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工地发现东汉古墓是怎么回事?墓主是谁有什么文物?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也是留下了很多古代的各种文物,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古墓,不同时期的古墓对于人们了解当时的历史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最近在山东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就又挖到了东汉时期的古墓,对于人们了解东汉时期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这个东汉古墓的墓主人是谁,里面又有哪些出土的文物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山东一工地发现东汉古墓今年5月份,德州市德城区某在建工地内发现古墓。“当时看到挖出来了砖,而且砖上还有彩绘,我们就觉得好像挖掘出古墓了。”工地负责人孙先生告诉记者,看到这一情况,工地赶快停工,将这一消息上报了德城区文旅局。
6月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排专业人员现场察看,并提出了后续保护意见。8月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施工区域进行了考古调勘。9月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
据工作人员介绍,最主要发现两座多室砖墓,年代为东汉晚期。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座墓葬为中轴线布局,墓向朝南,墓向一致并且并排分布,应为家族墓地。据发掘情况来看,两座墓葬,一座长近20米,宽近6米,另一座长16米、宽4米。
墓门和墓室内有彩绘壁画,颜色有红彩、黑彩、白彩、蓝彩等,纹饰有鱼纹、几何线条纹、植物纹、菱形纹、星宿纹等,多成条带状分布。“以前用的颜色多为自然提取,比如这个红色就是朱砂的颜色,这些纹饰也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文物修复人员韩应勋向记者介绍。
出土随葬品有陶楼、陶碗、陶灶、陶耳杯、陶鸡、铜钱、铜环等,以绿釉陶器最具代表性。“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来看,墓主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地位,家境比较富裕的”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场负责人赵芳超说。
2、考古没有那么玄乎,行业前景不错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在很多人的眼中,发掘一座古代墓葬,往往伴随着机关、未知生物、解谜等种种危险,考古现场负责人赵芳超笑着说,“考古根本没有那么玄乎,我们在考古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害怕。”
据赵芳超介绍,考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前期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走程序等,发掘时候还要经过请工人、布设探方、编号、记录等工作,后期还有整理资料、出报告(研究成果)等程序。
对于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洛阳铲”,赵芳超表示,在考古中确实会使用到这一工具。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地下有无古代遗存以及遗存的大致范围等情况。
赵芳超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2012年硕士毕业后他一头扎进了考古的世界中。“考古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很辛苦,但是由于一直在野外,能见到不同的情况,也是一个能带来新鲜感的职业,当我们发现好材料的时候,也很开心,苦中作乐呗。”赵芳超说,很多时候考古工地就在村里,得租住在民房,有时会缺水少电,条件简陋,但工作也要继续。
赵芳超开玩笑地说考古就像“打游击”,他说自己一年近300天都在外“漂着”,对家人很愧疚。“我孩子3岁了,每天都要视频,因为常在外地,家里人常有怨言,但是也没办法,工作性质就是这样。”赵芳超说。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机器不停地拍照。“这是我们从陕西请来的专业人员,他们在为古墓进行三维数字化,这样更能立体的展示古墓。”赵芳超说,考古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多学科合作,虽然考古是比较冷门、小众的行当,但是随着这些年的发展,考古队伍及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前景不错。
3、跨越千年的对话,文物修复要让文物活起来此次出土的随葬品有陶楼、陶碗、陶灶、陶耳杯、陶鸡等,时间久远,再加上被盗墓者破坏,很多随葬品已经残缺不全,文物修复师的一双巧手让一件件文物“复活”。
戴上一次性乳胶手套,穿上满是泥土的工作服,从架子上端过来一小筐碎陶片,拿起其中一块,又拿起一块,慢慢比对,不太匹配,再选一块……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韩应勋都在重复这一个操作。“这就像拼图一样,有时候半天也拼不出来一块,拼出来的时候特别兴奋。最怕的就是墓被扰乱过,碎片的位置被打乱,很难拼好。”提到修复工作,韩应勋侃侃而谈。
据韩应勋介绍,修复文物需要刀子、钳子、刷子、纱布、胶水等工具,将文物拼好后,再经过打磨、调色、绘纹饰等步骤,最终完成修复。和韩应勋一起工作的95后女生刘雨婷不久前刚修复好一件随葬品,修复好这件随葬品用掉了她近半个月的时间。
“文物修复其实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工作条件往往也比较艰苦。”韩应勋说。
一间临时活动房,一盏灯,两张从工地上借来的桌子,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环境。记者看到几个空塑料瓶用胶带缠在韩应勋坐的椅子上。“我腰不太好,绑几个瓶子能缓解一下,我是半路出家,实在是喜欢文物修复这项工作,所以走上了这条道路。”韩应勋告诉记者,现在的办公条件算是好的,很多时候还不如现在。
“这次的考古活动意义很大,出土的陶灶、陶狗、陶鸡、陶楼等向我们展示了东汉的风土人情,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修复文物的过程,我们也与文物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韩应勋说,有时候我们并不能想象史书中记载的事物,而文物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那个年代,仿佛亲自走进了千年前的世界。
韩应勋表示,文物修复要“修旧如旧”,要让文物活起来,“活过来”就是要挖掘出它的内涵,发挥出它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文明是有根的,做这个工作我一直抱着学习、敬仰的态度。”
4、在德州发现东汉古墓很不易,正在确定保护方式“此次考古属于抢救性考古发掘,我们一开始以为就是一个小的墓葬,没想到来了之后有了意外之喜。”赵芳超告诉记者,在德州发现东汉古墓很不容易,由于德州位于黄河泛滥区,存在大量的淤积层,这两座古墓又属于东汉时期,时代久远,已经处于地下接近5米的深度。
那么如何判断这两座古墓属于东汉时期的呢?赵芳超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对于古墓年代的判定不是随口一说的事情,需要多角度佐证。”赵芳超告诉记者,首先要判断墓葬所处的地层,还有墓葬的形制,并结合随葬品综合分析。该墓葬属于多室砖墓,中轴线布局,带有较多耳室、侧室。另外随葬品多为绿釉陶器,这都体现了德州东汉晚期墓葬的特点。
“这两座墓葬保存较好,体量较大、形形制复杂,出土多种文物,而且墓内发现装饰性及仿木结构壁画,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此规格、等级墓葬在德州乃至山东都比较少见。”赵芳超说。
据赵芳超介绍,墓葬的后续保护分为原址回填保护、原址展示保护及异地复建保护等,对于德州东汉古墓的后续保护方式,现在还在确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