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普期刊走向何方?
当前,媒体整合正处于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对科学的普及和宣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它也给传统的专业性很强的科普出版物带来了很多麻烦。
科普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科普期刊在互联网普及方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做法和经验?新形势下手机科普期刊面临哪些不足和挑战?
10月22日,受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由《科普时报》和中国科普网主办的“科普期刊整合与发展交流沙龙”在北京举行。围绕“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普期刊共享科普经验”这一主题,科普媒体领导和科普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了传统科普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
关注媒体融合时代的视频内容规划
百科知识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百科全书的第一版。经过40年的发展,百科知识在传播科普文化方面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百科知识》杂志总裁赵欣瑜表示,近年来,他们重新规划了一些科普内容,根据《百科知识》改编,制作了一个名为“迷你百科”的科普节目,在喜马拉雅山等平台上播出。两年多来,已经发行了400多期内容,效果仍然比较好。
此外,百科知识侧重于科普视频内容,将杂志的原始科普内容改写为脚本。目前,超过120个视频节目正在制作中,包括一个完整的介绍24节气的科普和与动植物相关的科普。这些科普视频节目将扩展到部分中小学,并可作为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的展示内容。
此外,《百科知识》还成立了一个名为“百科讲堂”的贵宾小组,定期对科普讲座进行现场直播。目前,已有30多门课程的课程结构相对完善,未来将开展线下研究活动。
新媒体传播需要三维发展
“全国有460万名医生,每个人有460万篇科普文章。”中华医学会报刊管理部主任、《中华医学人文》杂志法人负责人王德表示,新媒体要做好科普宣传,需要立体传播和媒体发展。
他认为,医学科普可以考虑让医生增加科普教育的功能。“至少要有一篇科普文章被提升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这应该是一个规定。作为一名科学家或医生,写一篇科普文章对他也有好处,因为医生和专家写的科普文章一般都是经过科学认证的,更专业。”
王德说,美国医学协会和英国医学协会每周就医学的最新发展进行讨论。包括电视台在内的所有大众媒体都必须在医学会发布后发布医学新闻。这种机制使得医学科技传播更加专业化、立体化,从而防止一些劣质健康文章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误导受众。
适应新媒体平台快速迭代的要求
“没有科学家的帮助,全球科学就无法发展。我们有400名中国科学家和100名院士在审阅手稿。”《全球科学》执行副编辑兼总经理刘芳介绍了他的经验,他说,《全球科学》一直坚持报道科学前沿的立场,并建立了全球科学报道体系。
她说,媒体的快速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过去的五年里,全球科学以多媒体和多平台的方式发展,目前有两个网站。其中一个是全球科学官方网站,另一个是专门针对研究人员的网站。三个主要的公众数字面向三个社交圈:普通大众、研究人员和青少年。“全球科学”微信拥有200万用户,已进入全国微信公众人数前500名。
刘芳表示,《全球科学》的报道模式有三个维度,要求编辑团队锁定全球重大科学事件。社交媒体应在30分钟内迅速做出回应,并在24小时内适度报道。当社交媒体发布文章时,这些报道会整理出一些历史上相关的文章,并迅速形成专题。报纸杂志将跟踪这一事件,并对文章进行深度报道。
例如,她说今年的诺贝尔奖报告《全球科学》发表了整个网络中最快的文章,解释了整个科学研究的故事。整合团队组建了一个独立的诺贝尔奖报告团队,该团队反应迅速,并在团队中展开战斗。当时,它生产了100,000多种爆炸物品。“24小时左右,我们的研究网络产生了诺贝尔奖主题,梳理了历史上发表的诺贝尔奖研究的相关报道,迅速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实现了从流量到粘度的转换。”
与此同时,《全球科学》正瞄准主要的新闻报道团队,在美国进行第一线采访,同时制作视频和连接互联网。这份综合报告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三维内容。
“在沟通方式上,整个团队要适应新媒体平台快速迭代的需求,进行创新,包括一些卡通形式、直播平台直播等。”刘芳说,全球科学还成立了一个音频小组,收集全球科技新闻,并在一个新的媒体平台上发布。每天早上,它都向公众解释世界各地重要科学论文和一些新闻事件背后的进展和突破。
科学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给交流带来了便利。刘芳认为,科学传播面临着五大机遇:科学家参与的意愿、公众参与的意愿、中国科学的快速发展、媒介生态的提升、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对基础研究和科学传播的重视。“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特殊机遇,努力突破分销渠道、人才培训、商业模式等诸多领域的瓶颈。科普期刊可以充分实现大发展。”
在接下来的*发言和讨论环节中,北京市医学会副会长徐殿祥、《青年科学画报》常务副主编孙洁、《石油知识》杂志社长齐书斌、《中国科技论坛》杂志主编张九庆等嘉宾就健康科普的社会需求、科普期刊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科普取得了哪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新形势下移动科普存在哪些不足和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科普时报》总编辑尹传红和副社长冷参加了活动。《科技日报》科普中心副主任王菲主持了本次沙龙。
推荐阅读