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制”产品护航可燃冰试采
科普小知识2021-10-12 17:13:05
...
国土资源部2日在北京宣布,南海深沪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已连续22天进行,并取得了长周期产气、环境安全等重大突破。为了保证试生产运行的顺利进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为“蓝鲸1号”钻井平台提供了多种“定制”的海洋环境保护产品。这是《科技日报》记者4日从预测中心获悉的。
内波又称海洋中的“无形波动”,是南海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可燃冰的勘探和开发带来诸多挑战。预测中心主任王辉表示,如果在作业过程中遇到强内波,“蓝鲸1号”钻井平台将会移位,导致采矿中断,甚至损坏水下采矿设备。
传统的预报是针对某一海域的,是一种“地面”预报。可燃冰项目启动后,项目方向预测中心提出定制一套表层和底层海流预测产品的需求。需求的目标是一个“点”预测,难度是可以预测的。
预测中心开发了一套地面和底部流量预测产品,可以覆盖未来3天和3小时的时间间隔。
“如果把南海比作一块布,那么可燃冰的开采作业点就是一只针眼。我们已经从“表面”到“点”实现了飞跃,从预测整个海域到预测某一点的海流变化。”预测中心环境部副主任刘芸说。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控,可以获得相应的准备时间。预报中心在深沪海域设置了两条警戒线——内波警戒浮标,分别位于可燃冰开采平台东南约60公里和110公里处。他们可以实时监控,并通过卫星实时发回数据。首先可以发现达到警戒级别的内波,可以至少提前6小时向“蓝鲸1号”和调度部门发送预警信息,以便有时间采取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