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扬州大学:激发“三农”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

科普小知识2021-08-18 12:13:37
...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专家们参观了“一元人民币”头像施奈的家。扬州绘画大学

■我们的记者吴喜平和记者张庆丹

近日,扬州大学代表队以江苏省特色小城镇创建单位——广陵区头桥镇为案例“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小城镇:创新生态一体化区的探索之路”的研究对象,获得首届江苏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唯一特别奖。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这是学校立足江苏中部、辐射江苏南北、科技创新支撑食品安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农村振兴战略的又一突出成果。它不仅激发了“三农”的新活力,也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院士团队引领服务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扬州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的两名院士。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中心,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它以自主创新为基础,以优异的原创性成就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并在广阔的土地上写下了论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成带领的科研团队,为国家和江苏高产科技项目以及农业部高产创新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已建立的稻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已在全国示范推广。

据了解,该科研团队在中国五大稻麦产区进行了稻麦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方法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整合与创新。农业部已将其列为主要的推进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示范和推广。采用该技术,江苏兴化示范农场连续10年亩产800多公斤,连续4年亩产900多公斤。在稻麦两熟制下,它多次创下水稻高产的全国纪录。

该团队开发了水稻钵苗移栽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比机插水稻毯苗增产5% ~ 15%。兴化市2015年实施的100亩重点科研项目平均亩产高达987.8公斤,目前正在江苏省和全国主要水稻生产省份示范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秀凡、扬州大学教授焦新安等团队正瞄准禽流感、人畜共患病等重大领域。他们正在对流行病、传播、致病性和免疫等相关机制和机制进行基础研究,开发疫苗,促进疫苗的应用,并为公共卫生和安全精心构筑“防火墙”。

该团队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H7N9亚型禽流感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研究,并首先向农业部提交了病毒变异规律和防控建议,为我国禽流感防控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刘秀凡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已获得国家一级兽药注册证书。该产品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鹅的新城疫疫苗,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减毒作为疗效检测质量标准的新城疫疫苗,显著提高了国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通过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团队长期服务于大型养殖企业。“减轻鸡新城疫免疫科学负担”的建议已在北京花都育口种禽业有限公司350万组亲本中推广应用,并对其他大型养鸡场起到示范作用。

人才培养的“杨达模式”

早在2010年,扬州大学就与江苏省张家港市签署协议,以合作的方式培养本科生,并设立了“张家港班”。计划在10年内为地方订单培养300名具有综合应用和实践技能的高级农业人才。

根据张家港市农业特点,学校整合了农业技术课程和农业管理课程,专门制定了培养优秀农业人才的计划,逐步形成了学校和地方实践教学两个班,学术和实践教师两个导师,毕业考试实行“双论文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实习分为“学校科研系统培训”和“张家港地方适应性实习”两个阶段。

截至今年,张家港班已经毕业四次了。除了一些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之外,绝大多数其他毕业生都回到了那里工作。张家港坚持优生学优先、双向选择、全员部署。所有毕业生都被安排到农村或涉农社区工作,并在工资、试用期考核和后续培训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实施意见。

这种培养优秀农业人才的“村村通”模式得到了当地*和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2014年,学校与常熟市就有针对性地培养基层农业和农村人才达成另一项协议。常熟班每年招收30名学生,是“为当地人量身定做”的,培养了“能下、能留、能干”的优秀农村管理人才。

穿越精确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11月19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凌玉平带领团队前往20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从江县青云镇开展“精准扶贫帮困”活动。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青云镇。

今年暑假,研究所组织的教授和硕士团队赴青云镇开展了“精准扶贫、创业富民”的调研活动。与村民就“香水柠檬试种、山茶花品种改良、山茶花食品商标注册、水果包装销售、泥鳅养殖示范指导、美丽董村建设”等援助开发意向达成一致。

三个月后,凌玉萍再次来到青云科技。他第一次走进史奈的家,头上挂着“一元钱”的头像,给了他3万只泥鳅苗,还教他种田计划和田间管理技术。此外,还建立了20亩香柠檬种植示范基地。扬州大学提供专家远程技术指导和人员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服务。凌玉萍计划利用名人示威,通过种植业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王小龙是动物科技学院的一名医生。2015年8月,他去扬州市江都区武进镇林爽村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根据当地情况,他组织了一场“微扶贫”运动,向贫困的老年人免费提供波尔多山羊,帮助他们拓宽收入来源。

在扬州大学,有许多这样的大学和专家,他们与贫困地区“攀亲”,走过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向农村输送技术和服务。他们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中国科学日报》(第8版,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