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北极局地30℃需要担心吗?

科普小知识2021-12-24 19:31:49
...

最近几天,有广泛的报道称“北极圈附近的温度飙升至30℃以上”。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在北极地区。该团队采访了中国第九次北极探险。自7月30日龙雪进入北极圈以来,室外温度一直保持在-3℃左右,没有出现异常升温。针对上述报道,《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龙雪的科学家团队。

温度异常的概念不同于气候变化的概念

"由天气引起的异常温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变暖的概念."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首席海洋气象预报员宋晓江说,天气观测在一天或几天内是一个“小规模”的事情,而气候测量的规模要大得多,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几年前的冬天,我国北部经历了BOSS级寒潮’,这使得我国北部大大降温。但这只是天气尺度上的异常降温。冷却持续几天或十几天,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北方的气候会变冷。事实上,与近年来冬季平均气温相比,总体趋势是变暖。"

将所谓的异常天气与以前的当地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包括温度、降水和风,异常天气并不少见。例如,“上海新年第一天的气温超过20度”,“2008年中国南方的冻雨”和“7月21日北京的暴雨”,宋晓江随意举了几个众所周知的异常天气的例子。至于“北欧陆地温度已经达到30℃以上”,她也认为这只是天气尺度上的异常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可能会受到持续高温高压的影响,而这种天气的成因非常复杂。"

当地高温对海冰的影响仍需观察

科学研究小组首席科学家助理、海冰研究小组组长雷瑞波表示,尽管科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北极海域海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北欧部分地区的极端高温天气是否会直接导致海冰减少,还有待观察和研究。

"为了正确看待北欧的高温,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个‘差异’。"雷瑞波告诉记者。首先是局部区域和整个极地区域之间的差异。尽管北欧很少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但这只是太空中的一个局部特例,与整个北极地区相比,还是太小了。另一个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差异,即使是冰区。陆地温度相对更容易波动。

“北冰洋不是北极地区夏季最热的地方,也不是冬季最冷的地方。在冰区或海洋中,即使太阳再猛烈,冰的融化和海水的蒸发也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这相当于变暖的缓冲,其温度变化会相对平缓。夏季海冰的融化以及太阳辐射和热能的吸收可以缓解夏季北冰洋的变暖。冬季海冰“生长”并释放热能,这可以缓解北冰洋地区冬季的降温雷瑞波说道。

无冰北极2040是预测的平均值

“在过去的40年里,北极海冰的迅速减少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截至7月31日,今年北极海冰的覆盖面达到了自1979年以来的第四低水平。“北极海冰的最小覆盖范围发生在2012年9月。它今年是否会继续融化至创纪录的低点,取决于未来一个月的天气。”

《北京日报》的记者指出,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第一份北极白皮书提到,一些科学家预测,2040年北极将没有冰。情况真的这么严重吗?

“许多国际研究机构都会制作气候数值模型,但是通过比较世界各地这些模型对北极海冰的模拟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模型在预测海冰的某一方面时更准确,有些模型在预测海冰的其他方面时更准确。简而言之,世界上没有绝对准确的模型。”雷瑞博说,对几个误差相对较小的模型进行平均,得出的结论是,在2040年至2060年期间,北极地区可能相对没有冰。

如何理解“相对无冰”?雷瑞博说,科学家们已经设定了一个最小值,即假设北冰洋的海冰面积低于1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被认为是相对无冰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模型都考虑进去并对它们进行平均,预测结果的范围将会更大,最早在2030年将不会有冰,最晚在2100年将会有冰。”

为什么不同机构的预测如此不同?主要原因是对北极海冰的观察和了解还不够。雷瑞博说,我们在北极研究的大部分参考数据仍然来自北冰洋沿岸国家的气象站,但是在更中心的地区没有气象站。“北极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反映了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北极地区给予更多关注的必要性。”

我国的烟雾与北极环境有关

北极海冰的减少不仅会威胁北极生态系统,还会间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

“海冰的减少将影响西风带的强度,西风带是极地和中纬度地区之间的一道屏障。如果西风带很强,那么寒流从极地进入中纬度地区会更困难,否则会更容易。在某种程度上,这导致了2008年中国南方的冻雨,以及近年来北美和北欧的严重雪灾。”雷瑞波说道。

《北京新闻》的记者了解到,中国北方的冬季烟雾也可能与北极有关。雷瑞波说,研究结果表明,北极的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中国北方的冬季风。风对中国北方每年冬天面临的烟雾问题非常重要。如果风小,烟雾就不容易散去。“研究指出,北京2013年的严重雾霾是由当年冬季的弱北风造成的,而当年的弱北风与北极的环境变化和大气模式有关”。

此外,对于媒体报道的“北极熊或因海冰融化而灭绝”,雷瑞博没有置评。

“海冰的减少确实会影响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总量,影响大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北极熊可能会失去它们的猎场。然而,这一过程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完成,北极熊也并非无法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然而,他也坦率地承认,北极熊目前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北极熊很难观察和追踪。我们对北极熊的大部分研究来自土著人的记录。与这些记录相比,北极熊很瘦,甚至饿死。”

面对可能的变化和挑战,雷瑞博认为,“只有通过对北极的全面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我们才能为预测和应对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