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六成受访者认为本科增减专业应以人才质量为依据

科普小知识2021-07-02 03:52:01
...

卡通:赵顺庆

本科专业的增减一直受到关注。日前,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吴俊清在山西省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启动会上表示,到“十三五”末,全省高校本科专业数量将减少15%至20%,共减少200多个。在此基础上,将增加100多个新的和紧急的新兴项目。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个联合问卷网络)对1991名本科或专科以上(包括在校学生)的被调查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3.2%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所就读或毕业的大学增加或减少了他们的专业,79.9%的被调查者支持本科专业“瘦身健身”49.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本科专业的增减过于随意,61.4%的受访者认为本科专业的增减应基于人才培养质量。

在受访者中,42.0%是大学生。90岁后为33.3%,80岁后为45.7%,70岁后为16.7%,60岁后为3.4%。

49.6%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的增减过于随意

尚敬(化名)在北京的一所文科学院学习。她告诉记者,她的学校有很强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并开设了一些相对较新的学科。“我的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开设的,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过去,理科专业相对较少,但现在增加了一些。”

在调查中,4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大学增加或减少了他们的专业,37.5%的人表示他们没有增加或减少他们的专业,19.3%的人不清楚。79.9%的受访者支持本科专业的“瘦身强身”。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认为,本科专业“瘦身健身”是合理的,因为高校本科专业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需要不断调整和变化。

政治学院一年级大约有120名学生,李布(化名)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该学院有4个分支学科。然而,李布认为这四个专业在他们所学的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

“有些学校排名不是很高,所以它们需要提供一些热门专业来吸引学生。”尚敬发现,一些学校会根据招生情况增加或减少专业。

在调查中,49.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本科专业的增减过于随意,25.1%认为不存在,25.3%不知道。

被调查者认为,高校专业增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包括盲目追随“热门专业”趋势、重复设置低水平(57.7%)、经济利益主导、过度追求市场(53.0%)、追求完美、特色和优势不明显(49.7%)、设置“重应用轻建设、重名称轻内涵”的过程(36.2%)以及部分专业之间的培养差异化不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同(33.5%),缺乏前瞻性(22.0%),只是因为某个专业不能招生,就业率不好,专业被取消(19.9%),一些专业的培养方向太细(18.6%)等。

尚敬觉得他目前的专业培训计划不合理,教师也不到位。“我们部门主要官员感兴趣的内容可能会成为我们的课程内容。”

李布认为许多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彼此差异很大。如果不细分,学生将有沉重的负担,因此不能随意删除。然而,在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些专业结合得好,学生可以学到更多。他直言不讳地说,有时专业分工是为了增强实用性,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然而,如果只是名称看起来实用,课程内容没有不同,这是迎合市场的嫌疑。

61.4%的受访者认为人才培养质量应作为本科专业增减的依据。

许多学院和大学基本上删除了基础科目,但文学、历史、哲学、数学和物理是培养学生最基本职业素质的基础李认为,在专业增减时,应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适当保留一些基础学科,以保证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学科,我们应该强调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难以预测,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多种人才。我们很难准确计算和规划未来工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或规格。

李布认为,一些高校专业过于注重实用性、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而忽视了基础素养的培养。有许多技能课程,很少学术培训课程。

在调查中,61.4%的受访者认为本科专业的增减应基于人才培养质量,45.0%的受访者认为专业的增减应基于市场需求。其他因素包括:国家战略方向(34.4%)、区域发展规划(33.8%)、学校规模(33.2%)、学校条件(30.8%)、学校经验(30.6%)、研究成果(18.7%)和招生人数(10.4%)等。

尚敬认为,大学专业的增减取决于是否有真正的需要,研究是否真正具有重大意义或历史价值,以及相关的教师如何。

李告诉记者,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必须严格按照学科和学科进行划分,而应用型大学一般可以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

在调查中,50.5%的受访者建议不要再开设“饱和”专业,而50.3%的受访者认为应尽力适应社会分工的细化和需求。其他建议包括:多方论证,长期考虑(45.5%),考虑新专业办学的基本标准(40.7%),考虑专业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匹配度(35.4%)。应符合高校办学经验(29.8%),兼顾学生成长发展需要(28.0%),注重专业调整和转型(20.0%)等。

尚敬认为,高校设置专业,应该出台更为详细的标准,包括师资、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和经费等。

李认为,本科专业的删除和调整是可能的,但要尊重社会规律,应用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基础学科,其次,我们应该重视跨学科培训。”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王品之实习生张若白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6日,07版)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