤圆就是一粒粒豆捞。咬一口,中间的糖水汹涌而出,有种“爆浆”的感觉,爽的很,接着是满嘴浓郁的豆香……
“豆捞”是现今流行东南亚的一种新的饮食形式。传统的豆捞吃法都是火锅的格调。而我们中山人却打破常规,把传统的火锅“豆捞”做成小吃,“豆捞”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由广东打边炉演变而来,盛行于港澳。“豆捞”,就是“都捞”的译音。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人们就会选择吃“豆捞”来映衬节日喜气,洋溢幸福的心情。因为它的含义有:捞人气、捞和气、捞运气、捞财气、捞喜气,捞起无尽的福气;天增岁月人增寿,义满乾坤德满堂!
白灼猪肚粉肠
白灼猪肚粉肠
猪肚粉肠的炮制最考验一位厨师的手艺,如果漂水不好又不会烹饪,不仅猪肚粉肠吃起来韧得无法下口,而且猪肚粉肠的臊味难除。当年,沙溪的一位民间厨师对此颇伤脑筋,于是常常琢磨着怎样使猪肚粉肠吃起来更易嚼,味道更香。有一次,他正在煮沙溪人常喝的那种见汤不见米的白粥,由于想得太入神,不知不觉将手中已经漂洗的猪粉肠放进了正在滚烫的清米粥里,等他醒悟过来,那根猪粉肠已经煮熟了。他很懊恼,于是把熟了的猪粉肠扔在一边。中午吃饭的时候,家里人回来,看到有一根猪粉肠在粥的旁边,以为是厨师忘了切,就把它切好,并拌上胡椒粉、生抽、清油等食用。家人尝后大声称好,高呼从没吃过这么好的粉肠,它滑脆、爽口又没有臊味。问厨师是如何烹制出来的,厨师开始还以为大家都在拿他寻开心,于是不作声。等到他一试,觉得真的好吃时,连忙对家人说,这是刚想出的秘制白灼猪粉肠。厨师想,粉肠可以用粥来烹制,那猪肚子是否同样可以呢?依照方法一试,果然一样好吃,从此后,就有了这样一道白灼猪肚粉肠。现今的沙溪人,在烹制这道菜时,首先将猪肚洗干净,然后再以生粉拌过,用汤水煲后再漂清待用。将猪粉肠洗干净后,用粥煲,直至觉得不韧为止,这样处理过的粉肠不会有臊味,而且久放不会变黑,有一种米香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