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机器人取代重复劳动创造就业:走向人机协作

科普小知识2022-05-08 16:51:38
...

机器人取代重复劳动创造就业:走向人机协作

8月23日,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密西索加开发了一种*滑行机器人。设计者希望会说话的机器人可以从哈利法克斯搭便车穿越加拿大到达维多利亚。机器人不能自己移动,但它有理解人类语言的基本能力。这个程序是说服司机把它带上公共汽车。

自从1959年美国制造出第一个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已经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朝着“小而强”和“智能而易用”的方向日益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常常被视为与工人争夺“饭碗”的“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机器人可能会在短期内抢走一些工作机会,裁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从长远和整体情况来看,机器人不会抢夺就业机会,但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未来,人类在机器人面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的世界也将是一个人与机器人合作创造的世界。

机器人将取代更多人的工作,这一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机器和机器人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向记者解释道:机器人听起来像是一个更酷的概念。

1959年,美国的乔治·德沃尔和约翰·英格博格联合生产了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技术进入制造业。20世纪70年代,一些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开始拓展市场。自那以后,机器人在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工业化国家被广泛使用。目前,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尖端技术的舞台:欧盟最近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项目“火花”;美国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来振兴制造业。日本和韩国也制定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战略。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一直具有“超人”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作业的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上,而且在抗疲劳和连续作业方面也明显优于手工作业。正因为如此,机器人正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劳动力,成为科研、制造甚至服务行业的“主力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滨认为,未来随着机器人智能和操作能力的提高,机器人将取代更多人的工作。这种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在世界各国中,日本的机器人工业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智能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许多普通日本家庭已经有了服务机器人。日本软银公司将于2015年2月发布一款仿人机器人“胡椒”,它能识别情感并能说话。该机器人具有学习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可用作保姆、家庭教师、急救医务人员甚至派对伙伴。随着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许多人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类成为生产的主要力量吗?人类会被机器淘汰吗?

那些从事重复性和日常工作的人最有可能在人机竞争中被淘汰。

1811年的一天,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一个名叫奈德·莱德的失业纺织工人带领其他失业工人摧毁了他们认为是罪魁祸首的纺织机器。从那以后,那些讨厌新奇发明甚至科技进步的人获得了一个特殊的头衔:“勒德分子”。200多年后,类似的场景在英国重演。今年4月,伦敦地铁员工举行罢工,*伦敦*的“自动售票计划”。该计划将导致960名员工失业。

2012年,美国在线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Amazon)收购了自动化物流公司奇华系统(Qihua Systems),该公司的机器人可以在仓库中处理在线订单,并将订单交付至交货点。今天,亚马逊有1382台这样的机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发展,未来用不知疲倦且不会丢失的遥控机器人来承担驾驶长途运输车辆的任务可能会更加安全和高效。然而,这意味着570万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美国人将不得不寻找另一种谋生方式。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大卫·奥托尔和西班牙货币与金融研究中心学者大卫·多恩是两位长期研究技术与就业关系的著名学者。在分析了许多案例后,他们得出结论,那些从事重复性和日常工作的人,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最有可能被排除在人机竞争之外。研究发现,有8种职业正在或将要被机器入侵,它们是快递、熟食加工、服装销售、仓储和理货、卡车驾驶、农业机械操作、苹果装配线和从事低级实验室工作的人。

在未来,机器人可能是中级技术人员中最“致命”的。所谓中级技术人员主要是指那些无需长期培训就能完成工作的人员,如秘书、行政、维修和制造工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许多工业国家,从事这些工作的工人数量急剧下降。大卫·奥托认为,信息技术的兴起是导致中级技能人才减少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就业增长发生在两极——需要极高技能的高收入行业和不需要太多技能的低收入服务行业。奥托称之为“工作两极分化”

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看,机器人不仅会夺走工作机会,还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

“不可否认,一些先进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取代工人,但纵观历史,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欧洲机器人协会秘书长尤威·赫斯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认为机器最终将取代人力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许多经济学家将这种恐慌心理称为勒德派谬论。”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数字和电信政策专员耐莉·克罗斯说,在短期内,一些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夺走,但从长远来看,机器人将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著名的硅谷风险投资专家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表示:“正如100年前不存在许多工作岗位一样,100年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工作岗位。”

海斌告诉记者,从2004年到2008年,德国的机器人总数增加了大约23000个,而同期的失业率从4%下降到1.8%。巴西的机器人总数增加了约2000个,失业率从9%降至7%。“这些数据表明,机器人产量的增加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相反,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一些行业仍将被机器取代。“机器影响的不是就业市场的规模,而是就业市场的结构。”黄说,失业被归类为“结构性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应该从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缩小第二产业的规模,扩大服务业的规模,劳动力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吸收。另一方面,*应加强社会保障网络,保障低技能工人的基本福利,通过多层次培训体系提升低技能工人的再就业能力,满足新的产业转型时代的就业需求。“德国正在实施的‘行业4.0计划’的内容之一是建立一个终身学习计划,以延长工人的职业寿命。”

从犁到水轮,从蒸汽机到机器人...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必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人力。然而,在机器面前,人们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的世界也必须是人与机器合作创造的世界。双手创造价值的快乐和用智慧推进人类社会的使命感是人类独有的情感和收获,是机器永远无法剥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