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镇
上河镇西依京杭大运河和淮江公路,北距楚州城区10公里,同山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3375公顷,耕地面积2207公顷,人口32223人,辖上河居委会,岔溪、谭庄、杨集、前庄、运河、赵王、黄楼、大后8个行政村,205个村民小组。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3亿元,财政收入239.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
中文名:上河镇
行政代码:320803102
身份证前6位:320803
长途区号:0517
邮政编码:223001
隶属政区:淮安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H
人口数量:约3.22万人
1、地方简
上河镇西依京杭大运河和淮江公路,北距江苏淮安城区10公里,同山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3375公顷,人口32223人,辖上河居委会,8个行政村,205个村民小组。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3亿元,财政收入239.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特色工业为造纸及纸制品;特色农业农业为花木种植。
2、农业发展
2004年全镇种植小麦22047亩,产量5812吨;水稻27581亩,产量11896吨;大豆1378亩,产量220吨;油菜1162亩,产量209吨。全年饲养生猪3.12万头,出栏2.2万头;饲养“三禽”38万只,出栏31万只。全年放养水面1010亩,水产品产量611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1564千瓦。实现农业总产值8221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通过种植大户的带头引导,全镇拓植花卉面积超过200亩,花卉种植面积已超千亩,淮运、杨集、谭庄等村花卉业已形成了规模效应。
3、城镇建设
上河镇
2004年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生育观念有较大改变。全镇新增人口242人,计划生育率为97.93%;节育率为93.91%。文教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及时撤并了六所小学,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幼儿入园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和初中毕业率均达100%。2002年华东地区最大的500kv输电变电所落户上河,因此该镇的工厂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用电保障。广电部门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业务,新增有线电视行政村3个,新增用户300多户,超额完成任务。所有村居都开通了程控电话,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障及福利得到加强,五保老人、下岗职工、残疾人得到妥善安置,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新型合作医疗得到了实施,投保率达到了90%。自来水用户受益人口达95%。去年该镇投入400多万元铺设了20余公里长的高标准水泥路。
4、行政区划
上河镇区划
320803102001121上河居委会
320803102200220前庄村委会
320803102201220杨集村委会
320803102202220谭庄村委会
320803102203220黄楼村委会
320803102204220赵王村委会
320803102205220岔溪村委会
320803102206220运河村委会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8662
男14713
女13949
家庭户户数7222
家庭户总人口(总)28594
家庭户男14663
家庭户女13931
0-14岁(总)6362
0-14岁男3536
0-14岁女2826
15-64岁(总)20064
15-64岁男10220
15-64岁女9844
65岁及以上(总)2236
65岁及以上男957
65岁及以上女127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789
6、城镇动态
上河镇防汛工作重点重抓
汛期来临,上河镇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切实抓好防汛工作。
该镇成立防汛指挥部和防汛应急队,指挥部下设抢险、物资准备、医疗救护、车辆调度、灾后重建5个工作组。镇直机关和各个村共建立9个防汛抢险应急分队,并组织开展多次防汛演练。防汛指挥部成员严明岗责,镇班子成员直接联系到村、联系到重点工程和险要地段。同时实施属地管理责任追究和分级负责制,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防汛责任状。
该镇还投入资金5万余元,储备木料200立方、尼龙袋3000条、铁锹100余把,保证汛期防汛物资的供应。对所有库、坝、塘、重点公路路段进行全面排查,对险情、隐患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指派人员进行加固排险,对不能及时抢修的实施重点监管,设置警示标志,做到防患于未然。
7、附近景点
*故居
坐落在楚州区东北桃花垠的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整个建筑造型庄严肃穆,形式朴实典雅,既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现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个部分寓意深蕴,体现着设计者匠心独运,表达了亿万人民缅怀周总理的心愿。-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遗物陈列馆。
*故居
位于楚州区镇淮楼西北隅三百米外的驸马巷7号门内,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普通的老式宅院组成,整个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苏北民居建筑风格,-从出生至十二岁就生活在这里。如今这里已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历史课堂。
勺湖园
勺湖园位于淮安城西北隅,古运河畔,因水面弯曲如勺面得名,历来为淮上名湖,两晋后湖中湖畔多筑庵观寺院,旧有勺湖十景。
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出名,拥有水面114亩,陆地40亩。这里自古即为淮安名胜。据说从隋唐时代起,这里建有著名寺院,来此游历或焚香膜拜者常年不绝。而这建勺湖公园。半个多世纪以前,当代一位伟人童年时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注),来此观赏的人们,每念及此,游兴陡增。当你踏进"文通塔苑"的门槛,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双亭回廊。过文通塔,即踏上勺堤,左侧是绿波荡漾的湖水,右为与淮中校园毗邻的白身青檐的云墙。由此向东北眺望,清晰可见远处的两道玲珑别致的洞门,令人的芳径通幽之感。这虽然还比不上浓妆淡抹相宜的杭州西湖那么美,但与江南一般园林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过了两道洞门,园中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即呈现眼而这些建筑,皆顺着地形水势,变代多样,色彩柔和宜人,庄重而淡雅。湖心岛上原大悲阁旧地,现建的一座厅堂,东侧的贴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的石舫,舫上有两层楼阁,登楼可鸟瞰全湖景色。湖心岛南北有虹桥与陆地相连。
明代进士阮葵生当年讲学的勺湖书院也按明朝时候的建筑风格修复好了,西侧还增建一座春风亭,供探游者休憩。在桥畔举目平视,但见二三游艇划破水底蓝天,其景别有一种情趣。放眼湖面,碧波荡漾,风光怡人,它以种植着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故乡的一批樱花而得名。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她与北面的梅岭遥相呼应,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8、地方特产
淮安蒲菜
蒲菜俗名蒲儿菜,是淮安特有的传统名菜。因为它是香蒲根部的茎芽,所以又名蒲芽、蒲笋;《西游记》称它叫蒲根菜,在古书上则称之为蒲、深蒲或蒲蒻。蒲,是一种野生的水生植物,又名香蒲。蒲苇韧如丝,那是老蒲。初生的蒲心蒲茎很嫩,可以食用。人类食用蒲,历史久远。
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不但早就有了吃蒲菜的传统,而且一直保留到现在。淮安蒲菜的味道仍然很美。味美的原因是水土没有变坏,甚至变得更好,更适合蒲菜的发育。淮安蒲菜以万柳池、勺湖、夹城、新城所产的最佳,其中尤以万柳池天妃宫一带蒲菜和夹城池河蒲菜最为著名。因为这里池浅淤深,水质优良,所产蒲菜茎粗白长,壮而不老;经过科学鉴定和实际品尝,的确是上品。
其它地方水土各异,所产皆不及淮安,即连淮安四乡所产的也远不及城区的好。别的地方产的只能叫做蒲根,不能成笋,不可称之为菜,就象前面所举唐宋人诗中的蒲根一样,与蒲菜风马牛毫不相干。因为这些东西既瘦且绿,非苦即涩,难以入馔。淮安蒲菜可炒可烩,肥嫩香脆,爽口美味,可以制作多种名菜。
蒲菜是淮安的特产。这种菜清香甘甜,酥脆可口,似有嫩笋之味。这种菜是淮安城里仅有的土特产,生长在淮城的勺湖、月湖,如移植到郊外或江南、两广,蒲叶在水中的部分如一根纤细的玉管,把这洁白肥嫩的蒲根茎,放入鸡汤或肉汤内,外加佐料烩制。如跟猪肉一起烩制则更好。这种菜味鲜爽口,营养丰富,为淮安佳肴。现在进过人们不断实践、改进,精心烹调,已能做出清蒸蒲菜、荤烩蒲菜等数种名菜。
淮安茶馓
在淮安,茶馓属妇孺皆知的美食。淮安茶馓创于清朝后期,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当时茶馓做得最好的人姓岳,故又名“岳家茶馓”,又因为岳氏的家宅靠近淮安城鼓楼,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鼓楼茶馓”。
茶馓既可干吃,也可用水泡着吃。干吃时大多作佐酒小点,而用水泡着吃时,只需用开水冲泡数分钟,待其全部泡开以后,便可食用。茶馓泡来吃,柔韧香软,易消化,尤其适合产妇和体弱多病者食用。
软兜长鱼
软兜长鱼,又称“软兜鳝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肴,淮安人厚待中外宾客最喜欢上这道“鲜嫩可口别具一格”的菜,让宾客尝鲜,赞口不绝。菜谱功效:补虚养身调理,气血双补调理,营养不良调理,产后恢复调理。据《山海经》记载:“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淮安名厨田树民父子以鳝为原料,可制作108样佳肴,即著名的“全鳝席”。而软兜鳝鱼则是鳝鱼席中的精品。“兜”字是指以前余鳝时将鳝鱼装布兜,再经精加工。
软兜长鱼制作原料采用楚州渠南河荡0产的笔杆青长鱼。软兜长鱼的特点是软绵滑嫩,是长鱼菜中的一绝。用筷子夹起时,两头垂下,好象小孩肚兜上的带子,所有叫软兜长鱼;淮安宾馆厨师制作的软兜长鱼在2002年被国家内贸部评为“中国名菜”。
其原料:笔杆鳝鱼1000克,韭菜黄少许。调料:酱油25克,料酒10克,胡椒粉少许,豆粉10克,醋150克,蒜泥5克,盐5克,盐55克,葱姜少许。
制作过程:1、锅内放水烧开,放人盐、醋、葱、姜后将鳝鱼倒人,余至张口,略焖片刻,使其软嫩。然后捞出放人冷水中,用竹片刀划开。2、将划好的鳝鱼从中间适当断开,洗净。再放人沸水烫透,捞出沥去水份。3、将炒锅烧热,放猪油2两,至七、八成热,放人蒜泥,略炸,再将鳝鱼倒人,颠锅煽炒,加酱油、糖(少许)、料酒、湿淀粉匀黄。放人韭菜黄颠匀起锅装盘,撤上胡椒粉即成。
其特点:色质乌亮,质地醇绵,滑嫩昧美。著名诗人丁芒在淮安宾馆品尝过软兜鳝鱼、平桥豆腐后,激动地写诗赞曰:平桥豆腐千般好,软兜鳝鱼透骨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