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滑坡敲响渣土围城警钟 北京等地面临相同困境
2013年,在北京朝阳区“海洋边”住宅区外的7层渣土山上,渣土车正在倾倒建筑垃圾。北京新闻图片
2013年11月29日,在陕西省Xi市,一长列运渣车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形成。图/CFP
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一个临时的于路峪渣土接收站已经建成。堆积如山的淤泥和渣滓山现在已经裂开了,高速公路就在山脚下。
2014年,深圳的建筑垃圾达到3000万立方米。如果淤泥均匀分布,它将是一个2公里长,1.5公里宽,10米高的巨大立方体。
2012年,杭州的淤泥将足以填满三个西湖。去年,北京有4000万吨废渣。
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发展报告(2014)》统计,近年来中国建筑垃圾年排放总量在15.5亿吨至24亿吨之间,约占城市垃圾的40%。
这些数字仍在增加。在过去的10年里,整个中国的淤泥和粘土残渣的增长率几乎与经济增长率相当。
城市景观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少有人关心淤泥是如何消失的,以及它们最终会去哪里。然而,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和土壤接收站的建设跟不上垃圾和土壤生产的速度。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管理多元化、缺乏监管和重复利用率低的困难。
最终,“粪肥围城”这一隐性疾病成了许多城市的一个痛点。
12月20日,在一声巨响和浓烟之后,深圳成了风暴的中心。
在光明新区红岙村,一个100米高的垃圾接收站被倾倒,三个工业园区的33栋建筑被损坏或掩埋。昨天发布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仍有75人失踪。
发生滑坡的垃圾和粘土接收场主要堆放垃圾和建筑垃圾。这场灾难的发生也为快速发展的深圳敲响了“淤泥围城”的警钟。
深圳的“围”
2008年,当时深圳最大的龙华部门——九沃悠妮渣土接收站开始运营,但不到4个月就被填满了。
据当地媒体报道,深圳的废渣排放问题是2001年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在建工程带来的淤泥在土地平整和复垦中被消化。
2006年后,随着体育场馆建设、道路改造和地铁建设的全面展开,深圳的废渣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据当地媒体报道,2007年,深圳生产了950万立方米各种泥浆和渣土,这一数字由于轨道交通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建设而一再刷新。
以深圳地铁为例。一个地铁站产出87,000立方米的土地。20立方米的泥浆需要4350次运输。直径6米的地铁隧道需要3400辆车才能在一公里(双向)内挖出68000立方米的土。
2008年10月,深圳当时最大的龙华九沃垃圾和粘土接收站开始运营,储存容量约为2400万立方米,基本上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填满。届时,轨道交通项目的第三阶段将开始,产生大约2500万立方米的垃圾和粘土。随着其他项目的剩余污泥,深圳再次面临着旧的问题,用淤泥包围城市。
到2010年,深圳的泥浆和淤泥量将每年增加近100万立方米。这些主要成分是建筑垃圾。
四年后,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年的废渣已达3000万立方米。
这个增长率不难理解,因为它符合“深圳速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按经济总量计算,深圳是*第四大城市,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用粪肥包围城市的问题。
为走出困境,在《深圳市废渣及废渣专项规划(2008-2030)》中,深圳市废渣及废渣处置领域再次扩大,建设规划中包括11个综合利用厂、46个土地接收点和7个公共复垦区。
然而,在这些计划完全实现之前,灾难发生在红澳悠妮渣土接收现场。
与此同时,在光明新区,尤鲁悠妮渣土临时接收场(以下简称“尤鲁接收场”)几乎与红坳村同时开始堆土。
类似于红坳村的残泥接收场,尤鲁接收场在山上堆土。红岙村滑坡发生后,当地一些居民认为这里的泥沙量太大,还可能变形坍塌,危及高速公路和山下居民的安全。
《中国速度》
“围城”的困境不仅在深圳上演,也在北京、南京、济南等城市上演。
光明新区接待站的倒塌是深圳沉重淤泥负担的缩影。
事实上,每个扩张中的城市在追求速度和扩张的背后都可能有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
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的建筑工地数量超过3700个,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泥浆和淤泥正在产生。
根据北京市城市圈委员会2013年4月发布的一组数据,截至4月10日,全市共有28个渣土接收点办理行政许可。其中,原丰台区张果庄渣土接收站因接收能力饱和于3月被丰台区市政委员会撤销。渣土接收场的压力进一步增加。
济南市城管局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自2008年以来,济南已建成44个建筑垃圾倾倒场,这些倾倒场已逐渐被封闭的坑填满。目前,只有9个地点可用,估计有300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容量。济南建筑垃圾年产量为3000万立方米。
这意味着9个接收站点最多支持一年。如果没有额外的场地,济南的建筑垃圾将在一年内无处倾倒。
长江三角洲的南京压力相对较小。一年平均要处理的垃圾量约为800万立方米。然而,从2012年到2014年,由于举办了亚洲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以及启动了体育场馆、配套项目、高速公路和地铁,该市每年产生的渣土量达到约1000万立方米的峰值。
通常情况下,当收泥场的接收能力饱和后,相关管理人员会将其填满,然后另找地方开辟收泥场。
据南京市城管局土料场*局长曹星说,南京每个接收料场的容量必须由测绘部门严格计算。城管部门也需要进行月度检查。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是检查其容量。一旦土料场达到其设计容量,接收料场将立即关闭。城市管理部门将指定一个新的区域来取代它,并且不能“服务”超过时限和能力。
然而,新的规划通常需要考虑到距离市区和淤泥生产区的距离。北京有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离市区太近会影响交通,离得太远会造成交通距离长,管理不方便。
然而,上述“难以倾倒”的矛盾也导致了非法倾倒的淤泥的生存缺口。
泥浆和土壤混乱
为了缩短行程和降低成本,许多垃圾车选择在附近倾倒非法垃圾场,而利益驱使下,许多非法垃圾场应运而生在城市边缘。
每天午夜,成千上万辆“泥车”活跃在北京的主要道路上。
田琪(化名)拥有23辆渣车,这只是车队的一小部分。
自1998年以来,他一直在北京从事建筑垃圾处理工作,迄今已与20多家公司合作。这项工作原本对他来说很容易,但现在他每天都醒来,听到工人们的第一句话:“今天渣滓去哪里了?”
北京有33个建筑垃圾接收站,其中大部分位于远离市中心的郊区。然而,北京市建筑垃圾总量已经超过3500万吨/年,相关部门批准的接收站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废渣产量。
此外,在建项目大多集中在市中心。从市中心驱车数十公里后,田七将赶往这些接收区,扣除油费和劳务费,这意味着田七此行所剩无几。
为了追求利益,有时他会选择“黑坑”——非法的粪堆。这些年来,田琪知道北京各种“半标准”接待站的位置,第一天看着垃圾被运到池塘里倾倒,第二天变成一个小坑,第三天变成一座小山。
自然大学,一个非*环境保护组织,对非法倾倒淤泥进行了小规模调查。“在城乡结合部,非法垃圾场并不少见,有些还以‘万亩造林’为名。”自然大学项目研究员毛达说。
这些非法垃圾场大多位于城市和农村的交界处,一些仍然占用耕地和林地,“因为倾倒淤泥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今年,他在朝阳区黑庄湖乡调查后,发现了一个占地数百亩的非法渣土倾倒场。
当地村民告诉他,这几百亩土地原来是耕地,因为种田不赚钱,村委会以植树造林的名义收回了土地。"这名义上是‘植树造林’,但实际上是在堆积淤泥."莫德说。
他看到田野里堆满了粪肥,有些还夹杂着生活垃圾,堆成一个高大的成年人,表面上种着稀疏的新树苗。
除了“黑洞”,在田琪看来,即使北京的正式接待地点,还是有些问题。他曾经接手一份工作,帮助北京郊区的一个常规接收农场将废渣和泥浆运送到河北。"北京的土地也有限,所以只能用船运出去."田琪说。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深圳。根据2013年深圳市环境卫生部门废弃物管理部门发布的《深圳市废渣接收点信息统计》,深圳市有8个废渣接收点,剩余容量不足2000万立方米。在深圳的正规接收场,双方收取的建筑垃圾倾倒费从25元到35元不等。一个建筑工地产生10,000平方米的建筑垃圾,而非法倾倒的节省至少可以达到300,000元。因此,建筑垃圾倾倒的消息很常见。
“深圳风格”的出路
在“渣土围城”中,深圳并没有忽视余泥渣土场的建设,但征地和建设面临的实际困难使越来越多的渣土难以消化。
回顾深圳近10年来治理“围城”的历史,我们仍能看到一丝决心。
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深圳区委员会委员陈可辛已连续数年撰写提案,呼吁*加快垃圾和粘土接收站的规划和建设。
在2014年的区“两会”上,她和8名CPPCC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内容仍然相同。
早在2013年,深圳市城管和交警部门就破获了福田区和龙华新区几起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大案。
其中,宝安区法院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判处2013年3月27日在福龙路冷水坑高架倾倒建筑垃圾的刘平河、同年3月30日在龙华和平路倾倒建筑垃圾的傅谋福有期徒刑三年。这是当时国内的第一例。
2015年12月24日,深圳光明新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光明新区产生的废渣量迅速增加。为了妥善排放废渣,防止废渣倾倒现象,有效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废渣接收场。
然而,随着深圳将所有农村地区指定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征用变得极其困难,垃圾和粘土接收场的建设也陷入了这一地区。
据透露,自光明新区成立以来,深圳市已决定投资建设田寮垃圾和粘土接收场,这也是当年光明新区唯一的官方垃圾和粘土接收场。
自2009年该项目成立以来,由于未能及时征用和移交建设用地,施工进度严重受阻。截至2013年,已有4年未能完成收土施工,导致光明新区废渣、淤泥的乱丢现象日益严重。
无论如何,深圳的废渣产量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位。
一些当地媒体报道称,随着轨道交通的相继建成,2020年后废渣量将逐年减少。
下一步,深圳仍将探索在填海区建设接收站。根据《深圳市渣土接收专项规划(2012020)》,深圳市目前计划建设5个渣土接收复垦区。
然而,填海区规划的实施和填海区建设的推进涉及到海洋法等法律法规。国家海洋管理局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仍然需要做大量的评估工作。
“建筑垃圾”变成“建筑”
除了填埋,建筑垃圾也可以再利用,但相关统计显示,这些建筑垃圾在中国的利用率不到5%。
早在2010年,王就曾为媒体计算过一个账户:中国每年因拆迁产生的固体废物超过2亿吨,因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物约1亿吨。
根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统计,目前该数字已上升至15.5-24亿吨,而这些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仍不到5%。
这让王担心。他是中国矿业大学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建筑垃圾问题。
他认为,要处理建筑废料,我们必须从立法、管理和技术三方面入手。
一般来说,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不如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那么大,管理也不如废水和废气那么严格。没有相关立法严格限制建筑垃圾的处理。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建筑垃圾管理涉及到建设委员会、市*等多个部门。以前,由于缺乏牵头单位和协调机制,责任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导致无法形成对回收企业的联合监管力量和有效支持。
王的建议是:解决建筑垃圾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变成建筑。
他研究了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建筑垃圾处理,即将其加工成可用的建筑原材料。
日本非常重视建筑工地废料资源的回收,并建立了主要处理混凝土废料的工厂,以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
早在1991年,日本就颁布了《促进资源再利用法》,规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淤泥必须送往可再生资源设施进行处理。
再近一点,与深圳隔着水的中国香港,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建筑垃圾的良性循环。
王参观了北京昌平一家处理建筑垃圾的大型民营企业,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艺很好,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还没有盈利。
他认为,从技术上讲,国内的一些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已经成熟,但在营销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成本相对较高。目前,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的支持。
“这种点对点的支持只能帮助数量有限的处理建筑垃圾的公司。关键是依靠政策支持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建筑垃圾的原材料来源应挨家挨户收集,然后运回企业。运输费用不应由加工企业支付。”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成本应该转移到产生建筑垃圾的企业。”(原标题:淤泥围城)
阅读更多
85人在深圳山体滑坡中失去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工人
深圳山体滑坡中有91人失去了联系,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很小。
深圳的坍塌是由一堆人造土造成的。原始的山没有滑动
深圳凤凰社区的山体滑坡已经营救了7人,损失了41人
上一篇:白天为什么看不见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