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兵马俑有什么忌讳吗 看兵马俑需要注意什么
兵马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间也是充斥着各种和兵马俑有关的传说故事。因为大家并不清楚秦始皇为何会在他的皇陵放上如此之多的兵马俑,所以这便让兵马俑的神秘感油然而生。有网友在网上询问去看兵马俑有哪些忌讳,其实只要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家还是要抱着一颗平常心看待。那下面就来讲讲有关兵马俑的历史,或许能给你带来收获。
其实去看兵马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忌讳,只是有人觉得不太吉利。
奴隶制社会时,都会有以人殉葬的传统,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这是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从根本上来说,兵马俑是墓里出来的东西,待在墓地中上千年了。墓里出来东西普通人还是不要过多接触,尤其明宋之前的墓中物品。比如有一些古玩爱好者,他们在买古玩的时候会详细打探是否是墓里出来的东西,如果是他们可能便不会购买。青铜器(包括铜钱)因为具有一定煞气被一些人视为安全,但并非如此。
俑本身就是不是什么很吉利的东西,看过“盗墓笔记”的应该也知道,每一个俑里,其实理论上是应当有一个悲惨的魂魄被封印的。就是说俑是按照某个人的五官样貌来制作的,所以那个人的魂魄会被封印在俑中,进入俑中的魂魄永远无法解脱超生。不过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现在我们都崇尚科学,对于这些东西,不要去相信,但最好还是有敬畏心。
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和基石。迷信,则是对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畏惧和屈服。社会要发展,就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在参观兵马俑时,一般导游会反复提醒游客一定要随身携带好手机,如果落入兵马俑,就没有办法把手机拿回来了。
其主要目的是担心游客破坏兵马俑而导致巨额赔偿。手机一旦掉入兵马俑,手机坏了是小事情,但兵马俑被咋坏了,10台手机也赔不起,因此,当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历史古迹,一定要护好自己的物品。
特别是像兵马俑这样的国家保护文物,一旦手机等物品落入文物区,将会非常不便,毕竟,一方面,它会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给文物带来潜在的影响。还有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拍照的时候不能使用闪光灯,因为它会对兵马俑造成伤害。
秦始皇陵东侧约三里出土的兵马俑,宛如真马一般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秦始皇22岁统一中国后,下令大规模为他建陵墓。因为骊山景色秀丽,山阴多金,符合他的迷信思想,于是他选择墓地在骊山北麓。他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调拨了70多万名“犯人”,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募集了大量民工,在建设期间秦始皇还让李斯提前招募数千对少年少女去殉葬。李斯看到诏书后吓得目瞪口呆,他认为聚集这么多人殉葬的话,势必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一旦*,就很难守护秦国的*。但是如果不这样,就会违抗秦始皇的命令,自己一定会被杀死。思来想去,不得不上书说:”李斯冒着生命危险直言,如果陛下将这么多少男和少女殉葬的话,天下势必将大乱。不如改为陶殉,守护大秦*平安。“秦始皇也认为有道理,所以改变了原来的意思。立即命令李斯招募全国工人,烧制规模宏大的出巡仪仗队。
几天后,李斯从农民中挑选了数百名烧砖瓦的工匠,并向他们宣读了圣旨,命令他们定期烧制兵马俑,否则定斩不饶。
但是,这些工匠只会烧砖和瓦器,没有人会烧制兵马俑。他们烧了好几次也没能成功,百余工匠为此被砍了头,被杀害的工匠中有一位工匠想出了办法。临死前告诉了他的儿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儿子噙着眼泪将父亲埋葬后,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单窑单俑分段烧制,最后组合起来,采用了这个方法后,陶俑终于成功烧了。
实验成功后,工匠们合力,晚上也工作,终于将数千个案板按照期限完成了,并按照李斯的要求,将这些陶俑排列成整齐的队形。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继位后。他怕工匠们泄露坟墓里的秘密,把秦始皇的灵柩移到坟墓里后,便命令所有参加陵墓建设的人一起去庙里看戏,领取奖金。这些为秦始皇建造墓而流血流汗的工匠、民夫和犯人们被秦二世所骗,他们刚进陵墓就被活埋在坟墓里成为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