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东:袁隆平求学中的风险
远景中国地图,袁隆平(信息图片)
作为一名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和考试没有根本的改革,他们仍然不自觉地致力于让学生深入到现有的范式中,那么这个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就很难在现有的教育和评价体系中成为学生的欺凌者。这意味着奖学金不会是你的,担保研究也不可能,你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像袁隆平一样。因此,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和考试需要根本的改变。
教育活动中有一种基于常识的观点,即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创新。这一观点与日常生活经验非常吻合。例如,当我们想要建造一座建筑时,我们需要在建筑到达天空之前为它挖一个非常宽和深的地基。在大学里,巩固基础已成为一项普遍的教学政策。例如,南京大学曾提出“夯实基础”,复旦大学提出“夯实基础”,北京大学也提出“夯实基础”。这里的“基础”主要是指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夯实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增加本科生的学习量,即毕业所需的学分数量,这样学生可以学习许多课程。在介绍了范式和范式陷阱的概念之后,我们对此进行了批判,结论是我们不能故意“强化基础”,而是强调本科教育只需要一个适度的基础,本科期间适度的学习量应该在130到140学分之间。在国内教育实践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率先降低了本科学习量,要求120-150学分。减少学分总数似乎很常见,但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夯实基础的第二个方向是努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现有课程,准确把握现有知识的范式。学习特别好并且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现在被称为“学习霸王”。常识认为,学霸将来有可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上述逻辑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的判断非常相似,但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不符合上述逻辑的“黑天鹅”。对大学“黑天鹅”学习生涯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可能会对大学教育和学生学习有所启发。
袁隆平不是“学生恶霸”
今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加了母校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可以说,袁隆平是西南大学一百多年来最杰出的校友。这位重要的创新者直接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而真实的贡献,也间接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此前,西南大学在网上公布了袁隆平的学生证和成绩单。从学生证上看,袁隆平于1950年入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后并入西南大学),1953年毕业。那么,袁隆平,一个重要的创新者,一个在大学里有良好基础的学生欺负者吗?他考试考得怎么样?让我们仔细研究他的成绩单。
袁隆平是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他四年八个学期的平均成绩如下(百分制):
76.5、70.8、74.9、71.3、72.1、76.4、73.8、75.5。
作为一名主修“农学”的学生,让我们来看看他在几门重要专业课程上的成绩:
植物学(1) 65 (1) 75
农场实习(一)67(一)75
作物栽培(二)75
新遗传学(二)63(二)63
遗传学与育种(三)72
从平均成绩和专业课成绩来看,袁隆平很难被称为“学生霸王”。袁隆平1953年大学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业大学,这在大学生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并不是一个好单位。按照现实的逻辑,与他同时毕业的学生很可能会留在大学里当老师。
一些专家试图解释袁隆平的成绩单和他的创新成果之间的矛盾。例如,西南大学的向忠怀教授和一位著名的国际蚕专家说,成就并不代表实际能力。
这个解释有点牵强:我们不能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这个简单的评论没有抓住要点。
“米丘林理论”是遗传学中的一个范式陷阱
1949年后,米却林的理论很快成为中国认可的唯一正确的基因理论。它立即进入农学、植物学、生物学和其他大学的教学,并成为相关学科的主要范例。从袁隆平的成绩单上可以看出,米却林理论的推广非常迅速和有效。
此时进入大学学习的袁隆平,在“植物学”、“新遗传学”和“作物栽培学”的核心课程上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是米却林理论构建的“范式陷阱”。
伴随着对范式的深入研究,我们产生了一个概念:范式陷阱。学生从现有的旧知识范式中学习。他们学得越好,掌握的知识就越准确,考试成绩也越高。当他们继续在旧范式中取得成功时,他们越深地陷入基于认知的旧范式,就越难跳出旧范式并创造出一些东西。
这种范式陷阱在持续了两个学期的“新遗传学”课程中非常明显。同时,它慢慢渗透到“植物学”、“农场实践”、“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其中,有多少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深陷于认知之中而无法自拔。袁隆平很幸运没有摔倒。
谁被绑在“米却林教义”的树上?
“米却林理论”的范式陷阱影响了中国和苏联20多名农业、生物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那些基础扎实、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他们可能精力充沛,能力很强,但由于对教材、教学和理论的怀疑较少,他们在基本方向上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这使得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很难轻易改变方向。这是范式陷阱对创造力的限制。
袁隆平不相信“米丘林理论”,因为他在考试中得了70多分,这可能是由于他天生的怀疑或幸运的因素。1962年,当他在《参考新闻》上读到沃森和克里克因DNA双螺旋模型获得诺贝尔奖时,他立即去北京农业科学院征求专家意见并阅读英国文学(他的英文分数是93分)。因此,一种新的水稻育种的研究思路悄然出现在这个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约束。
袁隆平没有用“范式陷阱”的概念来描述他的经历。他用“绑在树上”这样简单生动的语言生动地解释了“范式陷阱”的存在:“幸好我醒得早,没有绑在树上。”
为什么袁隆平会醒得早?“米却林主义”谁是与死亡相连的树?有多少人被杀?
两个未经反思的误解
“米丘林理论”作为范式陷阱在1949年后的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存在,以及袁隆平的案例,都是非常特殊的。使用这种特殊情况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动而清楚地说明范式陷阱对创造力的限制这一关键问题。然而,如果不仔细考虑,也很容易导致一些误解。
第一个误解来自老师。这种误解认为“米却林理论”是错误的,它深入大学教学是由一个特殊的时代造成的。然而,我们当前的科学范式、教科书的内容和当前的学科基础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世界潮流。在大学课程中,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类似的问题,如“米却林理论”。“加强基础”当然没有问题。
对第一个误解的回答仍然需要回到科学史,并在更长的历史维度上回答。我们的后代如何看待1000年后的今天的学科基础?正如我们如何看待1000年前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范式一样?第一个误解的另一个答案是合乎逻辑的。假设当前学科的基本范式是完全正确的,人类将在当前“永远正确和最终正确”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人类会继续进步吗?人类不会继续进步的结论与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一致吗?
第二个误解来自学生。这种误解可能表明,由于当前的学科范式在漫长的科学历史框架内可能是错误的,这个命题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停止在学校努力学习?
这个误解的答案是:首先,我们提倡的学习是带着怀疑的学习,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的学习。对基础的怀疑意味着思想已经进入了范式,但要时刻警惕落入范式陷阱。当猎人进入黑暗森林时,这是一种警觉和质疑的状态。这与他们玩电子游戏并在考试中获得60分时会感到满意的状态大不相同。显然,这需要学生们更多的努力和积极的思考。只有在此基础上取得进步,一个人才能进入创造性学习,这是一个需要更多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最后,这是一个终生的学习和探索,在这种学习和探索中,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对他人和自己的新想法保持高度的兴趣。无论何时,袁隆平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一天是停止思考和探索的。
作为一名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和考试没有根本的改革,他们仍然不自觉地致力于让学生深入到现有的范式中,那么这个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就很难在现有的教育和评价体系中成为学生的欺凌者。这意味着奖学金不会是你的,担保研究也不可能,你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像袁隆平一样。
因此,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和考试需要根本的改变。
从个别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内容仅限于当前的学科范式,而他们自己的研究主要是在当前的学科范式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所教授的是“旧知识、旧技术、旧学科”。在当前旧的学科范式下,教学如何培养“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新技术的发明者”,如何培养对科学前沿做出贡献的创新者,如何突破当前的学科范式,创造新的学科范式?
这就要求教师经常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到达学科的前沿,面对未知的世界,或者有机会跳出现有范式的束缚,认识到它们是有限的,这样才有可能在现在或未来从旧范式向新范式飞跃。这意味着教师自己需要意识到范式陷阱,他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它。这意味着小班讨论课和考试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创新。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创造性教学和考试,也是回答“钱学森问题”的关键。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与科学研究所的访问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