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有的德国军官的姓名中间带“ 冯”字?
说到德国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他们是真的很强的一个国家,国家强大那就会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话说这其中就有战争了,战争的坏处小编也不多说了,所以德国这个国家是真的很有故事的,话说最近有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的德国军官的姓名中好像带有一个“冯”字,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
“冯”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如果您熟悉欧洲历史就会发现俄国姓氏带“斯基(茨基)”的、荷兰姓氏带“范(Van)”的、法国姓氏带“德(De)”的、德国姓氏带“冯(Von)”和“楚(Chu,一说Zu)”的、中国姓氏带古代国名的,一般祖上都很阔,都有有封地的象征。从发音上严格来讲,这个“冯”、“范”应该音译成“万”甚至“王”。举个栗子,俄国的“武则天”叶卡捷琳娜就是典型的王公“郡主”出身,她的德国名必须有“冯”(“王”)的——索菲亚·冯·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她的父亲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爱将、安哈尔特公爵。看看军旅出身,叶卡捷琳娜也是因为家族联姻而成为了俄国最伟大的女皇!窃以为“德”完全音译并意译为“的”!其实不管是俄国、荷兰、法国、德国他们的姓氏带这些词都能统一翻译成“来自”、“属于”或者“的”以及“之”等。
用“綩”比用“冯”更利于理解?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都知道马服君赵奢,那么赵括是怎么被称呼的呢?赵括被称为马服子,我们没有加“之”的习惯,其实也可以说成“马服之子”赵括,这里的“之”就跟德国的“冯”一个意思了。福垊突然一想用“綩”字来形容有封地的贵族后裔最为形象。“綩”的本意是帝王的绶带,完全可以引申为王侯的后裔的标志,证明他们世家子弟。
德国军官团为什么带“冯”?
何止军官就是德国的宰相、总统都带“冯”!深受很多人国人敬佩而又最熟悉的德国人物俾斯麦都带“冯”。我们看一下俾斯麦的全称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Eduard Leopold von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他的曾祖父曾祖父为奥古斯都·弗雷德里克·冯·俾斯麦,是一名驰骋沙场的军官。此外,希特勒曾经的上司魏玛*总统兴登堡元帅,也带“冯”字。兴登堡元帅的全称是全名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Paul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Hindenburg;1847年10月2日—1934年8月2日)。
从上面我们发现,无论是叶卡捷琳娜的父亲还是俾斯麦也或者是兴登堡他们都有从军经历,这说明“冯”有一种考军功封侯或者是侯爵之后的味道。的确有这样的因素,但还有别的因素。德国的封侯制度,比周天子的封侯制度还苛刻,简直可以跟明朝相比了。
中西方大多采用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些出生时间上倒霉,尤其是妈不给力的王侯子女,怎么办?
第一、只要出身于王侯家庭,你的名字就永远挂着“冯”的标志。证明你是世家望族,这是你骄傲的资本。当然,贵族子弟大多还是很珍惜这种高贵的血统的。那些没有继承权的王侯之后,他们不像八旗子弟,遛狗逗鸟泡妹子。既然哥哥爹给力,自己爹不给力,那就要一个拼一代!
第二、跟我们古代的门阀贵族相似,他们往往通过征战沙场,建立军功不仅保持着“冯”的身份,还要裂土封侯,证明自我!没有继承权的王后子弟很多,大家都投军,加上家族关系,自然也就出现了德国军官,姓“冯”的多的假象。
第三、更何况贫民要发展,一般也通过加入军队,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庶族基本靠这个兴起,而一战前后,德国同样也是这么个情况。
现在带“冯”的军官为什么少了?
希特勒是寒门出身,自然对那些“冯”家子弟不太信任,不仅没重用,反而还处理一批。这种处理,也就导致了“冯”家子弟成为惊弓之鸟,纷纷去“冯”。而且那时德国也废除了君主,再上战场杀敌,也不会给你裂土封侯,给你加“冯”。这就跟刘裕、武则天、朱元璋重用寒门差不错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