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四川农大:科技扶贫不是一阵风儿

科普小知识2021-08-02 18:01:29
...

在阳光下,1000亩生姜被微风吹起层层波浪,绿色而壮丽。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大坪乡徐佳村两年前还是一个贫困的村庄。现在,徐家村依靠主要的生姜产业,打了一场“翻身仗”。

许家村第一书记罗表示,没有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专家严泽生老师的指导,许家村不可能“脱贫脱帽”。

严泽生深入地里,把技术交给农民。他还多次对大种植者进行集体培训。如今,一些大型生姜种植者的年收入超过30万元,令所有人羡慕不已。

成果转化将直接惠及贫困家庭。

四川农业大学在32年自主扶贫工作的基础上,于2015年制定了《2015-2020年科技扶贫规划》,设立了每年200万元的科技扶贫专项基金,明确了科技扶贫的7项主要任务,细化了对口支援的15项重点任务。

学校党委书记邓是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学校领导小组的成员在不同的县(市、区)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开展扶贫专项研究、开展科技扶贫行动等一系列“联合行动”,共同努力、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迅速形成。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宇多次带领农学、动物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走访贫困山区。根据山区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他提出了“玉豆草羊”的养殖和循环发展模式。目前,该模型正在雷博、王仓等贫困山区推广应用。

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玉米大豆间作和冬季牧草种植,既能保证山区人民对口粮的需求,又能为草食家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肉羊的生态养殖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

四川农业大学坚持以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科学开发贫困地区资源,通过成果推广和转化,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发明的第五代全新预制标准化羊圈,夏季通风,冬季温暖,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了好消息。

今年1月,四川农业大学向雷波县马湖乡大山坪村的3户贫困家庭捐赠了两个羊圈,每个羊圈价值1.6万元。同时,每户投入8只优质可育母羊,每只价值1000多元。

大山坪村的第一书记陈利炳说,目前,吉赛尔家族的8只基本母羊产下了11只,存活了8只。吉左哈加基础母羊产下10只羊,幸存下来9只。马书蒂家的八只基本母羊产了六只,都活了下来。"有了这些羊,扶贫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四川农业大学组织专家组在贫困县示范推广了20多个农作物、水果、蔬菜、畜禽新品种、100多项新技术和50多项新成果。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把握区域发展脉搏

“精准扶贫不是一站一站的运动,而是有计划地在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行业推进,真正找到适合当地群众发展的丰富项目。”杨文宇说道。

目前,学校与省移民扶贫局共同确定了《农村扶贫开发“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并具体承担了规划编制任务。

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在广安、巴中、阿坝等地编制了20多个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规划,完成了雷波县“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扶贫五年计划”等7个规划和方案。专家们正在领导各行各业的“牛鼻子”,以便各种“反贫困”、“反贫困”和“财富”政党能够在贫困地区扎根。

前不久,四川农业大学的果蔬专家郑、、茶叶专家李、、核桃专家万学勤、蜜蜂专家杨,显然是应雷波县教育科学局的邀请,在雷波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和指导。

杨博士显然毕业于南非罗兹大学,主修昆虫学。他充分肯定了雷博养蜂人用脐橙花生生产的橘子蜂蜜。他说,琥珀橙花蜂蜜风味独特,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让橘子蜂蜜产品变得更大更强将是大众致富的新途径。

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根据需求提*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带动贫困地区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果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准确的扶贫不仅需要输血,还需要“造血”功能。在过去的五年里,四川农业大学举办了400多场各类培训班,近5万人次,覆盖88个贫困县。以“农业科技110”和“农业科技网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免费信息服务的提供,较好地解决了科技“最后一公里”进入农村和家庭的问题。

模式创新,变技术援助为品牌发展

我已经好几天没刮胡子了。浓密的胡须遮住了我的大部分脸。田教授看起来像一个穿梭在深沟深山之间的“原始人”。

田是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副所长。他致力于依靠茶叶产业帮助天全县乐盈乡艾国村致富。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郑有亮说:“作为一所农业大学,我们必须主动把教学科研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爱国村是天全县36个贫困村之一。它种植优质茶叶的历史悠久。然而,村民们缺乏创业的热情,只能以低价提供新鲜的树叶。艾国村的优质茶叶“保存在一个好家庭,没人知道”,并为其他茶商制作“结婚礼服”。目前,该村仍有13户贫困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茶园。

四川农业大学将短期精准扶贫与长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将茶叶确定为艾国村的主导产业。与实力雄厚的茶叶企业对接,协助组建覆盖所有贫困户的合作社,与爱国村党支部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机制,探索“校企联动促产业、村社促增收”的“双促进”新模式。

“许多贫穷的村庄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只要他们利用这种情况,他们就能变得富有。”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家何春雷教授说,这个爱国村有独特的茶叶种植优势,因为它山清水秀,雨量充沛,温度适宜。

四川农业大学打破了传统的扶贫模式,从简单的技术援助转变为特色品牌开发。它精心引导茶农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八个统一”,即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采摘、加工、包装和销售的统一。大学、村庄、合作社和公司将联合开发产品,并尽一切努力打造“爱国村”绿茶和“爱国红”红茶品牌,以确保村民的持久利益。

被地震损坏的村民戈登的房子已经建成。他的大女儿已经完成了大学学业,不再担心。他完全致力于茶产业。他说,这种扶贫不是一阵风,而是一种科学的、持久的“大变化”。(李金玉,本报记者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